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口述歷史:文物人與人文物 常人春,常壽春兄弟口述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200137163
- 條形碼:9787200137163 ; 978-7-200-13716-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北京口述歷史:文物人與人文物 常人春,常壽春兄弟口述 本書特色
所謂“文物”,指的是已經(jīng)成為歷史的、再不能重新創(chuàng)造的文化遺跡,而將“人”指代為文物,這一比喻頗具寓意!拔奈锶恕辈粌H僅是那些傳承消逝之物的人,他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文物”,是特定的土壤和氣候才能孕育出來的特殊的果子。
作為*后一代親眼見證了這個大嬗變時代的人,他們(常氏兄弟)為我們保留了殊為可貴的民眾記憶。無論是人,還是他們所講述的事情,都已成為歷史陳跡,不可再得。從這個角度來說,保存他們的記憶與聲音,是本書的價值所在。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定宜莊
北京口述歷史:文物人與人文物 常人春,常壽春兄弟口述 內(nèi)容簡介
本書由相差八歲、性格迥異、為人處世截然不同、思維觀念存有極大差異的常人春(兄)、常壽春(弟)的兩篇口述組成,主要講述兩位“文物人”即“在理的”祖父常曉茹的傳奇故事和北京民俗專家常人春的成長過程。作者綜合考慮被訪者敘述的完整性和研究視角的深刻性,采用歷史學方法,將分析、評論、考證以史注、按語、附錄等形式補充正文,營造出一種由淺入深的閱讀體驗。通過兄弟兩人的真切回憶、細致描述和互相印證,以常家在晚清和民國時期社會交際的復雜關(guān)系網(wǎng)為主線,勾勒出常氏家族三代人百年來的命運與經(jīng)歷,全景式再現(xiàn)了一個由人生禮俗、歲時節(jié)令、民間俗信、民生百態(tài)共同形塑的舊京景象,更透露出一個時代榮辱興衰過程中當年曾隱藏于京城社會而如今已鮮為人知的諸多具體場景。
北京口述歷史:文物人與人文物 常人春,常壽春兄弟口述 目錄
主編的話/ 001
序言/ 001
上篇 常人春口述/ 001
一、我的家庭/ 008
1.家庭出身/ 008
2.祖父傳奇/ 012
3.家庭敗落/ 020
4.父親和大爺/ 029
二、老北京的婚喪禮俗/ 038
1.幾個研究重點/ 038
2.貧民喪事/ 041
3.關(guān)于高闊亭/ 044
4.婚禮及其他/ 052
三、佛與道/ 054
1.我與道教/ 054
2.我與佛教/ 058
四、我的人生經(jīng)歷/ 068
1.童年/ 069
2.“兒童教育館”/ 078
3.任小學教師/ 083
4.“胡風反黨集團”/ 089
5.回京之后/ 096
下篇 常壽春口述/ 109
一、我們家/ 114
1. 爺爺?shù)墓适? 115
2. 奶奶是鑲黃蒙/ 161
3. 我佩服的大舅/ 168
4. “公子哥兒”父親/ 186
5. 母親是全家的依靠/ 205
6. 瓦窯的舅舅家/ 213
7. 我們家的復雜歷史/ 222
二、我們這一代/ 256
1. 哥哥這輩子/ 258
2.我和我的兄弟姐妹/ 275
3.到新疆去/ 283
4.返回北京/ 300
三、北京的民俗民生/ 306
1. 我家的日子/ 312
2. 老北京的吃食/ 340
3. 北平城禮俗/ 364
4. 當北平變成北京/ 399
附 錄/ 423
一、常氏家庭大事記/ 423
二、常人春、常壽春自選代表作/ 426
圖片目錄
常人春、常壽春口述手繪地圖/ 006
在常人春家中/ 006
乾隆十五年(1750)北京八旗方位圖/ 009
常人春糊制的“一樓二庫”/ 024
江朝宗像/ 025
埋藏常家古玩的湯玉麟佛堂側(cè)門/ 028
《紅白喜事——舊京婚喪禮俗》書影/ 040
原北寧鐵路局局長陳覺生葬禮路祭棚(1938)/ 050
大型葬禮的游行隊列/ 050
火神廟東牌樓(1901)/ 057
火神廟正門/ 057
北平市**社會教育區(qū)民眾教育館(鼓樓)/ 082
北京市少年宮/ 082
“工裝代童裝”——常人春在新華印刷廠時的裝扮/ 087
常人春與家人的合影/ 088
常人春著道袍/ 099
東岳廟正門/ 108
常人春和佟鴻舉在東岳廟內(nèi)/ 108
在常壽春家中/ 113
湯玉麟在天津花園路的宅邸/ 127
常家奶奶馬秀琴與兒子常子光/ 164
民國時期在鐘樓開設的北平市民眾電影院/ 188
今日人民劇場/ 195
《在祖國和平的土地上》曲譜/ 198
常子光(右一)與在北京豐盛醫(yī)院一起工作的工友們/ 205
常氏兄弟之母閻寶貞像/ 208
常壽春岳丈岳母像/ 216
舊鼓樓大街117號/ 241
窩脖兒/ 244
北京整治“開墻打洞”期間的胡同黑板報/ 249
年輕時的常人春/ 268
如今的分司廳小學/ 277
1981年拍攝的常家全家福/ 283
拉大鋸/ 288
常壽春在新疆摘棉花/ 292
常壽春一家四口在新疆/ 300
常壽春與王彩蓮/ 301
常壽春、王彩蓮夫婦在2011年社區(qū)主辦的金婚慶典上/ 306
同游什剎海地區(qū)/ 308
松木枝、芝麻秸/ 322
五顯財神(清代紙馬)/ 325
蜜供/ 331
舊時挑擔賣豆汁兒/ 347
定宜莊和常壽春在飯館交談/ 359
廣化寺/ 369
雍和宮“打鬼”/ 370
剃頭挑子/ 371
煙袋斜街一景/ 373
白塔寺廟會景之一/ 376
白塔寺廟會景之二/ 376
民國時白塔寺門前/ 378
長春堂出品的避瘟散/ 380
正陽門(前門)城樓/ 381
日本寶丹廣告/ 383
什剎海體校/ 404
以女拖拉機手梁軍為原型的60年代鈔票和70年代郵票/ 406
1958年建設十三陵水庫時拆除古建的場景/ 409
展開全部
北京口述歷史:文物人與人文物 常人春,常壽春兄弟口述 作者簡介
定宜莊,歷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北京史、滿學。主要著作有《清代八旗駐防研究》、《滿族的婦女生活與婚姻制度研究》、《遼東移民中的旗人社會》(與人合作)、《中國知青史——初瀾》。近年致力于口述史的實踐與研究,出版有《最后的記憶——十六位旗人婦女的口述歷史》、《老北京人的口述歷史》以及《口述史讀本》(與人合作)等。
蘇柏玉,歷史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畢業(yè),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北京史、社會史、定性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