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親母親 - 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7冊.1965-196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4冊:1959-1960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3冊:1957-1958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2冊:1954-195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1冊:1949-1953
中外文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82052
- 條形碼:9787520382052 ; 978-7-5203-8205-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外文論 內容簡介
《中外文論》2020年期中涉及基礎文論研究、中國古代文論研究、美學與藝術學理論研究、電影文化與文論研究、當代詩學理論研究、書評、譯文幾個方面的內容;A文論研究中,有針對動詞理論、寫實主義情感分析、耶魯學派、德國悲劇等研究內容;古代文論研究中,有“詩言志”、古代聲音詩學理論、乾坤并建與王船山的詩歌體性論等研究內容;美學與藝術學理論研究方面,有阿多諾、霍爾等理論家的分析研究;電影文化與文論研究方面,涉及科幻電影理論、文藝蒙太奇方面的研究;當代詩學理論方面,涉及中國當代詩歌、中西詩歌比較研究。本輯關注基礎研究的同時,特別注意到中外近期新的研究成果,如文藝中的動詞理論研究、耶魯學派研究、科幻電影與蒙太奇研究都是較為前沿的課題。同時,本輯中加入了書評專欄,發(fā)表了“文人畫”和“中國文論通史”方面的很前沿著作書評;譯文專欄發(fā)表了美國有名文藝理論家歐文·白璧德和法國有名漢學家侯綠曦的譯文,在“模仿理論”“中西自然觀比較”方面具有重要價值。本輯研究內容,關注基礎與前沿相得益彰,理論聯(lián)系具體文藝內容,為中國文藝理論學界提供前沿、扎實的理論研究參考。
中外文論 目錄
作為動詞的理論
論寫實主義文學中的情感問題——兼談現(xiàn)代文評與傳統(tǒng)文論的話語沖突與融合
作為一種意義交織的話語觸媒:“耶魯學派”的“文學”觀念簡論
在“個人意識”與“社會秩序”的辯證關系之中——淺析《德國悲劇的起源》中的“君主”形象
中國古代文論研究
“詩言志”的中國文學批評價值源探溯
中國古代聲音詩學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反思
乾坤并建與王船山的詩歌體性論
劉勰“神思說”的“人一文”思想意義——兼以康德“天才論”為參照
美學與藝術學理論研究
理性、語言與文化:阿多諾美學思想的批判維度
融會貫通守正創(chuàng)新——霍爾文化研究范式轉型的邏輯及方法論意義
建構:作為一種藝術方法的形成及演變
電影文化與文論研究
一隅三反:科幻電影創(chuàng)意的解析
文藝中的蒙太奇跨界現(xiàn)象研究緣由及依據(jù)
當代詩學理論研究
《九月》:中國當代情感結構的“詩”“歌”表征
棄婦與圣徒:中西象征主義詩歌中的自我形象——以李金發(fā)與波德萊爾為例
書評
文人畫研究的新進展——評江瀾《禪學與宋元文人畫》
參古以定法守正以出新——評周興陸教授《中國文論通史》
譯文
模仿理論
源于自然沉思的藝術靈感——中西自然觀之比較
附錄
附錄一 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歷屆會議
附錄二 《中外文論》來稿須知及稿件體例
中外文論 節(jié)選
《中外文論2020年第1期》: 二 語言的批判 對認識的批判必須以語言的批判為基礎,語言是人認識世界的唯一中介,這個中介不是脫離于世界之外,而正是直接參與世界的構成的,所以阿多諾說:“所有哲學的批判今天都可能是語言的批判”! ⊥恍运季S是主客體分離的結果,主客分離的現(xiàn)實原因則是因為人們的勞動產生了分化,出現(xiàn)了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區(qū)別;艨撕D桶⒍嘀Z在《啟蒙辯證法》中詳細探討了主體如何與客體分離、主體如何主宰客體的歷史。在主客體未分之時,由于對未知的、無所不在的自然力量的恐懼,人們通過模仿對象而成為對象的一部分來消除恐懼。*初的模仿是自由的、無組織的,是一種對環(huán)境的生理反應,而隨著文明的發(fā)展,這種模仿變成了有組織的理性實踐——勞動,從而替代了其他不受控制的模仿。這種理性實踐活動的產生伴隨著自我意識的產生。自我意識的產生,標志著主客體開始分離,客體和自然作為對于人的異在,仍然讓人感到恐懼和威脅,因此出于人類自我保存(self-preservation)的需要,必須將客體和自然徹底征服,從而產生了一種以征服自然和自在之物為目的的理性和科學! ≈骺腕w的分離體現(xiàn)在語言上,就是人們對事物的“命名”,可以說主客分離的歷史就是語言的發(fā)生史!懊笔且环N介于模仿和理性之間的行為,為了擺脫恐懼感,人們通過舞蹈動作以及叫喊對事物進行模仿,這是人類的本能反應。隨著人類主觀理性的發(fā)展,為了控制陌生的事物,被動的刺激反應變成了主動的模仿,人們通過對事物“命名”來模仿和控制事物,于是語言誕生了,*初這種語言仍然是一種與事物同一的語言,直到抽象思維的誕生,才漸漸與事物分離,名稱逐漸抽象為概念。 阿多諾認為語言是人類理性實踐活動的產物,而語言的分離是社會分工的必然結果。在《啟蒙辯證法》中,霍克海默和阿多諾從社會分工的角度考察了人類抽象思維的誕生和語言的分裂的原因。社會分工是人類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這種分工導致人類自我意識的產生,使得人類和人類以外的事物發(fā)生分離,也即是主體和客體的分離,而主體慢慢演變成對客體的主宰和控制。在主客體分離的過程中,人類語言也發(fā)生了分裂,本來命名行為中的“名稱”是與事物統(tǒng)一的,后來名稱變成了抽象的概念,概念與事物發(fā)生了分離。阿多諾并不否定這種分裂的必然性,阿多諾只是反對將這種分裂合理化以及固定化,他認為*終語言應該走向統(tǒng)一,但這是一種矛盾的統(tǒng)一,是分裂后的統(tǒng)一,而不是原始的混沌。 語言活動是人類的理性實踐之一,在初期的語言之中,保留了人類模仿活動的具體性,同時又逐漸向抽象性發(fā)展,從語言的這個特性來說,語言的分裂是不可避免的。主客體分離是語言產生的根源,而語言的分裂又加速了主客體的分裂! 〕跗诘恼Z言是一種尚未分裂的語言,從語言與客體的關系來說,“詞語”(word)是對客體的直接把握,從語言內部來說,符號和形象共存。隨著人類理性的發(fā)展,語言分裂了,從語言的外部來說,詞與物不再直接同一,詞變得越來越抽象,詞對物的把握成為一種概念性的、抽象把握,詞與物發(fā)生了分離。從語言的內部來說,語言的交流功能逐漸占了主要地位,而表達功能卻日益喪失,語言成了喪失了表達功能的符號式語言,成了對事物的簡單指稱。此時語言的具體形象與符號分離開來,本來是表達的重要手段的形象,也成了鏡像——一種與對象表面相似的圖像,而圖像真正的表達性卻喪失了。表達和交流產生了分離、符號和圖像產生了分離,原來的兼具交流和表達功能的具體語言、兼具符號和形象的具體形象消失了。沒有詩意的藝術,也就是失去了具體形象的藝術,成為了對自然的簡單復制,成為一種類似于科學的藝術! ≡~與物分離了,物作為一種人類思維的異在或者說“他者”(the otherness),仍然是讓主體恐懼和焦慮的,主體并不想通過與物進行平等的交流來消除恐懼,而是想徹底地征服這種異質的存在,詞與物的分離逐漸發(fā)展成為詞對物的主宰。并通過這種主宰,而延伸出了一系列的等級關系,這種人對自然的征服同時也表達在人對人的征服上,社會成了一個等級壓迫的社會! ≡谌祟悊⒚芍螅瑢嵶C主義科學成了一切學科的基礎,這種科學將一切對象都變成了可計算的符號,抹殺了任何歷史和社會的痕跡?茖W成為了一種征服自然的工具,而哲學變成了對這種科學的注釋。這種科學看似尊重事物的客觀性,實際上只不過是人類主體對客體的同一化而已。同一化將*終導致物化,物化是將一切事物和人類的社會關系都變成了抽象之物,因此事物包括人都是可以等價交換,毫無個性可言,而人類的社會關系——包括生產關系和人類交流——都被固定化和抽象化了,成了類似于自在之物的抽象存在,消除了這些關系演進的歷史和成因,也就隱藏了其罪惡的本質。在物化的社會中,語言也被物化了,這種物化就體現(xiàn)在語言的分離被抽象化和永恒化,仿佛語言的這種分離是一種語言的固有的特性。詞對物的控制關系被物化了,我們的語言成了一種符號式的科學語言。這也是為什么阿多諾如此強烈地反對索緒爾的符號語言說,在這種語言理論中,詞語被簡化為一種抽象的符號,與外界事物是一一對應的,語言沒有發(fā)展的過程,也缺少了對語言之后社會根源的考察! ≌Z言的物化是整個物化社會的一部分,阿多諾希望通過對語言和認識的改造來打破這種物化。而對語言和認識的改造,首先要改變那種不合理的思維形式,也就是首先要改變主體與客體的關系,阿多諾期望的狀態(tài)是一種主客體的平等和解狀態(tài),這種和解并非是無矛盾的絕對同一,而是一種充滿矛盾張力,但又互相平等、互為中介的狀態(tài)。 ……
中外文論 作者簡介
高建平,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文學所副所長,世界美學學會秘書長。 丁國旗,現(xiàn)供職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美學、文學基礎理論,出版著作有《馬爾庫塞美學思想研究》、《論藝術——承諾與守望》、《新編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等,論文百余篇,還有多本譯作,如霍耐特的《社會道德秩序取決于認知還是再分配?——變動視野中的社會道德秩序》等。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姑媽的寶刀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煙與鏡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