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親母親 - 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7冊.1965-196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4冊:1959-1960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3冊:1957-1958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2冊:1954-195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1冊:1949-1953
太多值得思考的事物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68972
- 條形碼:9787020168972 ; 978-7-02-016897-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太多值得思考的事物 本書特色
杰出的小說家同時也是杰出的記者,這并不令人意外。我花了三個晚上,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就像在讀剛剛被發(fā)現(xiàn)的一本貝婁的杰作。 ——菲利普·羅斯 貝婁的文字可以牢牢地攥住讀者的注意力……在散文中浮現(xiàn)的貝婁與他小說里的主人公有著密切的精神聯(lián)系。 ——角谷美智子
太多值得思考的事物 內(nèi)容簡介
本書由《貝婁書信集》的編選者本杰明?泰勒編選,既收錄了貝婁*知名的散文,又精選了他的游記、書評、影評、訪談、演講和回憶錄等五十七篇文章,寫作時間跨度超過半個世紀。我們可以讀到一個作家的創(chuàng)作軌跡——這是一位見證了二十世紀下半葉的作家,他記錄了戰(zhàn)后美國人經(jīng)歷的精神危機。如何從現(xiàn)代社會突圍成功,貝婁以他敏銳的觀察和思考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太多值得思考的事物 目錄
太多值得思考的事物 節(jié)選
精彩內(nèi)容節(jié)選
序言:從芝加哥啟程 20世紀30年代,是什么讓一個芝加哥的少年開始寫書?一個成長于美國大蕭條階段的年輕人為什么有決心認為自己首先應該是個文學家?我之所以使用“文學家”這個自命不凡的詞匯,只是想強調(diào)這種野心和外在事實之間的對比。身為巨大的工業(yè)和商業(yè)中心的芝加哥,已經(jīng)快被失業(yè)率拖垮,工廠甚至學校都被關閉,這個城市還是決定在密歇根湖岸舉辦一次世界博覽會,其中將會有高塔、游樂項目、展覽,還有一個微型村莊——其中每天都會有一場微型婚禮,還有諸如妓女、騙子和扇子舞舞者這樣撩撥人的東西。是有一點喜慶,但卻有多起阿米巴痢疾。一切并沒有重回繁榮。幾百萬美元就這樣被商人和政客們打了水漂。如果他們可以異想天開,那大學生們也完全可以不切實際。而在憂郁、沉重、轟鳴、低俗的芝加哥,什么選擇是*不切實際的呢?為什么要成為美的代表;人類靈魂的解釋者;一個充滿創(chuàng)造力、趣味、個人自由、慷慨和愛的英雄。即便是現(xiàn)在,我也不能說要成為這樣一種幻想家不是好事。
1937年的我非常年輕,已婚,很快丟掉了**份工作,住在岳父母家里。他深情款款、忠貞不貳外加美艷動人的妻子堅持他必須得到一個寫作的機會。讓任何一個人關注我的寫作并不是一種現(xiàn)實的可能。我的書得到的關注帶給我同樣多的困惑和愉悅。被人忽視將是可怕的,但是外界的關注也有其不利的一面。有時候我對批評家稍微刻薄一點,會把他們比作給鋼琴調(diào)音的聾子;而當我稍微變得寬宏大量時,我會認同已故的父親說的,應該鼓勵人們盡可能地誠實地生活。因為這個原因,我不反對自己成為一個話題。當我訪問日本時,我看到每個寺廟都出售祈愿卡。買下它們的人會將這些長條紙卷起來,用線系在灌木叢中和低矮的樹上。那些枝丫上飄蕩著數(shù)百張卷得緊緊的紙條。有時候我會將自己比作這些寺廟里的一棵樹。
當所有理性、嚴肅、本分的人都在汲汲于一份工作或者試圖謀到一份差事時,我卻坐在公寓后面的一間臥室里,在一張橋牌桌前寫著點什么。我的桌子正對著三級水泥臺階,連通地窖和陰暗的磚砌走廊。家里只有我的岳母,她當時是個七十多歲的寡婦,一條厚實的辮子直直地垂到腰間。在她的母國,她曾經(jīng)是一個現(xiàn)代女性、一個社會主義者,一個婦女參政論者。她有一種脆弱又強硬的魅力。她把家維持得整整齊齊。那些植物、煙灰缸、臺座、小桌巾和椅子無不展示著她的統(tǒng)治權。每樣東西都像在軍隊里那樣各歸其位,她的公寓搖身一變就可以成為西點軍校。
午飯是十二點半開始。她的廚藝不錯。我們一起在廚房進餐,飯后玩一盤骨牌。然后我岳母睡午覺,我則去街上閑逛。拉文斯伍德的路上渺無人跡。我信步閑逛,胃里像是有塊大石頭壓著。我經(jīng)常轉(zhuǎn)到勞倫斯大道,然后站在橋上俯瞰排水渠。如果我是一只狗,我就會狂吠了;即使是一聲輕輕的吠叫也能有些用處。但是我在這里不是為了咆哮的,我在這里是是盡可能聰明地解釋世界——世界的美國版本。盡管如此,要是我在聯(lián)合車站賣報紙或者在臺球房練習球藝的話,我也會快樂得多。但是我嚴格約束自己,在臥室的橋牌桌前學習。
難怪才華橫溢、智慧過人如約翰?契弗這樣的作家會自愿去幫助那些犯人寫下他們的故事。他知道被監(jiān)禁的感覺。也許他認為那些已經(jīng)被囚禁起來的犯人也許可以學習紀律。對于那些擁有高度發(fā)達的社會本能的人而言,認為他們想被關起來、學著寫小說這種想法,是*不能容忍的剝奪。修女們也許不會煩躁,但作家們會。法國宗教小說家貝爾納諾斯說他無法忍受自己的靈魂和自己的同類被切斷開,這就是他為何在咖啡館寫作的原因。真的,咖啡館!我愿意親吻一家咖啡館的地板。芝加哥沒有咖啡館,只有一些餐具油膩膩的自助餐館、甜甜圈店或者小酒館。我還從沒有聽過一個作家會帶著手稿去小酒館,我一直感興趣的是,席勒喜歡一邊寫作一邊聞蘋果,還有某個人會在寫作時把腳泡在浴盆里。在我看來唯一值得效仿的寫作安排是葛吉夫大師。每當有工作要完成的時候,他會和幾個門徒一起鉆進幾輛豪華轎車,從楓丹白露的大本營出發(fā)。他們的食籃里有魚子醬、凍雞、香檳、奶酪和水果。領袖一聲令下,汽車們就會停下來。他們會在草甸上野餐,之后被鮮花簇擁的葛吉夫會開始寫作。如果能有這樣的安排,我認為是值得做的。
我很慶幸,我已經(jīng)不記得自己在拉文斯伍德寫過什么了,一定是很恐怖的東西。然而,寫作本身是無足輕重的;真正重要的東西是美國社會和S.貝婁終于碰頭了。為了執(zhí)行一項可怕的任務,我必須學會將自己從美國社會切除。我著將自己和能滋養(yǎng)我的一切切斷的風險,但這種情況只有在你允許這座工商業(yè)發(fā)達、鮮活而野蠻的,無產(chǎn)階級和中產(chǎn)階級的城市壟斷營養(yǎng)才會發(fā)生,這座城市自身正進行殊死的掙扎,它甚至都不會帶著進攻性的敵意,說“要么按照我的方式生活,要么去死”。一點都沒有,它只是對你的那種游戲毫無興趣。
太多值得思考的事物 作者簡介
索爾·貝婁
Saul Bellow,1915-2005
美國猶太裔作家。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拉辛,在蒙特利爾度過童年。1924年,舉家遷至美國芝加哥。1933年,貝婁考入芝加哥大學。兩年后,轉(zhuǎn)入伊利諾伊州埃文斯頓的西北大學,獲得社會學和人類學學士學位。同年,赴威斯康星大學攻讀碩士學位。自1938年以來,當過編輯和記者,并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在海上短期服過役外,他長期在芝加哥等幾所大學執(zhí)教。
索爾·貝婁是唯一一位憑借《奧吉·馬奇歷險記》《赫索格》《賽姆勒先生的行星》三次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的作家。1975年,憑借小說《洪堡的禮物》獲得普利策獎;197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 >
回憶愛瑪儂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巴金-再思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