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親母親 - 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7冊.1965-196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4冊:1959-1960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3冊:1957-1958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2冊:1954-195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1冊:1949-1953
滋蘭室文史叢稿-溫洪隆自選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268321
- 條形碼:9787562268321 ; 978-7-5622-6832-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滋蘭室文史叢稿-溫洪隆自選集 內容簡介
評屈原箭垛人物論;評《史記·屈原列傳》兩段議論文字系后人羼入說;屈原“放流”辨;論《史記·屈原列傳》與《戰(zhàn)國策》的關系及其創(chuàng)作;《史記·屈原列傳》箋注;“屈原故里西峽說”獻疑之一——犨縣屈原廟及西峽屈原崗文化遺存能證明屈原故里在西峽嗎;“屈原故里西峽說”獻疑之二——“異域”豈能是故鄉(xiāng);“屈原故里西峽說”獻疑之三——丹陽不是此丹陽;屈原愛國論;《離騷》三題;祭祀主管兒童命運之神的祭歌《少司命》;沖賈誼《過秦論》的“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的解釋說起;諸葛亮“好為《梁父吟》”辨;與友人論陶淵明不解音律書。
滋蘭室文史叢稿-溫洪隆自選集 目錄
評屈原箭垛人物論
評《史記·屈原列傳》兩段議論文字系后人羼入說
屈原“放流”辨
論《史記·屈原列傳》與《戰(zhàn)國策》的關系及其創(chuàng)作
《史記·屈原列傳》箋注
“屈原故里西峽說”獻疑之一 ——犨縣屈原廟及西峽屈原崗文化遺存能證明屈原故里在西峽嗎
“屈原故里西峽說”獻疑之二 ——“異域”豈能是故鄉(xiāng)
“屈原故里西峽說”獻疑之三 ——丹陽不是此丹陽
屈原愛國論
《離騷》三題
祭祀主管兒童命運之神的祭歌《少司命》
其他
從賈誼《過秦論》的“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的解釋說起
諸葛亮“好為《梁父吟》”辨
與友人論陶淵明不解音律書
劉希夷的人生感悟——讀《代悲白頭翁》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新解獻疑
說《岳陽樓記》中的兩個“異”字
“學為人師,行為世范”與傳統(tǒng)文化的關系
《新譯戰(zhàn)國策》導讀
《新譯陶淵明集》導讀
《新譯陶淵明集》修訂三版序
《新譯樂府詩選》導讀
后記
滋蘭室文史叢稿-溫洪隆自選集 節(jié)選
《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文庫·滋蘭室文史叢稿:溫洪隆自選集》: 屈原這樣理想的忠臣在秦漢以前不可能產生,因為當時不會有這樣奇怪的君臣觀念,這種觀念是漢代的老學究“讀進”《楚辭》里去的。雖然胡適先生沒有明確指出這種奇怪的君臣觀念的內涵,但是從他指責東漢王逸“酸化”《楚辭》,處處解作“忠君憂國的話”,可見其所指的是“忠君憂國”的觀念。這就提出了兩個問題:一是秦漢以前存不存在忠君憂國觀念、能不能產生屈原這樣的忠君憂國者?二是《楚辟》中的忠君憂國觀念是作品固有的還是“漢朝的老學究”強加進去的? 應該承認,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君臣觀念有其復雜性。武王伐紂,“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這些諸侯國,都是周王朝統(tǒng)一領導下的侯國,不少還是同姓國,朝會聘問,常有來往。自從平王東遷以后,周王朝失去了對諸侯國的控制權,“自列為諸侯”,“徒建空名于公侯之上”。于是“周網解結,群鹿爭逸,離為十二,合為六七,四分五剖,并為戰(zhàn)國。士無常君,國無定臣,得士者富,失士者貧,矯翼厲翮,恣意所存”。各諸侯國之間,士的來往也比較自由。被譽為圣賢的孔子、孟子是魯國人,但都周游列國。衛(wèi)國的商鞅,先是到魏國,后又由魏入秦,事秦孝公,又領秦軍伐魏。衛(wèi)國的吳起到過魯國、魏國,后又入楚佐悼王變法。魏國的范雎入秦事昭王,而為秦相。燕國的蔡澤游趙、韓、魏,*后入秦而為秦相。趙國的茍卿曾游學于齊,后又適楚而為蘭陵令。蘇秦、張儀之徒,更是朝秦暮楚,毫無祖國觀念。這些事實說明當時的確存在“士無常君,國無定臣”的現(xiàn)象,而且相當普遍。如果將這些人不加區(qū)別地一律斥之為背主叛國之臣加以否定,是很難為人們所接受的。但是我們能否因此就得出結論,說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不存在忠君憂國觀念,不可能出現(xiàn)忠君憂國之土呢?我們的回答是否定的。據有關史料,春秋戰(zhàn)國時期忠君憂國之士并未絕跡。鄭國的叔詹,在晉軍兵臨城下時。主動提出:“晉所以圍鄭,以詹,詹死而救鄭國,詹之愿也。”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軀去拯救鄭國的危亡。魯國的子叔聲伯(名嬰齊)堅決拒絕晉人的利誘,被范文子稱為“奉君命而無私。謀國家而不貳,圖其身而不忘其君”。晉國的茍林父在郯之戰(zhàn)中被楚所敗,不但沒有逃跑,反而回到晉國請求死刑,士貞子稱贊說:“林父之事君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社稷之衛(wèi)也!饼R國的王蠋拒絕燕人“以子為將,封子萬家”的誘惑,決不降燕,義正詞嚴地回答說:“忠臣不事二君,貞女不更二夫”,“國既破亡,吾不能存”,“與其生而無義,固不如烹!為國而死。趙國的藺相如在澠池之會上和強秦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維護趙王與趙國的尊嚴,而在“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的思想指導下,對于同僚廉頗的侮辱卻采取避讓態(tài)度,寧愿稱病不朝,不與同列,引車避匿,一再退讓,終于感動了廉頗,負荊請罪,成為刎頸之交!
滋蘭室文史叢稿-溫洪隆自選集 作者簡介
洪隆,1932年2月生于江西省泰和縣橋頭鎮(zhèn),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1957年畢業(yè)于華中師范學院(現(xiàn)華中師范大學)中文系,留校任教,從事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的教研工作,曾任古典文學教研室主任,中國屈原學會理事,湖北屈原研究會副會長。對《史記·屈原列傳》中的疑難問題的研究有一己之見,受到同行學者關注。論著有《屈原論叢及其他》(湖北人民出版社)、《先秦兩漢文學攬勝》(湖北教育出版社)、《新譯戰(zhàn)國策》(臺灣三民書局)、《新譯陶淵明集》(臺灣三民書局)、《新譯樂府詩選》(合著,臺灣三民書局)、《中國文學作品選·先秦漢魏六朝時期》(合著,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文粹》(長江文藝出版社)等。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莉莉和章魚
- >
山海經
- >
朝聞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