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傳習錄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
>
素書
-
>
孔子的世界——儒家文化的世界價值
-
>
王陽明全集(全四冊)
-
>
生活與憶念
-
>
名家小全集(4冊)
人心與人生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51543
- 條形碼:9787208151543 ; 978-7-208-15154-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心與人生 本書特色
《人心與人生》是梁漱溟自認為*重要的一部著作。梁漱溟內心中“自謂負有溝通中外古今學術思想的歷史使命”,而他的這種歷史感與使命感的精神力量,則集中表現在他*后一本《人心與人生》一書中。梁氏一生著述達30余部,但代表他思想轉變與哲學菁華的,卻是這本《人心與人生》。這本書也是作者寫作時間*長,思慮*精深的一部著作,從立意到刊布經歷了半個多世紀之久。此書*吸引人之處,也是存在*爭議之處是作者預言人類文化的前途是西方文化的沒落,中國文化的崛起。
人心與人生 內容簡介
《人心與人生》是梁漱溟很看重的著作,前后撰寫數十年。
人心與人生 目錄
自序二
日文譯本序言
**章 緒論(上)
第二章 緒論(下)
第三章 略說人心
第四章 主動性
第五章 靈活性
第六章 計劃性
**節(jié) 人心之基本特征(上)
第二節(jié) 人心之基本特征(下)
第三節(jié) 理智與本能(上)
第四節(jié) 理智與本能(下)
第五節(jié) 人類生命之特殊
第六節(jié) 略說自覺及意識(上)
第七節(jié) 略說自覺及意識(下)
第八節(jié) 知識與計劃
第七章 我對人類心理的認識前后轉變不同
**節(jié) 意識與本能比較孰居重要
第二節(jié) 理性與理智之關系
第八章 自然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
第九章 人資于其社會生活而得發(fā)展成人如今日者
第十章 身心之間的關系(上)
第十一章 身心之間的關系(中)
第十二章 身心之間的關系(下)
第十三章 東西學術分途
第十四章 人的性情、氣質、習慣,社會的禮俗、制度(上)
第十五章 人的性情、氣質、習慣,社會的禮俗、制度(下)
第十六章 宗教與人生
**節(jié) 世界文明三大系
第二節(jié) 有關宗教問題的疏釋
第三節(jié) 世間、出世間
第十七章 道德——人生的實踐(上)
第十八章 道德——人生的實踐(下)
第十九章 略談文學藝術之屬
第二十章 未來社會人生的藝術化
**節(jié) 宗教失勢問題
第二節(jié) 以美育代宗教
第二十一章 談人類心理發(fā)展史
書成自記
編后記
人心與人生 節(jié)選
**章 緒論(上)
吾書旨在有助于人類之認識自己,同時蓋亦有志介紹古代東方學術于今日之知識界。
科學發(fā)達至于今日,既窮極原子、電子種種之幽渺,復能以騰游天際,且即攀登星,其有所認識于物,從而控制利用乎物者,不可謂無術矣。顧大地之上人禍方亟,竟自無術以弭之。是蓋:以言主宰乎物,似若能之;以言人之自主于行止進退之間,殆未能也!叭祟愒O非進于天下一家,即將自己毀滅”(One world,or none);非謂今日之國際情勢乎?歷史發(fā)展卒至于此者非一言可盡,而近代以來西方人之亟亟于認識外物,顧不求如何認識自己,馴致世界學術發(fā)展之有偏,詎非其一端歟。當世有見及此者,非無其人:或則以“人類尚在未了知之中”(Man,the unknown)名其書,或則剖論晚近學術上對人的研究之竟爾落空。蓋莫不有慨乎其言之矣!及今不求人類之認識自己,其何以裨助吾人得從一向自發(fā)地演變的歷史轉入人類自覺地規(guī)劃創(chuàng)造歷史之途邪?
講到人,離不開人心。要必從人心來講,乃見出人類之首出庶物。非然者,只從其機體構造、生理運行乃至大腦神經活動來講,豈非基本上皆無以大異于其他許多高等動物乎?縱或于其間之區(qū)別處一一指數無遺矣,抑又何足以言認識人類?更要知道:所有這些區(qū)別看上去都不大,或且極其細微,一若無足輕重者,然而從其所引出之關系、所含具之意義則往往甚大甚大。誠以些小區(qū)別所在,恰為人對動物之間無比重要巨大的區(qū)別——例如人類極偉大的精神氣魄、極微妙的思維活動——所從出也。質言之:前者實為后者之物質基礎,亦即其根本必要的預備條件;前者存于形體機能上,為觀察比較之所及,或科學檢驗之所可得而見者;后者之表見雖亦離開形體機能不得,然在事先固不可得而檢驗之,只可于事后舉征而已。前者屬于生理解剖之事,后者之表露正所謂人心也。人之所以為人,獨在此心,不其然乎。
講到心,同樣地離不開人心。學者不嘗有“動物心理學”、“比較心理學”之研究乎?心固非限于人類及有之者。然心理現象畢竟是一直到了人類才發(fā)皇開展的;動物心理之云,只是從人推論得之。離開人心,則心之為心固無從講起也。
總結下來:說人,必于心見之;說心,必于人見之。人與心,心與人,總若離開不得。世之求認識人類者,其必當于此有所識取也。
心非一物也,固不可以形求。所謂人心,離開人的語嘿動靜一切生活則無以見之矣。是故講到人心必于人生求之。而講到人生又不可有見于個體、無見于群體。群體謂始從血緣、地緣等關系而形成之大小集團,可統(tǒng)稱曰社會。人類生命蓋有其個體生命與社會生命之兩面?此迫后w不外乎個體集合以成,其實個體乃從社會(種族)而來。社會為本,個體則其支屬。人類生命寧重在社會生命之一面,此不可不知。即人生以求人心,若只留意在個體生活上而忽于其社會生活間,則失之矣。(于體則曰生命,于用則曰生活;究其實則一,而體用可以分說。)
動物界著見其生命在群體而不在個體者,莫如蜂、蟻。蜂蟻有社會,顧其社會內部結構、職分秩序一切建筑在其身之上。說身,指其生來的機體暨本能。人類生命重在其社會生命之一面,皆不異乎蜂蟻也。顧所以形成其社會者,非同蜂蟻之在其身與身之間,而寧在人心與心之間焉。試看蜂蟻社會惟其從先天決定者如是,故其社會構造形態(tài)乃無發(fā)展變化,而人類不然。人類社會自古及今不斷發(fā)展變化,形態(tài)構造隨時隨地萬千其不同。夫人類非無機體無本能也,然其機體本能曾不足以限定之矣。是知人類社會構成之所依重寧在其心也(詳后)。說心,指人類生命從機體本能解放而透露出來那一面,即所謂理智理性者,將于吾書后文詳之。
“生物學者達爾文是在同獸類密切關系上認識人類,而社會學者馬克思則進一步是在同獸類大有分別上認識人類!薄Z出謝姆考夫斯基。應知:達爾文之認識到人獸間密切關系者是從人的個體生命一面來的,而馬克思之認識到其間大有分別者卻從人的社會生命一面來的。此所以恩格斯在悼念馬克思時曾說:正如達爾文發(fā)見自然界中有機體的進化法則一樣,馬克思發(fā)見了人類社會歷史的進化法則。達爾文所觀察比較的對象是在人身。馬克思所觀察比較的對象在古今社會,雖不即是人心,然須知人心實資藉于社會交往以發(fā)展起來,同時,人的社會亦即建筑于人心之上,并且隨著社會形態(tài)構造的歷史發(fā)展而人心亦將自有其發(fā)展史。
達爾文馬克思先后所啟示于吾人者,有其共同處,亦有其不同處。其共同處則昭示宇宙間萬物一貫發(fā)展演進之理,人類生命實由是以出現,且更將發(fā)展演進去也。其不同處:泯除人類與其他生物動物之鴻溝,使吾人得以觀其通者,達爾文之功也;而深進一層,俾有以曉然人類所大不同于物類,亟宜識取人類生命之特征者,則馬克思(和恩格斯)之功也。設非得此種種啟示于前賢,吾書固無由寫成。
吾書既將從人生(人類生活)以言人心,復將從人心以談論乎人生(人生問題)。前者應屬心理學之研究;后者則世所云人生哲學,或倫理學,或道德論之類。其言人心也,則指示出事實上人心有如此如此者;其從而論人生也,即其事實之如此以明夫理想上人生所當勉勵實踐者亦即在此焉。
人心,人生,非二也。理想要必歸合乎事實。
在學術猛進之今世,其長時間盤旋不得其路以進,**落后者,莫若心理學矣。心理學的方法如何?其研究對象或范圍如何?其目的或任務如何?人殊其說,莫衷一是。即其派別紛雜,總在開端處爭吵不休,則無所成就不亦可見乎!蓋為此學者狃于學術風氣之偏,自居于科學而不甘為哲學;卻不曉得心理學在一切學術中間原自有其特殊位置也。心理學天然該當是介居哲學與科學之間,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之間,純理科學與應用科學之間,而為一核心或聯絡中樞者。它是*重要無比的一種學問,凡百學術統(tǒng)在其后。
心理學之無成就與人類之于自己無認識正為一事。此學論重要則凡百學術統(tǒng)在其后;但在學術發(fā)達次第上則其他學術大都居其先焉。是何為而然?動物生存以向外求食、對外防敵為先;人為動物之一,耳目心思之用恒先在認識外物,固其自然之勢。抑且學術之發(fā)生發(fā)展,恒必從問題來。方當問題之在外也,則其學術亦必在外。其翻轉向內而求認識自己,非在文化大進之后,心思聰明大有余裕不能也。此所以近世西方學術發(fā)展雖曰有偏,要亦事實之無足深怪者;而古代東方學術如儒家、道家、佛家之于人類生命各有其深切認識者,我所以夙昔說為人類未來文化之早熟品也!P于此一問題后有專章,此不多談。
晚近心理學家失敗在自居于科學而不甘為哲學;而一向從事人生哲學(或倫理學或道德論)者適得其反,其失乃在株守哲學,不善為資取于科學。
科學主于有所認識;認識必依從于客觀。其不徒求有所認識,兼且致評價于其間者便屬哲學;而好惡取舍一切評價則植基在主觀。人生哲學既以論究人在社會生活中一切行為評價而昭示人生歸趣為事,其不能離主觀以從事固宜。然世之為此學者率多逞其主觀要求以勖勉乎人,而無視或且敵視客觀事實,又豈有當乎?資產階級學者較能擺脫宗教影響矣,顧又襲用生物學觀點,對于人生道德以功利思想強為生解,非能分析事實,出之以科學精神也。秉持科學精神,一從人類歷史社會發(fā)展之事實出發(fā),以論究夫社會理想、人生歸趣者,其惟馬恩學派乎。馬克思、恩格斯資藉于科學論據以闡發(fā)其理想主張,不高談道德而道德自在其中,雖曰“從頭至尾沒有倫理學氣味”,要不失為較好的一種倫理學也。其得失當于后文論及之。
人心與人生 作者簡介
梁漱溟(1893—1988)20世紀中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社會改造運動者。生于北京,原籍廣西桂林。原名煥鼎,字壽銘,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1917年入北京大學任教,七年后投身鄉(xiāng)村建設運動?箲(zhàn)中參與創(chuàng)建民盟促進國共團結抗敵,后又為和平建國參與國共和談。新中國成立后歷任全國政協委員、常委及憲法修改委員會委員。一生用心于人生問題與中國問題,即人為什么活著?中國往何處去?為此兩大問題而思考而行動。主要著作有《印度哲學概論》《東西文化及其哲學》《鄉(xiāng)村建設理論》《中國文化要義》《人心與人生》《東方學術概觀》等。
- >
二體千字文
- >
唐代進士錄
- >
史學評論
- >
自卑與超越
- >
回憶愛瑪儂
- >
山海經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