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yōu)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yōu)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心靈元氣社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tài)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
>
厭女(增訂本)
-
>
這樣學習才高效/楊慧琴
-
>
心理學經(jīng)典文叢:女性心理學
-
>
中國文化5000年
成人教育傳播研究:以媒介生態(tài)學為視角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0100187
- 條形碼:9787570100187 ; 978-7-5701-0018-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成人教育傳播研究:以媒介生態(tài)學為視角 本書特色
教育傳播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社會活動,“是人類傳播活動的一種特殊表現(xiàn)形式。它與人類的一般傳播活動,除有共性外,還有著自己的個性”。它依照一定的目標,遵照一定的標準,通過一定的途徑,在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促動下,實現(xiàn)信息在教育傳播主體和接受主體之間的傳遞、互動、反饋和意義建構。其傳播效益主要體現(xiàn)為傳播完成后,傳受雙方尤其是接受者掌控信息量的增加,以及由此而來的知識的擴展、技能的提高、體能的強化、大眾化價值觀的確立和社會化程度的提升。
成人教育傳播研究:以媒介生態(tài)學為視角 內容簡介
教育傳播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社會活動,“是人類傳播活動的一種特殊表現(xiàn)形式。它與人類的一般傳播活動,除有共性外,還有著自己的個性”。它依照一定的目標,遵照一定的標準,通過一定的途徑,在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促動下,實現(xiàn)信息在教育傳播主體和接受主體之間的傳遞、互動、反饋和意義建構。其傳播效益主要體現(xiàn)為傳播完成后,傳受雙方尤其是接受者掌控信息量的增加,以及由此而來的知識的擴展、技能的提高、體能的強化、大眾化價值觀的確立和社會化程度的提升。
成人教育傳播研究:以媒介生態(tài)學為視角 目錄
**節(jié) 成人教育傳播研究的背景
第二節(jié) 研究回眸與展望
**章 成人教育傳播及其個性解讀
**節(jié) 成人教育傳播及其特異性
第二節(jié) 成人教育傳播的構成要素及其個性
第三節(jié) 成人教育傳播的基本模式與途徑
第四節(jié) 成人教育傳播的功能與價值維度
第五節(jié) 成人教育傳播的動力機制
第六節(jié) 成人教育傳播的沿革與階段性
第七節(jié) 我國成人教育受眾群體概覽
第二章 成人教育傳播的生態(tài)學透視
**節(jié) 教育傳播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第二節(jié) 成人教育傳播生態(tài)解析
第三節(jié) 成人教育傳播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第三章 成人教育傳播的環(huán)境因素
**節(jié) 相關制度與理論體系的建構
第二節(jié) 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公民完善自身的現(xiàn)實促動
第三節(jié) 文化建設和社會氛圍的營造
第四節(jié) 國民教育傳播體系的科學構建
第四章 我國成人教育傳播生態(tài)失衡寫真
**節(jié) 傳播主體模糊,功能職責交叉
第二節(jié) 受眾群體缺乏量化掌控,歧視和排斥現(xiàn)象嚴重
第三節(jié) 傳播媒介雜居共生,融合不足,新媒體的負效應凸現(xiàn)
第四節(jié) 傳播內容兩極分化——普教化與隨意化并存
第五章 我國成人教育傳播生態(tài)失衡的原因診斷
**節(jié) 法規(guī)生產(chǎn)嚴重滯后
第二節(jié) 有效管理缺失
第三節(jié) 能量輸入先天不足
第四節(jié) 逐利的社會風氣形成的沖擊
第五節(jié) 自身個性化建構不完善
第六章 追求成人教育傳播效益的*大化
**節(jié) 傳播觀念的全方位更新
第二節(jié) 法制環(huán)境的完善
第三節(jié) 強化政府意識和行為,完善管理
第四節(jié) 營造適宜的社會氛圍,構建科學的理論體系
第五節(jié) 建立科學的傳播評估體系
第六節(jié) 促進傳播的生活化和教育的學習化
第七節(jié) 尋求傳播規(guī)模、效益和地域發(fā)展的平衡
第八節(jié) 理性應對新媒體的沖擊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成人教育傳播研究:以媒介生態(tài)學為視角 作者簡介
陳明欣,博士,編審,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媒體中心主任,《中國成人教育》、《當代教育科學》和《現(xiàn)代教育》三刊主編。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推拿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二體千字文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