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洋鏡第三十三輯 :中華考古圖志
-
>
(花口本)(精)讀一頁就上癮的唐朝史(全4冊)
-
>
長安夢華錄
-
>
安史之亂
-
>
埃及法老圖坦卡蒙
-
>
紙上起風雷:中國文人(1900—1949)
-
>
西洋鏡:第二十三輯 五脊六獸
奶酪與蛆蟲:一個16世紀磨坊主的宇宙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59838056
- 條形碼:9787559838056 ; 978-7-5598-3805-6
- 裝幀:精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奶酪與蛆蟲:一個16世紀磨坊主的宇宙 本書特色
★史學巨擘金茨堡經(jīng)久不衰的經(jīng)典,出版45年來在中文世界出版
本書是幾乎每一個學歷史的人都知道或聽過的名著,自1976年出版以來,享譽,至今已以意大利語、英語、法語、德語、葡萄牙語、加泰羅尼亞語、西班牙語、俄語、日語、韓語、捷克語、希伯來語、波蘭語、愛沙尼亞語、芬蘭語、克羅地亞語等多種文字出版了二十多個版本。本書不僅是微觀史學三大代表作之一,經(jīng)過半個世紀的檢驗,也已成為當之無愧的現(xiàn)代史學經(jīng)典。
★妙筆生花,以豐富細節(jié)復活“小人物”及其日常生活,書寫他的坎坷命運
在本書中,作者把一個蕓蕓眾生中的“例外”——能讀會寫、敢于思考的磨坊主寫得有血有肉:他在正常的年紀結(jié)婚生子,育有十一個孩子,不僅是磨坊主,也做過石匠、木匠,辛苦謀生,為自己的女兒準備了不算寒酸的嫁妝,擔心土地的收成;他讀過一些雜七雜八的書,對教會、信仰和世界有自己的看法,喜歡抓住一切機會直言不諱;他經(jīng)歷過兩次相隔時間很長的審判,備受煎熬,妻與子都先他而去,年近七十而被處死。金茨堡曾感慨道:這是一個和我們一樣的人,就是我們之中的一員。
★抽絲剝繭,探索個體的知識來源與世界觀,呈現(xiàn)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的碰撞
在本書中,作者花了很大的力氣去探討主人公離經(jīng)叛道的思想、讀過什么書、可能接觸過哪些思想和團體,展示了他讀過的那些書與他閱讀這些書的方式之間的差異,他以相當不同的方式重述(甚至扭曲)了他讀過的內(nèi)容。通過他的故事,我們不僅看到了他的生活,還看到了普通民眾的宗教信仰、他以一己之力向宗教和政治發(fā)起的挑戰(zhàn),也可以感受到書面文化與口頭文化之間的交織滲透:啟蒙運動、宗教改革和印刷術(shù)都對這個“邊緣小人物”產(chǎn)生了影響。
★以意大利東北邊境地區(qū)為窗口,描繪多種文化交匯之地的政治、經(jīng)濟、信仰和社會圖景
《夜間的戰(zhàn)斗》和《奶酪與蛆蟲》注目的弗留利地區(qū)位于意大利東北部,與的斯諾文尼亞和奧地利兩國接壤,在歷史上屬于文明交匯之地,日耳曼文化、斯拉夫文化與意大利的文化這里匯聚、沖突、交融,深深影響了這個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自然也影響了生活在這里的居民。在作者的敘述中,可以明顯的感受到弗留利地區(qū)獨特的地方文化。
★歷史寫作的典范,文學敘事與史學敘事相結(jié)合,微觀與宏觀兼顧平衡
為撰寫這部著作,作者前后花了十四年時間。首先是搜集、閱讀和分析大量材料,不僅有證人證詞、庭審記錄,還有當時的文學作品,包括主人公讀過的書籍,也參考了眾多研究專著。在寫作上,作者特別欣賞法國作家雷蒙•格諾的《風格練習》,在本書中也試圖用不同敘述方式去呈現(xiàn)主人公的故事,行文優(yōu)美。作者沒有僅局限于微觀層面,通過對主人公的思想、心態(tài)的追索,也帶出了宏大的歷史主題,例如印刷術(shù)、宗教改革、地理大發(fā)現(xiàn)、烏托邦文學、樸素唯物主義世界觀、歐洲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guān)系等。
奶酪與蛆蟲:一個16世紀磨坊主的宇宙 內(nèi)容簡介
"多梅尼科?斯坎代拉,一位普通的磨坊主,生活于16世紀意大利東北的弗留利地區(qū)。他能讀會寫,讀過《十日談》、意大利本國語言版《圣經(jīng)》和曼德維爾游記之類的書,也能用自己的語言重述它們。他先后面對鄉(xiāng)鄰、神父和宗教法庭的法官,表達自己的情感,闡述自己對教會和世界的看法。如果有機會覲見教皇、國王,他也想要慷慨陳詞。
他不相信基督救贖,懷疑圣經(jīng)文本,譏諷洗禮等諸圣事不過是一樁生意。他說上帝是一縷空氣,視眾天使為奶酪中的蛆蟲。他大聲指斥壓迫窮人的教士、貴族,呼吁教會放棄特權(quán)、返樸歸貧,甚至渴望發(fā)起一場激進的宗教改革。對他的兩次審判相隔十五年,親朋的退避、教士的斥責和審判官的威嚇,皆未動搖他“離經(jīng)叛道”的立場和信心。
很終,在近乎默默無聞中度過一生之后,由于教皇的直接干預,他被宗教法庭下令燒死在火刑柱上,就死在大名鼎鼎的布魯諾被燒死前夕。
金茨堡在錯綜復雜的審判檔案和精英文化、低層文化之間穿梭游走,編織了一個結(jié)構(gòu)巧妙、敘述迷人的故事。通過磨坊主多梅尼科的眼睛,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普通人的生活和思想世界,他的奇思異想、喜怒哀樂和挑戰(zhàn)非常不錯的決心,16世紀歐洲大眾文化的瑰麗圖景乃至歐洲宏大的歷史畫卷也徐徐展開。
"
奶酪與蛆蟲:一個16世紀磨坊主的宇宙 目錄
第1章 梅諾基奧第2章 小城第3章 初審第4章“鬼迷心竅了?”第5章 從康科迪亞到波托格魯阿羅第6章“大聲指斥尊貴之人”第7章 一個落伍的社會第8章“他們對窮人百般壓迫”第9章“路德派信徒”和再洗派信徒第10章 磨坊主、畫家和小丑第11章“我的看法是我自己從腦袋里琢磨出來的”第12章書第13章鎮(zhèn)上的讀書人第14章 印刷制品與“奇思異想”第15章死胡同第16章童女神殿第17章 圣母馬利亞的葬禮第18章 基督之父第19章審判日第20章 曼德維爾第21章 矮人族與食人族第22章“自然神”第23章 三只戒指第24章書面文化與口頭文化第25章 混沌第26章對話第27章 神話中的奶酪和真實的奶酪第28章對知識的壟斷第29章 《圣經(jīng)輔讀》中的話第30章 譬喻的功能第31章“主人”、“管家”和“工人”第32章 一個猜想第33章農(nóng)民宗教信仰第34章 靈魂第35章“我不知道”第36章 兩種靈,七種靈魂,四種元素第37章 一種理念的傳播路線第38章 自相矛盾第39章 天堂第40章 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第41章“殺掉那些教士”第42章 一個“新世界”第43章審訊結(jié)束第44章 寫給法官們的信第45章 修辭手段第46章次判決第47章 牢獄第48章 回到鎮(zhèn)上第49章 告發(fā)第50章 與猶太人的夜談第51章 第二次審判第52章“奇思異想”第53章“幻象和異夢”第54章“哦,偉大、全能且神圣的上帝……”第55章“要是我在15歲時就已經(jīng)死去”第56章 第二次判決第57章 刑訊第58章 斯科利歐第59章 佩萊格里諾·巴羅尼第60章 兩個磨坊主第61章 支配文化與被支配文化第62章羅馬來信
致謝注釋人名譯名對照表中譯本說明
奶酪與蛆蟲:一個16世紀磨坊主的宇宙 節(jié)選
世上有許多事,常常純粹出于偶然,這項研究也不例外。1962年的夏天,我有一部分時間是在烏迪內(nèi)度過的。在那個城市的大主教教廷檔案館(Archiviodella Curia Arcivescovile)中,保存著極其豐富(而且在當時尚未被探索發(fā)掘)的宗教法庭檔案文獻。我在其中搜尋著與某個奇怪的弗留利異端教派有關(guān)的審判記錄,這個教派的成員被法官定性為女巫和巫醫(yī)。后來,我寫了一本關(guān)于這些人的書(《夜間的戰(zhàn)斗:16、17世紀的巫術(shù)和農(nóng)業(yè)崇拜》)。在逐頁翻閱這些審判卷宗的抄本時,我偶然讀到了一個極其冗長的句子。針對被告的一項指控是,他認定世界起源于腐壞之中。這種說法立刻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但我當時在尋找其他的東西:女巫、巫醫(yī)和本南丹蒂。于是,我把審判的卷宗號寫了下來。在接下來的幾年里,這個批注時不時地就會從我的資料中跳出來,或是浮現(xiàn)在我的記憶里。1970年,我決定追根究底,搞清楚這句話對于說出它的那個人來說到底意味著什么。在那個時候,我對他的了解于他的名字:多 梅尼科·斯坎代拉,人稱“梅諾基奧”。
這本書講述的正是他的故事。感謝大量的檔案文獻,我們得以了解他讀過的文字和發(fā)過的議論,他的思想和他的情感——那些恐懼、希望、嘲弄、暴怒和絕望。時不時地,這些素材的坦率直白讓他與我們之間的距離變得非常之近:這是一個和我們一樣的人,就是我們之中的一員。
但他也是一個與我們有很大差異的人。對這種差異的分析重建是有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重現(xiàn)他那種文化的半隱半現(xiàn)的真容,以及這種文化賴以成形的社會背景。追蹤梅諾基奧與書面文化的復雜關(guān)系是可能的,考察一下那些他讀過的書(或者更確切地說,那些書的一部分)和他閱讀這些書的方式就行了。在這樣做的時候,一個濾網(wǎng),一張梅諾基奧無意識地放在他自己與那些落到他手中的或晦澀或簡明的文本之間的格孔密寫卡(grill),就此浮現(xiàn)出來。這個濾網(wǎng)從另一方面預示了一種口頭文化的存在,這種世代相傳的口頭文化遺產(chǎn)不僅是梅諾基奧本人的,也屬于16世紀的很大一部分社會成員。因此,一場起初以一個個體(一個顯然不同尋常的個體)為中心的調(diào)查,終發(fā)展成為對工業(yè)化以前的歐洲大眾文化(更確切地說是農(nóng)民文化)的一個普遍性假說。在那個時代,印刷術(shù)的傳播和宗教改革,以及在天主教國家中對后者的鎮(zhèn)壓,成為標志性事件。這一假說可以與米哈伊爾·巴赫金曾以十分相似的方式提出的那些理論聯(lián)系起來,而且能夠用“循環(huán)運動”(circularity)這個術(shù)語加以總結(jié):在工業(yè)化以前的歐洲,在支配階級(dominant classes)的文化與被支配階級(subordinate classes)的文化之間,存在著一種雙方互相施加影響的循環(huán)往復的關(guān)系,這些影響會從底層向高層流動,也會自高層向底層傳送。(因此,這與某位評論家扣在我頭上的那頂帽子——“農(nóng)民文化的自主性和連續(xù)性的概念”——恰好截然相反。參見本書第27章注釋。)
按照我的打算,《奶酪與蛆蟲》既是一個故事,也是一部歷史著作。因此,它既寫給普通讀者,也寫給人士;蛟S只有后者才會閱讀那些注釋— 它們被特意放在了本書的結(jié)尾部分,而且沒有以序號標注,以免妨礙敘述的流暢。但我希望兩種讀者都能從這個故事中辨識出一個已被湮沒大半的真實歷史的一個不起眼卻非同尋常的片段,而這吉光片羽于默然之中,向我們自己的文化和我們自身提出了一系列問題。
我想要向我的朋友約翰·泰代斯基和安妮·泰代斯基表示誠摯的謝意,他們以非凡的耐心和過人的才智完成了這本書的翻譯。
卡洛·金茨堡
奶酪與蛆蟲:一個16世紀磨坊主的宇宙 相關(guān)資料
他是我們這個時代頗具原創(chuàng)性和影響力的歷史學家……他一直對恢復普通人的信仰和態(tài)度感興趣,否則這些人的生活和面貌將不為人知。
——巴贊獎(Balzan Prize)頒獎詞
《奶酪與蛆蟲》是我讀過的本微觀史著作,那是二十五年前我在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撰寫博士論文的時候,那種眼前一亮的感覺至今歷歷在目。通過挖掘宗教法庭的檔案,金茨堡生動展示了一個生活在16世紀意大利的鄉(xiāng)村磨坊主的信仰、知識來源和世界觀。這本書把我們的研究視野從帝王、精英轉(zhuǎn)向了一般民眾,在研究方法、資料分析和敘事風格等方面,都具有開拓性,為我們了解什么是微觀史及相關(guān)的歷史寫作,提供了一個經(jīng)典范例。
——王笛(澳門大學杰出教授、歷史系主任)
金茨堡的敘述展現(xiàn)了他作為作家的才華……他講故事具有張力,如散文般輕描淡寫、含蓄雋永。
——佩里•安德森(Perry Anderson)
一本精彩的著作。金茨堡是一位永遠充滿好奇心的歷史學家,他以天生的偵探的熱情追尋微弱的線索,直到每一個證據(jù)碎片都能各歸其位。他的重建工作非常出色,文字賞心悅目。在本書后時,跟隨金茨堡博士在弗留利磨坊主迷宮般頭腦中漫游的讀者,將帶著真正的遺憾與這個奇特、古怪的老人告別。
——J.H.艾略特(Sir John Elliott),《紐約書評》
奶酪與蛆蟲:一個16世紀磨坊主的宇宙 作者簡介
卡洛•金茨堡(Carlo Ginzburg)
1939年生于意大利都靈,享譽國際學術(shù)界的意大利歷史學家,微觀史學派的代表學者,曾獲有“歐洲諾貝爾獎”之譽的巴贊獎。先后任教于博洛尼亞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比薩高等師范學校等。
研究興趣從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到近代早期歐洲,著作涉及社會史、文化史和思想史等領域,高度體現(xiàn)了資料的原始性和方法的原創(chuàng)性。代表作有《夜間的戰(zhàn)斗:16、17世紀的巫術(shù)和農(nóng)業(yè)崇拜》《奶酪與蛆蟲:一個16世紀磨坊主的宇宙》等。
譯者:魯伊
旅居澳大利亞的獨立譯者。曾任《三聯(lián)生活周刊》主筆,獲美國科學促進會首屆發(fā)展中國家科學記者獎及麻省理工學院奈特科學記者獎學金。譯作有《蠶絲:錢學森傳》《張純?nèi)纾簾o法忘卻歷史的女子》《切爾諾貝利的午夜》《帆與錨:澳大利亞簡史》,《張純?nèi)纭芬粫@第四屆中國傳記文學獎翻譯獎。
- >
推拿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朝聞道
- >
隨園食單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回憶愛瑪儂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