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馨卡幫你省薪 2024個人購書報告 2024中圖網(wǎng)年度報告
歡迎光臨中圖網(wǎng) 請 | 注冊

老子講讀

作者:許結(jié)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18-08-01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143
中 圖 價:¥13.2(6.0折) 定價  ¥22.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老子講讀 版權(quán)信息

老子講讀 本書特色

太史公曰:老子所貴道 ,虛無,因應變化于無為,故著書辭稱微妙難識。莊子散道德,放論,要亦歸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實。韓子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極慘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遠矣。 ——司馬遷《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老子疾偽,故稱美言不信。而五千精妙,則非棄美矣。 ——劉勰《文心雕龍·情采篇》 老子是個樸素的自然主義者。他所關(guān)心的是如何消解人類社會的紛爭,如何使人們生活幸福安寧。他所期望的是:人的行為能取法于“道”的自然性與自發(fā)性,政治權(quán)力不干涉人民的生活;消除戰(zhàn)爭的禍害;揚棄**的生活;在上者引導人民返回到真誠樸質(zhì)的生活形態(tài)與心境。老子哲學中的重要思想便是從這些基本的觀點中引發(fā)出來的。 ——陳鼓應《老子注譯及其評介》代序《誤解的澄清》

老子講讀 內(nèi)容簡介

★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經(jīng)典之一 ★ 語文推薦課外閱讀圖書 ★ 多省市高考名著閱讀考查圖書 ★ 版本完善,?本迹⑨屧敱M,解析具體 《老子》又名《道德經(jīng)》,是先秦偉大思想家老子的著作,也是道家學派的經(jīng)典文獻,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重要的思想源泉之一。本書以《老子》王弼注本為底本,參照眾家加以考訂、注釋,并設置“文化史拓展”、“問題分析”等欄目:“文化史拓展”對《老子》一書中涉及的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概念、元素、名物等進行名詞解釋,“問題分析”對《老子》一書中的哲學命題、文史難點和閱讀研習需要注意的要點進行深入分析。精準詳細的注釋和這些特別設置的欄目,對于老子的道家思想進行深入淺出的論析,對其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關(guān)系做了精到的論述,是一部適合青少年了解、研習《老子》優(yōu)質(zhì)讀本。

老子講讀 目錄

目 次

導讀

道經(jīng)

一章

二章

三章

四章

五章

六章

七章

八章

九章

十章

十一章

十二章

十三章

十四章

十五章

十六章

十七章

十八章

十九章

二十章

二十一章

二十二章

二十三章

二十四章

二十五章

二十六章

二十七章

二十八章

二十九章

三十章

三十一章

三十二章

三十三章

三十四章

三十五章

三十六章

三十七章

德經(jīng)

三十八章

三十九章

四十章

四十一章

四十二章

四十三章

四十四章

四十五章

四十六章

四十七章

四十八章

四十九章

五十章

五十一章

五十二章

五十三章

五十四章

五十五章

五十六章

五十七章

五十八章

五十九章

六十章

六十一章

六十二章

六十三章

六十四章

六十五章

六十六章

六十七章

六十八章

六十九章

七十章

七十一章

七十二章

七十三章

七十四章

七十五章

七十六章

七十七章

七十八章

七十九章

八十章

八十一章

知識鏈接


展開全部

老子講讀 節(jié)選

道可道〔1〕,非常道〔2〕;名可名〔3〕,非常名〔4〕。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5〕。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6〕。此兩者同出而異名〔7〕,同謂之玄〔8〕。玄之又玄,眾妙之門〔9〕。 注釋 〔1〕道:道路,引申為哲學概念,指天道、地道、人道。老子所說之“道”,主要有兩重意思:一是物質(zhì)世界的實體,一是萬物變化發(fā)展的規(guī)律?傻溃嚎梢哉f出。 〔2〕常道:自然法則。本句與下句之“!保瘯、乙本皆作“恒”,今本因避漢文帝諱,改為“!。常、恒義同。 〔3〕名:名稱。可名:可以稱呼的。 〔4〕常名:永恒不變的稱呼!豆茏印ば男g(shù)上》:“物固有形,形固有名。……姑形以形,以形務名!,圣人之所以紀萬物也!迸c老子所說義同。 〔5〕“無名”四句:有兩種讀法,一以“無名”“有名”為讀;一以“無”“有”為讀。考之《文子·道原》“有名產(chǎn)于無名,無名者,有名之母”、《史記·日者列傳》“此老子之所謂無名者,萬物之始也”等說,多從前說。帛書本“天地”并作“萬物”。始,開端。母,本原。按:“天地之始”《史記·日者列傳》作“萬物之始”。 〔6〕“故常無”四句:也有兩種讀法,一以“常無欲”“常有欲”為讀,一以“常無”“常有”為讀。后一種讀法肇自宋人,今多從之。常,于省吾《雙劍老子新證》:“常,清俞樾讀‘尚’,是也!泵睿瑠W妙,微妙。徼,據(jù)唐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作“邊際”解,引申為終極;亦作“噭”或“曒”。 〔7〕兩者:指有與無。出:萌芽,開端。如《韓非子·解老》:“始謂之出!蓖醢彩独献幼ⅰ氛J為:“‘兩者’,有無之道,而同出于道也!乐畬W者,常以‘無’為精,‘有’為粗,不知二者皆出于道,故云‘同謂之玄’! 〔8〕玄:深黑色,揚雄《太玄·玄摛》解:“玄者,幽摛萬類而不見形者也!毙浅蜗、超感覺并具深遠而神秘意思的“物自體”。 〔9〕眾妙:一切奧妙。門:門徑,此指道,即第六章“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之義。 問題分析 1.為何說“道可道,非常道”? 在中國學術(shù)史上,《老子》**次以“道”為哲學概念進行專題探討,并視為自然哲學與人文哲學的思想核心。阮籍《通老論》說:“道者,法自然而為化。侯王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兑住分^之太極,《春秋》謂之元,《老子》謂之道!贝藢ⅰ暗馈迸c“太極”“元”等視,實質(zhì)上兼含了老子所謂“道”的兩重性,即物質(zhì)世界的實體與支配物質(zhì)世界的規(guī)律。 由于老子開篇即云“道可道,非常道”,呈示的是一對矛盾的命題,所以詮解紛紜,莫衷一是。劉笑敢《老子古今》列舉眾說,歸納為四大類:一是客觀實有類的解釋,如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所說的“道即萬物所以生之總原理”;二是綜合解說類,如方東美《生生之德》從“道體”“道用”“道相”“道征”四方面解釋;三是主觀境界說,即牟宗三說的“境界形態(tài)的形上學”;四是貫通類解釋,如袁保新《老子哲學之詮釋與重建》對老子將“存在原理”與“應然原理”同隸屬于“道”的探討。其實,依據(jù)中國學術(shù)的“尚簡”原則,我想對老子的“道”可從其文本的字義、結(jié)構(gòu)進行解讀。“道可道”,**個“道”是名詞,第二個“道”是動詞,意思是“常道”可以說清,而“非!敝暗馈眲t難以言傳。中國學者無不重“道”,而“道”之本義即源于中國古代的“大河·大陸”型的地理文化環(huán)境,人在通衢則謂“康莊大道”,人入僻邪則謂“羊腸小道”,《說文》解“道”是“道,所行道也,一達謂之道”。人行之“道”可見,然人何以行“道”上及行“道”上何以為,則不可目視,其中內(nèi)涵的正是宇宙本體與內(nèi)在規(guī)律的道理。 從思維方式與文章抒寫來看老子論“道”,是一種“對待”關(guān)系。本章以四對矛盾構(gòu)篇:**對:“道可道”與“非常道”,“道可道”的另一面是“道不可道”;“非常道”的另一面是“常道”。由此派生出第二對“名可名”與“非常名”、第三對“無名,天地之始”與“有名,萬物之母”、第四對“常無,欲以觀其妙”與“常有,欲以觀其徼”諸多矛盾。然而這些矛盾,是相互依存,逐次發(fā)展,即從道之本體分出“常道”與“非常道”,進而分出“常名”與“非常名”,又從“名”析出“無”“有”“始”“母”,進而再由“無”“有”生發(fā)出“常無”“常有”,并以“常無”觀道生萬物之妙,彰顯由無生有之妙用;“常有”觀萬物之徼,即萬物之終,復歸于無。由此對待關(guān)系看老子思想中的“存在原理”和“應然原理”,其旨歸是辯證統(tǒng)一,并不矛盾,關(guān)鍵在于闡發(fā)玄妙之道,以導返于切實的人生之常道!墩撜Z·雍也》載儒門論道云:“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毙新烦鰬,皆謂之道,即為常道。莊子所謂“道在屎溺”,乃疾夫舍近求遠,故弄玄虛,這些都和老子所言“復命曰常,知常曰明”是相通的。 2.如何理解“妙”與“眾妙之門”? “妙”是老子思想中一個重要的命題,王弼注“妙”,以為“微之極也”。老子所言“常無”以觀其妙,本義就是探索微觀世界的奧妙。然而論“妙”,必與“玄”相關(guān),揚雄《太玄·玄摛》云“玄者,幽摛萬類而不見形者也”,顯然由老子的“常無”觀而來。然而,老子論“玄”,又是混“無”“有”而為一,所以在探索微觀世界奧妙的同時,也兼含有對宏觀世界之極限的探尋,其中包含莊子所說的“至小無內(nèi)”“至大無外”的境界,所以叫做“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而“眾妙”之“門”,又具有“生命”產(chǎn)生、循環(huán)乃至無窮的意味。金景芳在《也談關(guān)于老子哲學的兩個問題》文中,將“眾妙之門”與《老子》五十二章所言“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結(jié)合起來,認為:“‘玄’包括‘妙’和‘徼’,亦即所謂‘一小天地’,相當于物類的個體!中悄缚梢陨,子又可以為母,如是生生不已,每一個玄之中,都具有一個妙,無數(shù)個玄之中,即具有無數(shù)個妙。所以說‘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意思是說,萬物就是這樣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逼湔f甚為圓通,可為鑒證。 文化史擴展 道家 道教 道家是先秦時期形成的一個重要學派,在中國歷史上,道家學派與儒家學派并列,占駐了學術(shù)發(fā)展史上的主流地位,并與東漢以后傳入中土的佛學,構(gòu)成儒、釋、道三家思想。關(guān)于道家學術(shù)的文化淵源,班固《漢書·藝文志》的記載是:“道家者流,蓋出于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執(zhí)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shù)也!胺耪邽橹瑒t欲絕去禮學,兼棄仁義,曰獨任清虛可以為治!辈⒘小耙烈钡热呒摇S謸(jù)《莊子·天下篇》,先秦道家有三派:宋钘、尹文派,田駢、慎到派,環(huán)淵、老聃派。由于在學術(shù)的變遷過程中,宋、尹派歸入名家,田、慎派歸于法家,關(guān)尹歸于術(shù)家,所以早期的道家僅存老聃。從史家記述與現(xiàn)存文獻來看,道家學術(shù)的形成及影響,后人又主要推崇三家,就是老子、莊子、列子。三家比較,傳說戰(zhàn)國時列御寇所撰《列子》一書,疑竇較多,如張心澂《偽書通考·子部·道家》的“列子”條有關(guān)引錄,多作辨?zhèn),而且《列子》語涉神仙家言,后又被人視為仙家,類方術(shù)之士。由此,道家學術(shù)思想也就主要存于老、莊兩家,即《老子》(《道德經(jīng)》)與《莊子》(道教徒稱之為《南華經(jīng)》)書中。 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也是*早的具備宗教思想、宗教儀式、宗教神譜、宗教組織以及有專業(yè)神職人員傳教的制度化宗教。追溯道教的淵源,可推到古老的母系氏族社會以女性崇拜為特征的原始信仰,綜合了巫史文化、鬼神信仰、民俗傳統(tǒng)及方技術(shù)數(shù)等。從道教的形成來看,則是萌生于周秦之際的黃老之術(shù)與神仙方術(shù),完形于東漢順帝、桓帝年間,繁盛于兩晉,變革于唐宋金元,頹衰于明清時代。道教*早的典籍是產(chǎn)生于東漢時代的《太平經(jīng)》,較早的道派有太平道與五斗米道。道教進入魏晉南北朝時代而昌盛,主要有由張魯改造五斗米道而成的天師道,葛洪的《抱樸子》所代表的金丹派理論,寇謙之的北天師道,以及上清派(茅山派)、靈寶派等。唐宋時代,諸教派融合,多歸于正一道,金元時期又是全真道盛極一時,明代以后,又歸復于正一道。道教的學術(shù)思想的根基是老、莊為代表的先秦道家學說,其教義以“道”為核心,并將其神化,以達到“得道成仙”的目的。于是道教徒接受古老的巫覡法術(shù),創(chuàng)立了一套修煉方法,近代學者梁啟超將其分為四派,分別是“玄學正派”“丹鼎派”“符箓派”與“占驗派”。作為宗教,道教建立了龐雜的神仙系統(tǒng)。其所尊奉之神除了“三清”(玉清、上清、太清)、“四御”(中央紫微北極大帝、南極長生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后土皇地祇)等,陶弘景《真靈位業(yè)圖》又將道教神譜列為七層次:一是“元始天尊”系,主神是“太元之先”之元神,左列“五靈七明混生高上道君”等,右列“紫虛高上元皇道君”等;二是“大道君”系,主神是“萬道之主”,有“左圣紫晨太微天帝道君”“右圣金闕帝晨后圣玄元道君”等;三是“太極金闕帝君”系,主神是“太平教主”,有“太極左真人中央黃老君”“太極右真人西梁子文”以及尹喜、安期生、黃帝等;四是“太清太上老君”系,主神是“老子”,即“太清教主”,身邊有玉女、六丁六甲等;五是“張奉”系,主神是“九宮尚書”,屬凡人得道成仙者;六是“中茅君”系,主神是“定箓真君”,即道教茅山派祖師,身邊是茅山派道士;七是“酆都北陰大帝”系,主神是“天下鬼神之宗”,為道教的死亡之神,身邊神靈都是如晉文公、秦始皇、漢高祖、魏武帝等武功顯赫的歷史人物。至于神話傳說中的“西王母”“八仙”以及城隍土地之神,也無不被納入了道教諸神體系。

老子講讀 作者簡介

許結(jié),生于江蘇南京,祖籍安徽桐城。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辭賦研究所所長、中國賦學會會長!吨袊x學》主編、《辭賦》編委會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為辭賦研究、中國古代文學批評。主要論著有《漢代文學思想史》、《中國辭賦發(fā)展史》等。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wǎng)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