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洋鏡第三十三輯 :中華考古圖志
-
>
(花口本)(精)讀一頁就上癮的唐朝史(全4冊)
-
>
長安夢華錄
-
>
安史之亂
-
>
埃及法老圖坦卡蒙
-
>
紙上起風(fēng)雷:中國文人(1900—1949)
-
>
西洋鏡:第二十三輯 五脊六獸
唐代誠信思想研究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64906641
- 條形碼:9787564906641 ; 978-7-5649-0664-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唐代誠信思想研究 本書特色
蘇士梅所著的《唐代誠信思想研究》在梳理先秦誠信思想的發(fā)展后,擬從幾個方面對唐代的誠信問題作以考察:首先,從不同層面,分階層對唐代誠信思想的發(fā)展?fàn)顩r作以全面的考察,主要考察帝王、政治家、思想家、文人學(xué)士的誠信思想。其次,對唐代誠信思想的外化進行研究,從不同領(lǐng)域進行具體分析和考察,即主要對唐代政治生活中的誠信實施和經(jīng)濟生活中的誠信踐諾作以考察。再次,對唐代特殊社會群體即士大夫群體的誠信狀況及誠信與唐代的民族關(guān)系進行研究。*后,分析唐代誠信思想的特點和空前繁盛的成因。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深入考察,評價其在唐代社會的作用及其對后世的啟迪意義。
唐代誠信思想研究 內(nèi)容簡介
《唐代誠信思想研究》在梳理先秦誠信思想的發(fā)展后,擬從幾個方面對唐代的誠信問題作以考察:首先,從不同層面,分階層對唐代誠信思想的發(fā)展?fàn)顩r作以全面的考察,主要考察帝王、政治家、思想家、文人學(xué)士的誠信思想。其次,對唐代誠信思想的外化進行研究,從不同領(lǐng)域進行具體分析和考察,即主要對唐代政治生活中的誠信實施和經(jīng)濟生活中的誠信踐諾作以考察。再次,對唐代特殊社會群體即士大夫群體的誠信狀況及誠信與唐代的民族關(guān)系進行研究!鹾,分析唐代誠信思想的特點和空前繁盛的成因。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深入考察,評價其在唐代社會的作用及其對后世的啟迪意義。
唐代誠信思想研究 目錄
引論
一、唐代誠信思想研究之意義
二、關(guān)于前人誠信問題研究之評述
三、本書的研究范圍、研究方法和資料依據(jù)
□□章 唐代以前誠信思想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
□□節(jié) 誠信的早期文化形態(tài)
一、關(guān)于“誠”
二、關(guān)于“信”
三、關(guān)于“誠信”
第二節(jié) 先秦諸子的誠信思想
一、儒家的誠信思想
二、道家的誠信思想
三、墨家的誠信思想
四、法家的誠信思想
五、史家、雜家、兵家的誠信思想
第二章 唐代社會誠信思想的發(fā)展
□□節(jié) 唐代帝王的誠信思想
一、唐高祖的誠信思想
二、唐太宗的誠信思想
三、唐高宗的誠信思想
四、武則天的誠信思想
五、唐玄宗的誠信思想
六、唐憲宗、唐文宗的誠信思想
第二節(jié) 唐代政治家的誠信思想
一、誠信為國之大綱
二、君臣應(yīng)互信,為官須誠信
三、誠信為人,誠信交友
四、唐代政治家誠信思想的歷史作用
第三節(jié) 唐代思想家的誠信思想
一、王通的誠信思想
二、韓愈、李翱的誠信思想
三、柳宗元的誠信思想
四、陸贄的誠信思想
五、張孤的誠信思想
第四節(jié) 唐代文人學(xué)士的誠信思想
一、唐代史學(xué)家的誠信思想
二、唐代文學(xué)家的誠信思想
第三章 唐代政治生活中的誠信考察
□□節(jié) 誠信在唐代政治制度上的體現(xiàn)和維系
一、唐代監(jiān)察制度與誠信
二、唐代法律與誠信
第二節(jié) 唐代政治活動主體的誠信考察
一、唐代帝王對誠信的踐履
二、唐代政治倫理視域中的官員誠信
第四章 唐代經(jīng)濟生活中的誠信考察
第五章 唐代士大夫群體誠信交往的考察
第六章 唐代民族關(guān)系與誠信
第七章 唐代誠信思想的特點及作用
后記
唐代誠信思想研究 節(jié)選
唐代的諫官不論官品的高低大多能竭誠履行職責(zé),體現(xiàn)出極大的為政之勇氣。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上疏進諫并非僅僅是諫官才有的權(quán)力,而是全體官僚士大夫都具有的一種權(quán)限。胡寶華曾據(jù)兩《唐書》相關(guān)史料編制了“進諫一覽表”②,對唐代進諫制度運作的實際狀況進行了具體的考察。我們不妨從對有唐以來近三百年的進諫狀況,考察一下唐代帝王與百官之間誠信實施的程度。
胡寶華先生編著的唐代“進諫一覽表”中,共統(tǒng)計了171起 進諫事件,屬于前期的進諫事件有115起,后期55起。這個統(tǒng) 計結(jié)果應(yīng)該是唐代進諫發(fā)展的總體反映,它表現(xiàn)出后期進諫事 件銳減的趨勢。這說明,唐前期政治清明,君臣之間以誠相待,百官有極其強烈的參與政治的欲望,帝王也多能勵精圖治。唐后期士人進諫意識不如前期,也可由此推知后期士人對朝廷政治多持有一種冷漠的態(tài)度。白居易的《為人上宰相書一首》和元稹獻給憲宗的《獻事表》就反映了這一情況。白居易的《為人上宰相書一首》日:
古者宰相以危言危行、扶危持顛為心,今則敏行遜言、全身遠害而已矣……是以聰明損于上,則正直銷于下。畏忌慎默之道長,公議忠讜之路塞。朝無敢言之士,庭無執(zhí)咎之臣。①
元稹的《獻事表》云:
陛下即位以來,既周歲矣。百辟卿士,至于天下四方之人,曾未有獻一計、進一言,受陛下伏伽之賞者。左右前后,拾遺補闕,亦未有奏一封、執(zhí)一諫,受陛下激而進之之勸者……若臣等倍位諫列,名為供奉官,眶日彌年,不得召見,每就列位,屏氣鞠躬,不敢仰視,又安瑕議得失獻可否哉?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xué)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推拿
- >
煙與鏡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