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中圖網(wǎng) 請 | 注冊
> >
我想做一個能在你葬禮上描述你一生的人:3

我想做一個能在你葬禮上描述你一生的人:3

一生很短,短得能塞進一篇悼文里;一生又很長,長得能讓我們用整個余生去回想。季羨林、汪曾祺、梁實秋等文學大師將他們所有的溫暖、懷念與愛融進近50篇散文之中。

出版社:臺海出版社出版時間:2020-11-01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245頁
讀者評分:5分6條評論
本類榜單:小說銷量榜
中 圖 價:¥15.8(3.5折) 定價  ¥45.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溫馨提示:5折以下圖書主要為出版社尾貨,大部分為全新(有塑封/無塑封),個別圖書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劃線標記、光盤等附件不全詳細品相說明>>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我想做一個能在你葬禮上描述你一生的人:3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16827802
  • 條形碼:9787516827802 ; 978-7-5168-2780-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想做一個能在你葬禮上描述你一生的人:3 本書特色

文學的Z高境界是樸素,季先生的作品就達到了這個境界。他樸素,是因為他真誠!娋次

給我Z大啟發(fā)的作家是季羨林,寫文章不一定要很多的成語或者很艱難的字,只要把感情,自己Z真的真性情寫出來。——林青霞

讀這本書,讀出了釋懷,讀出了思念,雖然也在傷感,但是**次覺得生死對我來說沒有那么重要了,好好活著就是生命的意義!W(wǎng)友評論

其實一生很短,也許一生很短。我能成為誰葬禮上描述其一生的人呢?孰又能成為我葬禮上的那個人呢?人生沉浮,呼嘯而過,且行且珍惜吧!拱曜x書網(wǎng)友

我想做一個能在你葬禮上描述你一生的人:3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收錄的作品主要包括: 賦得永久的悔/季羨林、獻給母親/靳以、腸斷心碎淚成冰/石評梅、*后的一天/許廣平、一個人在途上/郁達夫、離別/鄭振鐸、唁辭/周作人、傷雙栝老人/徐志摩、志摩紀念/周作人等。

我想做一個能在你葬禮上描述你一生的人:3 目錄

目錄



**章 都知歡聚*難得,難耐別離多



我無論如何也回憶不起母親的笑容來,

她好像是一輩子都沒有笑過。

家境貧困,兒子遠離,

她受盡了苦難,笑容從何而來呢?

母親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

眼望遠方,盼望自己的兒子回來啊 !

然而這個兒子卻始終沒有歸去,

一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



002  賦得永久的悔 / 季羨林

009  獻給母親 / 靳以

013  腸斷心碎淚成冰 / 石評梅

018  *后的一天 / 許廣平

024  一個人在途上 / 郁達夫

031  離別 / 鄭振鐸

036  唁辭 / 周作人

039  傷雙栝老人 / 徐志摩

044  志摩紀念 / 周作人





第二章 愛是一個個不連續(xù)的微小瞬間



母親得暇便取出一個大簸籮,

里面裝的是針線剪尺一類的縫紉器材,

她要做一些縫縫連連的工作,

這時候我總是一聲不響地偎在她的身旁,

她趕我走我也不走,有時候竟睡著了。

母親說我乖,也說我孤僻。

如今想想,一個人能有多少時間可以偎在母親身旁?


050  想我的母親 / 梁實秋

054  我的父親 / 汪曾祺

062  回聲 / 李廣田

068  悼沈叔薇 / 徐志摩

071  阿長與《山海經(jīng)》 / 魯迅

077  貓 / 靳以

084  給亡婦 / 朱自清

089  人間自有真情在 / 季羨林

092  無題(因為沒有故事) / 老舍

095  我的懷念 / 靳以





第三章 不是所有離開都曲終人散



他這幾年來想用心血澆灌的花樹也許是枯萎的了;

但他的同情、他的鼓舞,

早又在別的園地里種出了無數(shù)的可愛的小樹,

開出了無數(shù)可愛的鮮花。

他自己的歌唱有一個時代是幾乎消沉了;

但他的歌聲引起了他的園地外無數(shù)的歌喉,

嘹亮的唱,哀怨的唱,美麗的唱。



102  我記憶中的老舍先生 / 季羨林

107  追悼志摩 / 胡適

117  我的一位國文老師 / 梁實秋

122  回憶梁實秋先生 / 季羨林

126  回憶魯迅先生 / 靳以

132  投荒者 / 李廣田

139  落花生 / 許地山

141  追憶曾孟樸先生 / 胡適

144  哀念朱自清先生 / 李廣田





第四章 我愿把時間給你,這是一切愛的原型



我很希望我們的前途是光明的——

我并不希冀人間的幸福,

我只求我奔赴未盡的途程時有一個同伴的人就夠了。

如果連這一點希冀也得不到,

我就愿意這途程盡量的縮短,短到不能再短為止。



156  云鷗情書 / 廬隱

162  給石評梅的信 / 高君宇

167  同行者 / 許廣平

171  雪天 / 蕭紅

174  窗簾 / 陸蠡

176  父與羊 / 李廣田

179  鑒賞家 / 汪曾祺

188  友情 / 靳以

190  黃花夢舊廬 / 張恨水





第五章 待歸來時話衷腸,不必訴離殤



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

對于自己真正舍不得離開的人,離別的那一剎那像是開刀,

凡是開刀的場合照例是應該先用麻醉劑,使病人在迷蒙中度過那場痛苦,

所以離別的苦痛*好避免。

一個朋友說:

“你走,我不送你;你來,無論多大風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我*賞識那種心情。



194  不速之客 / 鄭振鐸

199  回憶杜鵑 / 張恨水

200  舊宅 / 穆時英

217  我的彼得 / 徐志摩

223  立秋后 / 老舍

225  送行 / 梁實秋

229  送仿吾的行 / 郁達夫

233  懷魏握青君 / 朱自清

236  盛會思良友 / 張恨水

238  私塾師 / 陸蠡


展開全部

我想做一個能在你葬禮上描述你一生的人:3 節(jié)選

賦得永久的悔 / 季羨林 題目是韓小蕙女士出的,所以名之曰“賦得”。但文章是我心甘情愿作的,所以不是八股。 我為什么心甘情愿作這樣一篇文章呢?一言以蔽之,題目出得好,不但實獲我心,而且先獲我心:我早就想寫這樣一篇東西了。 我已經(jīng)到了望九之年。在過去的七八十年中,從鄉(xiāng)下到城里,從國內(nèi)到國外,從小學、中學、大學到洋研究院,從“志于學”到超過“從心所欲不逾矩”,曲曲折折、坎坎坷坷,既走過陽關(guān)大道,也走過獨木小橋;既經(jīng)過“山重水復疑無路”,又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喜悅與憂傷并駕,失望與希望齊飛,我的經(jīng)歷可謂多矣。要講后悔之事,那是俯拾即是。要選其中*深切、*真實、*難忘的悔,也就是永久的悔,那也是唾手可得,因為它片刻也沒有離開過我的心。
我這永久的悔就是:不該離開故鄉(xiāng),離開母親。 我出生在魯西北一個極端貧困的村莊里。我們家是貧中之貧,真可以說是貧無立錐之地。我祖父母早亡,留下了我父親等三個兄弟,孤苦伶仃,無依無靠。*小的一叔送了人。我父親和九叔餓得沒有辦法,只好到別人家的棗林里去撿落到地上的干棗充饑。這當然不是長久之計。*后兄弟倆被逼背井離鄉(xiāng),盲流到濟南去謀生。此時他倆也不過十幾二十歲。在舉目無親的大城市里,必然是經(jīng)過千辛萬苦,九叔在濟南落住了腳。于是我父親就回到了故鄉(xiāng),說是農(nóng)民,但又無田可耕。又必然是經(jīng)過千辛萬苦,九叔從濟南有時寄點錢回家,父親賴以生活。不知怎么一來,竟然尋(讀若 xín)上了媳婦,她就是我的母親。母親的娘家姓趙,門當戶對,她家窮得同我們家差不多,否則也絕不會結(jié)親。她家里飯都吃不上,哪里有錢、有閑上學。所以我母親一個字也不識,活了一輩子,連個名字都沒有。她家是在另一個莊上,離我們莊五里路。這個五里路就是我母親畢生所走的*長的距離。 后來我聽說,我們家確實也“闊”過一陣。大概在清末民初,九叔在東三省用口袋里剩下的*后的五角錢,買了十分之一的湖北水災獎券,中了獎。兄弟倆商量,要“富貴而歸故鄉(xiāng)”,回家揚一下眉,吐一下氣。于是把錢運回家,九叔仍然留在城里,鄉(xiāng)里的事由父親一手張羅。他用荒唐離奇的價錢,買了磚瓦,蓋了房子。又用荒唐離奇的價錢,置了一塊帶一口水井的田地。一時興會淋漓,真正揚眉吐氣了。可惜好景不長,我父親又用荒唐離奇的方式,仿佛宋江一樣,豁達大度,招待四方朋友。一轉(zhuǎn)瞬間,蓋成的瓦房又拆了賣磚,賣瓦。有水井的田地也改變了主人。全家又回歸到原來的情況。我就是在這個時候,在這樣的情況下降生到人間來的。 母親當然親身經(jīng)歷了這個巨大的變化?上,當我同母親住在一起的時候,我只有幾歲,告訴我,我也不懂。所以,我們家這一次陡然上升,又陡然下降,只像是曇花一現(xiàn),我到現(xiàn)在也不完全明白。這個謎恐怕要成為永恒的謎了。 不管怎樣,我們家又恢復到從前那種窮困的情況。后來聽人說,我們家那時只有半畝多地。這半畝多地是怎么來的,我也不清楚。一家三口人就靠這半畝多地生活。城里的九叔當然還會給點接濟,然而像中湖北水災獎那樣的事兒,一輩子有一次也不算少了,九叔沒有多少錢接濟他的哥哥了。 家里日子是怎樣過的,我年齡太小,說不清楚。反正吃得極壞,這個我是懂得的。按照當時的標準,吃“白的”(指麥子面)*高,其次是吃小米面或棒子面餅子,*次是吃紅高粱餅子,顏色是紅的,像豬肝一樣。“白的”與我們家無緣!包S的”(小米面或棒子面餅子顏色都是黃的)與我們緣分也不大。終日為伍者只有“紅的”。這“紅的”又苦又澀,真是難以下咽。但不吃又害餓,我真有點談“紅”色變了。 但是,小孩子也有小孩子的辦法。我祖父的堂兄是一個舉人,他的夫人我喊她奶奶。他們這一支是有錢有地的。雖然舉人死了,但家境依然很好。我這一位大奶奶仍然健在。她的親孫子早亡,所以把全部的鐘愛都傾注到我身上來。她是整個官莊能夠吃“白的”的僅有的幾個人中之一。她不但自己吃,而且每天都給我留出半個或者四分之一個白面饃饃來。我每天早晨一睜眼,立即跳下炕來向村里跑,我們家住在村外。我跑到大奶奶跟前,清脆甜美地喊上一聲:“奶奶!”她立即笑得合不上嘴,把手縮回到肥大的袖子,從口袋里掏出一小塊饃饃,遞給我,這是我一天*幸福的時刻。 此外,我也偶爾能夠吃一點“白的”,這是我自己用勞動換來的。一到夏天麥收季節(jié),我們家根本沒有什么麥子可收。對門住的寧家大嬸子和大姑——她們家也窮得夠嗆——就帶我到本村或外村富人的地里去“拾麥子”。所謂“拾麥子”就是別家的長工割過麥子,總還會剩下那么一點點麥穗,這些都是不值得一撿的,我們這些窮人就來“拾”。因為剩下的絕不會多,我們拾上半天,也不過拾半籃子;然而對我們來說,這已經(jīng)是如獲至寶了。一定是大嬸和大姑對我特別照顧,以一個四五歲、五六歲的孩子,拾上一個夏天,也能拾上十斤八斤麥粒。這些都是母親親手搓出來的。為了對我加以獎勵,麥季過后,母親便把麥子磨成面,蒸成饃饃,或貼成白面餅子,讓我解解饞。我于是就大快朵頤了。 記得有一年,我拾麥子的成績也許是有點“超!。到了中秋節(jié)——農(nóng)民嘴里叫“八月十五”——母親不知從哪里弄了點月餅,給我掰了一塊,我就蹲在一塊石頭旁邊,大吃起來。在當時,對我來說,月餅可真是神奇的好東西,龍肝鳳髓也難以比得上的,我難得吃上一次。我當時并沒有注意,母親是否也在吃,F(xiàn)在回想起來,她根本一口也沒有吃。不但是月餅,連其他“白的”,母親從來都沒有嘗過,都留給我吃了。她大概是畢生就與紅色的高粱餅子為伍。到了儉年,連這個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至于肉類,吃的回憶似乎是一片空白。我姥娘家隔壁是一家賣煮牛肉的作坊。給農(nóng)民勞苦耕耘了一輩子的老黃牛,到了老年,耕不動了,幾個農(nóng)民便以極其低的價錢買來,用極其野蠻的辦法殺死,把肉煮爛,然后賣掉。老牛肉難煮,實在沒有辦法,農(nóng)民就在肉鍋里小便一通,這樣肉就好爛了。農(nóng)民心腸好,有了這種情況,就昭告四鄰:“今天的肉你們別買!”姥娘家窮,雖然極其疼愛我這個外孫,也只能用土罐子,花幾個制錢,裝一罐子牛肉湯,聊勝于無。記得有一次,罐子里多了一塊牛肚子。這就成了我的專利。我舍不得一氣吃掉,就用生了銹的小鐵刀,一塊一塊地割著吃,慢慢地吃。這一塊牛肚真可以同月餅媲美了。 “白的”、月餅和牛肚難得,“黃的”怎樣呢?“黃的”也同樣難得。但是,盡管我只有幾歲,我卻也想出了辦法。到了春、夏、秋三個季節(jié),莊外的草和莊稼都長起來了。我就到莊外去割草,或者到人家高粱地里去劈高粱葉。劈高粱葉,田主不但不禁止,而且還歡迎;因為葉子一劈,通風情況就能改進,高粱長得就能更好,糧食打得就能更多。草和高粱葉都是喂牛用的。我們家窮,從來沒有養(yǎng)過牛。我二大爺家是有地的,經(jīng)常養(yǎng)著兩頭大牛。我這草和高粱葉就是給它們準備的。每當我這個不到三塊豆腐干高的孩子背著一大捆草或高粱葉走進二大爺?shù)拇箝T,我心里有所恃而不恐,把草放在牛圈里,賴著不走,總能蹭上一頓“黃的”吃,不會被二大娘“捲”(我們那里的土話,意思是“罵”)出來。到了過年的時候,自己心里覺得,在過去的一年里,自己喂牛立了功,又有了勇氣到二大爺家里賴著吃黃面糕。黃面糕是用黃米面加上棗蒸成的。顏色雖黃,卻位列“白的”之上,因為一年只在過年時吃一次,“物以稀為貴”,于是黃面糕就貴了起來。 我上面講的全是吃的東西。為什么一講到母親就講起吃的東西來了呢?原因并不復雜。**,我作為一個孩子容易關(guān)心吃的東西。第二,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東西,幾乎都與母親無緣。除了“紅的”以外,其余她都不沾邊兒。我在她身邊只待到六歲,以后兩次奔喪回家,待的時間也很短。現(xiàn)在我回憶起來,連母親的面影都是迷離模糊的,沒有一個清晰的輪廓。特別有一點,讓我難解而又易解:我無論如何也回憶不起母親的笑容來,她好像是一輩子都沒有笑過。家境貧困,兒子遠離,她受盡了苦難,笑容從何而來呢?有一次我回家聽對面的寧大嬸子告訴我說:“你娘經(jīng)常說:‘早知道送出去回不來,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放他走的!’”簡短的一句話里面含著多少辛酸、多少悲傷。∧赣H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遠方,盼望自己的兒子回來!然而這個兒子卻始終沒有歸去,一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 對于這個情況,我*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了上高中的時候,自己大了幾歲,逐漸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籬下,經(jīng)濟不能獨立,空有雄心壯志,怎奈無法實現(xiàn),我暗暗地下定了決心,立下誓愿:一旦大學畢業(yè),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養(yǎng)母親。然而沒有等到我大學畢業(yè),母親就離開我走了,永遠永遠地走了。古人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边@話正應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親臨終時思念愛子的情況;一想到,我就會心肝俱裂,眼淚盈眶。當我從北平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么名譽、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榮,都比不上待在母親身邊,即使她一個字也不識,即使整天吃“紅的”。 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 想我的母親 / 梁實秋 父母對子女的愛,子女對父母的愛,是神圣的。我寫過一些雜憶的文字,不曾寫過我的父母,因為關(guān)于這個題目我不敢輕易下筆。小民女士逼我寫幾句話,辭不獲已,謹先略述二三小事以應,然已臨文不勝風木之悲。 我的母親姓沈,杭州人。世居城內(nèi)上羊市街。我在幼時曾侍母歸寧,時外祖母尚在,年近八十。外祖父入學后,沒有更進一步的功名,但是課子女讀書甚嚴。我的母親教導我們讀書啟蒙,嘗說起她小時苦讀的情形。她同我的兩位舅父一起冬夜讀書,冷得腿腳僵凍,取大竹簍一,實以敗絮,三個人伸足其中以取暖。我當時聽得惕然心驚,遂不敢荒嬉。我的母親來我家時年甫十八九,以后操持家務盡瘁終身,不復有暇進修。 我同胞兄弟姊妹十一人,母親的煦育之勞可想而知。我記得我母親常于百忙之中抽空給我們幾個較小的孩子們洗澡。我怕肥皂水流到眼里,我怕癢,總是躲躲閃閃,總是格格地笑個不住,母親沒有工夫和我們糾纏,隨手一巴掌打在身上,邊洗邊打邊笑。 北方的冬天冷,屋里雖然有火爐,睡時被褥還是涼似鐵。尤其是鉆進被窩之后,脖子后面透風,冷氣順著脊背吹了進來。我們幾個孩子睡一個大炕,頭朝外,一排四個被窩。母親每晚看到我們鉆進了被窩,吱吱喳喳的笑語不停,便走過來把油燈吹熄,然后給我們一個個的把脖子后面的棉被塞緊,被窩立刻暖和起來,不知不覺的就睡著了。我不知道母親用的是什么手法,只知道她塞棉被帶給我無可言說的溫暖舒適,我至今想起來還是快樂的,可是那個感受不可復得了。 我從小不喜歡喧鬧。祖父母生日照例院里搭臺唱傀儡戲或灤州影。一過八點我便掉頭而去進屋睡覺。母親得暇便取出一個大簸籮,里面裝的是針線剪尺一類的縫紉器材,她要做一些縫縫連連的工作,這時候我總是一聲不響地偎在她的身旁,她趕我走我也不走,有時候竟睡著了。母親說我乖,也說我孤僻。如今想想,一個人能有多少時間可以偎在母親身旁? 在我的兒時記憶中,我母親好像是沒有時候睡覺。天亮就要起來,給我們梳小辮是一樁大事,一根一根的梳個沒完。她自己要梳頭,我記得她用一把抿子蘸著刨花水,把頭發(fā)弄得锃光大亮。然后她就要一聽上房有動靜便急忙前去當差。蓋碗茶、燕窩、蓮子、點心,都有人預備好了,但是需要她去雙手捧著送到祖父母跟前,否則要兒媳婦做什么?在公婆面前,兒媳婦是永遠站著,沒有座位的。足足的站幾個鐘頭下來,不是纏足的女人怕也受不了!*苦的是,公婆年紀大,不過午夜不安歇,兒媳婦要跟著熬夜在一旁侍候。她困極了,有時候回到房里來不及脫衣服倒下便睡著了。雖然如此,母親從來沒有發(fā)過一句怨言。到了民元前幾年,祖父母相繼去世,我母親才稍得輕閑,然而主持家政教養(yǎng)兒女也夠她勞苦的了。她抽暇隔幾年返回杭州老家去度夏,有好幾次都是由我隨侍。 母親愛她的家鄉(xiāng)。在北京住了幾十年,鄉(xiāng)音不能完全改掉。我們常取笑她,例如北京的“京”,她說成“金”,她有時也跟我們學,總是學不好,她自己也覺得好笑。我有時學著說杭州話,她說難聽死了,像是門口兒賣筍尖的小販說的話。 我想一般人都會同意,凡是自己母親做的菜永遠是*好吃的。我的母親平常不下廚房,但是她高興的時候,尤其是父親親自到市場買回魚鮮或其他南貨的時候,在父親特煩之下,她也欣然操起刀俎。這時候我們就有福了。我十四歲離家到清華,每星期回家一天,母親就特別疼愛我,幾乎很少例外的要親自給我炒一盤冬筍木耳韭菜黃肉絲,起鍋時澆一勺花雕酒,這是我*喜歡的一道菜。但是這一盤菜一定要母親自己炒,別人炒味道就不一樣了。 我母親喜歡在高興的時候喝幾盅酒。冬天午后圍爐的時候,她常要我們打電話到長發(fā)叫五斤花雕,綠釉瓦罐,口上罩著一張毛邊紙,溫熱了倒在茶杯里和我們共飲。下酒的是大落花生,若是有“抓空兒的”,買些干癟的花生吃則更有味。我和兩位姊姊陪母親一頓吃完那一罐酒。后來我在四川獨居無聊,一斤花生一罐茅臺當作晚飯,朋友們笑我吃“花酒”,其實是我母親留下的作風。 我自從入了清華,以后和母親在一起的時候就少了?箲(zhàn)前后各有三年和母親住在一起。母親晚年喜歡聽評劇,*常去的地方是吉祥,因為離家近,打個電話給賣飛票的,總有好的座位。我很后悔,我沒能分出時間陪她聽戲,只是由我的姊姊弟弟們陪她消遣。 我父親曾對我說,我們的家所以成為一個家,我們幾個孩子所以能成為人,全是靠了我母親的辛勞維護。三十八年以后,音訊中斷,直等到恢復聯(lián)系,才知道母親早已棄養(yǎng),享壽九十歲。西俗,母親節(jié)佩紅康乃馨,如不確知母親是否尚在則佩紅白康乃馨各一。如今我只有佩白康乃馨的份了,養(yǎng)生送死,兩俱有虧, 慘痛慘痛!

我想做一個能在你葬禮上描述你一生的人:3 作者簡介

季羨林
中國箸名文學家、國學大師、語言學家、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北京大學終身教授。前后八十余年的創(chuàng)作歷程,積累了數(shù)以百萬計的文字,留下了《我的童年》《賦得yong久的悔》《夾竹桃》等名篇,在讀者中享有盛名,多篇作品被選入教科書和中高考試卷。 汪曾祺
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畢業(yè)于西南聯(lián)大,歷任中學教師、北京市文聯(lián)干部、《北京文藝》編輯、北京京劇院編輯。在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上頗有成就。著有小說集《邂逅集》,小說《受戒》《大淖記事》,散文集《蒲橋集》,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Z后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Z后一個士大夫! 梁實秋
中國箸名散文家、學者、文學批評家、翻譯家。他的文章集文人散文與學者散文的特點于一體,旁征博引,內(nèi)蘊豐盈,且因洞察人生百態(tài),文筆機智閃爍,諧趣橫生,嚴肅中見幽默,幽默中見文采。代表作《雅舍小品》《槐園夢憶》《莎士比亞全集》(譯作)等。

商品評論(6條)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wǎng)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