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親母親 - 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7冊.1965-196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4冊:1959-1960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3冊:1957-1958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2冊:1954-195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1冊:1949-1953
新地文叢眼界/新地文叢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59428615
- 條形碼:9787559428615 ; 978-7-5594-2861-5
- 裝幀:暫無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地文叢眼界/新地文叢 本書特色
文學研究領(lǐng)域的泰斗,嚴家炎先生算一個。 他以文學事業(yè)為一輩子癡情的所在,以一點“傻子”精神堅守著文史研究,堅持著知識分子獨立的批判意識,此書中有他的學術(shù)觀點,亦有他的真情流露,可謂情、理兼?zhèn),實屬難得。
新地文叢眼界/新地文叢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是嚴家炎先生作為一個文學癡情者,對其生涯的一個回顧,對王瑤先生、樊駿學長、王富仁教授等師友的緬懷,對莫言、王蒙、老舍等經(jīng)典作家作品的剖析,他的學問與人生密不可分! 胁挥X間透露出文學史中很難翻到的史料和掌故,這些在他看來都是有“意思”的事兒,實則于讀者來說,是有分量和價值的。
新地文叢眼界/新地文叢 目錄
1一個初冬夜晚的經(jīng)歷
5回憶我和柳青的幾次見面
11心中的豐碑——哭王瑤先生
15我所知道的吳小如先生
19緬懷樊駿學長
25緬懷王富仁教授
29悼念杰出的詩人洛夫先生
36《微神》:老舍的心象小說
46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的藝術(shù)貢獻
58從《檀香刑》看莫言小說的貢獻
68試說“中國的奧勃洛莫夫”
——從《王蒙自傳》談到倪吾誠形象的典型意義
78開拓者的艱難跋涉——論丁玲小說的歷史貢獻
108論王蒙的寓言小說
125讓人很開眼界的校園小說
——談竹林的《今日出門昨夜歸》
128談《創(chuàng)業(yè)史》中梁三老漢的形象
139唐弢先生對中國現(xiàn)代文學學科建設(shè)的貢獻
147一部真正具有現(xiàn)代意義的晚清小說
——《黃衫客傳奇》中譯本序
157《加拿大的中國基因》序
160新體白話的起源、特征及其評價
182荒誕又莊嚴的復(fù)仇正劇
199閑話小說文體
207試說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的總體特征
225論“五四”作家的文化背景與知識結(jié)構(gòu)
244走出百慕大三角區(qū)
——談二十世紀文藝批評的一點教訓
251一個癡情者的學術(shù)回眸
新地文叢眼界/新地文叢 節(jié)選
心中的豐碑 ——哭王瑤先生 王瑤先生走了。他走得這樣突然,這樣倉促,這樣令人心碎! ∮浀媒衲11月18日,在蘇州大學舉行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理事會議的*后一天,我準備返京,向他辭行的時候,他還是那樣精力飽滿,談笑風生。他樂呵呵地連著問我:“你真的不去上海,不參加巴金討論會了?——這么近,多可惜!”那天上午他還在理事會上就現(xiàn)代文學教學問題講了話。我因為中午就要上火車,也因為那幾天著了涼,不能彎腰,行動不便,所以提前離開了會場。想不到那竟然就成為和王瑤先生的*后一面。我永遠不能原諒自己的是:在江南那種室內(nèi)沒有暖氣的環(huán)境里,我作為患過大葉肺炎,有此病痛經(jīng)驗的人,竟沒有事先提醒王先生,請他務(wù)必注意保暖,防止著涼,警惕老年肺炎的危險。如今想來,我這個后輩實在沒有照顧好王瑤先生,對不起王瑤先生。 王瑤先生是當代杰出的文學史家,在中古文學和現(xiàn)代文學的研究、教學方面,都作過重大貢獻。他的《中國新文學史稿》是我國**部史料豐富、體系完備的現(xiàn)代文學史著作,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學科奠立了*早的基石。他對魯迅研究,巴金研究,以及現(xiàn)代文學許多專題的研究,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1954年至1955年間,他撰寫的一篇文章曾受到毛澤東主席的贊賞,并因此受到接見。然而,當我1958年秋留校任教,開始和王瑤先生共事時,他卻已經(jīng)因“反右派”運動的余波,被當作學術(shù)上的“白旗”,受到人們的批判,并被撤去了全國政協(xié)委員和《文藝報》編委的職務(wù)。這次錯誤的批判,使他精神上陷入很大的痛苦。王先生是“一二·九”時代的地下共產(chǎn)黨員,編過《清華周刊》,抗戰(zhàn)期間雖與組織失去聯(lián)系,但仍堅持進步立場,向來自以為思想上是馬克思主義的,不料一夜之間忽然變成“白旗飄飄”,因而非常想不通。有一次我們兩人聊天,他對我說,他有時覺得個人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只得拿起撲克牌玩“打通關(guān)”的游戲,看究竟這樣走還是那樣走才能走通,用以占卜自己的命運和道路。一個并無封建迷信思想的現(xiàn)代知識分子,竟然用撲克來占卜,這件事不僅在當時震撼了我的心,也使我此生永遠難以忘卻。可貴的是,即使在這種情況下,王瑤先生也仍然采取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面對著批判過他的青年學生,他還是在課堂上講出了他的看法,并且說:“我并不認為自己寫的就是真理而要堅持,只是恐怕還來不及修正自己的錯誤!彼膊]有從此消沉下去。就在受批判不久的1960年代初,王瑤先生準備出了研究魯迅《野草》的課程,發(fā)表了《論〈野草〉》這篇長達三萬字的論文。就我個人的感覺而言,王瑤先生當時選擇《野草》來研究似乎不是沒有原因的:在魯迅19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悶和探索中,未嘗不可以寄寓研究者自己的苦悶和探索;在魯迅嚴于自我解剖的精神中,未嘗不可以體現(xiàn)研究者本身自我解剖的要求。正是和魯迅精神的這種深切感應(yīng),也許啟導(dǎo)著王瑤先生的樂觀、豁達的情懷! ≡凇拔幕蟾锩敝,王瑤先生因一張背面印有毛主席像的報紙壓在尿盆底下遭家中保姆揭發(fā),而被認為是“三反分子”,受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沖擊和迫害。除幾次遭毒打外,有一個階段竟從原來的住宅被趕了出來。然而,經(jīng)過磨煉,王瑤先生變得更堅強了,對許多事情看得更透徹了,胸襟也變得更為恢宏寬廣了。他對揭發(fā)批斗的人,除個別品質(zhì)惡劣者外,一般都采取寬容、原諒的態(tài)度,說:“事情都有自己的條件,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中,難免會做些錯事,不要過多責備他們。”還說:“回頭看看我們自己過去寫的東西,還不是多多少少也打著時代烙印!薄 ⊥醅幭壬┞剰娪,機敏過人,活潑健談,出語風趣,和他談天常常忘記時間的過去,不但獲得精神上的愉快享受,而且知識學問上也每有助益。前幾年,他常這樣自嘲:頭發(fā)該黑的卻早白了,牙齒該白的反倒變得焦黑,很符合“顛倒黑白”之譏。又謂:每天必須喝五磅水才合格(因患糖尿病),平時又喜歡叼個煙斗來抽煙,真嘗到“水深火熱”之味。一邊說著一邊帶點得意地笑。說到學術(shù)文章,王先生把它們分為四類:一曰有口皆碑,成為定論;二曰自圓其說,言之成理;三曰雖有偏頗,不乏創(chuàng)見;*不好的是人云亦云,空話連篇。這些都顯示他的睿智和詼諧明快的性格。但在不太正常的情況下,他有一些本來開玩笑的話卻被人做了別樣的理解,因此未免吃苦頭。如1957年夏天“反右”時,他和幾位教授帶著助手去青島編教材,說了一句:“這下子可以躲開火熱的太陽,也躲開火熱的斗爭!贝嗽拏鞒龊,在后期“反右”和“雙反”運動中,就成了經(jīng)常受批判的題目。但王瑤先生似乎并不在意。八十年代恢復(fù)全國政協(xié)委員職務(wù)后,王瑤先生常常津津樂道政協(xié)會議上圍繞委員們發(fā)言而流行的幾句口頭禪:“不說白不說——說了也白說——白說還要說。”據(jù)說這*后一句是王瑤先生加上的,可見他晚年仍無絲毫意氣消沉之意! ⊥醅幭壬莻有真性情的人,又是一個憂國憂民常常以人民和民族利益為重的人。他用自己的言傳身教,造就并影響了中國現(xiàn)代文學學科的幾代中青年學者。他的為人,如同他的治學一樣,也是既有魏晉文人風骨,又有“五四”時代精神,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這兩方面的交融。他永遠為人們所敬重,并將久久地活在人們心中!
新地文叢眼界/新地文叢 作者簡介
嚴家炎 1933年生,筆名稼兮、嚴謇。上海人。著名學者、文藝理論家、文學史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1958年肄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文藝理論專業(yè),副博士研究生。歷任北京大學中文系講師、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國務(wù)院學位委員會第二、三屆語言文學學科評議員,中國小說學會副會長,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市文聯(lián)副主席,丁玲研究會會長、名譽會長等。1948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著有論文集《知春集》《求實集》《論現(xiàn)代小說與文藝思潮》《世紀的足音》,專著《中國現(xiàn)代小說流派史》《金庸小說論稿》,主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大綱》,與唐弢共同主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三卷),編輯《新感覺派小說選》、《中國現(xiàn)代各流派小說選》(四卷)、《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1917—1927)》等十種。《求實集》獲北京市首屆社科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中國現(xiàn)代小說流派史》分獲*一、二屆優(yōu)秀教材一等獎。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經(jīng)典常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