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中圖網(wǎng) 請 | 注冊

中國近代史

作者:蔣廷黻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出版時間:2021-09-01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00
本類榜單:歷史銷量榜
中 圖 價:¥40.6(7.0折) 定價  ¥5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中國近代史 版權信息

中國近代史 本書特色

1.中國近代史開山之作,長銷不衰,影響深遠 2.史學大家兼外交家蔣廷黻的代表著作,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 3.精心校訂的新版本,增選反映作者思想的代表文章

中國近代史 內(nèi)容簡介

本書屬劉東先生主編“臺灣國學叢書”之一種!吨袊贰肥鞘Y廷黻的代表作,也是中國近代史研究的開山之作。本書對19世紀至20世紀早期的中國歷史進行了審視和反思,試圖對中國近代的歷史作一梳理,探究近代中國的現(xiàn)代化歷程。本書不僅奠定了蔣廷黻在近代史研究領域的學術地位,而且折射出那一代受西潮沖擊的學人對中國文化以及中國之前途命運的獨特理解。

中國近代史 目錄

中國近代史

總 論

**章 剿夷與撫夷

1. 英國請中國訂立邦交

2. 英國人做鴉片買賣

3. 東西對打

4. 民族喪失二十年的光陰

5. 不平等條約開始

6. 剿夷派又抬頭

7. 剿夷派崩潰

第二章 洪秀全與曾國藩

1. 舊社會走循環(huán)套

2. 洪秀全企圖建新朝

3. 曾國藩刷新舊社會

4. 洪秀全失敗

第三章 自強及其失敗

1. 內(nèi)外合作以求自強

2. 步步向前進

3. 前進遇著阻礙

4. 士大夫輕舉妄動

5. 中日初次決戰(zhàn)

第四章 瓜分及民族之復興

1. 李鴻章引狼入室

2. 康有為輔助光緒變法

3. 頑固勢力總動員

4. 孫總理提民族復興方案

5. 民族掃除復興的障礙

6. 軍閥割據(jù)十五年

7. 貫徹總理的遺教

——附錄——

中國近代化的問題

中國與近代世界的大變局

1. 中西方關系發(fā)生變化

2. 歐洲人的蠶食

3. 葡萄牙設法通商

4. 國外殖民勢力更替

5. 康熙帝的外交

6. 外交策略不進反退

7. 馬戛爾尼來華

8. 英國輸入鴉片

9. 鴉片戰(zhàn)爭前后

10. “撫夷”的難題

11. “剿夷”外交的代價

12. 俄羅斯侵吞國土

13. 自強運動的興起與失敗

14. 尾言

琦善與鴉片戰(zhàn)爭

1. 引言

2. 琦善與鴉片戰(zhàn)爭的軍事關系

3. 琦善與鴉片戰(zhàn)爭的外交關系

李鴻章

論國力的元素

知識階級與政治


展開全部

中國近代史 節(jié)選

英國人做鴉片買賣 在十九世紀以前,外國沒有什么大宗貨物是中國人要買的,外國商船帶到中國來的東西只有少數(shù)是貨物,大多數(shù)是現(xiàn)銀。那時的經(jīng)濟學者,不分中外,都以為金銀的輸出是于國家有害的。各國都在那里想法子增加貨物的出口和金銀的進口。在中國的外商,經(jīng)過多年的試驗,發(fā)現(xiàn)鴉片是種上等的商品。于是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獎勵種植,統(tǒng)制運銷。乾隆初年,鴉片輸入每年約四百箱,每箱約百斤。乾隆禁止內(nèi)地商人販賣,但是沒有效果,到了嘉慶初年,輸入竟加了十倍,每年約四千箱。嘉慶下令禁止入口,但是因為官吏的腐敗和查禁的困難,銷路還是繼續(xù)增加。 道光對于鴉片是*痛心的,對于禁煙是*有決心的。即位之初,他就嚴申禁令,可是在他的時代,鴉片的輸入增加*快。道光元年(1821)輸入尚只五千箱,道光十五年(1835),就加到了三萬箱,值價約一千八百萬元。中國的銀子漏出,換這有害無益的鴉片,全國上下都認為是國計民生的大患。廣東有一幫士紳覺得禁煙絕不能實行,因為“法令者,胥役之所借以為利也,立法愈峻,則索賄愈多”。他們主張一面加重關稅,一面提倡種植,拿國貨來抵外貨,久而久之,外商無利可圖,就不運鴉片進口了。道光十四五年(1834-1835)的時候,這一派的議論頗得勢,但是,除許乃濟一人外,沒有一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公開提倡這個辦法。道光十八年(1838),黃爵滋上了一封奏折,大聲疾呼主張嚴禁。他的辦法是嚴禁吸食,他說沒有人吸,就沒有人賣,所以吸者應治以死罪……這封奏折上了以后,道光令各省的督撫討論。他們雖不彰明地反對黃爵滋,總覺得他的辦法太激烈。他們說吸食者只害自己,販賣者則害許多別人,所以販賣之罪重于吸食之罪。廣州是鴉片煙的總進口,大販子都在那里,要禁煙應從廣州下手。唯獨兩湖總督林則徐完全贊成黃爵滋的主張,并建議各種實施辦法。道光決定吸食與販賣都要嚴加禁止,并派林則徐為欽差大臣,馳赴廣州查辦禁煙。林文忠公是當時政界聲望*好,辦事*認真的大員,士大夫尤其信任他,他的自信力也不小。他雖然以前沒有辦過“夷務”,但他對外國人說:“本大臣家居閩海,于外夷一切伎倆,早皆深悉其詳。” 實在當時的人對禁煙問題都帶了幾分客氣。在他們的私函中,他們承認禁煙的困難,但是在他們的奏章中,他們總是逢迎上峰的意旨,唱高調(diào)。這種不誠實的行為是中國士大夫階級的大毛病之一。其實禁煙是個極復雜、極困難的問題?v使沒有外國的干涉,禁煙已極其困難,何況在道光年間英國人絕不愿意我們實行禁煙呢?那時鴉片不但是通商的大利,而且是印度政府財政收入之大宗。英國對于我們獨自尊大、閉關自守的態(tài)度已不滿意,要想和我們算一次賬,倘若我們因鴉片問題給予英國任何借口,英國絕不惜以武力對付我們。 那次的戰(zhàn)爭我們稱為鴉片戰(zhàn)爭,英國人則稱為通商戰(zhàn)爭,兩方面都有理由。關于鴉片問題,我方力圖禁絕,英方則希望維持原狀:我攻彼守。關于通商問題,英方力圖獲得更大的機會和自由,我方則硬要維持原狀:彼攻我守。就世界大勢論,那次的戰(zhàn)爭是不能避免的。 曾國藩刷新舊社會 曾國藩是我國舊文化的代表人物,甚至于理想人物。他生在嘉慶十六年(1811),比洪秀全大兩歲。他是湖南湘鄉(xiāng)人,家世業(yè)農(nóng)。他雖沒有下過苦力,他的教育是從艱難困苦中奮斗出來的。他成翰林的時候,正是鴉片戰(zhàn)爭將要開始的時候。他的日記雖提及鴉片戰(zhàn)爭,但似乎不大注意,不了解那次戰(zhàn)爭的歷史意義。他仍埋首于古籍中,是一個實踐主義的理學家。無論我們是看他的字,讀他的文章,或是研究他的為人辦事,我們自然地想起我們鄉(xiāng)下那個務正業(yè)的小農(nóng)民。他和小農(nóng)民一樣,一生一世不做茍且的事情。他知道文章學問道德功業(yè)都只有汗血才能換得來,正如小農(nóng)民知道要得一粒一顆的稻麥都非出汗不可。 在咸豐初年,曾國藩官做到侍郎,等于現(xiàn)在的各部次長。他的知己固然承認他的文章道德是特出的,但是他的知己不多,而且少數(shù)知己也不知道他有大政治才能,恐怕連他自己也不知道。所以在他的事業(yè)起始的時候,他的聲望并不高,他也沒有政治勢力做他的后盾。但是湖南地方上的士大夫階級承認他的領袖地位。他對洪秀全的態(tài)度就是當時一般士大夫的態(tài)度,不過比別人更加積極而已。那時的官兵不但不能打仗,連鄉(xiāng)下的土匪都不能對付,所以人民為自衛(wèi)計,都辦團練。這種團練就是民間的武力,是務正業(yè)的農(nóng)民借以抵抗不務正業(yè)的游民土匪。這種武力,因為沒有官場化,又因為與農(nóng)民有切身利害關系,保存了我國鄉(xiāng)民固有的勇敢和誠實。曾國藩的事業(yè)就是利用這種鄉(xiāng)勇,而加以組織訓練,使它成為一支軍隊。這就是以后著名的湘軍。團練是當時全國皆有的,并不是曾國藩獨創(chuàng)的,但是為什么唯獨湘軍能成大事呢?緣故就在于曾國藩所加的那點組織和訓練。 曾國藩治兵的**個特點是精神教育的注重。他自己十二分相信孔、孟的遺教是中華民族的至寶。洪秀全既然要廢孔教,那洪秀全就是他的敵人,也就是全民族的敵人。他的“討賊檄文”罵洪秀全*激烈的一點就在此: “舉中國數(shù)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此豈獨我大清之變,乃開辟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凡讀書識字者,又焉能袖手坐視,不思一為之所也?” 他是孔孟的忠實信徒,他所選的官佐都是他的忠實同志,他是軍隊的主帥,同時也是兵士的導師。所以湘軍是支有主義的軍隊。其實精神教育是曾國藩終身事業(yè)的基礎,也是他在中國近代史上地位的特別。他的行政用人都首重主義。他覺得政治的改革必須先有精神的改革。前清末年的官吏,出自曾文正門下者,皆比較正派,足見其感化力之大。 曾國藩不但利用中國的舊禮教作為軍隊的精神基礎,而且利用宗族觀念和鄉(xiāng)土觀念來加強軍隊的團結力。他選的官佐幾乎全是湖南人,而且大半是湘鄉(xiāng)人。這些官佐都回本地去招兵,因此兵士都是同族或同里的人。這樣他的部下的互助精神特別濃厚。這是湘軍的第二特點。 歷史上的精神領袖很少同時也是事業(yè)領袖,因為注重精神者往往忽略事業(yè)的具體條件。在西洋社會里,這兩種領袖資格是完全分開的。管教者不必管事,管事者不必管教。在中國則不然:中國社會幾千年來是政教不分,官師合一的。所以在中國,頭等領袖必須兼雙層資格。 曾國藩雖注重為人,并不忽略做事。這是他的特別的第三點。當時綠營之所以不能打仗,緣故雖多,其中之一是待遇太薄。曾氏在起始辦團練的時候,就決定每月陸勇發(fā)餉四兩二錢,水勇發(fā)三兩六錢,比綠營的餉額加一倍。湘軍在待遇上享有特殊權利。湘軍作戰(zhàn)區(qū)域是長江沿岸各省。在此區(qū)域內(nèi)水上的優(yōu)勢很能決定陸上的優(yōu)勢,所以曾國藩自始就注重水師。關于軍器,曾氏雖常說打仗在人不在器,然而他對軍器的制造,尤其對于大炮的制造,是很費苦心的。他用盡心力去羅致當時的技術人才。他對于兵士的操練也十分認真。他自己常去督察檢閱。他不寬縱他的軍官,也不要軍官寬縱他的部下。 曾國藩的事業(yè)如同他的學問,也是從艱難困苦中奮斗出來的。他要救舊社會、舊文化,而那個舊社會、舊文化所產(chǎn)生的官僚反要和他搗亂。他要維持清政府,但清政府反而嫉妒他,排斥他。他在長沙練勇的時候,舊時的官兵恨他的新方法、新標準,幾乎把他打死了。他逃到衡州去避亂。他*初的一戰(zhàn)是個敗仗,他投水自盡,幸而被部下救起來。他練兵打仗,同時他自己去籌餉。以后他成了大事,并不是因為清政府和官僚自動地把政權交給他,是因為他們的失敗迫著他們求曾國藩出來任事,迫著他們給他一個做事的機會和權利。 頑固勢力總動員 在戊戌年的變法運動之中,外國人頗偏袒光緒帝及維新派,反對西太后及頑固黨。因此一個內(nèi)政的問題就發(fā)生國際關系了。后康有為、梁啟超逃難海外,又得到外國人的保護。他們在逃難之中發(fā)起;蕰,鼓動外國人和華僑擁護光緒。這樣,西太后和頑固黨就恨起洋人來了。西太后要廢光緒,立端王載漪的兒子溥儁做皇帝。剛毅、崇綺、徐桐、啟秀諸頑固分子想在新王之下操權,于是慫恿廢立。但各國駐京公使表示不滿意,他們的仇外的心理更進了一層。 頑固黨僅靠廢立問題還不能號召天下,他們領導的運動所以能擴大,這是因為他們也是愛國分子。自鴉片戰(zhàn)爭到庚子年,這六十年中所受的壓迫,所堆積的憤慨,他們覺得中國應該火速抗戰(zhàn),不然國家就要亡了。我們不要以為頑固分子不愛國,從鴉片戰(zhàn)爭起,他們是一貫地反對屈服,堅強地主張抗戰(zhàn)。在戊戌年,西太后復政以后,她硬不割讓三門灣給意大利。她令浙江守土的官吏準備抗戰(zhàn)。后意大利居然放棄了他的要求,頑固黨更加覺得強硬對付洋人是對的。 外國人在中國不但通商占地,還傳教,這一層尤其招頑固分子的憤恨。他們覺得孔、孟的遺教是圣教,洋人的宗教是異端,是邪教。中國*無知的愚民,都知道孝敬父母,尊順君師,洋人是無父無君的。幾千年來,都是外夷學中國,沒有中國學外夷的道理。這種看法在當時是很普遍的。譬如大學士徐桐是大理學家倭仁的門弟子,自己也是個有名的理學家,在當時的人物中,算是一個正派君子。他和他的同志是要保御中國文化而與外人戰(zhàn)。他們覺得鏟草要除根,排斥異端非盡驅逐洋人不可。 但是中國與日本戰(zhàn)尚且打敗了,怎能一時與全世界開戰(zhàn)呢?頑固分子以為可以靠民眾。利用民眾或“民心”或“民氣”去對外,是林則徐、徐廣縉、葉名琛一直到西太后、載漪、剛毅、徐桐傳統(tǒng)的法寶。凡是主張剿夷的莫不覺得四萬萬同胞是有勝無敗的。甲午以后,山東正有民間的義和團出現(xiàn)。頑固分子覺得這個義和團正是他們所需要的武力。 義和團(又名義和拳)*初是大刀會,其本質與中國流行民間的各種會匪并無區(qū)別。這時的大刀會專以洋人,尤其是傳教士為對象,民眾對洋人也有多年的積憤。外國傳教士免不了偏袒教徒,而教徒有的時候免不了仗洋人的勢力欺侮平民。民間許多帶宗教性質的廟會敬神,信基督教的人不愿意合作。這也引起教徒與非教徒的沖突。民間尚有種種謠言,說教士來中國的目的不外挖取中國人的心眼以煉丹藥;又一說教士竊取嬰孩腦髓、室女紅丸。民間生活是很痛苦的,于是把一切罪惡都歸到洋人身上。洋人,附洋人的中國人,以及與洋人有關的事業(yè)如教堂、鐵路、電線等,皆在被打倒之列。義和團的人自信有鬼神保佑,洋人的槍炮打不死他們。山東巡撫李秉衡及毓賢前后鼓勵他們,因此他們就以扶清滅洋的口號在山東擾亂起來。 己亥年(光緒二十五年,1899)袁世凱做山東巡撫,他就不客氣,把義和團當做亂民,派兵痛剿。團民在山東站不住,于己亥冬庚子春逃入河北。河北省當局反表示歡迎,所以義和團就在河北得勢了。毓賢向載漪、剛毅等大替義和團宣傳,說他們?nèi)绾斡赂、可靠。載漪和剛毅介紹義和團給西太后,于是義和團在北京得勢了。西太后及想實行廢立的親貴,頑固的士大夫及頑固愛國志士,都與義和團打成一片,精誠團結去滅洋,以為滅了洋人,他們各派的公私目的都能達到。庚子年拳匪之亂是中國頑固勢力的總動員。 經(jīng)過四次的御前會議,西太后乃于五月二十五日向各國同時宣戰(zhàn)。到七月二十日,董福祥的軍隊連同幾萬拳匪,拿著他們的引魂幡、混天大旗、雷火扇、陰陽瓶、九連環(huán)、如意鉤、火牌、飛劍及其他法寶,僅殺了一個德國公使,連東交民巷的公使館都攻不破。同時八國聯(lián)軍由大沽口進攻,占天津,慢慢地逼近北平。于是西太后同光緒帝逃到西安。李鴻章又出來收拾殘局。 拳匪之亂的結束是《辛丑條約》,除懲辦禍首及道歉外,《辛丑條約》有三個嚴重的條款:**,賠款四萬萬五千萬兩,分三十九年還清,在未還清以前,按每年四厘加利,總計實九萬萬八千余萬兩。俄國的部分*多(那時中、俄尚是聯(lián)盟國),占百分之二十九;德國次之,占百分之二十;法國占百分之十六弱,英國占百分之十一強,日本與美國各占百分之七強。第二,各國得自北京到山海關沿鐵路線駐兵。近來日本增兵平、津,就借口《辛丑條約》。第三,劃定并擴大北京的使館區(qū),且由各國留兵北京以保御使館。 這種條款夠嚴重了,但我們所受的損失*大的還不是《辛丑條約》的各款,此外還有東三省的問題。庚子年,俄國趁拳亂派兵占領全東北三省!缎脸髼l約》訂了以后,俄國不肯退出,反向中國要求各種特殊權利。假使中國接受了俄國的要求,東北三省在那個時候就要名存實亡了。張之洞、袁世凱竭力反對接受俄國的條款,日本、英國、美國從旁贊助他們。李鴻章主張接受俄國的要求,但是幸而他在辛丑的冬天死了,不然東北三省就要在他手里送給俄國了。日本、英國看見形勢不好,于壬寅年(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初,締結同盟條約來對付俄國。美國雖未加入,但表示好感。中國當時的輿論亦贊助同盟。京師大學堂(以后的北京大學)的教授上書政府,建議中國加入同盟,變?yōu)橹小⑷、英三國的集團來對付俄國。俄國看見國際情形不利于他,乃與中國訂約,分三期撤退俄國在東三省的軍隊。條約雖簽字了,俄國以后又中途變計,日本乃出來與俄國交涉。光緒三十年(1904)兩國交涉失敗,就在我們的國土上打起仗來了。 那一次的日俄戰(zhàn)爭,倘若是俄國全勝了,不但我們的東三省,連高麗都要變?yōu)槎韲膭萘Ψ秶;倘若日本徹底地打勝了俄國,那高麗和東北就要變?yōu)槿毡镜姆秶,中國左右是得不了便宜的。幸而事實上日本只局部地打勝了,結果兩國講和的條約仍承認中國在東北的主權,不過劃北滿為俄國鐵路及其他經(jīng)濟勢力的范圍,南滿包括大連、旅順在內(nèi),為日本的范圍。這樣,日、俄形成對峙之勢,中國得以收些漁人之利。

中國近代史 作者簡介

蔣廷黻,湖南邵陽人。歷史學家、外交家,中研院院士。1912年赴美求學,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1923年回國任南開大學第一任歷史系主任,與梁啟超成為南開大學史學的奠基者;1929調(diào)入清華大學任歷史系主任,在任期間改革清華大學歷史系,建立起全國一流的史學陣營。1935年后,歷任國民政府行政院政務處長、駐蘇大使、行政院善后救濟總署署長等職。1945年被任命為中國駐聯(lián)合國常任代表,被譽為國民黨官員中“知外交的人”。1965年10月9日在紐約去世。著有《中國近代史》《中國近代史大綱》《近代中國外交史資料輯要》等。 主編簡介: 劉東,1955生,曾先后任職于浙大、南大、中國社科院、北大、清華,講學足跡遍及亞美歐澳各洲,現(xiàn)為浙江大學人文高等研究院敦和講席教授、中西書院院長。創(chuàng)辦并主持“海外中國研究叢書”“人文與社會譯叢”及《中國學術》雜志。是當代具獨立精神的學界“動手派”,以畢生之力為再造傳統(tǒng)而奔勞吶喊。代表著作有《西方的丑學:感性的多元取向》《悲劇的文化解析:從古代希臘到現(xiàn)代中國》《天邊有一塊烏云:儒學與存在主義》《國學的當代性》等。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wǎng)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