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洋鏡第三十三輯 :中華考古圖志
-
>
(花口本)(精)讀一頁就上癮的唐朝史(全4冊)
-
>
長安夢華錄
-
>
安史之亂
-
>
埃及法老圖坦卡蒙
-
>
紙上起風雷:中國文人(1900—1949)
-
>
西洋鏡:第二十三輯 五脊六獸
漢唐外交制度史-(增訂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30374
- 條形碼:9787520330374 ; 978-7-5203-3037-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漢唐外交制度史-(增訂本) 本書特色
黎虎著的《漢唐外交制度史(增訂本)》是中國古代史研究領域的創(chuàng)新之作,也是中國古代外交制度史的奠基之作。本書從先秦到唐宋時期的外交制度加以闡述,填補了中國古代史研究領域的空白。從外交決策制度、外交專職機構(gòu)、外交關涉機構(gòu)三個方面,對中國中古時期的外交制度的發(fā)展演變及其特點做出開創(chuàng)性的總結(jié)。并且對作者原有的研究成果在內(nèi)容和角度上都有大篇幅的擴展。
漢唐外交制度史-(增訂本) 內(nèi)容簡介
漢唐時期中國登上了世界外交舞臺,縱橫捭闔于歐亞大陸暨海東、南海迤邐地中海沿岸諸國,開創(chuàng)了中國古典外交的輝煌時期。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建并施行了一整套古典外交制度,支撐并推動了這一歷史時期外交的發(fā)展!稘h唐外交制度史(增訂本)》首論外交決策制度,揭示了皇權體制下的外交決策方式、方法、程序、體制;次論外交管理制度,揭示了從中央到地方,從主管機構(gòu)到關涉機構(gòu),從外交政務到外交事務,既分門別類縷述不同的機構(gòu)、官員及其職能,又提要鉤玄展現(xiàn)了諸機構(gòu)的分工合作和外交運作的全過程及其一體性。該書所揭示的這一歷史時期的外交制度,奠定了日后諸皇朝外交制度之基本模式。
漢唐外交制度史-(增訂本) 目錄
**章 漢代外交決策制度
**節(jié) 皇帝決策
一 御前會議決策
二 垂詢決策
三 納諫決策
四 卜筮決策
第二節(jié) 公卿百官集議決策
一 公卿集議決策
二 中外朝合議決策
三 權臣專決
第二章 漢代外交專職機構(gòu)
**節(jié) 大鴻臚建置
一 大鴻臚沿革
二 大鴻臚屬官
三 大鴻臚的一般職掌
第二節(jié) 大鴻臚的外交職能及任職條件
一 大鴻臚的外交職能
二 大鴻臚的任職條件
三 典屬國及其歸并于大鴻臚
第三節(jié) 尚書主客曹及其外交職能
一 尚書及其分曹
二 尚書主客曹的外交職掌
三 尚書主客曹與大鴻臚的關系
第四節(jié) “使主客”及其外交職掌
第三章 漢代外交關涉機構(gòu)
**節(jié) 中央外交關涉機構(gòu)
一 大司農(nóng)
二 謁者臺
三 符節(jié)臺
四 黃門
第二節(jié) 地方行政與邊防機構(gòu)的外交職能
一 緣邊州郡
二 邊防關塞
第三節(jié) 邊境鎮(zhèn)撫機構(gòu)的外交職能
一 西域都護
二 使匈奴中郎將
三 度遼將軍
四 護烏桓校尉
中編 魏晉南北朝外交制度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外交決策制度
**節(jié) 三國時期的外交決策
一 曹魏的外交決策
二 蜀漢的外交決策
三 孫吳的外交決策
第二節(jié) 兩晉十六國時期的外交決策
……
下編 唐代外交制度
參考文獻
初版后記
再版跋語
漢唐外交制度史-(增訂本) 節(jié)選
《漢唐外交制度史(增訂本)》: 漢代是我國古代外交管理機構(gòu)的確立和奠基時期,其主要表現(xiàn)是確立和構(gòu)架起一整套從中央到地方的、大體完備的、粗具規(guī)模的外交管理機構(gòu)和管理體系。在中央確立了以九卿之一的大鴻臚、諸曹尚書之一的主客曹為外交主管機構(gòu),并以中央若干部門配合協(xié)同運作。在地方確立了由中央垂直領導的邊疆行政單位、邊防單位、邊境鎮(zhèn)撫單位分頭負責、相互配合的外交管理體制。這一整套外交管理機構(gòu)和體制,成為此后中國古代外交管理制度的基本模式! ∥覈糯饨还芾眢w制所以在漢代得以確立,不是偶然的,這是我國古代外交在漢代進入了一個嶄新階段所決定的。先秦時期雖然有了外交管理機構(gòu)的萌芽,如周代的“行人”①,戰(zhàn)國時期的“諸侯主客”②等,但這些機構(gòu)都還很簡單,其機構(gòu)和職能均語焉不詳。因其時的外交基本上是在中原王朝及其周邊地區(qū)范圍內(nèi)的列國諸侯交往。秦代雖然設置了“典客”③這一機構(gòu),但由于其國祚短促,于外交方面活動無多,這一機構(gòu)未見發(fā)揮多大作用。漢代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次打開通向世界的大門,以張騫“鑿空”④為標志,由封閉走向開放,由中國走向世界。中國古代外交亦隨之進入了嶄新的時代。正是在這種客觀形勢要求下,漢代確立并架構(gòu)起完整的一套外交管理體制。漢代所建立的外交機構(gòu),雖然有的與先秦有一定的傳承關系,但其內(nèi)涵和作用已有很大變化,如漢代的大鴻臚與周代的大行人之間的差別,《歷代職官表》按語云:“鴻臚一官,自《唐六典》、《通典》、《初學記》諸書,皆以為出于《周禮》之大行人,然古今立制各殊,詳考其實,漢魏以后之鴻臚,與周大行人之職,已有不同!闭J為*大的不同是周代大行人“兼柔遠人、懷諸侯二者而有之”。而秦漢以后罷封建置郡縣,“無復邦交之事”,即使分建諸侯王,亦不過令大鴻臚掌管封拜禮儀,因而鴻臚所掌主要是“蠻夷朝貢獻見之禮,猶大行人職守之一端”①。這一看法基本上是正確的。即使“蠻夷朝貢”方面的內(nèi)涵,已經(jīng)開放的、走向世界的漢代與基本上處于封閉狀態(tài)的先秦時期亦大相徑庭。 外交工作在兩漢時期已經(jīng)成為行政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兩漢時期的行政體制,在中央確立了三公、九卿(諸卿)的行政管理體制;在地方,則從西漢的郡、縣兩級體制轉(zhuǎn)變?yōu)闁|漢的州、郡、縣三級體制。在中央政府方面,三公為行政中樞機構(gòu),諸卿為行政事務機構(gòu)。西漢前期三公以丞相為宰相,總領百官,協(xié)理萬機,一切國事皆歸其管轄②。西漢成帝以后確立三公鼎立制度,同為宰相③。宰相將中樞決策集團制定的詔令、法律下達諸卿和地方州郡貫徹執(zhí)行。與此同時尚書異軍突起,到東漢時期逐步侵奪三公以及諸卿的權力。兩漢時期的外交行政管理就是在這種政治體制中逐步形成和運作的。漢代的外交管理機構(gòu),《漢唐外交制度史(增訂本)》將其分為專職機構(gòu)與關涉機構(gòu)兩個方面。所謂專職機構(gòu),是指以外交工作為其主要職能的機構(gòu),所謂關涉機構(gòu),是指在外交工作運轉(zhuǎn)過程中起一定的協(xié)助、配合作用的有關機構(gòu)。前者為諸卿系統(tǒng)的大鴻臚和尚書系統(tǒng)的主客曹,后者則散見于自中央至地方之諸部門。本章先述漢代之專職機構(gòu)!
漢唐外交制度史-(增訂本) 作者簡介
黎虎,1936年8月生于北京,籍貫廣東省興寧市。1959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留校至今,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魏晉南北朝史、先秦漢唐史研究,主要著作有《魏晉南北朝史論》《先秦漢唐史論》《漢唐外交制度史》《漢代外交體制研究》等,發(fā)表論文多篇。主持并完成了國家教委博士點研究基金項目一項、國家教委“八五”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一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研究項目一項(結(jié)項鑒定等級“優(yōu)秀”)。
- >
煙與鏡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經(jīng)典常談
- >
巴金-再思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