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親母親 - 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7冊.1965-196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4冊:1959-1960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3冊:1957-1958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2冊:1954-195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1冊:1949-1953
浮生六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717169
- 條形碼:9787512717169 ; 978-7-5127-1716-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浮生六記 本書特色
兩百余年傳世經(jīng)典,感動數(shù)萬人的曠世絕戀。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終究是癡情人到不了白頭,還是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浮生六記 內(nèi)容簡介
本書為清代文學家沈復的自傳體散文,書中分為《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中山記歷》和《養(yǎng)生記道》六卷,其中后連卷已遺失,現(xiàn)有版本為后人所續(xù)。作者用淳樸、細膩的文筆,記述了大半生的經(jīng)歷,從夫妻琴瑟甚篤、繾綣情深,到朋友志趣相投、深情厚誼;從家中變故、人情世態(tài),到困頓離合、坎坷愁旅;從文人雅興、奇聞趣觀,到寄情山水、快意人生,將歡愉與愁苦兩相對照,內(nèi)容真切動人。
浮生六記 目錄
目 錄
譯 文
卷一 閨房記樂 003
卷二 閑情記趣 027
卷三 坎坷記愁 041
卷四 浪游記快 063
原 文
卷一 閨房記樂 099
卷二 閑情記趣 125
卷三 坎坷記愁 137
卷四 浪游記快 157
卷五 中山記歷(佚) 191
卷六 養(yǎng)生記道(佚) 193
浮生六記 節(jié)選
卷一 閨房記樂 我在乾隆癸未年(1763年)冬天十一月二十二日出生,那時國泰民安,又生在官宦家庭,家住蘇州滄浪亭旁,上天真是給了我非常豐厚的出身。蘇軾曾說“事如春夢了無痕”,可見如果我不將自己的經(jīng)歷寫下來,會愧對上天的賞賜。由于《詩經(jīng)》的**篇是《關雎》,我也將自己和妻子蕓的故事列于**卷,剩下的再逐一敘述。可惜我年少時不知道要好好讀書,學識不高,只能將發(fā)生過的事情如實記錄,如果讀者諸君想要從文采和章法上獲得一二,那就如同責怪一面臟鏡子不明亮一般,是我的能力所不及的。 我很小的時候家里為我訂下金沙于氏這門親事,可惜她八歲就夭折了。后來我娶了陳氏。陳氏,名蕓,字淑珍,是舅舅心馀先生的女兒。她天生聰明靈巧,學說話時,別人讀《琵琶行》,她跟著念就能記住背誦。蕓四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了,只剩下母親金氏和弟弟克昌相依為命,家里非常窮困。蕓長大后,女紅做得很好,一家三口全憑她的雙手養(yǎng)活。弟弟克昌上學,她也從來沒有欠過老師的學費。一天,她在書箱里找到一本《琵琶行》,憑借記憶一個字一個字地辨認,這才識字。她刺繡的閑暇不忘學習,逐漸掌握了詩詞歌賦的要領,作出了“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這樣的佳句。 我十三歲那年和母親回娘家省親,結識了蕓。那時我倆年齡尚幼,沒什么顧忌,她給我看了自己寫的東西。我深深折服于她的才華,雖然擔心她的福緣不深,但心里對蕓的感情已經(jīng)很深了,便對母親說:“如果為我挑選媳婦,那么我非淑姐不娶!蹦赣H也很喜歡蕓柔和的性格,于是摘下金戒指作為信物,和她家締結了婚約。 此時是乾隆乙未年(1775年)七月十六日。 我堂姐出嫁的那個冬天,我又和母親一同回娘家參加婚禮。蕓和我同年,但大我十個月,我們從小就以姐弟相稱,所以我還叫她淑姐。當時參加婚禮的人都衣著光鮮,只有蕓穿得很樸素,全身上下僅鞋是新的。那鞋子上的繡工十分精巧,問過之后了解到是她做的,我這時才知道她聰明靈巧的地方不只在于筆墨。 蕓削肩長頸,瘦但不露骨,眉目清秀,眼光流轉,神采飛揚。只是兩顆門齒微微露出,看上去不那么美觀。但是她天生的纏綿姿態(tài),讓人能很快忘記她的這個缺點。 我索要觀摩她的詩稿,有的只有一句,多的也不過三四句,大部分都不成篇。問她這是什么緣故,她笑著說:“都是沒人指點下隨便寫寫的,希望能有一個像老師一樣的知己為我推敲成文!蔽彝嫘Π銥樗}名“錦囊佳句”,卻不知道蕓的早逝此刻就已經(jīng)埋下了伏筆。 婚禮當晚,我送親戚出城,回來的時候已是半夜,感到肚子餓想吃夜宵,老仆婦便找一些棗干讓我果腹,可我卻覺得太甜了。蕓偷偷拉了拉我的衣袖,我同她回到她的臥室,見到那里已經(jīng)備好小菜和暖粥。我高興地拿起筷子,剛要吃就聽見蕓的堂兄玉衡叫道:“淑妹快出來!”蕓急忙關上門說:“我累了,馬上就要睡了!庇窈鈧戎眢w擠進門,看到我正要喝粥,就笑著斜視蕓說:“剛才我要喝粥,你說‘沒了’,原來是藏好了留給自己的夫君啊!笔|十分窘迫地逃走了,在場的人都大笑起來。我也十分生氣,和老仆人先回家去了。 從這次喝粥事件之后,我再去,蕓都藏起來,我知道她是怕遭到嘲笑。 到了乾隆庚子年(1780年)正月二十二日我和蕓的新婚之夜,她依舊那么瘦削。我揭開蓋頭,她與我相視一笑。 喝過合巹酒之后,我們倆肩并肩一起吃完飯。我在桌子下面偷偷拉住她的手腕,只覺得一種溫暖細膩的感覺在指尖流連,心不由得怦怦直跳。蕓讓出她的食物,說自己處于齋期,像這樣晚上不吃飯已經(jīng)好幾年了。我心算她開始吃齋的時候正是我出天花的時候,便笑著說:“現(xiàn)如今我皮膚光滑沒有一點痕跡留下,姐姐是不是也就不用吃齋了?”蕓的眼睛里流露出笑意,點了點頭。 二十四日我姐姐出嫁,二十三日是國忌日不能辦喜事,所以二十二日晚我們還為我姐姐的婚事款待了親朋。蕓也到廳堂上陪宴,我在洞房里和伴娘喝酒劃拳,卻屢屢敗北,*后一頭醉倒在床榻上,醒來的時候蕓已經(jīng)起床梳妝了。 當天晚上,親朋好友陸續(xù)到來,我們直到點燈之后才開席。 二十四日子時一到,我就陪新娘出嫁,直到快過了丑時才回來,此刻只有零星燈光,大部分人都已經(jīng)入睡。我悄悄地回到臥室,看見做伴的老仆婦已經(jīng)在床邊打盹兒,而蕓只是卸了妝卻還沒有睡,正在明亮的燭光下垂著頭不知看什么書看得那樣入迷。我把手放在她的肩膀上問:“姐姐這幾天都很操勞,為什么還這樣孜孜不倦地看書呢?”蕓連忙回頭站起來說:“我剛要睡下時,打開柜門看到了這本書,結果不知不覺就看到了現(xiàn)在。我早就聽說過《西廂記》,但今天才有幸一讀。這真不愧是才子的佳作,只可惜言語有些猖狂了!蔽倚χ卮穑骸爸挥胁抛訉懗鰜淼臇|西,才能這樣猖狂啊。” 陪伴的老仆婦在一旁催促我們早點休息,我讓她先出去了。然后,我和蕓親密無間地聊天,就好像久別重逢的知己一般。我嬉鬧著把手伸到她懷中,發(fā)現(xiàn)蕓的心也怦怦直跳,便低頭在她耳邊說:“姐姐的心為什么跳得像舂米那樣快呀?”蕓挑起眼皮對著我微笑,我只覺得魂魄被一縷情絲攪亂了,擁著蕓上了床,卻不知道此刻馬上就要天亮了。 蕓剛嫁過來的時候沉默寡言,一天之中也不會有較大的情緒起伏,旁人和她說話,她就用笑容回答。對于長輩,她謙恭有禮,對于下人孩童,她平和體貼,人際關系相處得很好,從來沒有犯過什么錯誤。每天朝陽一照到窗戶上,蕓就急忙起床洗漱,就好像有人在催她一樣。我笑著問她:“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能與喝粥那時比了,你為什么還怕人笑話呢?”蕓說:“上次我替你留粥,確實被傳為笑柄,F(xiàn)在我可不是怕別人嘲笑,而是怕父母說娶了一個懶兒媳。”我雖然留戀床鋪,但還是為她端正的品德所折服,于是和她一同早起。從那以后,我們耳鬢廝磨,如形影般不離彼此,這種眷戀之情是難以用語言形容的。 然而,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轉眼間就過了一個月。那時我的父親稼夫公在會稽做幕僚,專門負責待客,我則在武林趙省齋先生門下學習。先生十分耐心、循序漸進地教導我,我現(xiàn)如今能寫會畫都是先生的功勞。當初回家結婚之前,我們約好之后還隨父親一同回去,繼續(xù)學習。得知父親就要回去了,我心里十分惆悵,也害怕蕓知道后會傷心難過。但蕓反而強打起精神勸慰我,還替我收拾行囊,只是離去的頭一晚,她才露出那么一點悲傷的神色。上路前,她小聲對我說:“到了那邊沒有人照顧你,你要照顧好自己啊! 開船以后,雖然兩岸都是開得正艷的桃花、李花,但我卻覺得自己就像離群的孤鳥,天地之間的顏色一片昏暗。 抵達學館之后,父親沒做停留,立即啟程坐船東行。我在那里學習了三個月的時間,卻感到像過了十年那么長。蕓雖然也給我寫信,但都是兩問一答的形式,讓我安心學習,其他則都是客套話,讓我讀完之后更覺得心里空落落的。每當院子里的竹子被風吹動,窗外的芭蕉被月光籠罩,我都會想起蕓,整個人都變得魂不守舍。 先生了解了我的情況之后,寫信給父親,讓我?guī)е懒曨}回家自學。我知道后就像防守邊疆的人終于能回家了一樣高興。登上回家的船,我更是覺得一時半刻有一年那么長。 一到家,我向母親問完安,就匆匆回到房間。蕓站起來迎接我,我們手拉著手都沒有說話,但魂魄恍恍惚惚地化成了一縷煙霧,耳朵里轟然作響,全然不知自己身在何處。 那時已經(jīng)到了六月,屋里面十分悶熱,幸好我們家東邊緊挨著滄浪亭愛蓮居。板橋以里有一間小屋正挨著水,叫作“我取”,意指“清斯濯纓,濁斯濯足”。小屋房檐下有一棵老樹,樹蔭濃密,擋住了窗外的陽光,映得室內(nèi)人的臉都有了樹葉的顏色。對岸來來往往的游人絡繹不絕。我的父親稼夫公就常在此款待賓客。 遵從我母親的意思,我?guī)е|到這里度夏。因為天氣炎熱,蕓不再刺繡,整天和我談古論今、評月賞花。蕓不擅長飲酒,*多可以喝三杯,我教她射覆為酒令。人間*大的快樂也不過如此吧。 一天,蕓問我:“古代各種文章都是以什么為主旨的呢?” 我說:“《戰(zhàn)國策》《南華》以靈活、恣意著稱,匡衡、劉向以典雅、剛健著稱,司馬遷、班固以廣博、宏大的敘事著稱,韓愈以渾厚著稱,柳宗元以犀利著稱,歐陽修以放縱著稱,三蘇父子以思辨著稱,其他人像賈誼、董仲舒擅長策問對答,庾信、徐陵擅長對偶文體,陸贄擅長表達主張……有特點的人舉不勝舉,只能靠個人用心領會了! 蕓說:“古代文章的精髓都在于見識高遠、氣勢雄渾,女人即便模仿也很難企及,恐怕只有詩這一題材,我還能有點粗淺的理解! 我問:“唐朝選取官員的時候會考詩,而詩的宗師當屬李白和杜甫兩人,你比較喜歡他們中的誰呢?” 蕓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杜甫的詩精練純熟,李白的詩瀟灑落拓。與其像杜甫那么森嚴,我覺得倒不如像李白那么活潑。” 我說:“杜甫集詩家之大成,做學問的人一般都推崇他,你為什么卻偏愛李白呢?” 蕓說:“論格律上的嚴謹和用詞的老成,確實是杜甫更勝一籌。但是李白的詩就像姑射山的仙女一樣,有一種花落隨水流的暢快,讓人覺得很歡喜。并不是杜甫不如李白,而是我心中不太推崇杜甫,更喜歡李白一些。” 我笑著調(diào)侃:“原來陳淑珍還是李青蓮的知己呀!” 蕓也笑著回答:“我還有白居易這個啟蒙先生,時時感念他的恩德,從來不敢忘。 我莫名其妙:“為什么這么說?” 蕓說:“難道不是他寫的《琵琶行》嗎?” 我恍然大悟,笑著說:“真巧。±钐资悄愕闹,白樂天是你的啟蒙老師,我的字恰好是三白,是你的夫君。你與這‘白’字究竟有著什么樣的緣分!” 蕓笑著回答:“和‘白’字有緣,恐怕將來會總寫白字!” 我們相視哈哈大笑起來。 我說:“你既然懂詩,那也一定知道賦的門道了! 蕓說:“《楚辭》是賦的鼻祖,我對此的學問還非常粗淺。要說漢代、晉代的人里,我覺得司馬相如的格調(diào)和遣詞用句是*好的! 我又調(diào)侃道:“那想必卓文君肯與他私奔,或許不是因為琴彈得好,而是因為這個吧?” 我們又相對大笑起來,結束了對話。 我性格爽朗直率,做事磊落,不受拘束。蕓卻像一個酸腐儒生,做事拘泥于禮數(shù)。我偶爾為她穿衣整理,她一定會一疊聲地說“得罪”,即使遞給她手巾、扇子等小物,她也一定會站起來接。我開始很煩她這一點,說:“你想用那些繁文縟節(jié)束縛我嗎?古人有云,‘禮多必詐’!笔|的臉漲得通紅,說:“世上*親的人就是父母了,我們能只在心里恭敬,而表面無禮放肆嗎?”我說:“我剛才是在說笑。”蕓說:“世界上人與人結怨多是因玩笑而起,你以后可不能冤枉我了,會讓我郁悶死的!”我于是拉她入懷,極力安撫,蕓才舒展開緊鎖的眉,笑了笑。 從那以后,“豈敢”“得罪”竟然成了我倆之間的口頭語。 我們像梁鴻與孟光那樣過了二十三年舉案齊眉的日子,而相處的時間越久,感情越深。在家里或昏暗的室內(nèi),甚至狹窄的通道中遇到,我們一定會握住彼此的手問:“到哪里去?”心里忐忑不安,好像在怕別人看到。實際上,我們一同出行或坐在一起時,剛開始還避諱外人,后來也就不覺得有什么了。蕓要是正和別人坐著說話,看見我來了,一定會起來往旁邊挪出位置,我就會挨著她坐下。我們都不覺得這樣做有什么不妥,雖然開始會覺得不好意思,但時間久了便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我對那些過了一輩子卻視彼此為仇人的老夫婦感到奇怪,不知道這是為什么?或者那句“不這樣過就不會白頭到老”的話是真心實意的嗎?
浮生六記 作者簡介
沈復(1763—?) 字三白,號梅逸,清代文學家。出生于蘇州滄浪亭旁的一個文人家庭,幼年生活順遂,十三歲與蕓娘定情,十八歲娶蕓娘為妻。因淡泊功名而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婚后以賣畫、經(jīng)商、做幕僚維持生計,一度窮困潦倒。喜游歷,善詩賦書畫、盆栽花鳥,為人豪爽,結交廣泛。沈復與蕓娘夫妻情深,然蕓娘因病亡故。在痛失蕓娘后,他回憶過往經(jīng)歷,記述生平所感,寫出了流傳兩百余年的自傳體散文《浮生六記》。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二體千字文
- >
朝聞道
- >
山海經(jīng)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