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一百年
-
>
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
>
中國的民主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年實錄(套裝共10冊)
-
>
新書)社會主義發(fā)展簡史(大字本)
“我們”從何而來:象征、認同與建構(1978-2018)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2673183
- 條形碼:9787542673183 ; 978-7-5426-7318-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們”從何而來:象征、認同與建構(1978-2018) 本書特色
這些傳統(tǒng)作為活態(tài)遺產(chǎn),可以作為今后政治傳播行動的工具箱,包括理念、技巧與風格,成為動名詞意義上的社會行動架構
“我們”從何而來:象征、認同與建構(1978-2018) 內容簡介
以象征為用,以認同為體。中國女排與“女排精神”、“中國電視法治節(jié)目”、抗戰(zhàn)題材電視劇、歷史人文類紀錄片以及視聽新綜藝等傳播案例,皆從屬于“國家建構”,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作為歷史—文化共同體與政治—法律共同體的“必修課”。40年來,“認同辯證法”強調作為政治認同主體的公眾與作為政治認同客體的國家之間在“共現(xiàn)”、“共構”及元傳播基礎上的主體間性。在 “體”“用”融通的動態(tài)摸索中,逐漸隱現(xiàn)某些新型傳統(tǒng);這些傳統(tǒng)作為活態(tài)遺產(chǎn),可以作為今后政治傳播行動的工具箱,包括理念、技巧與風格,成為動名詞意義上的社會行動架構。與此同時,這些新型傳統(tǒng)不斷接受快速變遷的媒介技術的巨大沖擊,正緩慢而有序地重構新的“行動路線圖”。
“我們”從何而來:象征、認同與建構(1978-2018) 目錄
“我們”從何而來:象征、認同與建構(1978-2018) 作者簡介
張健,蘇州大學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蘇州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委員、學術道德與學術仲裁委員會委員,江蘇社科英才,蘇州大學“傳播與認同”人文社科學術團隊帶頭人。先后主持2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以及教育部規(guī)劃基金等省部級項目,出版有《自由的邏輯:進步時代美國新聞業(yè)的轉型》《民意表達與危機治理》《視聽節(jié)目類型解析》《用數(shù)字說話:民意調查如何塑造美國政治》(譯著)等書,在專業(yè)或綜合性學術刊物發(fā)表CSSCI論文40余篇。主要學術興趣包括政治傳播、新聞傳播史論、視聽節(jié)目類型等。
- >
隨園食單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虎
- >
莉莉和章魚
- >
推拿
- >
姑媽的寶刀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