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
>
中國的民主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年實錄(套裝共10冊)
-
>
新書)社會主義發(fā)展簡史(大字本)
中國政治制度史新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1146584
- 條形碼:9787201146584 ; 978-7-201-14658-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政治制度史新論 本書特色
探尋“古今治亂之由,長治久安之道”是亙古不變的主題,國家治理現代化則賦予了這一主題以新的內涵。本書從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理論視角重新審視了中國政治制度史,以“性質—意識—制度體系—行為—發(fā)展”為分析框架來組織內容體系,剖析中國政治制度及其演變過程中的靜態(tài)政治制度和動態(tài)政治行為,發(fā)現其中的規(guī)律與借鑒意義,在分析框架、學科定位、內容體系、目的定位等方面實現了創(chuàng)新。
中國政治制度史新論 內容簡介
本書立足于教科書和教學大綱的整體框架,補充了中國政治制度史近幾年來的*研究成果,融理論前沿于實際教學中。立足于中國政治制度史,緊密聯系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踐前沿,將對中國政治制度的分析置于國家治理場域中,并用國家治理框架來分析中國政治制度在中國社會治亂興衰中的作用,從歷史中尋找新形勢下提升國家治理效能的啟示。
中國政治制度史新論 目錄
第二篇 政治意識
第三篇 政治體系
第四篇 政治行為
第五篇 政治發(fā)展
中國政治制度史新論 節(jié)選
何為道德政治化?張昭認為:“政治表象上道德化的目的是道德的政治化,前者是表后者是體,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二者皆通過歷代大儒改造而完成。自實行嫡長子繼承制之后,從政治上講解決了國家*高權力的更迭和歸屬問題,但這項制度本身卻存在著正義之爭,為以后君權之爭埋下了隱患。君主為了證明自己獲取君權和掌握君權的正當性,往往訴諸道德的論證。與此同時,這種道德政治化的論證并不能真正取代君權的爭奪,而且道德也不為統(tǒng)治者所獨占,每當統(tǒng)治集團昏庸腐敗之時,道德的口號與力量就會成為起義者或者革命者的武器。但這些起義者一旦成為統(tǒng)治者,為了維護統(tǒng)治地位他們對待道德的立場和態(tài)度就會發(fā)生轉化,為了讓多數人服從自己的統(tǒng)治就會自我建構一套道德體系鞏固和加強自己統(tǒng)治地位的正當性。因此,道德本身并不會自覺的轉化成為政治統(tǒng)治的工具,而是需要經過思想家的論證和統(tǒng)治者加以推廣才能成為政治統(tǒng)治的一種‘術’或工具!雹凇暗赖抡位膶崿F是從修身、齊家到治國三位一體的建構把道德的*終目的完全政治化。需要特別強調指出的是先秦時期儒家思想的本質是政治道德化,而后儒家思想才被一步步改變?yōu)榈赖抡位,在這里道德是作為政治的工具意義而被使用的,其目的是為了維護統(tǒng)治與服從的政治秩序。*為突出和明顯的例證就是‘孝’與‘忠’這兩種品德的內涵及其關系的演變。孝由原來對祖宗、健在的父母的孝逐漸過渡和轉移到了對君主的‘忠’,這也被稱之為‘移孝作忠’……到秦王朝統(tǒng)一六國,再到董仲舒“三綱五!崩碚撆c實踐的確立,從此之后一直到清王朝的覆滅,仁義禮智信等其他的倫理道德規(guī)范全部轉化為了作為政治‘統(tǒng)治術’的道德規(guī)范,對仁義禮智信的論證主要從維護政治等級秩序和政治統(tǒng)治的角度闡釋的。董仲舒從天子受命于天,諸侯受命于天子邏輯直接推導出來了家庭中的父子、夫妻關系間的統(tǒng)治與服從也從屬于‘天’……以此用一種統(tǒng)一的價值標準把個人、家庭與國家三個不同的領域統(tǒng)合,進而把三綱五常的秩序上升到了天的高度且神圣化!、父子、夫妻之間本來有著不同的主客體關系和應用范圍,結果被董仲舒以及后世的思想家通過錯誤的邏輯推理和主觀的類比而糅合在一起,其目的在于消解政治與道德間的矛盾與沖突,把君主作為天下之“共父”而讓舉國上下服從。漢代以后直至清代,儒術獨尊的地位沒有發(fā)生太大變化,三綱五常的理論又被進一步神圣化和政治化!焉鐣械钠毡榈赖玛P系直接上升為政治關系,其目的是:‘統(tǒng)治者把先秦儒家的道德進行了政治化的加工和處理,原本被設計為轉化政治的道德卻演化為實現政治目標的手段,道德評價和道德運作亦被納入政治標準的嚴格制約之下,一場道德的政治化、世俗化運動由此開始’!蕷v代統(tǒng)治者實施德政教化的*重要目的在于把人的心智和思想統(tǒng)一起來,并不是真正啟迪民智和啟蒙民眾的品德和思想!薄 ≈袊糯恼闻c道德關系是由中國古代社會權力私有這一根本特征決定的。換句話說,中國古代社會權力私有屬性造成了政治與道德關系的扭曲——政治道德化和道德政治化。進一步,由于道德政治化,道德成為封建君主維護政治統(tǒng)治的工具,使得具有強烈私人屬性的道德被納入了國家治理這一公共領域之中,在國家治理體制中集中表現為政治統(tǒng)攝一切、強國家弱社會等表象。當然,中國古代這種異化的政治與道德關系還與“家國同構”現象有關! 「哦灾,中國古代國家治理整體上屬于倫理政治時期,倫理道德性貫穿于國家治理的各個方面。即使是與“德”相對的“法”,也與道德糾纏在一起,典型表現為“德主刑輔”“出禮入刑”“以禮人法”“禮法合一”等表述和實踐。所謂禮法合一,主要是指倫理道德和法律規(guī)范性相結合,禮為本,刑為用,禮高于法,以禮入法,禮法合一。由于以禮人法,所以中國古代的法律規(guī)范(如果有的話)是一種差別化的行為規(guī)范,因人而異。由于政治與道德關系建基于封建私有制、權力私有基礎之上,因此中國古代的政治與道德關系呈現出一種政治道德化與道德政治化的異化狀態(tài)。這種異化狀態(tài)直接影響了中國古代國家治理。具體而言,作為政治統(tǒng)治工具的道德,其內容和作用主要包括如下三個方面:**,德行。重視君主的道德,君主的道德是王朝合法性的重要維度,君主的得道與失道往往是王朝更替的重要理由。第二,德政。親民、愛民、行仁政是“德”的重要內容。第三,德化。道德逐步由君主擴展至社會大眾(俗稱的社會教化),對官僚道德的強調為歷朝歷代所重視!
中國政治制度史新論 作者簡介
翟軍亮,男,1986年生,河南安陽人,管理學博士,現為中國礦業(yè)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主講“政治學”“中國政治制度史”“公共行政學經典選讀”等專業(yè)主干課程。多年來始終堅持多元價值整合研究,具有多學科交叉、規(guī)范研究和實證研究相結合的特點,注重理論前沿和實踐前沿相結合。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各1項,作為核心成員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基金多項。發(fā)表CSSCI論文多篇,多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復印資料、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轉載,多篇作為核心成果獲得多項獎項。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隨園食單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