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傳習錄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
>
素書
-
>
孔子的世界——儒家文化的世界價值
-
>
王陽明全集(全四冊)
-
>
生活與憶念
-
>
名家小全集(4冊)
諸子的真相 (何新文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375046
- 條形碼:9787514375046 ; 978-7-5143-7504-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諸子的真相 (何新文選) 本書特色
★作者何新是中國著名的通才型學者、高層智囊。他的研究范圍涉及經濟、哲學、歷史、考古、語言、神話等諸多方面。他是一位具爭議及傳奇性的知識分子,在理論上提出了許多新的觀點,他的許多文論曾送到高領導層,受到廣泛注意。 ★本書為“何新文選”系列中,論及國學和中國文化的三部曲(《諸神的世界》《諸子的真相》《中國文明的密碼》)中的一種,以深厚的國學基礎,顛覆性的視角,解說儒、道、法、墨等諸子的思想真髓和起源真相,解密你從未真正了解的中國精神! ★本書“古經新考”部分,何新厘正了部分經典國學著作中的錯訛之處(如《史記》),對部分經典的解讀,給出了自己與眾不同的看法。
諸子的真相 (何新文選) 內容簡介
本書為“何新文選”系列中,何新解密中國文化三部曲(《諸神的世界》《諸子的真相》《中國文明的密碼》)之一。
作者何新是中國著名的通才型、智囊型學者。他的研究范圍涉及經濟、哲學、歷史、考古、語言、神話等諸多領域,學貫中西。
本書中,他憑借深湛學術功力、顛覆性的視角,解說儒、道、法、墨等諸子的思想真髓,從源頭上重新梳理中國文化精神的本來面目!對困擾無數(shù)學者的未解之謎,一一予以破譯,使人有豁然解悟之快意。
同時在本書中,何新厘正了部分經典國學著作中的錯訛之處(如《史記》),對部分經典的解讀(如《易經》),也給出了自己與眾不同的看法。
諸子的真相 (何新文選) 目錄
【還原真實的孔子】
為孔子正名 / 003
你所不知道的青年孔子 / 010
我所重新認知的孔子 / 028
《史記·孔子世家》勘誤、詮釋及補證 / 031
【孔子的政治作為】
中國*早的政黨——儒黨 / 107
春秋講學與孔子立黨 / 113
“墮三都”與政治變革的失敗 / 117
“天下歸仁”——革命性的政治理想 / 124
宗教改革與新禮教的創(chuàng)立 / 132
【儒家思想的是與非】
儒學緣起上古神道教 / 139
儒的由來與演變 / 149
儒家與儒商 / 155
“克己復禮”并非復古 / 159
“中庸”新考 / 162
論先秦儒家道學之偉大性 / 166
古代儒學的演變與影響力 / 173
《論語》及“四書”都非孔子所作 / 187
【諸子研究】
老子哲學中的活東西與死東西 / 193
老子哲學的“無為”之道 / 208
老子哲學的“本體論” / 210
子夏與“西河學派” / 219
法家之學源出儒家 / 224
墨學源出孔門 / 229
墨家“巨子”考釋 / 246
【古經新考】
論《易經》 / 251
論《易經》之解讀 / 256
“周易”釋名 / 259
《易經》及八卦爻辭的起源 / 265
何新譯本《系辭傳》 / 276
論《尚書》 / 305
《虞書·堯典》新譯 / 328
論《詩經》 / 331
《唐風·揚之水》新解 / 348
《詩經》考據與乾嘉之學 / 351
《九歌》新論 / 357
何新著作年表 / 365
諸子的真相 (何新文選) 節(jié)選
中國*早的政黨——儒黨
一
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是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fā)生深刻、全面變革的時代。百家諸子都興起于此時。
《漢書·藝文志》將先秦諸子劃分為十家,認為每一家都是出于某一種“王官” (政治分工中的官屬專業(yè))。
但是作為歷史學家的班固忽視了極其重要的一點:先秦諸子之分并不僅僅是不同的學術思想之分。這種分野之后有政治意識形態(tài)之爭,有時也有直接的權力政治之爭。
而尤為重要的是,從其思想和政治功能看,戰(zhàn)國諸子中至少有兩個學派,并不單純是學術的思想與學派——它們事實上乃是中國歷史中*初形成的雛形政黨。
這兩種具有雛形政黨形態(tài)的學派,即儒家與墨家。
近世一些學者多以為,政黨政治等僅僅是近代西方政治的產物。殊不知,當春秋戰(zhàn)國之際,由于君權的衰落,在以天子為中心的君主制度蛻變?yōu)榇蠓、陪臣?zhí)國政的貴族政治制度的過程中,政黨政治也已萌生于當時的諸子百家學派之中。
所謂政黨,就是具有專一的政治綱領,較嚴密的分層組織,有紀律約束,有精神、政治和組織的領袖,有遠期及近期的政治目標,且有經濟來源即組織經費(“黨費”),從事有組織、有目的的政治活動之政治團體。
從上述幾點去觀察,孔子組織的儒黨,以及后來墨子組織的墨黨,都完全符合標準。孟子曾謂“天下二分,出儒入墨”?梢娙迥挠绊懼。從歷史和政治活動史看,孔子與墨子不僅是學者、思想家、教育家,事實上也是兩位出色的政治組織者和政治領袖。 二
先秦諸子之興起,其社會基礎是當時社會中一個新階層的興起。這個階層, 就是春秋末期出現(xiàn)的所謂“游士”或“游學之士”。游,就是四方游蕩。之所以能向四方游蕩,因為其身份乃是自由的!笆俊笔且环N社會身份,士高于農夫等勞動者,但又不是真正的貴族。士是周代世襲貴族社會的邊緣階層。士在商及西周社會中早已存在,但游士則是東周、春秋時期社會分裂的產物。
春秋以前,官有世業(yè),世官世守。士、農、工、商、皂(造)、隸(力)諸種姓, 各有專業(yè)分職和人身連帶,世代不能改變。因此,春秋前的“士”階層,并不是游士。
游士從何而來?從貴族和士階層中的“庶子”而來。庶、諸古字通,庶子即諸子。諸,多也,余也。庶子是相對于嫡長子而言,庶子是貴族階層中一種邊緣人或者所謂“多余的人”。所以到兩漢時期,庶子甚至演變?yōu)樨Q子,成為一種卑賤之稱和罵語。
西周政治經濟制度的主體是宗法種姓制度。這種宗法種姓制度,也就是所謂“周禮”名下之封建宗法制度的本質和實體。根據周代的宗法制度,貴族階級的權力、財產、身份、地位的傳襲,實行嚴格的嫡長子(宗子)繼承制。但是嫡長子只有一人,即“世子”。非嫡長子的其他子弟,即“諸子”或者“庶子”,都是沒有直接繼承權的。
嫡長子繼承父業(yè),非嫡長子的庶子們則享受不到父輩的貴族身份與稱號。而非貴族的王官,其庶子也無繼承權,必須學一些手藝和專業(yè)。
隨著人口的代代增多,國中可分封之閑土日少,官祿事權也日分日削。于是, 在貴族和“士”的子弟中逐漸游離出來了一批無法進入貴族主流社會的邊緣人。
這些邊緣的“士”之子弟雖有貴族和“士”的家世背景,但卻沒有繼承權、沒有土地、沒有官職,甚至有的也沒有正式身份,這些人就成了所謂“游士”。
但是,游士們的政治身份是自由的,他們在社會中的地位高于農夫、商人、奴隸。游士不受人身依附關系即當時的編戶制度的約束,因此可以四處游蕩。
三
孔子正是來自這樣一個社會階層。青年時代,他也是一個四處游蕩、寄食于人的“游士”。于春秋中期出現(xiàn)的這一游士階層中,孔子應是其中*有名望的一位。由于其有名望,因此他成了名擅一時的“名士”。其實,先秦諸子百家,除老子是世官世守的史官世襲貴族以外,多數(shù)人出身幾乎都是“庶子”和游士。
孔子之所以主張“有教無類”,就是因為其徒黨中有很多這種出身的邊緣人。因此當時有人攻擊他門下多收庶子,舉例是:“子張,魯之鄙家也,顏琢聚,梁父之大盜也;皆從學于孔子!
宗法貴族看不起這些庶子、游士,蔑稱之則為“豎子”!柏Q子”其實是“庶子” 的另一種寫法,在戰(zhàn)國秦漢時代以后,這成為一個罵人語,其意義略相當于“小人”、野種。但是,盡管宗法貴族目游士為“豎子”,孔子卻針鋒相對地提出了一個被賦予一種新的道德含義的詞語“君子”。
“君子”本來是指貴族,是一種高貴的社會身份。然而孔子之所謂“君子”,卻不是以血統(tǒng)而區(qū)分,不是指身份和出身,而是指具有高尚的學養(yǎng)和道德的人。因此, 即使出身于小人,身份是庶子,只要其修養(yǎng)有德,則孔子也稱這種人為“君子”。
孔子使“君子”與“小人”由世襲階級的稱謂,變成為區(qū)別道德人格的稱呼。換句話說,單憑血緣關系、宗嫡身份并不能保證貴公子們成為“君子”。這是一種輿論和道德評價人格的權力。
四
我曾經考證過,儒的本義是胥師,即主持宗社之祭祀、禮樂儀式和喪葬之禮的祭司。
孔子的出身是一個貴族的私生子和被遺棄兒。其出身的母族顏氏地位頗卑微?鬃邮且粋貴族的私生遺腹子,他作為“士”的身份,事實上是直到他成年之后才被魯國的貴族社會所追認的?鬃幼鳛榧缼熀蛡鹘陶叩纳矸荩緛硪彩亲苑獾。
眾所周知,孔子是中國歷史上所謂“私學”的創(chuàng)立者?鬃觿(chuàng)立“私學”,打破了從前學社專于官府的局面。在此之前,學術——特別是政治學術,是由國家所壟斷的。
但是,孔子聚徒講學,其真正目的并非僅是傳播學術,而是為了從事政治活動。他通過招收眾多子弟而教育之,是要傳播一種信仰、建立一個宗派。他把具有共同信仰的子弟們聚集在一起,組織成一個團體,這個團體當時被稱為“儒者”。
在西方,據說*早聚徒講學的人是畢達哥拉斯。畢達哥拉斯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島建立了一個密宗的學術團體,對一部分人講授公開的內容,對另一小部分人講授秘傳的學問。畢達哥拉斯的學派也是一個政治團體。
【何新按:孔子*早聚徒講學的所在地,可能就是曲阜。雖然前人有不同的說法,但我仍疑曲阜一名實際就是來自陬邑(孔子父親的守邑)?鬃尤沃卸迹ㄣ肷希┦睾螅玫搅瞬梢兀ǖ撎铮,這采邑可能也在曲阜。曲阜就是孔子的Lyceum(呂克昂,蘇格拉底和亞里士多德的講學地)。】
孔子的這個儒者的團體,既是學術團體,也是政治團體。他們共同奉行以古代的“六經”之道為主體的圣賢學說,形成一個學派,此即后世所說的“儒家”。其從學者,稱為“弟子”(子弟的倒置詞),而外間則稱之為“儒黨”。儒黨一名, 古已有之,非我所創(chuàng)也。 五
其實在孔子以后,以至后來的秦漢時代,“儒家”更像一個政黨。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家,實際是將儒黨拔擢為控制政權和主流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執(zhí)政黨。在武帝時期,這個儒者政黨的宗旨可以概括為八個字,即“尊王攘夷”“復禮歸仁”。而這八個字正是漢武帝所需要的。
歷史上的儒家之黨,可稱為“孔黨”或“儒黨”。這個組織是有紀律的。背叛師門者,會受到處罰,“弟子可鳴鼓而攻之”。
孔子使冉求為季氏吏,冉求為季氏聚斂,背叛了孔子的教義,于是孔子將他逐出弟子之籍,清理了門戶。這其實也就是開除黨籍。(參看《論語·先進》)
晚年,孔子及其徒黨被魯哀公客氣地請回魯國。當時魯國君王正在遭遇內憂外患:內則三桓特別是季氏公族強大,一再欺負侵凌魯君;外則東方有齊國、南方有吳越,均欲吞并魯國。魯哀公實際也是要借重孔子及其儒黨,形成一種制衡和衛(wèi)護的力量。 六
由于孔子并不是單純意義的學者,所以他平生“述而不作”,從未將自己關入書齋從事研究和寫作。所謂“述”,就是演講和鼓動。
孔子的根本目的,并不是研究學術、著書立說、傳之后世,而是要改革政治。
孔子也不是單純的歷史學家。他曾經明言:他治史不是為了求歷史之真相,而就是“借古非今”,以歷史作為政治批評的工具,抨擊時弊,令“亂臣賊子懼”。
孔子將古代的“六經”也作為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工具!对娊洝繁緛硎且徊棵窀、史詩和宗教樂歌,但孔子說詩,則側重于講授文字背后的微言大義,以解讀古詩諷喻和批評政治。(《詩經》毛亨序傳,正是傳述了子夏所讀解的詩歌中的政治寓意。所以漢武帝時代的政治家如趙琯、王臧,都是通過學習《詩經》出仕從政的。) 這種借古非今的態(tài)度,就是儒家的“今文”家言。所謂“今文”的意思,就是現(xiàn)代派。
實際上,先秦諸子學說之所以興起,主旨都并不在于為了著書立說,而在于要求宣傳理想,并且付諸政治實踐。著書成為學者,并不是諸子的興趣所在,孔丘、墨翟尤其如此。
在孔、墨以及后來的子夏、孟軻、荀況、韓非看來,政治行動實踐的成功和失敗,乃是**等重要的事。至于創(chuàng)立學說成為一家言,則倒是次要的。
孔丘、墨翟都抱有舍身救世的觀念,他們以天下為己任,重視實際效果,希望有利于百姓(人民)的生活。
所以,孔丘一生恓恓惶惶,到處宣傳“仁善”和“克己復禮”的觀念。墨翟也漫游宋、楚等國,到處宣講“兼愛”。這些學說無不是針對當時的實際情況而發(fā), 是適合于時勢要求的。
司馬遷云:“孔子布衣,傳十余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于孔子!
康有為《孔子改制考》推崇孔子為一偉大革命家:“孔子自具主張,以其標準進退其人,評價古籍,經典中之堯舜,未必實有其人,乃出孔子之假托。所謂盛德美俗,未必實有其境,乃孔子虛構之景象。一言以蔽,所謂托古改制也!逼湔f破幾千年之覆,可謂別具慧眼。
總之,孔子之偉大,并不是單純作為所謂教育家或思想家而影響后世。他有遠大的抱負,為此而聚徒結黨,形成了一派重大的政治力量。通過這一學黨——“儒家”團體,孔學得以長期傳承,在孔子身后兩千年的歷史中,形成一種偉大的文化和政治的傳統(tǒng)。儒者在漢武帝一朝得到國家承認,儒學遂成為支配中國傳統(tǒng)政治近兩千年的國家主流意識形態(tài)。
諸子的真相 (何新文選) 作者簡介
何新,中國著名學者,1949年生。歷任第七、第八、第九、第十一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
- >
巴金-再思錄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月亮虎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