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親母親 - 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7冊.1965-196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4冊:1959-1960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3冊:1957-1958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2冊:1954-195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1冊:1949-1953
詩論-大家小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0125016
- 條形碼:9787200125016 ; 978-7-200-12501-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詩論-大家小書 內(nèi)容簡介
《詩論/大家小書》可以看作是一個詩歌研究的系統(tǒng)理論。開篇從詩的起源談起,繼而引出詩的情趣說,境界說,詩與散文,與樂,與畫的關系,以及對詩的格律問題的探討。在朱先生看來,詩的意境是意象與“情趣”的契合;其次是注重情趣的作用。認為詩的境界是作者與讀者共同創(chuàng)造出來的,作者只是執(zhí)著于意象的普遍化與永恒化,而欣賞者在不同的時空狀態(tài)中可以再創(chuàng)造出詩的新內(nèi)涵。而這也就是欣賞過程的升華。
詩論-大家小書 目錄
增訂版序
**章 詩的起源
一 歷史與考古學的證據(jù)不盡可憑
二 心理學的解釋:“表現(xiàn)”情感與“再現(xiàn)”印象
三 詩歌與音樂、舞蹈同源
四 詩歌所保留的詩、樂、舞同源的痕跡
五 原始詩歌的作者
第二章 詩與諧隱
一 詩與諧
二 詩與隱
三 詩與純粹的文字游戲
第三章 詩的境界——情趣與意象
一 詩與直覺
二 意象與情趣的契合
三 關于詩的境界的幾種分別
四 詩的主觀與客觀
五 情趣與意象契合的分量
附:中西詩在情趣上的比較
第四章 論表現(xiàn)——情感思想與語言文字的關系
一 “表現(xiàn)”一詞意義的曖昧
二 情感思想和語言的聯(lián)貫性
三 我們的表現(xiàn)說和克羅齊表現(xiàn)說的差別
四 普通的誤解起于文字
五 “詩意”、“尋思”與修改
六 古文與白話
第五章 詩與散文
一 音律與風格上的差異
二 實質上的差異
三 否認詩與散文的分別
四 詩為有音律的純文學
五 形式沿襲傳統(tǒng)與情思語言一致說不沖突
六 詩的音律本身的價值
第六章 詩與樂——節(jié)奏
一 節(jié)奏的性質
二 節(jié)奏的諧與拗
三 節(jié)奏與情緒的關系
四 語言的節(jié)奏與音樂的節(jié)奏
五 詩的歌誦問題
第七章 詩與畫——評萊辛的詩畫異質說
一 詩畫同質說與詩樂同質說
二 萊辛的詩畫異質說
三 畫如何敘述,詩如何描寫
四 萊辛學說的批評
第八章 中國詩的節(jié)奏與聲韻的分析(上):論聲
一 聲的分析
二 音的各種分別與詩的節(jié)奏
三 中國的四聲是什么
四 四聲與中國詩的節(jié)奏
五 四聲與調質
第九章 中國詩的節(jié)奏與聲韻的分析(中):論頓
一 頓的區(qū)分
二 頓與英詩“步”、法詩“頓”的比較
三 頓與句法
四 白話詩的頓
第十章 中國詩的節(jié)奏與聲韻的分析(下):論韻
一 韻的性質與起源
二 無韻詩及廢韻的運動
三 韻在中文詩里何以特別重要
四 韻與詩句構造
五 舊詩用韻法的毛病
第十一章 中國詩何以走上“律”的路(上):賦對于詩的影響
一 自然進化的軌跡
二 律詩的特色在音叉對仗
三 賦對于詩的三點影響
四 律詩的排偶對散文發(fā)展的影響
第十二章 中國詩何以走上“律”的路(下):聲律的研究何以特盛于齊梁以后?
一 律詩的音韻受到梵音反切的影響
二 齊梁時代詩求在文詞本身見出音樂
附:替詩的音律辯護——讀胡適的《白話文學史》后的意見
第十三章 陶淵明
一 陶淵明的身世、交游、閱讀和思想
二 陶淵明的情感生活
三 陶淵明的人格與風格
附錄 給一位寫新詩的青年朋友
后記
詩論-大家小書 節(jié)選
《詩論/大家小書》: 我們先研究思想和語言的聯(lián)貫性。一般人以為思想全是腦的活動,“思想”與“用腦”幾成為同義詞。其實這是不精確的,在運用思想時,我們不僅用腦,全部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全體器官都在活動。我們常問人:“你在想什么?”他沒有說而我們知道他在想,就因為他的目光、顏面筋肉以及全體姿態(tài)都現(xiàn)出一種特殊的樣子。據(jù)說亞里士多德運用思想時要徘徊行走,所以他的哲學派別有“行思派”(Peripatetician)的稱呼。從前私塾學童背書,常左右搖擺走動,如果猛然叫他站住,他就背誦不出來。如果咬住舌頭,阻止發(fā)音器官活動,而同時去背誦一段詩文,也覺很難。搖頭擺腦抖腿是從前中國文人作文運思時所常有的習慣,這些實例都可證明思想不僅用腦,全體各器官都在動作。本來有機體的特征是部分與全體密切相關,部分動作,全體即必受影響。 在這些器官活動之中,語言器官活動對于思想尤為重要。小孩子們心里想到什么,口里就同時說出來。有些人在街上走路自言自語,其實他們是在思想。詩人做詩,常一邊想,一邊吟誦。有些人看書,口里不念就看不下去。依美國行為派心理學家的研究,一般人在思想時,喉舌及其他語言器官都多少在活動。比如想到樹,口里常不知不覺地念“樹”字,縱然不必高聲念出來,喉舌各器官也必微做念“樹”字的動作。拉什利(K.S.Lashley)的實驗可以為證。他叫受驗者先低聲背誦一句,用熏煙鼓把喉舌運動痕跡記載下來,然后再叫他默想同一句話的意義而不發(fā)聲,也用熏煙鼓把喉舌運動痕跡記載下來。這兩次熏煙紙上所記載的痕跡雖一較明顯,一較模糊,而起伏曲折的波紋卻大致平行類似,從此可知思想是無聲的語言,語言也就是有聲的思想。思想和語言原來是平行一致的,所以在文化進展中,思想愈發(fā)達,語言也就愈豐富,未開化的民族以及未受教育的民眾不但思想粗疏幼稚,語言也極簡單。文化日益增高,可以說是字典的日益擴大。各民族的思想習慣的差別在語言習慣的差別上也可以見出。中國思想與語言都偏于綜合,西方思想與語言都偏于分析! ∷枷牒驼Z言既是同時進展,平行一致,不能分離獨立,它們的關系就不是先后內(nèi)外的關系.也不是實質與形式的關系了。思想有它的實質,就是意義,也有它的形式,就是邏輯的條理組織。同理,語言的實質是它與思想共有的意義,它的形式是與邏輯相當?shù)奈姆ńM織。換句話說,思想語言是一貫的活動,其中有一方面是實質,這實質并非離開語言的思想而是它們所共有的意義,也有一方面是形式,這形式也并非離開思想的語言而是邏輯與文法(包含詩的音律在內(nèi))!
詩論-大家小書 作者簡介
朱光潛(1897-1986),筆名孟實、盟石,安徽省桐城人。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和翻譯家。曾在北京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等大學任教,并曾任中國美學學會會長、中國作協(xié)顧問等職! ≈旃鉂摓橹袊缹W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蜚聲中外。著有《談修養(yǎng)》《談美》《談美書簡》《西方美學史》等,譯有《歌德談話錄》《文藝對話集》《拉奧孔》等。
- >
經(jīng)典常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隨園食單
- >
我與地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山海經(jīng)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