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靈元氣社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tài)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
>
厭女(增訂本)
-
>
這樣學習才高效/楊慧琴
-
>
心理學經(jīng)典文叢:女性心理學
-
>
中國文化5000年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整合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136136
- 條形碼:9787520136136 ; 978-7-5201-3613-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整合研究 本書特色
受西方當前政治學思潮的影響,已有的非營利組織研究較多討論其政治角色,即在政治民主化過程中的角色功能。本研究的獨特之處是著眼于非營利組織在公益慈善領域的活動,著重分析它們在社會整合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通過比較研究,揭示出不同制度規(guī)制下非營利組織具有不同的發(fā)展傾向。香港的非營利組織是在公民自助和社會互助的背景下發(fā)展的,而內地的非營利組織則是在社會管理的背景下發(fā)展。本研究基于香港和內地非營利組織發(fā)展的不同背景,分析了兩地非營利組織的角色及其社會動員力的差異。研究指出,香港的非營利組織在適當?shù)闹贫扰浜舷,在公益慈善領域擔當了運行主體的角色,成功構建了公民自助和社會互助的社會價值觀,在社會整合過程中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整合研究 內容簡介
受西方當前政治學思潮的影響,已有的非營利組織研究較多討論其政治角色,即在政治民主化過程中的角色功能。本研究的獨特之處是著眼于非營利組織在公益慈善領域的活動,著重分析它們在社會整合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通過比較研究,揭示出不同制度規(guī)制下非營利組織具有不同的發(fā)展傾向。香港的非營利組織是在公民自助和社會互助的背景下發(fā)展的,而內地的非營利組織則是在社會管理的背景下發(fā)展。本研究基于香港和內地非營利組織發(fā)展的不同背景,分析了兩地非營利組織的角色及其社會動員力的差異。研究指出,香港的非營利組織在適當?shù)闹贫扰浜舷,在公益慈善領域擔當了運行主體的角色,成功構建了公民自助和社會互助的社會價值觀,在社會整合過程中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整合研究 目錄
● 一 非營利組織的概念界定
● 二 非營利組織的起源
● 三 非營利組織與政府治理的關系
● 四 公益性非營利組織的功能
● 五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整合
●第二章 自助―互助社會框架下的非營利組織發(fā)展
● 一 傳統(tǒng)福利組織向現(xiàn)代公益組織的轉變
● 二 制度建設與非營利組織規(guī)制
● 三 政府咨詢架構與非營利組織參與
● 四 非營利組織中的社工與義工
● 五 自助―互助社會框架下的非營利組織角色
●第三章 香港的社區(qū)發(fā)展與社區(qū)參與
● 一 香港社區(qū)參與的歷史回顧
● 二 社區(qū)參與的策略特征
● 三 社區(qū)參與的意義建構及其效果
●第四章 中國的政府改革與非營利組織發(fā)展
● 一 社會管理與政府職能轉變
● 二 非營利組織的生成
● 三 非營利組織的轉變
●部分目錄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整合研究 作者簡介
黎熙元,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經(jīng)濟社會學研究、社區(qū)研究和港澳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和廣東省研究項目十余項,主要著作有《社區(qū)的轉型與重構》、《港澳非營利組織組織發(fā)展比較研究》、《夢想與現(xiàn)實:香港的社會分層與社會流動》、《社區(qū)建設:理念、實踐與模式比較》等。主要論文有“社區(qū)論辯:轉型期中國城市社區(qū)的形態(tài)轉變”、“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預算原則”、“優(yōu)選性、民族性與本土性——香港學術界的后殖民批評與香港人文化認同的再建構”等三十余篇。
- >
推拿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與地壇
- >
姑媽的寶刀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隨園食單
- >
唐代進士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