-
>
心靈元氣社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tài)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
>
厭女(增訂本)
-
>
這樣學習才高效/楊慧琴
-
>
心理學經(jīng)典文叢:女性心理學
-
>
中國文化5000年
課堂的葦草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3108817
- 條形碼:9787303108817 ; 978-7-303-10881-7
- 裝幀:暫無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課堂的葦草 內(nèi)容簡介
課堂教學與國家課程、教材相比只是一株浸潤著教師思想和靈魂的葦草。在課程與教材輔設的舞臺上,教師只有在思想層面的高度上站立起來,才能引領學生舞動天性的自然流淌,共同構(gòu)筑自己的風景。
課堂的葦草 目錄
**節(jié) 冥想:教師備課的另一只羽翼
第二節(jié) 教師與教材對話
第三節(jié) 教師呈現(xiàn)教材的三種方式
第四節(jié) 教材的內(nèi)在知識結(jié)構(gòu)
第五節(jié) 從教材結(jié)構(gòu)到課堂運行結(jié)構(gòu)的演化
第六節(jié) 從“雕版”到“活字”:“用教材教”另解
第二章 走出知識教學的困境
**節(jié) 新課程知識教學理論的實踐困境
第二節(jié) 知識教學的視角:基本觀點教學
第三節(jié) 知識教學的內(nèi)容:“三維三段”設計
第三章 破譯教學情境的密碼
**節(jié) 教學情境:教師課堂表達的憑借
第二節(jié) 教學情境的三個層次
第三節(jié) 課堂教學的情境變換
第四節(jié) 情境探究的思維心理過程解析
第四章 回歸話題教學的本真
**節(jié) 教學事件與教學情境的差異
第二節(jié) 話題教學:回歸教學本真
第三節(jié) 課堂話題的本質(zhì)與設計策略
第四節(jié) 課堂話題展開的基本路徑
第五節(jié) 課堂文化傳播的動力分析
第五章 揭示課堂教學的本質(zhì)
**節(jié) 課堂的本質(zhì):課程與教材
第二節(jié) 新教學媒介下的課堂教學轉(zhuǎn)型
第三節(jié) 課堂交往的層次
第四節(jié) 課堂時間的限制與突破
第五節(jié) 課堂教學高潮的形成機制
第六節(jié) 東西南北與前后左右
第七節(jié) 讓每一個學生成為課堂親歷者
第六章 明確一體性教學目標
**節(jié) 課堂教學目標中的“過程”
第二節(jié) 課堂教學情感目標的缺失與重建
第三節(jié) “課堂原型”與新課程教學目標
第四節(jié) 新課程三維目標一體化的落實
第七章 開發(fā)主體性教學內(nèi)容
**節(jié) 尋找哲理:教學內(nèi)容設計之魂
第二節(jié) 交互主體性是教學內(nèi)容設計的基礎
第三節(jié) 教學內(nèi)容的內(nèi)在沖突研究
第四節(jié) 教學內(nèi)容的靈活結(jié)構(gòu)性
第五節(jié) 教學內(nèi)容的生態(tài)化設計s
第八章 推動生成性教學過程
**節(jié) 動態(tài)生成的教學過程設計
第二節(jié) 教學回歸生活世界的“五個世界”
第三節(jié) 教學應關切學生的精神世界
第四節(jié) “教學是自帶軌道的火車”的迷惑與追求
第五節(jié) 教師的教學方式對學生課堂參與的影響
第九章 教學反思:欣賞自己的風景
**節(jié) 教學反思:欣賞自己的風景
第二節(jié) 教師教學慣習的強化與變革
第三節(jié) 課后反思一例:那一刻何以凝神屏氣
第四節(jié) 從“剩下來的”看人的教學
第五節(jié) 人性教學的點滴思考
……
后記
課堂的葦草 節(jié)選
《課堂的葦草》主要內(nèi)容簡介:課堂教學與國家課程、教材相比只是一株浸潤著教師思想和靈魂的葦草。在課程與教材輔設的舞臺上,教師只有在思想層面的高度上站立起來,才能引領學生舞動天性的自然流淌,共同構(gòu)筑自己的風景。
課堂的葦草 相關資料
插圖:憑借越能撞擊主體的心智結(jié)構(gòu),表達的效果就越好。表達憑借的具象性追求,為什么能帶來強烈的表達效果?這是因為,不僅教師對表達憑借有強烈的主體體驗,而且具象性的表達憑借也容易撞擊學生主體,說穿了,什么事物越能撞擊主體的心智結(jié)構(gòu),表達的效果就越好。筆者以為,同一事物對主體的影響力是有差異的。事實上,令教師激動的不僅僅是具體的事物,還有抽象的觀點,哲理名言也能激發(fā)教師的靈感,但有教學效果的往往是具象的事物,而不是抽象的理論,課堂上教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就是不理解,這就是明證。教師的心智模式與學生的心智模式有很大的差異,因此,教師可以表達,而學生無法表達。表達憑借的具象性追求,在某種程度上是對對方智慧的低估,它使雙方難以進入抽象思辨的高層次精神交流,盡管如此,筆者以為,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決定了我們無法追求哲人式的討論。憑借的好壞(性質(zhì))是以師生雙方觀點的表達程度決定的。教師表達憑借的選擇要考慮到學生,表達憑借的選擇不僅有利于教師表達,能讓學生聽懂,而且還要有利于學生表達,因此,憑借成了連接師生的媒介,即教師主體——憑借——學生主體,F(xiàn)在,我們可以大致梳理一下師生表達憑借的選擇進化過程:無教師個人觀點的文本(無觀點、無憑借)——教師對文本的個性化觀點(無憑借或觀點就是憑借)——利于教師個性化觀點表達的憑借——利于教師表達,學生接受的憑借選擇——利于師生表達的憑借選擇。這一進化過程也是憑借性質(zhì)由壞到好的過程。從主體性理論角度看,文本憑借是無觀點無教師主體性的教學,更談不上學生的主體性了;教師觀點的表達憑借選擇是單向主體性,只考慮到教師的表達,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與表達;師生表達憑借的選擇是一種交互主體性的憑借。
課堂的葦草 作者簡介
于世華,1968年生,江蘇江都人,文學學士,教育碩士,南京市第十三中學高級都是,主要從事課堂教學研究。科研成果:CSSCI論文10篇,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論文20篇,著有《生命課堂》(2006年)。
- >
巴金-再思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二體千字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煙與鏡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