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靈元氣社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tài)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
>
厭女(增訂本)
-
>
這樣學習才高效/楊慧琴
-
>
心理學經典文叢:女性心理學
-
>
中國文化5000年
中國網絡言說的新語文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872220
- 條形碼:9787532872220 ; 978-7-5328-7222-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網絡言說的新語文 本書特色
《漢字文化新視角叢書》為山東省宣傳文化專項基金項目,主要研究了中國語言文化的漢字轉向問題,立足于漢字本身固有的特點,綜合利用語言學、解釋學和文化學的*新成果,梳理、提煉并構建漢字與中華文化之間的關系,探討文字的固化和語言的泛化對中華文化的影響與保存,進而探究民族心理與特質形成的文化路徑。叢書力求穿透語言與文化分析中華文化的特有基因,從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學理基礎。
中國網絡言說的新語文 內容簡介
語言(言)、文字(文)和視象符號(象)三者構成了文化的核心要素和條件。中國語言、學術、文化的基本問題是一個漢字問題,即以漢字為樞紐,在言、文、象三者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格局中研究其中的每一個要素,并將這種以漢字為本的言、文、象三者既分離又統(tǒng)一看作是中國學術、中國文化存在的*基本條件。它要求我們沖破傳統(tǒng)學科分治的壁壘,在一個大漢字文化觀的格局下進行學術研究。文化語言學的“再漢字化”研究是中國文化轉型期的中心問題。文化語言學引領中國學術和文化的“再漢字化”轉向,順應了世界學術的大趨勢。
中國網絡言說的新語文 目錄
前言
**章 網絡革命的社會意義、個體意義和符號意義
一、網絡革命的社會意義
二、網絡革命的個體意義
三、網絡革命的符號意義
第二章 網絡言說的新語文性質
一、響應21世紀中國精神的“新語文”研究
二、網絡言說的發(fā)生學探討
三、網絡“新語文”論析
四、醞釀中的秩序:舒展與回歸
第三章 網絡語言研究述評
一、網絡用語的收集
二、網絡語言的概念、分類和結構特點
三、網絡語言存在和流行的原因
四、社會對網絡語言的態(tài)度
五、關于網絡語言的規(guī)范化
六、網絡語言研究的多元化
第四章 網絡語形
一、字母語形
二、數(shù)字語形
三、漢字語形
四、方言語形
五、指代語形
第五章 網絡語法
一、網絡詞法
二、網絡句法
三、網絡章法
第六章 網絡新語體
一、接龍體
二、跟帖評論體
三、經典解構體
四、戲仿體
五、自動寫作體
六、對話體
第七章 網絡語言風格——諧趣
一、語言的顯現(xiàn)與身體的自由感
二、語言的重寫與智慧的自由感
三、語言的隔離與道德的自由感
第八章 網絡語言風格——夸張
第九章 網絡中的自我命名-id、nick、qmd及smd研究
第十章 網絡廣告語境
第十一章 網絡文學
第十二章 網絡心理
第十三章 網絡亞文化研究——大學生BBS文化
第十四章 網絡亞文化研究——網游社會與文化
第十五章 網絡亞文化研究——美容消費文化
中國網絡言說的新語文 節(jié)選
網絡正是一個外化思想的絕好空間。在網絡之外的情境中,語言與社會同構,所謂“什么人說什么話”。社會人總是與他們所操用的語言“捆綁”在一起,滯定于特定的等級中,遵守各種規(guī)約;同時,語言又是透明的,說話人幾乎所有的訊息都從語言中透露出來,抓住了其語言也就抓住了其人。鑒于這種“同命相連”,語言與社會權責構成了現(xiàn)實的隱喻對應! 【W絡的虛擬性,則暫時掩蔽了人的現(xiàn)實身份——“在網上,沒人知道你是條狗”——這為游離于現(xiàn)實規(guī)約的網絡言說提供了心理保證,網絡中的言說者以之獲得了“虛擬的”安全感。在不能確切追蹤說話者的一般情形下,說話者不必保持言辭與身份的一致,能夠得到貫徹的,僅僅是說話者愿意認可的法則。這樣,在某種程度上,網絡言說者脫離了社會制度、等級等規(guī)則的直接規(guī)限,得以游刃騁懷。網絡言說的狀態(tài)與“狂人”“童言無忌”皆有相似之處,專注于直接說出*本質的要點,而不暇顧忌常規(guī)、成法或慣例。于是,這便促成了一種相對自由的、暫時脫離社會約束的言說狀態(tài),人因之獲致極大的自由感,語言也不再是原本確定自身社會坐標的工具,而純粹成為游戲的質料和素材。在這種情況下,語言能延展到多遠,人就有多大的自由空間。擁有數(shù)千年文學創(chuàng)作積累的漢語,在網絡時代展開了巨大的游戲空間,自古及今既存的所有文體都被激活,原本廢棄的古字俗字紛紛登場,乃至單個漢字,音、形、義也不復穩(wěn)定的“三位一體”,紛紛匯入“但隨我心”的表達實驗中。 網絡言說的新語文性質由此發(fā)生。隨著網絡發(fā)展而成長,網絡言說的層累演進,網絡語言展現(xiàn)出豐富的個性化內容與形態(tài)多變的書面化語言! 【W絡言說的平臺在形式上是均質的——無所謂書面語、口語之區(qū)別,一切的表達都存于文字符號。在這個意義上,言說即書寫。當代既定的語言及書寫范式因之被打破,中文的書寫傳統(tǒng)被重新喚起,甚至可以說,網絡言說將文字從口語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口語的一維線性表達強迫人專注于結構,借重于形式邏輯,而網絡的文字排列形式,則消解了這種邏輯和工具化的統(tǒng)治,將我們領回中國語言的人文傳統(tǒng):對文字本身旨趣的追尋。象形、會意、轉注、假借,已然重新進入網絡言說的表意進程,啟發(fā)著人的直覺與頓悟,并注入歷史關懷。這一點,得益于漢字本身的歷史源流屬性。 網絡使文字“回爐重鑄”,這既是對當代漢語既定體系的解構,又是對其現(xiàn)有符號的重新賦義;經過網絡重新賦義的文字又被作為創(chuàng)作的新元件加以利用,這個過程就是新語文不斷衍生富有生命力的意象和表達方式,因其翻新的速度極快,陌生化的效果比比皆是,不要說網絡之外的人,網絡中人如若不在特定的話語圈內,也同樣會遭遇極大的陌生感! ⌒枰f明的是,網絡言說的新語文性質以自我陳述為根基,并不意味著網絡言說的新語文性質與交流完全無關。與現(xiàn)實交流訴求一致的網絡交流,同樣顯示出了新的書寫形態(tài),盡管許多是出于技術問題或交流的便捷之需——縮寫、簡寫等做法層出不窮。這類詞匯或表達形式不甚影響語言的系統(tǒng)結構,卻以其醒目和特別,成為網絡言說的一大類顯眼符碼!
中國網絡言說的新語文 作者簡介
申小龍,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理論語文學研究主任。著有《中國句型文化》等專著20部;主編有《新文化古代漢語》等高校教材3部、“中國文化語言學”等叢書3套、《當代中國語言學論綱》等論集5部。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史學評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朝聞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