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馨卡幫你省薪 2024個人購書報(bào)告 2024中圖網(wǎng)年度報(bào)告
歡迎光臨中圖網(wǎng) 請 | 注冊
> >>
生活中的道-和你一起讀《老子》

生活中的道-和你一起讀《老子》

作者:熊華堂著
出版社:中國物資出版社出版時間:2012-01-01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74
讀者評分:4.7分3條評論
中 圖 價:¥21.3(5.6折) 定價  ¥3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暫時缺貨 收藏
運(yùn)費(fèi)6元,滿39元免運(yùn)費(fèi)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生活中的道-和你一起讀《老子》 版權(quán)信息

生活中的道-和你一起讀《老子》 本書特色

熊華堂編著的《生活中的道》內(nèi)容介紹:老子允諾,以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禍福為鑒,溯其源,著上、下兩篇,共五千言。上篇起首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人稱《道經(jīng)》。下篇起首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故人稱為《德經(jīng)》,合稱《道德經(jīng)》!兜澜(jīng)》言宇宙本根,含天地變化之機(jī),蘊(yùn)陰陽變幻之妙;下篇《德經(jīng)》,言處世之方,含人事進(jìn)退之術(shù),蘊(yùn)長生久視之道。

生活中的道-和你一起讀《老子》 內(nèi)容簡介

不少人都從骨子里敬仰《道德經(jīng)》,而真正捧起這本天書的時候,又覺得它的確是艱澀難懂,不知所云。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缺乏耐心,把《道德經(jīng)》當(dāng)成普通書籍閱讀,雖然《道德經(jīng)》只有五千多字,但想用半天的時間去讀完它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事實(shí)上,任何一句話都需要我們付出漫長的時間去品味,甚至要用一生的時間去實(shí)踐;二是缺乏慧根,讀懂《道德經(jīng)》必須要有一定的閱歷,還要有極強(qiáng)的思維和參悟能力,否則即便是讀上一萬遍也可能還是不解其中深意。這一點(diǎn)讀者要有思想上的準(zhǔn)備,否則與《道德經(jīng)》這本寶典失之交臂也就不難想象了。一起來翻閱《生活中的道》吧!

生活中的道-和你一起讀《老子》 目錄

**章 道不可言
第二章 功成不居
第三章 分亳不爭
第四章 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
第六章 谷神不死
第七章 天長地久
第八章 上善若水
第九章 功遂身退
第十章 專氣致柔
第十一章 以空為用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第十三章 寵辱若驚
第十四章 視之不見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第十六章 致虛極,守靜篤
第十七章 功成事遂
第十八章 大道廢,有仁義
第十九章 絕圣棄智
第二十章 我獨(dú)悶悶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第二十二章 曲則全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靜為躁君
第二十七章 善言無瑕謫
第二十八章 常德不離
第二十九章 有執(zhí)故有失
第三十章 物壯則老
第三十一章 恬淡為上
第三十二章 知止不殆
第三十三章 知足者富
第三十四章 不自為大
第三十五章 往而不害
第三十六章 柔弱勝剛強(qiáng)
第三十七章 不欲以靜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第三十九章 貴以賤為本
第四十章 有生于無
第四十一章 大器晚成
第四十二章 負(fù)陰抱陽
第四十三章 天下至柔
第四十四章 知足不辱
第四十五章 大巧若拙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
第四十七章 不見而明
第四十八章 為道日損
第四十九章 圣人常無心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第五十一章 尊道而貴德
第五十二章 沒身不殆
第五十三章 行于大道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國
第五十八章 福禍相依
第五十九章 深根固柢
第六十章 兩不相傷
第六十一章 大邦者下流
第六十二章 早萬物之奧
第六十三章 報(bào)怨以德
第六十四章 千里之行
第六十五章 善為道者
第六十六章 善為道者
第六十七章 不敢為天下先
第六十八章 不爭之德
第六十九章 抗兵相若
第七十章 被褐懷玉
第七十一章 圣人不病
第七十二章 自知不自見
第七十三章 天網(wǎng)恢恢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第七十五章 良之難治
第七十六章 柔弱處上
第七十七章 高者抑之
第七十八章 弱之勝強(qiáng)
第七十九章 天道無親
第八十章 小國寡民
第八十一章 為而不爭
展開全部

生活中的道-和你一起讀《老子》 節(jié)選

道可道,非常道.
道,哪里可以言說呢?能言說的就不是恒定不變的真"道"了.常,是指永遠(yuǎn)存在,不失不滅.
能夠言說的"道",只是尋常日用的五倫之道,是治國安民之道,絕非大道.
名可名,非常名
名,是指無動無形,無空無相;可名,是指可以名狀.但可以名狀的就不是永恒的那個"名".常名,絕非有形有相,它是虛中虛,空中空,虛中有實(shí),空中有相,是只可意會、不可名相的.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天地之始,是混元純一不雜的狀態(tài),天地乃從這"無"中生.其實(shí),天地之前,大道還孕育出陰陽二相."有",便是虛空大道所生之物,就是這個"有",又和合而成萬物,是一切個體之母.
老子把"道"的運(yùn)行分成兩個階段,**個階段是渾沌未開之時;第二個階段是出現(xiàn)了陰陽對立,造化了天地,天地又造化了萬物.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常無,就是指恒定的空寂,置身空寂,便能體證其中的奧妙.常有,是指存在的萬象,置身萬象,便能體證其中的生與滅.
佛家講無常、寂靜,由于宇宙萬法遷流,剎那變化,故日無常,這便是從"有"上來說的;由于無一物不歸于滅,故從法性上又說寂靜,指即生即滅,常不可得,自性不可得,總歸于空,這便是從"無"上來說的.
所以,無論是道家還是佛家都認(rèn)為,"有"與"無"不是對立的,是一體兩面,"有"是在談現(xiàn)象,"無"是在談法性、本質(zhì)性.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叉玄,眾妙之門.
老子認(rèn)為,有與無,都是出于一處的,只是名相不同.你從"無"中去觀,可以得道,你從"有"中去觀,同樣也可以得道.萬法之中,無一法不來自大道,無一法不隱含大道.這其中的玄妙非常精深、微妙,只可以心中參悟,不可以口中言說的.
莊子在《知北游》中就有一段關(guān)于"道"的精彩對話,大抵可以幫助我們更透徹地體悟"道"的深味.
有一天,泰清問無窮說:你懂得"道"嗎?
無窮說:不知道.
又問無為,無為說:我知道.
泰清說:你所知的"道",有具體的說明嗎?
無為回答說:有.
泰清又問:是什么?
無為說:我所知的"道",貴可以為帝王,賤可以為仆役,可以聚合為生,可以分散為死.
泰清把這番話告訴無始說:無窮說他不知"道",無為卻說他知"道",那么到底誰對誰錯呢?
無始說:不知"道"的才是深邃的,知."道"的就粗淺了.前者是屬于內(nèi)涵的,后者只是表面的.
于是泰清抬頭嘆息說:不知就是知,知反為不知,那么究竟誰才懂得不知的知呢?
無始回答說:"道"不是用耳朵聽來的,聽來的"道"便不是"道"."道"也不是用眼睛看來的,看來的"道"不足以為"道"."道"更不是可以說得出來的,說得出來的"道",又怎么稱得上是"道"呢?你可知道主宰形體的本身并不是形體嗎?任何名稱都是不能說明大道的.
繼而無始又說:有人問"道",立刻回答的,是不知"道"的人,甚至連那問"道"的人,也是沒有聽過"道"的.因?yàn)?道"是不能問的,即使問了,也是無法回答的.不能問而一定要問,這種問是空洞乏味的,無法回答又一定要回答,這個答案豈會有內(nèi)容?用沒有內(nèi)容的話去回答空洞的問題,這種人外不能觀察宇宙萬物,內(nèi)不知"道"的起源,當(dāng)然也就不能達(dá)到攀登昆侖、遨游太虛的境地.
唐朝詩人白居易有一首詩說:"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言吾聞于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緣何自著五千文."自居易就很納悶,他說,我從老子(老君)那里聽到大道無言的教誨,但老子又為什么寫了《道德經(jīng)》呢?既然道不可言,那么,老子又為什么現(xiàn)身說法呢?P3-4

商品評論(3條)
  • 主題:很好的一本書

    解釋很詳細(xì),很容易接受,不錯

    2016/6/26 20:08:07
  • 主題:印刷很好的

    印刷好紙張厚,內(nèi)容適合年輕的初學(xué)者,比較淺顯易懂。

    2016/5/3 19:00:50
    讀者:228***(購買過本書)
  • 主題:入門讀物,挺不錯

    這套書還是不錯的,對于入門者來說,“和你一起讀”系列的這幾本書還是很好有可讀性的。

    2014/9/16 19:40:56
    讀者:yin***(購買過本書)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wǎng)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