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中圖網(wǎng) 請 | 注冊
> >>
中國近代史:插圖珍藏本

中國近代史:插圖珍藏本

豆瓣8.6分,寫給普通讀者的近代史通俗之作!本書以極簡的文字講透了中國近百年間歷史的演變、文明的沖撞、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其通透全面、不偏不倚,且學術(shù)含金量極高。

作者:蔣廷黻
出版社: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時間:2019-10-01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315
讀者評分:4.9分21條評論
本類榜單:歷史銷量榜
中 圖 價:¥17.1(3.8折) 定價  ¥45.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溫馨提示:5折以下圖書主要為出版社尾貨,大部分為全新(有塑封/無塑封),個別圖書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劃線標記、光盤等附件不全詳細品相說明>>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中國近代史:插圖珍藏本 版權(quán)信息

中國近代史:插圖珍藏本 本書特色

半個世紀以來,又有幾本近代史著作超過了它?當今專為獲獎的“皇皇巨著”,通通加起來也不及這本書的分量。
——何炳棣

近代中國史的研究,蔣先生是個開山的人。近四十年來,蔣先生在這方面巨大的貢獻,是開創(chuàng)新的風氣,把中國近代史研究帶入一個新的境界。
——郭廷以
執(zhí)中國近代史研究之牛耳。
——費正清
他為中國近代史在這一時期建立了一個科學的基礎(chǔ)。這個基礎(chǔ)不只是建筑在若干原始材料上,更要緊的是他發(fā)展的幾個基本觀念。有了這些觀念的運用,他才能把這一大堆原始資料點活了。
——李濟
蔣廷黻為我們重構(gòu)了一個全新的中國歷史敘事,使我們知道近代中國的全部問題淵源有自,并不可怕。蔣廷黻本可以像司馬遷那樣潛心著述,藏諸名山,以待來者,可是他又期待像張騫那樣折沖樽俎,為國立功。學術(shù)上的野心、企圖并未全部實現(xiàn),甚為可惜;而政治上的缺憾是他遇到了一個特殊的歷史時代,甚至沒有機會像他的前任顧維鈞、顏惠慶那樣為大國代言。
——馬勇

中國近代史:插圖珍藏本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是著名歷史學家蔣廷黻寫給普通讀者的近代史通俗之作!本書以極簡的文字講透了中國近百年間歷史的演變、文明的沖撞、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其通透全面、不偏不倚,且學術(shù)含金量極高。
本書構(gòu)建的史學框架和斷代史體系,曾引領(lǐng)了近代史研究的風潮,為后來的研究者所推崇,被稱為中國近代史研究的開山之作。從鴉片戰(zhàn)爭到辛亥革命,從洋務(wù)運動到百日維新,從曾國藩到康有為,從李鴻章到孫中山……本書將近百年的演變和人物娓娓道來,沒有枯燥的考據(jù),沒有史料的堆砌,卻盡顯國家前途、民族命運和社會發(fā)展趨勢。
本書是一本人人都能讀懂,人人也都需要了解的近代史。

中國近代史:插圖珍藏本 目錄

總 論
**章 剿夷與撫夷
一 英國請中國訂立邦交
二 英國人做鴉片買賣
三 東西對打
四 民族喪失二十年的光陰
五 不平等條約開始
六 剿夷派又抬頭
七 剿夷派崩潰
第二章 洪秀全與曾國藩
一 舊社會走循環(huán)套
二 洪秀全企圖建新朝
三 曾國藩刷新舊社會
四 洪秀全失敗
第三章 自強及其失敗
一 內(nèi)外合作以求自強
二 步步向前進
三 前進遇著阻礙
四 士大夫輕舉妄動
五 中日初次決戰(zhàn)
第四章 瓜分及民族之復興
一 李鴻章引狼入室
二 康有為輔助光緒變法
三 頑固勢力總動員
四 孫總理提民族復興方案
五 民族掃除復興的障礙
六 軍閥割據(jù)十五年
七 貫徹總理的遺教
附錄一 中國與近代世界的大變局
一 中西方關(guān)系發(fā)生變化
二 歐洲人的蠶食
三 葡萄牙設(shè)法通商
四 國外殖民勢力更替
五 康熙帝的外交
六 外交政策不進反退
七 馬戛爾尼來華
八 英國輸入鴉片
九 鴉片戰(zhàn)爭前后
十 “撫夷”的難題
十一 “剿夷外交”的代價
十二 俄羅斯侵吞國土
十三 自強運動的興起與失敗
十四 尾言
附錄二 *近三百年東北外患史(從順治到咸豐)
一 俄國的遠東發(fā)展
二 中俄初次在東北的沖突
三 尼布楚交涉
四《尼布楚條約》之條文考
五 東北一百五十年的安寧
六 俄國假道出師與脅誘割地
七 俄國友誼之代價
附錄三:南京的機會與日本的“和平”
一 “九一八”事變與《獨立評論》
二 “九一八”的責任問題
三 國聯(lián)調(diào)查團所指的路
四 南京的機會
五 熱河失守以后
六 長期抵抗中如何運用國聯(lián)及國際
七 這一次的華府會議
八 我們目前對于“中央”*要的希望
九 “九一八”——兩年以后
十 國際現(xiàn)勢的分析
十一 論“日本和平”
十二 經(jīng)過“滿洲國”
十三 民族復興的一個條件
展開全部

中國近代史:插圖珍藏本 節(jié)選

英國請中國訂立邦交
在19世紀以前,中西沒有邦交。西洋沒有派遣駐華的使節(jié),我們也沒有派大使公使到外國去,此中的緣故是很復雜的。**,中西相隔很遠,交通也不方便,西洋到中國來的船只都是帆船。那時沒有蘇伊士運河,中西的交通須繞非洲頂南的好望角,從倫敦到廣州頂快需三個月,因此商業(yè)也不大。西洋人從中國買的貨物不外絲、茶及別的奢侈品,我們的經(jīng)濟是自給自足的,用不著任何西洋的出品,所以那時我們的國際貿(mào)易總有很大的出超。在這種情形之下,邦交原來可以不必有的。
還有一個緣故,那就是中國不承認別國的平等。西洋人到中國來,我們總把他們當作琉球人、高麗人看待。他們不來,我們不勉強他們。他們?nèi)鐏,必尊中國為上國而以藩屬自居。這個體統(tǒng)問題、儀式問題就成為邦交的大阻礙,“天朝”是絕不肯通融的。中國那時不感覺有聯(lián)絡(luò)外邦的必要,并且外夷豈不是蠻貊之邦,不知禮義廉恥,與他們往來有什么好處呢?他們貪利而來,天朝施恩給他們,許他們做買賣,借以羈縻與撫綏而已。假若他們不安分守己,天朝就要“剿夷”。那時中國不知道有外交,只知道“剿夷與撫夷”。政治家分派別,不過是因為有些主張剿,有些主張撫。
那時的通商制度也特別,西洋的商人都限于廣州一口。在明末清初的時候,西洋人曾到過漳州、泉州、福州、廈門、寧波、定海各處。后來一則因為事實的不方便,二則因為清廷法令的禁止,就成立了所謂一口通商制度。在廣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兩季是買賣季,他們可以住在廣州的十三行,買賣完了,他們必須到澳門去過冬。十三行是中國政府指定的十三家可以與外國人做買賣的,十三行的行總是十三行的領(lǐng)袖,也是政府的交涉員。所有廣州官吏的命令都由行總傳給外商,外商上給官吏的呈文也由行總轉(zhuǎn)遞。外商到廣州照法令不能坐轎,事實上官吏很通融。他們在十三行住的時候,照法令不能隨便出游,逢八(也就是初八、十八、二十八)可以由通事領(lǐng)導到河南的“花地”去游一次。他們不能帶軍器進廣州,“夷婦”也不許進去,以防“盤踞之漸”。頂奇怪的禁令是外人不得買中國書,不得學中文。**個耶穌教傳教士馬禮遜博士的中文教師,每次去授課的時候,身旁必須隨帶一只鞋子和一瓶毒藥,鞋子表示他是去買鞋子的,不是去教書的,毒藥是預備萬一官府查出,可以自盡。
那時中國的海關(guān)是自主的,朝廷所定的海關(guān)稅則原來很輕,平均不過百分之四,清政府并不看重那筆海關(guān)收入,但是官吏所加的陋規(guī)極其繁重,大概連正稅要收貨價的百分之二十。中國法令規(guī)定稅則應(yīng)該公開,事實上,官吏絕守秘密,以便隨意上下其手。外人每次納稅都經(jīng)過一種講價式的交涉,因此很不耐煩。
中國那時對于法權(quán)并不看重。在中國境內(nèi),外國人與外國人的民刑案件,我國官吏不愿過問,那就是說,自動地放棄境內(nèi)的法權(quán)。譬如乾隆十九年(1754年),一個法國人在廣州殺了一個英國人,廣州的府縣*初勸他們自己調(diào)解,后因英國堅決要求,官廳始理問。中國與外國人的民事案件總是由雙方設(shè)法和解,因為雙方都怕打官司之苦。倘若中國人殺了外國人,官廳絕不偏袒,總是殺人者抵死,所以外國人很滿意。只有外國人殺中國人的案子麻煩,中國要求外人交兇抵死,在18世紀中葉以前,外人遵命者多,以后則拒絕交兇,拒絕接受中國官廳的審理,因為他們覺得中國刑罰太重,審判手續(xù)太不高明。
外國人*初對于我們的通商制度雖不滿意,然而覺得既是中國的定章,只好容忍。到了18世紀末年(乾隆末年,嘉慶初年),外國人的態(tài)度就慢慢地變了。這時中國的海外貿(mào)易大部分在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手里,在廣州的外國人之中,英國已占領(lǐng)了領(lǐng)袖地位。英國此時的工業(yè)革命已經(jīng)起始,昔日的手工業(yè)都慢慢地變?yōu)闄C械制造。海外市場在英國的國計民生上一天比一天緊要,中國對通商的限制,英國認為*不利于英國的商業(yè)發(fā)展。同時英國在印度已戰(zhàn)勝了法國,印度半島全入了英國的掌握,以后再往亞東發(fā)展也就更容易了,因為有了印度做發(fā)展的根據(jù)地。
當時歐洲人把乾隆皇帝作為一個模范的開明君主看,英國人以為在華通商所遇著的困難都是廣州地方官吏做出來的。倘若有法能使乾隆知道,他必愿意改革。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正是乾隆帝滿八十歲的那年,如果英國趁機派使來賀壽,那就能得著一個交涉和促進中、英友誼的機會。廣州官吏知道乾隆的虛榮心,竭力慫恿英國派使祝壽。于是英國乃派馬戛爾尼(Lord Macartney)為全權(quán)特使于1792年來華。
馬戛爾尼使節(jié)的預備是很費苦心的,特使乘坐頭等兵船,并帶衛(wèi)隊,送乾隆的禮物都是英國上等的出品,用意不外要中國知道英國是個富強而且文明的國家。英政府給馬戛爾尼的訓令要他竭力遷就中國的禮俗,唯必須表示中、英的平等。交涉的目的有好幾個:**,英國愿派全權(quán)大使常駐北京,如中國愿派大使到倫敦去,英廷必以*優(yōu)之禮款待之。第二,英國希望中國加開通商口岸。第三,英國希望中國有固定的、公開的海關(guān)稅則。第四,英國希望中國給他一個小島,可以供英國商人居住及貯貨,如同葡萄牙人在澳門一樣。
在乾隆帝方面,他也十分高興迎接英國的特使,但是乾隆把他當作一個藩屬的貢使看待,要他行跪拜禮。馬戛爾尼*初不答應(yīng),后來有條件地答應(yīng)。他的條件是:將來中國派使到倫敦去的時候,也必須向英王行跪拜禮,或是中國派員向他所帶來的英王的畫像行跪拜答禮,他的目的不外要表示中、英的平等。中國不接受他的條件,也就拒絕行跪拜禮。乾隆帝很不快樂,接見以后,就要他離京回國。至于馬戛爾尼所提出的要求,中國都拒絕了,那次英國和平的交涉要算完全失敗了。
18世紀末年和19世紀初年,歐洲正鬧法蘭西革命和拿破侖戰(zhàn)爭,英國無暇顧及遠東商業(yè)的發(fā)展。等到戰(zhàn)事完了,英國遂派第二次的使節(jié)來華,其目的大致與**次同。但是嘉慶給英使的待遇遠不及乾隆,所以英使不但外交失敗,并且私人對中國的感情也不好。
英國有了這兩次的失敗,知道和平交涉的路走不通。
中西的關(guān)系是特別的,在鴉片戰(zhàn)爭以前,我們不肯給外國平等待遇;在以后,他們不肯給我們平等待遇。
到了19世紀,我們只能在國際生活中找出路,但是嘉慶、道光、咸豐年間的中國人,不分漢、滿,仍圖閉關(guān)自守,要維持歷代在東方世界的光榮地位,根本否認那個日益強盛的西方世界。我們倘若大膽地踏進大世界的生活,就需要高度地改革,不然,我們就不能與列強競爭。但是我們有與外人并駕齊驅(qū)的人力物力,只要我們有此決心,我們可以在19世紀的大世界上得著更光榮的地位。我們研究中華民族的近代史,必須了解近代的邦交是我們的大困難,也是我們的大機會。
義和團前后事
  甲午戰(zhàn)敗,國人的激憤之情達到巔峰,一時間排斥異端盡驅(qū)洋人成為頑固分子主流思想。然而中國與日本戰(zhàn)尚且打敗了,怎能一時與全世界開戰(zhàn)呢?頑固分子以為可以靠民眾。利用民眾或“民心”或“民氣”去對外,是林則徐、徐廣縉、葉名琛一直到西太后、載漪、剛毅、徐桐傳統(tǒng)的法寶。凡是主張剿夷的莫不覺得四萬萬同胞是有勝無敗的。甲午以后,山東正有民間的義和團出現(xiàn),頑固分子覺得這個義和團正是他們所需要的武力。
  義和團(又名義和拳)*初是大刀會,其本質(zhì)與中國流行民間的各種會匪并無區(qū)別。這時的大刀會專以洋人,尤其是傳教士為對象,民眾對洋人也有多年的積憤。外國傳教士免不了偏袒教徒,而教徒有的時候免不了仗洋人的勢力欺侮平民。民間許多帶宗教性質(zhì)的廟會敬神,信基督教的人不愿意合作,這也引起教徒與非教徒的沖突。民間尚有種種謠言,說教士來中國的目的不外挖取中國人的心眼以煉藥丹,又一說教士窈取嬰孩腦髓、室女紅丸。民間生活是很痛苦的,于是把一切罪惡都歸到洋人身上。洋人,附洋人的中國人,以及與洋人有關(guān)的事業(yè)如教堂、鐵路、電線等,皆在被打倒之列。義和團的人自信有鬼神保佑,洋人的槍炮打不死他們。山東巡撫李秉衡及毓賢前后鼓勵他們,因此他們就以扶清滅洋的口號在山東擾亂起來。
  己亥年(光緒二十五年,1899)袁世凱做山東巡撫,他就不客氣,把義和團當作亂民,派兵痛剿。團民在山東站不住,于己亥冬庚子春逃入河北。河北省當局反表示歡迎,所以義和團就在河北得勢了。毓賢向載漪、剛毅等大替義和團宣傳,說他們?nèi)绾斡赂、可靠。載漪和剛毅介紹義和團給西太后,于是義和團在北京得勢了。西太后及想實行廢立的親貴,頑固的士大夫及頑固愛國志士,都與義和團打成一片,精誠團結(jié)去滅洋,以為滅了洋人,他們各派的公私目的都能達到。庚子年拳匪之亂是中國頑固勢力的總動員。
  經(jīng)過四次的御前會議,西太后乃于五月二十五日向各國同時宣戰(zhàn)。到七月二十日,董福祥的軍隊連同幾萬拳匪,拿著他們的引魂幡、混天大旗、雷火扇、陰陽瓶、九連環(huán)、如意鉤、火牌、飛劍及其他法寶,僅殺了一個德國公使,連東交民巷的公使館都攻不破。同時八國聯(lián)軍由大沽口進攻,占天津,慢慢地逼近北京。于是西太后同光緒帝逃到西安。李鴻章又出來收拾時局。
  舊社會的循環(huán)套
  舊中國歷朝歷代似乎都要經(jīng)歷一個必然的循環(huán):大亂之后是大治,其后再走向衰落與更替。沒有一個封建朝代得以逃脫,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在于政治制度與社會環(huán)境。那時的人一方面不知利用科學節(jié)制生育,另一方面又不知利用科學增加生產(chǎn)。在大亂之后,大治之初,人口減少,有荒可墾,故人民安居樂業(yè),生活水平略為提高,這是老百姓心目中的黃金時代。后來人口一天多一天,荒地則一天減少一天,而且新墾的地不是土質(zhì)不好,就是水源不足,于是每人耕地的面積減少,生活程度降低。老百姓莫明其妙,只好燒香拜佛,嗟嘆自己的命運不好。士大夫和政府縱使有救世之心,亦無救世之力,只好聽天災(zāi)人禍自然演化。等到土匪一起,人民更不能生產(chǎn),于是小亂變?yōu)榇髞y。中國歷史還有一個循環(huán)套。每朝的開國君主及元勛大部分起自民間,自奉極薄,心目中的奢侈標準是很低的,而且比較能體恤民間的疾苦,辦事亦比較認真,這是內(nèi)政昌明吏治澄清的時代。后來慢慢地統(tǒng)治階級的欲望提高,奢侈標準隨之提高,因此官吏的貪污亦大大地長進。人民所受的壓榨也更加嚴重。
  不幸到了清朝,加上帝國主義侵略,幾乎是落到了循環(huán)套的底端。十九世紀,我們的社會、政治、經(jīng)濟都已到腐爛不堪的田地。據(jù)前清政府的估計,中國的人口在康熙四十年(1701)約有二千萬,到了嘉慶五年(1800)增加到三萬萬。百年之內(nèi)竟有十五倍的增加!這種估計雖不可靠,然而中國人口在十八世紀有很大的增加,這是毫無疑問的。十七世紀是個大屠殺的世紀,開初有明朝末年的內(nèi)亂,后又有明、清的交戰(zhàn)及清政府有計劃地屠殺漢人,如揚州十日及嘉定屠城。我們也不要忘記張獻忠在四川的屠殺。近年中央研究院發(fā)表了很多明、清史料,其中有一件是康熙初年四川某縣知事的人口年報,那位縣老爺說他那縣的人口,在大亂之后,只有九百余人,而在一年之內(nèi),老虎又吃了一大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大亂之后的大治,于是人口增加。這是中國幾千年來的圈套,演來演去,就是圣賢也無法脫逃。

中國近代史:插圖珍藏本 相關(guān)資料

半個世紀以來,又有幾本近代史著作超過了它?當今專為獲獎的“皇皇巨著”,通通加起來也不及這本書的分量。
  ——何炳棣

  近代中國史的研究,蔣先生是個開山的人。近四十年來,蔣先生在這方面巨大的貢獻,是開創(chuàng)新的風氣,把中國近代史研究帶入一個新的境界。
  ——郭廷以
執(zhí)中國近代史研究之牛耳。
   ——費正清
他為中國近代史在這一時期建立了一個科學的基礎(chǔ)。這個基礎(chǔ)不只是建筑在若干原始材料上,更要緊的是他發(fā)展的幾個基本觀念。有了這些觀念的運用,他才能把這一大堆原始資料點活了。
——李濟
蔣廷黻為我們重構(gòu)了一個全新的中國歷史敘事,使我們知道近代中國的全部問題淵源有自,并不可怕。蔣廷黻本可以像司馬遷那樣潛心著述,藏諸名山,以待來者,可是他又期待像張騫那樣折沖樽俎,為國立功。學術(shù)上的野心、企圖并未全部實現(xiàn),甚為可惜;而政治上的缺憾是他遇到了一個特殊的歷史時代,甚至沒有機會像他的前任顧維鈞、顏惠慶那樣為大國代言。
——馬勇

中國近代史:插圖珍藏本 作者簡介

蔣廷黻(1895-1965),著名歷史學家、外交家。他是民國時期史學家、國民政府高級官員(然其一生從未加入國民黨)他備受郭廷以、李敖推崇,是費正清的老師。
1911年他只身赴美求學,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1923年回國任南開大學歷史系主任,與梁啟超成為南開大學史學的奠基者。1925調(diào)入清華大學任歷史系主任之職,在任期間,改革清華大學歷史系,建立起全國一流的史學陣營。
在政界,他被譽為國民黨官員中“知外交的人”。
在學界,他是中國近代史研究開山之人和中國近代外交史的拓荒者。

商品評論(21條)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wǎng)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