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靈元氣社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tài)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
>
厭女(增訂本)
-
>
這樣學習才高效/楊慧琴
-
>
心理學經(jīng)典文叢:女性心理學
-
>
中國文化5000年
幸福36計:成語典故中的心理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823286
- 條形碼:9787516823286 ; 978-7-5168-2328-6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幸福36計:成語典故中的心理學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心理學服務者/心理學愛好者/傳統(tǒng)文化愛好者◎作者為韋志中心理學網(wǎng)校校長,3萬業(yè)內人士心靈導師,從事心理咨詢與教育工作20多年,經(jīng)驗豐富。 ◎從成語典故中挖掘心理學理念,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探索社會積極心理學。 ◎共分6個類別,36個成語故事,蘊含豐富心理哲學,全面、專業(yè),成為現(xiàn)代人的思想行動指南。 ◎哈佛幸福課教授泰勒、成功學大師卡耐基、知名學者楊絳都在推崇的幸福法門。
幸福36計:成語典故中的心理學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心理學通俗讀物。成語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 每一個成語基本都有一個形象生動的故事, 隱含著意義深遠的道理,F(xiàn)今全世界都在流行積極教育, 流行積極心理學, 人們渴望更多的是積極心理、正能量, 在這樣的大時代趨勢下, 我們發(fā)現(xiàn)許多成語不僅蘊含著古人的積極心理學思想, 更是可以我們現(xiàn)代人的行動指南。
幸福36計:成語典故中的心理學 目錄
**章 家庭篇
孟母三遷:環(huán)境與體驗是孩子成才的兩大法寶 -004-
天倫之樂:唯有陪伴才能建立親密關系 -011-
愛屋及烏:婚姻中需要包容 -017-
雪中送炭:婆媳相處的秘籍 -022-
書香門第:家風營造者 -028-
一家之計:家庭規(guī)劃 -034-
第二章 交往篇
志同道合:知己的標準 -042-
洗耳恭聽:人際交往離不開傾聽 -047-
娓娓道來:溝通的技巧 -052-
助人為樂:助人行為不能斷送 -057-
成人之美:人際交往中難得的品質 -063-
既往不咎:心理層面的問題解決 -068-
第三章 成長篇
負荊請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076-
上屋抽梯:居安思危,潛心修煉 -082-
望梅止渴:積極暗示,調整心態(tài) -087-
得寸進尺:提高要求,充實自我 -093-
關門捉賊:抓住心賊,逐一改正 -099-
當仁不讓:學會擔當,不忘初衷 -104-
第四章 情緒篇
感恩戴德:要有感恩之心 -112-
釜底抽薪:調節(jié)不良情緒 -117-
以情制勝:不要被“壞”情緒感染 -122-
不能自已:不要壓抑自己的情緒 -127-
指桑罵槐:智慧地宣泄情緒 -132-
慈悲為懷:積極情緒要有,消極情緒也不能消滅 -137-
第五章 學習篇
鑿壁偷光:擁有時間管理能力 -143-
囊螢映雪:學習需要刻苦與自省 -148-
聞雞起舞:學習要拒絕拖延 -152-
韋編三絕:學習要有目標和方法 -157-
暗度陳倉:在學習中要避免從眾,做到自覺自律 -161-
轉識成智:實踐出智慧 -167-
第六章 知行合一篇
志在四方:樹立遠大目標 -173-
潛龍勿用:人生規(guī)劃與厚積薄發(fā) -178-
否極泰來:學會用積極心態(tài)看問題 -184-
孜孜不倦:堅持就是勝利 -192-
心無旁騖: 提高注意力 -196-
舍生取義:選擇的重要性 -201-
幸福36計:成語典故中的心理學 節(jié)選
孟母三遷:環(huán)境與體驗是孩子成才的兩大法寶 成語釋義 孟母三遷,原意是指孟子的母親為了使孟子擁有一個真正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煞費苦心,曾兩遷三地,F(xiàn)在既用來指父母用心良苦,也表示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 孟母三遷,在本計策中所包含的意義,不僅是為孩子塑造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更是讓孩子去體驗教育的現(xiàn)實意義。 成語故事 西漢·劉向的《列女傳·卷一·母儀》里說:“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泵夏溉w的故事便出自于此。 孟子年少時好奇心很強,貪玩并善于模仿。孟子的家原本住在墓地附近,于是他經(jīng)常玩辦理喪事和建筑墳墓的游戲,學別人哭拜。孟母見此情形,認為此地不適合兒子居住,于是舉家搬遷到集市附近定居下來。在集市居住期間,孟子又開始模仿商人做生意和市民殺豬的游戲,孟母仍然認為此地不適宜孟子居住,便再次舉家搬遷至書院附近定居下來。孟子這時開始跟著書院的儒生們學習禮節(jié)和知識,孟母見此情景十分喜悅,從此便在這里定居下來,不再搬遷。這就是著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 孟子簡介 孟子(約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軻,戰(zhàn)國時期鄒國(今山東濟寧鄒城)人。相傳他是魯國慶父的后裔,是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政治上,他主張“法先王、行仁政”,*早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學說上,他推崇孔子,反對楊朱、墨翟。 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周游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隨后退隱與弟子一起著書。孟子與其弟子的言論匯編于《孟子》一書,是儒家學說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 其地位僅次于孔子,與孔子并稱“孔孟”。 心理分析 行為主義創(chuàng)始人華生說過,“給我一打健全的嬰兒,我可以保證,在其中隨機選出一個,訓練成為我所選定的任何類型的人物——醫(yī)生、律師、藝術家、商人,或者乞丐、竊賊,不用考慮他們的天賦、傾向、能力,祖先的職業(yè)與種族!边@一言論肯定了后天學習的作用,卻完全否定了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 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研究人員為研究“人的好斗性格是天生還是后天形成的”這一課題,針對魁北克地區(qū)223對同卵雙胞胎和332對異卵雙胞胎的兒童的行為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兒童6歲前的攻擊行為大多與遺傳因素相關,而6~12歲階段的攻擊行為則主要是受環(huán)境影響。 這一研究再次證實了環(huán)境對人性格的影響,F(xiàn)今的人們對環(huán)境的認識越來越深,特別是在家庭教育中,怎樣的親子教育,什么樣的家庭環(huán)境才能更好地影響孩子,一直是廣大家長心中的重大困惑。 古人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的便是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在孟母三遷的故事中,我們再一次體會到了這種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 根據(jù)史實記載,孟母三遷就發(fā)生在孟子3~7歲之間。在孟軻3歲喪父后,孟母承擔起教育孟子的責任,但她發(fā)現(xiàn)住在墳墓和鬧市附近,都不適合小孟軻的成長。于是她果斷地在四年之內三次搬家,*終搬到宮學附近。事實證實,在宮學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的影響之下,孟子終成大器。 環(huán)境何以對人的影響如此之大?這當中主要有兩個關鍵詞:環(huán)境和體驗。 1.環(huán)境 從社會學的角度看,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個人的存在與發(fā)展方式必然為一定社會條件下的人類生活(生產(chǎn)方式、科技活動、社會意識形態(tài)、教育文化等)所影響。也就是說,一個人身處什么樣的環(huán)境,就會受到什么樣的影響。 從樸素的社會心理學和生態(tài)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孟母三遷是非常經(jīng)典的環(huán)境育人的范例。何謂環(huán)境育人呢?是指在一定時代背景下,教育者按照育人目標的要求,努力自覺地營造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科學合理地利用環(huán)境資源為育人教育服務的一種方法和藝術。 常言道,“言傳不如身教,身教不如文化熏陶”,文化熏陶就是人文環(huán)境對人心理行為的潛移默化的影響。而藏在人文環(huán)境背后的文化則影響著人的氣質、品格。 文化指的是什么呢?文化是人們經(jīng)過長期發(fā)展,所形成的約定俗成的思想和行為方式。這種思想和行為既是先天遺傳的稟賦,即本能;又受到后天環(huán)境的影響,即社會影響。 孟子作為士族之后,擁有其先祖得天獨厚的天賦。他雖年幼喪父,但其母按照育人目標,從動態(tài)中擇優(yōu)選擇環(huán)境,三遷其家。*終以環(huán)境做鋪墊,以禮學為熏陶,成就了為后世敬仰的“亞圣”孟子。 這是環(huán)境本身給人的自然作用。 2.體驗 體驗是什么? 在劉驚鐸著的《道德體驗論》中體驗被定義為人類的基本生存方式之一,也是一種震撼心靈、感動生命的魅力化育模式。 魯迅在《花邊文學·看書瑣記》中說過:“文學雖然有普遍性,但因讀者的體驗不同而有變化,讀者倘若沒有類似的體驗,它也就失去了效力。” 這也就像父母對孩子說一千道一萬的“不行”,不如孩子的一次體驗來的真實,可見體驗是人類生存發(fā)展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說到這點就不得不提到“游戲”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玩和游戲不僅僅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們學習和成長的主要方式。當兒童做游戲的時候,他們也是在發(fā)展知覺與智力。 現(xiàn)在游戲不單單是小孩的專屬,也是許多成人的*愛。為什么游戲會如此受歡迎呢?主要是它能給人帶來體驗感。這種體驗可以是他們生活中已有的行為,也可以是生活中不存在的行為。也正是有了這種體驗模式,才豐富了人的感官體會、精神領悟。 然而事實上,很多家長在做一些剝奪孩子體驗的事情,為孩子制定各種“不行”“不能”“禁止”的條條款款、框框架架,有些父母甚至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為他們規(guī)劃終生,擔任起“直升機父母”的角色。 所謂“直升機父母”,是指那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空,時時刻刻監(jiān)控孩子的一舉一動。 那家長為什么會剝奪孩子的體驗呢?一部分原因是愛,因為愛孩子,怕孩子受傷,因此控制孩子的行為,剝奪他們的體驗;另一部分原因則是家長不愿意承擔體驗失敗的不良后果,他們怕為這個結果買單,怕給自己制造麻煩。 其實這兩種剝奪的前提都是家長怕為此買單,只不過前者更多的是心理的單,后者更多的是物質的單。當然如果情形嚴重,可能同時存在這兩種單,這是家長*不愿意看到的。 他們都明白“不經(jīng)風雨怎么見彩虹”“溫室里的花朵”所蘊含的意義,也知道孩子需要磨煉,需要自己體驗。但他們不明白這種體驗的剝奪對孩子和家長自身來說都是十分危險的事情,不明白體驗的剝奪將會給他們以及孩子的將來帶來多大的創(chuàng)傷。 楊百翰大學研究人員針對438名大學畢業(yè)生的研究發(fā)現(xiàn):過度控制孩子的父母,如果對孩子的關愛越缺乏,孩子的自我價值滿足感就越低,不良行為的發(fā)生率就越高。 因此,家長們需要明白的是,讓孩子體驗會比父母的苦口婆心更能讓孩子信服,它不僅能夠發(fā)展孩子的內在潛能,增長孩子的自信;還可以讓孩子獲得對事物的認知,從而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另外,在體驗過程中,親子之間的互動既能讓父母和孩子加深對彼此的了解,促進親子關系和諧,還能讓父母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這種體驗式的教育的意義是其他的教育形式所不具備的,也是無可替代的。 幸福之計 在家庭的親子教育過程中,特別要注意兩點:環(huán)境塑造和體驗教育。 1.環(huán)境塑造 環(huán)境塑造不僅包括家庭環(huán)境,也包括除家庭之外的其他環(huán)境。在家庭環(huán)境的塑造方面,由于家庭的經(jīng)濟狀況暫時無法改變,所以我們需要塑造的是家庭人文環(huán)境。為了營造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父母的行為舉止是*先要改變的。父母作為孩子的**任老師,更是孩子學習的**榜樣。正如“有其父必有其子”,父母思想的高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未來的發(fā)展。 如果家長希望培養(yǎng)孩子讀書的興趣,家長不僅要在家中陪孩子一起閱讀,營造讀書氛圍,還要經(jīng)常帶孩子去圖書館之類的公共閱讀場所,以及一些諸如博物館之類的知識氛圍濃厚的場所,以激發(fā)孩子的求知欲和閱讀興趣。 2.體驗教育 家長在安全可控的環(huán)境之下,要給予孩子體驗空間。當然由于孩子的經(jīng)歷尚淺,思維方面也沒發(fā)育成熟,所以犯錯是在所難免的,但是只要孩子的犯錯是在法律法規(guī)、道德標準允許的情況下,家長都要允許孩子犯錯。 允許孩子犯錯,并不是說家長要對孩子不管不問,而是在孩子對所犯錯誤有所體會的時候,家長要及時告知正確的方法,及時對孩子的問題指出糾正。 就像剛剛學習走路的孩子一樣,難免會摔跤,但是家長要給他們摔跤的機會,也許兩次、三次、四次……甚至十次,只要沒有受傷之類的情形出現(xiàn),家長都不需要去管他們。之后家長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慢慢地學會了走路,并且越走越穩(wěn),越走越快。 注意事項 在孩子體驗的過程中,家長切記不要將孩子的體驗與環(huán)境分開。因為體驗是在環(huán)境中進行的,只有孩子親自體驗過,家長才這道這個環(huán)境是不是適合孩子。 就像孟母三遷一樣,在孟子體驗不同的環(huán)境之后,孟母才能*后選擇*適合他成長的住處——宮學。
幸福36計:成語典故中的心理學 作者簡介
韋志中 1號渡老師,國家心理督導師。阜陽市政協(xié)委員,安徽省第十屆科協(xié)委員,“阜陽好人”,阜陽市心理學會會長,廣州市心絲帶心理志愿者協(xié)會會長,韋志中心理學網(wǎng)校校長。中國心理學會心理服務機構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社工聯(lián)合會心理健康工作委員會常務委員兼本會團體心理咨詢學部主任,安徽省心理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心理咨詢與治療專委會委員。 從事心理咨詢與心理教育工作20年,出版心理學著作《畫心:繪畫心理治療師的心靈透視課》《心理咨詢師成長之路》《誰在掌控你的人生:破解生命的四大魔咒》等20多本。被多所高校聘為客座教授、特邀研究員,被《人民日報》《南風窗》等上百家媒體采訪報道。其創(chuàng)辦的心理學網(wǎng)校有學員3萬多名。他以“讓更多的人因為心理學而受益”為職業(yè)理想,努力踐行一個心理學工作者的社會責任和使命。 著作 001《畫心:繪畫心理治療師的心靈透視課》 002《心理咨詢師成長之路》 003《誰在掌控你的人生:破解生命的四大魔咒》 004《社會心理服務的機遇與挑戰(zhàn)》 005《兒童青少年心理學》 006《幸福36計:成語典故中的心理學》 007《社會心理服務走基層實踐與調研紀實》 008《權宜之“計”》 009《積極心理學》 010《心解水滸》 011《體驗式班會》 012《心旅伴》 013《愛情心理學》 014-016《團體心理服務技能(本會團體方向)培訓教材》系列 ……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朝聞道
- >
煙與鏡
- >
經(jīng)典常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唐代進士錄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