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傳習(xí)錄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
>
素書
-
>
孔子的世界——儒家文化的世界價值
-
>
王陽明全集(全四冊)
-
>
生活與憶念
-
>
名家小全集(4冊)
洞山指月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20712583
- 條形碼:9787520712583 ; 978-7-5207-1258-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洞山指月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國古典哲學(xué)、禪宗、佛法等感興趣的讀者本書是南懷瑾先生講《指月錄》的課堂實錄,采用對話體,對話中常常暗藏禪機,先生更如同古時禪師接引學(xué)人、對機說法,機緣妙語,頗耐人尋味。
洞山指月 內(nèi)容簡介
《指月錄》是明心見性、參禪悟道必讀的典籍。2009年下半年,南懷瑾先生開始帶領(lǐng)學(xué)人參研《指月錄》,并對曹洞宗的特點、學(xué)術(shù)、修持和傳承等方面作了重點研討,本書即整理自當(dāng)時的課堂實錄,采用對話體。除了原文誦讀和白話釋義,課堂上以自由發(fā)言為主,聽講的學(xué)人或提出問題,或表達觀點,先生則隨時指點、點評。一路講下來,先生不僅將禪宗的發(fā)展、演變脈絡(luò)講得非常詳盡清晰,對話中更是常常暗藏禪機,如同古時禪師接引學(xué)人、對機說法,圣哲言、缽盂語兼而有之。
洞山指月 目錄
出版說明
**講 藥山惟儼禪師 一(《指月錄》卷九)
緣起○奇言妙語○參禪○石頭希遷○澧州藥山○侍奉三年○師乃辭祖○石頭垂語
第二講 藥山惟儼禪師 二
住藥山后○坐次○院主報○謂云巖曰○園頭栽菜○平田淺草○看經(jīng)次○師看經(jīng)次○師與道吾○師晚參云○師問龐居士○師因僧問○問飯頭○問僧○朗州刺史○李初向師○李又問○師一夜○韓文公○文公又一日
第三講 藥山惟儼禪師 三
師坐次○問己事未明○師令供養(yǎng)主○師久不升座○學(xué)人擬歸鄉(xiāng)○師與云巖○上堂○時有僧問○汝見律師○太和八年
第四講 云巖曇晟禪師(《指月錄》卷十二)
潭州云巖○他日侍立次○山又問○一日山問○后到溈山○師煎茶次○師問石霜○住后僧問○上堂示眾○問僧○道吾問○掃地次○問僧甚處來○師作草鞋次○僧問○院主游石室○裴大夫問○會昌元年
第五講 洞山良價禪師 一(《指月錄》卷十六)
四點提示○瑞州洞山○次參溈山○師曰○師問云巖○師辭云巖
第六講 洞山良價禪師 二
妙喜未見○師初行腳○在泐潭○他日○云巖諱日○師自唐○師作五位○上堂
第七講 洞山良價禪師 三
佛法禪宗化○洞山悟道○向奉共功
第八講 洞山良價禪師 四
興衰由人○參話頭○五位君臣頌○子午流注○偏中正
第九講 洞山良價禪師 五
文學(xué)變遷○十二時頌○正中來○兼中至○兼中到
第十講 洞山良價禪師 六
文字般若○白居易的禪○唯時史觀○《易經(jīng)》八卦○乾卦變化
第十一講 洞山良價禪師 七
欲見和尚○師與泰首座○蛇吞蝦蟆○問雪峰○雪峰上問訊○雪峰搬柴次○時時勤拂拭○師尋!饐柹
第十二講 洞山良價禪師 八
有僧不安○因夜參○問僧甚處來○僧問茱萸○洗缽次○三身之中○問僧作甚么○陳尚書問師○僧問如何○師與云居○上堂有一人○官人問○上堂還有○師有時曰○師不安○將圓寂○僧問和尚○師示頌曰○乃命剃發(fā)
第十三講 曹山本寂禪師 一(《指月錄》卷十八)
撫州曹山○示眾曰凡情○僧問學(xué)人○問沙門○問眉與目○師示眾云○云門問○問家貧○師問德上座○鏡清問○問教中道
第十四講 曹山本寂禪師 二
問具何知解○問僧作甚么○問親何道伴○問一牛飲水○紙衣道者○師示頌曰○問強上座○僧舉藥山問○僧問香嚴(yán)○師讀杜順○師作四禁偈
第十五 講曹山本寂禪師 三
示眾曰僧家○我常見叢林○今時莫作○不見彌勒○雖然沒用處○天復(fù)辛酉
第十六講 五位君臣 一(《指月錄》卷十六)
機鋒轉(zhuǎn)語○僧問曹山寂○僧問如何○山又曰○復(fù)作五相○又僧問
第十七講 五位君臣 二
陸亙大夫○投子青○丹霞淳
第十八講 五位君臣 三
禪宗變遷○曹洞法脈○芙蓉楷上堂○長蘆歇上堂
第十九講 五位君臣 四
僧問雪竇宗○涌泉景欣○天童覺四借頌
第二十講 五位君臣 五
古德分○圜悟禪師提唱○浮山遠(yuǎn)錄公
第二十一講 五位君臣 六
有者道○曹山慧霞○吉祥元實
第二十二講 寶鏡三昧 一(《指月錄》卷十六)
大密宗○歷史學(xué)術(shù)轉(zhuǎn)變○禪宗影響道家○師因曹山辭○夜半正明
第二十三講 寶鏡三昧 二
再論夜半正明○傳統(tǒng)歷法○雖非有為○重離六爻
第二十四講 寶鏡三昧 三
后天卦變○錯綜復(fù)雜
第二十五講 寶鏡三昧 四
乾卦變化○常愍法師
第二十六講 寶鏡三昧 五
依經(jīng)不依論○易之門戶
洞山指月 節(jié)選
禪宗語錄以前講過多次,每次都有新的觀點。這次我們從頭講禪宗,一是因為有人為上海的朋友發(fā)起七天的禪宗課程,還沒有正式開始;二是因為古道師發(fā)心,要復(fù)興江西洞山的曹洞宗祖庭;第三,正式要講禪宗,唐宋以來,一千多年下來,禪宗差不多要斷根了,不絕如縷!我們現(xiàn)在需要重新檢討一下。 佛教進入中國以后,從南北朝開始,跟中國的諸子百家結(jié)合,產(chǎn)生了禪宗,到現(xiàn)在好像只剩下口頭禪了,因為大家都被禪宗祖師的語錄蒙住了,誤在奇言妙語上。禪宗的教育方式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與文學(xué),可是對于奇言妙語的內(nèi)涵,如果不去深入檢討,很容易變成口頭禪,F(xiàn)在我們開始研究禪宗祖師的公案語錄,這些奇言妙語記錄了他們悟道的經(jīng)過,非但要注重他們?nèi)绾蚊餍囊娦裕绾瘟松,特別要注意他們的出生同死亡,為什么?這是生命科學(xué)的問題,認(rèn)知科學(xué)的求證。禪宗離不開禪定,奇言妙語是文字般若、方便般若,明心見性是實相般若,求證必須配合禪定,離不開境界般若,所以禪宗也可以稱為般若宗,是佛法的中心。過去儒家、道家所暗晦的,不大清楚的意義,因佛法東來,像扎針一樣,一針下去挑明了,所以佛法進入中國以后,對于中國文化精髓起的作用,有這樣重要。 這樣一個成仙成佛的發(fā)明,到中國變成奇妙的文學(xué),要研究這條路線,必須有古文的基礎(chǔ),剝掉一切宗教的外衣,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說起來容易,但是要像科學(xué)研究一樣,要真求證,要做實驗,必須通過禪定。一般人研究禪學(xué),根本沒有證得禪定,幾十年前我在臺灣公開講《如何修證佛法》,以我?guī)资甑慕?jīng)驗,接觸在家出家的方外人,能夠初步證到心一境性、離生喜樂的人,幾乎沒有,這是很悲哀的事。所以求證方面缺失了,禪宗就漸漸變成口頭禪了。 我今天吩咐謝錦烊,抽出來傅大士的《心王銘》、三祖僧璨大師的《信心銘》,第三篇就是六祖以下石頭希遷禪師的《參同契》,第四篇是曹洞宗的中心,洞山良價禪師的《寶鏡三昧》,配合禪修的研究,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路線。至于曹洞宗與臨濟宗的比較,教育后輩如何明心見性,如何達到身心解脫、了生脫死,五家的教育方式不同,可以說與他們每一代祖師的個性,與地方環(huán)境、語言等等都有關(guān)系。另外,還要懂得中國文化的歷史演變,配合歷代經(jīng)濟、文化、藝術(shù)等等的演變,摸清文化大系的轉(zhuǎn)變。這幾篇都是重在見地與工夫的配合,重要的只有幾個要點,自己要真正體會。 希遷禪師寫《參同契》,他一定反對門派的觀念,道只有一個,沒有什么南宗北派,這就是佛法的真正精神。所以禪宗不只是釋迦牟尼拈花微笑,釋迦以前有七佛,乃至過去劫的十方三世諸佛,只有一個中心,這個道從來就沒有斷絕過,一條線連續(xù)下來,即使無佛出世的時候,也有辟支佛出來,所以并不是這個道斷了,這個傳承仍有。 了解了這些,希望你們修行親證,不要被這些奇言妙語騙住了,大家回去先要自己研究《參同契》與《寶鏡三昧》,不要光在這里聽聽,好像懂了,回去書本一合又是茫然,那就很可惜了。不是可惜我個人浪費精神,是替大家可惜,浪費了自己的生命。這也是希遷禪師的吩咐,“奉勸參學(xué)人,光陰莫虛度”,不要浪費生命,回去要好好參究。 禪宗講一個參,包括了戒定慧,八萬四千法門有百千三昧,“門門一切境,回互不回互”,乃至修羅道、外道,也有它的境界。外道不是唯心的嗎?也是唯心的,都有關(guān)聯(lián)。參包括了門門一切境,包括了止觀,智慧的觀,觀里自然有定,有境界,又脫開了境界,一切境界,一切現(xiàn)象都是客位,那個主位是本性,心性的本體,明心見性的那個。這些都要切實研究,這是參。 聽禪宗的課也是參,你看《指月錄》上的祖師,不要輕易看過去,先看他這個人,*好找來《高僧傳》一起研究。像石頭希遷禪師,母親自懷孕時就吃素了,他生下來也是吃素,這是一個很特別的人,天生力氣很大,氣派很足,像個俠義道中人,因為當(dāng)?shù)爻绨菝孕,殺牛拜神,他沒有出家以前就不同意,公然把人家要砍的牛拉下來,不準(zhǔn)殺,把那些神廟都?xì)У。一個人怎么做得到?他到哪里人家都怕他,可能他武功很高,或者他天生有一種尊嚴(yán)威望,人們服他怕他,他說不準(zhǔn)就不準(zhǔn)了,這個氣派很難。那他為什么要去出家?他出家是去跟著六祖,直到六祖去世,時間很短,其實他已經(jīng)很有心得了。你注意他的修持,每天打坐,已經(jīng)沒有身體感覺了,身心皆空了,“晏坐忘身”這四個字,要特別注意。 我們打坐修持了幾十年,能夠忘身嗎?做不到吧?身體氣脈的感覺不是酸就是痛,都是難受,為什么?他怎么那么快成就?語錄上也沒有說他修什么六妙門啊,或者十六特勝啊,那他的禪定走的哪一路?八萬四千法門,他的法門就是無門為門,這就要懂《楞伽經(jīng)》了。如果拿《楞嚴(yán)經(jīng)》的二十五圓通來講,他走得很高,他下手沒有走這些法門,就是念頭一空到底,這里你就要注意了。
洞山指月 作者簡介
南懷瑾先生(1918—2012)是享譽國內(nèi)外的文化大師、國學(xué)大家,出身于溫州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遍覽經(jīng)史子集,對國學(xué)鉆研精深,體認(rèn)深刻,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詣,更兼通諸子百家、詩詞曲賦、天文歷法、醫(yī)學(xué)養(yǎng)生等等,對西方文化亦有深刻體認(rèn),在中西文化界均為人敬重。自青年時代立下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志向后,南懷瑾先生講學(xué)六十余年不輟。他以“經(jīng)史合參”的方法,講授儒、釋、道等傳統(tǒng)文化典籍,講解不受教派、門戶的限制,打通各家學(xué)說,縱橫古今中外,深入淺出,生動幽默,又每每與現(xiàn)代人的日常生活接軌,讓人受益匪淺,深受海內(nèi)外各界各層次讀者的喜愛。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唐代進士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xué)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推拿
- >
回憶愛瑪儂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