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儒林外史(名著課程化·整本書閱讀叢書)

儒林外史(名著課程化·整本書閱讀叢書)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22-01-01
開本: 其他 頁數: 564
中 圖 價:¥29.7(6.0折) 定價  ¥49.5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儒林外史(名著課程化·整本書閱讀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67562
  • 條形碼:9787020167562 ; 978-7-02-016756-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儒林外史(名著課程化·整本書閱讀叢書) 本書特色

一、 出版說明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幫助人獲取知識、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審美水平和增強表達能力的重要手段。中小學時期正值人生的成長階段,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保證一定的閱讀量,會讓每一個孩子受益無窮。為此,教育部制定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均對中小學生課內外閱讀做了部署安排。2017年9月起,全國中小學陸續(xù)啟用統(tǒng)編語文教材,“快樂讀書吧”“名著導讀”“自主閱讀”“整本書閱讀”等欄目或單元的設置,使得閱讀尤其是整本書閱讀的理念和實踐有了更切實的依托。 課程標準和統(tǒng)編教材建議閱讀的多種圖書系經典名著,讀之可涵養(yǎng)情性、啟迪人生。然而,時代變遷、語言疏隔加上其他一些原因,閱讀過程中,很多孩子不同程度地面臨著“不愿讀”“不會讀”“讀不下去”的問題。為切實解決這一難題,讓孩子們能夠輕松讀,讀懂、讀通、讀有所獲,我們充分發(fā)揮人民文學出版社在文學圖書和語文讀物出版方面的優(yōu)勢,推出了這套“名著課程化·整本書閱讀叢書”。 叢書收錄圖書三十余種,以我社多年沉淀、打磨而成的優(yōu)質版本為底本,精編精校。另延請有豐富教、研經驗的教研員及一線名師進行課程化的整本書閱讀設計,以精煉的閱讀導入語、有趣的閱讀任務、實用的閱讀鏈接材料,與原著相呼應。力爭盡我們所能,與孩子們一起掃除閱讀過程中的路障,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會閱讀,享受閱讀,讀有所思、有所得。 統(tǒng)編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說:“整個語文教育的改革,可以歸納為四個字——讀書為要,培養(yǎng)學生讀書的興趣、讀書的習慣,使之成為一種良性的生活方式,提升各方面素養(yǎng)!毕M@套書常伴孩子們左右,對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提升語文素養(yǎng)、提高閱讀能力,能有切實的幫助。 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部 2021年5月 二、 叢書特點 (一)精良的版本 1.各書版本均為人民文學出版社經多年積淀的定本,其編輯者、整理者、校注者、譯者均為一流的專家學者,讀者評價及口碑良好。個別新編選圖書,在選目、底本選擇、編輯校對等方面亦均投入了大量精力。我們力爭為讀者奉獻靠得住、值得信賴的善本。 2.高頻次的重印及再版,使人文社的版本有機會吸收各方意見,不斷對圖書進行修訂打磨,使之逐漸完善,*后成為精品。 3.專業(yè)的編輯和校對團隊保證了書稿的編輯質量。人文社堅持書稿的三審三校,力爭把錯誤率降至*低。人文社是現(xiàn)在仍擁有校對科的少數出版社之一。出版講究的是工匠精神,慢工出細活,這方面人文社一直在努力實踐。 4.統(tǒng)編語文教科書名著導讀選文大多選自人文社版本。 (二)符合“整本書閱讀”理念的完整、未刪節(jié)版本 1.符合國家教育部門、教材和語文教育工作者提倡的讀整本書、讀原著、讀一本書的完整版之精神。 2.嚴格保證作品內容的完整性和結構的連續(xù)性,不隨意刪改作品內容。 (三)“課程化”設計助力學生閱讀和考試 1.本套叢書邀請了優(yōu)秀的一線教師、教研人員、教育專家等從“整本書閱讀”與“名著課程化”兩個角度出發(fā),進行了針對性強的課程化設計。力圖讓學生能夠以高效的方式讀通、讀懂、讀透每部經典作品。 2.編寫團隊在深度研究語文教學、教材與課程標準的基礎上,開發(fā)了本套叢書。叢書的課程化設計,既體現(xiàn)一定高度,又因書制宜、實用性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閱讀能力養(yǎng)成體系。 (四)顏值靚麗、護眼設計 1.契合青少年讀者的審美趣味。 大16開開本,成品尺寸165mm×240mm。封面顏色明朗清新,風格鮮麗活潑。 2.近視防控。 2021年3月,國家*新發(fā)布了標準GB 40070—2021《兒童青少年學習用品近視防控衛(wèi)生要求》,對于教材、教輔等圖書做出了詳細明確的要求。本套叢書高度尊重此國標文件,在設計上特別做到字大行疏,不僅看著舒服,更可有效保護視力。 (五)名著閱讀課程化2.0——線上課程 在進行名著閱讀課程化設計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xiàn)一個矛盾:要么附加內容少,不見課程化特色;要么附加內容過多,反而破壞了學生閱讀的自主性或破壞了閱讀的完整性與流暢感。因此,本套人文版“名著課程化”叢書,增加了線上課程部分,讓“課程化”不局限于文本上的閱讀指導,而是真正用教學的方式、互動的方式,輔助學生完成名著閱讀。 ★ 清代長篇古典小說的上乘之作,諷刺文學的代表 ★名師領讀《儒林外史》,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古代文學教研室主任葉楚炎進行課程化編寫 ★ 版本完善,編校精良,詳細注釋

儒林外史(名著課程化·整本書閱讀叢書) 內容簡介

★ 清代長篇古典小說的上乘之作,諷刺文學的代表 ★名師領讀《儒林外史》,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古代文學教研室主任葉楚炎進行課程化編寫 ★ 版本完善,編校精良,詳細注釋 《儒林外史》,清代吳敬梓作。五十六回。以寫實主義描繪了人們對于“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xiàn),對當時吏治的腐敗、科舉的弊端、禮教的虛偽等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諷;同時熱情地歌頌了少數人物以堅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對于人性的守護。該書代表著中國古代諷刺小說的高峰,它開創(chuàng)了以小說直接評價現(xiàn)實生活的范例。本書由張慧劍校注,注釋精當。現(xiàn)由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古代文學教研室主任葉楚炎進行課程化編寫,對師生和相關文學愛好者有很大幫助。 又仿唐人小說為《儒林外史》五十卷,窮極文士情態(tài),人爭傳寫之!濉こ虝x芳《文木先生傳》,程晉芳著、魏世民校點:《勉行堂詩文集》,黃山書社2012年版 社會小說,愈含蓄愈有味。讀《儒林外史》者,蓋無不嘆其用筆之妙,如神禹鑄鼎,魑魅魍魎,莫遁其形。然而作者固未嘗落一字褒貶也。今之社會小說夥矣,有同病焉,病在于盡。——浴血生《小說叢話》,轉引自李漢秋編《儒林外史研究資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敬梓之所描寫者即是此曹,既多據自所聞見,而筆又足以達之,故能燭幽索隱,物無遁形,凡官師,儒者,名士,山人,間亦有市井細民,皆現(xiàn)身紙上,聲態(tài)并作,使彼世相,如在目前。惟全書無主干,僅驅使各種人物,行列而來,事與其來俱起,亦與其去俱訖,雖云長篇,頗同短制;但如集諸碎錦,合為帖子,雖非巨幅,而時見珍異,因亦娛心,使人刮目矣。——魯迅《中國小說史略》,《魯迅全集》第九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

儒林外史(名著課程化·整本書閱讀叢書) 目錄

目 次

編者的話

前言

**回

說楔子敷陳大義 借名流隱括全文

第二回

王孝廉村學識同科 周蒙師暮年登上第

第三回

周學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戶行兇鬧捷報

第四回

薦亡齋和尚吃官司 打秋風鄉(xiāng)紳遭橫事

第五回

王秀才議立偏房 嚴監(jiān)生疾終正寢

第六回

鄉(xiāng)紳發(fā)病鬧船家 寡婦含冤控大伯

第七回

范學道視學報師恩 王員外立朝敦友誼

第八回

王觀察窮途逢世好 婁公子故里遇貧交

第九回

婁公子捐金贖朋友 劉守備冒姓打船家

第十回

魯翰林憐才擇婿 蘧公孫富室招親

第十一回

魯小姐制義難新郎 楊司訓相府薦賢士

第十二回

名士大宴鶯脰湖 俠客虛設人頭會

第十三回

蘧夫求賢問業(yè) 馬純上仗義疏財

第十四回

蘧公孫書坊送良友 馬秀才山洞遇神仙

第十五回

葬神仙馬秀才送喪 思父母匡童生盡孝

第十六回

大柳莊孝子事親 樂清縣賢宰愛士

第十七回

匡秀才重游舊地 趙醫(yī)生高踞詩壇

第十八回

約詩會名士攜匡二 訪朋友書店會潘三

第十九回

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業(yè)橫遭禍事

第二十回

匡超人高興長安道 牛布衣客死蕪湖關

第二十一回

冒姓字小子求名 念親戚老夫臥病

第二十二回

認祖孫玉圃聯(lián)宗 愛交游雪齋留客

第二十三回

發(fā)陰私詩人被打 嘆老景寡婦尋夫

第二十四回

牛浦郎牽連多訟事 鮑文卿整理舊生涯

第二十五回

鮑文卿南京遇舊 倪廷璽安慶招親

第二十六回

向觀察升官哭友 鮑廷璽喪父娶妻

第二十七回

王太太夫妻反目 倪廷珠兄弟相逢

第二十八回

季葦蕭揚州入贅 蕭金鉉白下選書

第二十九回

諸葛佑僧寮遇友 杜慎卿江郡納姬

第三十回

愛少俊訪友神樂觀 逞風流高會莫愁湖

第三十一回

天長縣同訪豪杰 賜書樓大醉高朋

第三十二回

杜少卿平居豪舉 婁煥文臨去遺言

第三十三回

杜少卿夫婦游山 遲衡山朋友議禮

第三十四回

議禮樂名流訪友 備弓旌天子招賢

第三十五回

圣天子求賢問道 莊征君辭爵還家

第三十六回

常熟縣真儒降生 泰伯祠名賢主祭

第三十七回

祭先圣南京修禮 送孝子西蜀尋親

第三十八回

郭孝子深山遇虎 甘露僧狹路逢仇

第三十九回

蕭云仙救難明月嶺 平少保奏凱青楓城

第四十回

蕭云仙廣武山賞雪 沈瓊枝利涉橋賣文

第四十一回

莊濯江話舊秦淮河 沈瓊枝押解江都縣

第四十二回

公子妓院說科場 家人苗疆報信息

第四十三回

野羊塘將軍大戰(zhàn) 歌舞地酋長劫營

第四十四回

湯總鎮(zhèn)成功歸故鄉(xiāng) 余明經把酒問葬事

第四十五回

敦友誼代兄受過 講堪輿回家葬親

第四十六回

三山門賢人餞別 五河縣勢利薰心

第四十七回

虞秀才重修元武閣 方鹽商大鬧節(jié)孝祠

第四十八回

徽州府烈婦殉夫 泰伯祠遺賢感舊

第四十九回

翰林高談龍虎榜 中書冒占鳳凰池

第五十回

假官員當街出丑 真義氣代友求名

第五十一回

少婦騙人折風月 壯士高興試官刑

第五十二回

比武藝公子傷身 毀廳堂英雄討債

第五十三回

國公府雪夜留賓 來賓樓燈花驚夢

第五十四回

病佳人青樓算命 呆名士妓館獻詩

第五十五回

添四客述往思來 彈一曲高山流水

第五十六回

神宗帝下詔旌賢 劉尚書奉旨承祭

閱讀評估

閱讀鏈接


展開全部

儒林外史(名著課程化·整本書閱讀叢書) 節(jié)選

編者的話 一、走近作家作品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吳敬梓。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號粒民、文木先生、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 吳敬梓出身于世家大族,在其曾祖一輩,兄弟五人中有四人考中進士,吳敬梓的曾祖吳國對,是順治十五年(1658)的探花,并且入翰林院擔任編修,后又任侍讀、提督順天學政等職。在其祖父一輩中,吳晟考中了康熙十五年(1676)的進士,吳昺則是康熙三十年(1691)的榜眼。但在吳敬梓這一房,自祖父吳旦開始,便沒有在科舉上面取得更為顯赫的功名。吳旦以監(jiān)生的身份任州同知之職,而吳敬梓的父親吳霖起則只是拔貢,*后也只做了個小小的教官:江蘇贛榆縣的教諭。在吳霖起去世之后,獨立支撐門戶的吳敬梓遭遇了來自吳氏宗族內部的謀奪,喪失了一部分財產,但這也使得吳敬梓對于宗法家族以及人性有了更深的了解和體悟。即便被謀奪了一部分財產,吳敬梓所繼承的遺產依然有“二萬余金”,這是一筆數目龐大的家產,可吳敬梓素來不以治生為意,又性情豪闊,再加上對于族人的不滿所造成的憤激,他很快就幾乎蕩盡了這些家產。吳敬梓也因此在家鄉(xiāng)被族人以及正統(tǒng)的士大夫視為吳氏家族的不肖子弟。 雍正十一年(1733),吳敬梓從全椒移家南京。對于吳敬梓的眼界、思想以及小說寫作而言,這都是一次具有關鍵意義的人生轉折。在南京,吳敬梓不僅流連于金陵佳麗地的山川景致還留下了諸多題詠,而且結識了南京城里的很多名士:吳培源、程廷祚、樊圣謨、寧楷、周榘、朱卉、汪思迴等,這些名士在詩文、經學、金石、天文、繪畫等方面都各有建樹,這也使得吳敬梓與當時的文學、文化、學術、思想等領域有了更為廣泛的接觸。在與這些名士交游的過程中,經由對于這些個體士人的細致觀察,吳敬梓對他們的人生軌跡以及他們所處的人生境況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并逐漸開始反思士人集體性的生存困境并思考解決的方法。以上所有這些都成為吳敬梓寫作《儒林外史》的重要資源。 乾隆元年(1736),吳敬梓被舉薦參加博學鴻詞之試。清朝一共只舉行過兩次博學鴻詞科的考試,這是第二次。當時的很多著名文人都被舉薦參加此次考試,如全祖望、袁枚、杭世駿、厲鶚、王藻、金農等,吳敬梓的族兄吳檠也在其中。而許多文人也對這次博學鴻詞科的考試報以熱望。但吳敬梓在參加了博學鴻詞科地方一級的考試后,*終卻未赴北京參加廷試。其原因,或許是吳敬梓因病未能參加*后的考試,也可能是吳敬梓稱病主動舍棄了其他文人眼中的這次仕宦良機。此后,經過了冷靜的思考和抉擇,二十歲左右便已進學成為秀才的吳敬梓決定不再應任何與科舉有關的考試,以爭取一種更為自由的人生狀態(tài),而這也意味著連他原本的秀才身份也要一并放棄。而應該也就在這一事件后不久,吳敬梓開始寫作《儒林外史》。 移居南京后,吳敬梓的經濟狀況也越來越惡劣,并陷入極端貧寒的境地,但他依然保持了一身傲骨,既不肯攀附權貴,也不愿利用祖上留下的各種仕宦關系去打秋風,而是閉門種菜,通過勞作來勉強維持家庭日常所需。這段時間內,吳敬梓也經常赴揚州、真州等地尋訪友朋。在這些地方所結識的士人以及領略到的士林景象和市井風情等,也都進入了正在寫作中的《儒林外史》。自青年時起,吳敬梓便患有糖尿病等疾病,由于家貧,缺乏必要的營養(yǎng)和醫(yī)藥,吳敬梓的身體狀況也越來越差。乾隆十九年(1754),貧病交加的吳敬梓在揚州溘然而逝。吳敬梓去世之后幾乎家無余財,只留下了一些著述,包括我們現(xiàn)在還能看到的他四十歲以前的詩詞作品集《文木山房集》、經學研究著作《文木山房詩說》,除此之外,便是這部古代小說史上的不朽名著:《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展現(xiàn)了科舉社會中儒林士人的生存困境,這些士人或老或少,或是顯宦或是山人,或是科舉順達,或是功名蹭蹬……無論他們的現(xiàn)實境遇如何,都深陷在名韁利鎖的泥淖里無法自拔,而整個儒林也處于世風日下的衰頹中。小說亦寫到了一些形象正面的士人,并試圖用禮樂的建構去挽回整個儒林的頹勢。但在被勢利和澆薄浸染的科舉社會面前,這些正面士人只能勉強保持自身的品行而已,而他們的禮樂理想也不可避免地一步步崩塌。吳敬梓以小說的方式呈現(xiàn)、反思了士人群體性的生存困境,并試圖探尋在科舉社會中士人如何保持個體的獨立和自由。而其結論則可能相當無奈,正如結尾部分的四大奇人所昭示的:或許只有當士人斬斷與儒林之間的關系,擺脫士人的身份之時,他們才有可能獲得新的出路。 事實上,我們萬不可低估吳敬梓傾注于這部小說中的智慧、情感和人生感悟。清代評點者曾提出千萬要保持謹慎,不能輕易去讀《儒林外史》,因為讀完后會發(fā)現(xiàn)日常生活中我們所看到的所有人的言行舉止,都能在《儒林外史》中找到影子,這也就意味著《儒林外史》是以有限的篇幅幾乎包羅了世間的一切。而這一評點不僅放在清代有效,在當代也同樣如此!度辶滞馐贰分兴尸F(xiàn)與反思的一切都從未離我們遠去,甚至我們亦能通過這部小說更為清晰透徹地反觀我們自己,而這部小說也注定有比我們更為久遠的生命力。要領略所有的這些,都需要通過不斷的閱讀去實現(xiàn)。 《儒林外史》是一部可以百讀不厭的小說,也是一部讀至百遍仍然覺得新鮮如初的奇書。作為鏡子,這部書可以照出世間萬象,而攬鏡自照,這部書也同樣可以照出我們潛藏的那個自己。 二、閱讀方法建議 (一)破解文化含量高的難題 在中國古代小說中,《儒林外史》是文化含量*多的作品之一,這一方面使得《儒林外史》從歷史文化的角度看具有重要的研讀價值,另一方面也影響了《儒林外史》在大眾中的廣泛傳播。尤其是《儒林外史》與明清科舉制度以及當時的文化現(xiàn)象都有密切的關聯(lián),倘或讀者對這些都不太了解,可能會產生閱讀的阻礙。對此可以采用兩種方法去破解。 其一是通過注釋本增加對制度與文化層面的了解。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張慧劍先生校注本里面就有簡明扼要的注釋,可以應對讀者在這一方面的需要。其二是可以在閱讀之前或是閱讀的過程中讀一些介紹明清之際科舉制度以及文化現(xiàn)象的書籍或是文章,以增加對于《儒林外史》產生的歷史文化背景的認識,這樣也能更為便捷地進入這本小說。 (二)理解作者對于人物的評價 與許多傳統(tǒng)小說不同,《儒林外史》沒有采用說書人無所不知并且知無不言的敘述方式,只是從有限視角敘述故事,并且對于人物的心理描寫較少,多是通過人物的言行去呈現(xiàn)他們自身的性情。此外與其他小說多會有頭有尾地敘述某一人物的生平也不相同,《儒林外史》只是截取人物生平中的某一片段進行呈現(xiàn),我們通常很難知道這個人物從哪兒來,在出場之前他有怎樣的過往,而在人物退場后讀者也往往難以確知這個人物*終的結局如何。更為重要的是,吳敬梓極少在小說中直截了當地告訴讀者他對于某個人物的看法,讀者只能通過小說的客觀敘述去揣度和推測潛藏在文字后面的作者的主觀意圖。所有這些敘述上的特點都使得讀者難以確知作者對于小說人物的評價,并因此產生困惑。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作者掩藏了他對某一人物的看法,但小說卻經常通過其他人物之口去發(fā)表評論。這些評價非但不會幫助我們理解作者的主觀意圖,相反似乎還會讓我們產生更多的疑惑。以小說中的杜少卿為例,杜慎卿說他是“呆子”,韋四太爺卻說他是個“豪杰”,遲衡山稱贊他為“千秋快士,海內英豪”,高翰林則將之斥責為“他杜家**個敗類”,高翰林的這些話也得到了馬二先生的贊同。由此可以看到,杜少卿處于各種正面評價以及負面評價交織而成的輿論旋渦中,這些評價往往互相抵牾,要從中分辨出所謂作者的真實意圖,無疑是難上加難。 對此,要結合《儒林外史》人物塑造的特點來理解這一問題。小說中的人物都不是是非截然、善惡分明的,而是處于各種正面性格與負面性格糾合交織的復雜狀態(tài)中。與這一人物塑造手法相適應,作者也沒有預設固定的評價來傳達給讀者,這是希望讀者不被作者的評價所局限或是誤導,從而可以通過對于文本的細讀包括對于不同評價的辨析去充分體會和把握小說人物身上深藏的復雜意蘊。 這樣的敘述方式,對于習慣于偷懶的讀者而言,可能會覺得有些疲累,但對于細心且耐心的讀者來說,閱讀這部小說的過程中充滿探索各種未知的樂趣,以及不斷有所啟悟的欣喜。 (三)理解作為章回小說的《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清代章回小說中的一部杰作,對于章回小說文體上的特點,讀者也應該有所了解,這樣也可以增進對于《儒林外史》敘述特點的認識。 章回小說幾乎是中國古代白話長篇小說唯一的體裁,這一體裁是在宋元說話伎藝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章回小說有較為醒目的文體特點,如分章敘事、分回標目、故事連續(xù)、段落整齊、首尾完具等。在章回小說的敘述中常會用到“話說”、“卻說”等套語。每回的故事往往在情節(jié)*為緊張的時刻收束,并以“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等套語作為每回的結尾。韻散結合也是章回小說在敘述方面比較重要的一個特點。也就是說,除了散文,還會出現(xiàn)許多詩詞歌賦之類的韻文。這些韻文在寫景狀物之外,也會用來形容一些特定的場景,以及描摹人物的體貌、衣著等。章回小說在元末明初時正式形成,到了清代,章回小說的文體特點已經成熟,一些作家既會充分立足于章回小說的文體特點進行寫作,同時也會對這些文體特點進行一些改造。 這兩個方面在《儒林外史》中體現(xiàn)得都較為明顯。從形式上說,《儒林外史》是標準的章回小說,但也做出了一些調整和改變,例如《儒林外史》較少模擬說話藝人的口吻敘述故事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此外,相對于《西游記》、《水滸傳》、《紅樓夢》等其他章回小說,《儒林外史》對于韻文的運用也少得多,基本以散文的敘述為主。 (四)把握《儒林外史》的敘述脈絡 由于《儒林外史》沒有貫穿始終的情節(jié)線索和人物,理解這部作品會存在一些難度。但只要把握《儒林外史》基本的敘述脈絡,這一問題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儒林外史》**回所敘述的王冕故事是“楔子”,雖然與后面部分的人物都無關聯(lián),卻提領了全書的意旨和人物。正文部分從第二回開始到第二十五回都屬于上半部。上半部作者依次寫到的主要人物是:周進、范進、嚴監(jiān)生、嚴貢生、荀玫、王惠、蘧公孫、婁三公子、婁四公子、魯小姐、楊執(zhí)中、權勿用、馬二先生、匡超人、牛浦郎、鮑文卿。這些主要人物基本都是成雙成對地出現(xiàn)。在這些主要人物的故事之中,作者也寫到了一些次要人物。整個上半部,寫的是科舉社會中儒林的世風日下以及各類士人品行的墮落,匡超人的故事完美演繹了士人是如何墮落的,而牛浦郎則以其卑劣不堪的狀貌顯示出士人已經跌落到怎樣的道德底線。上半部*后一個主要人物是地位微賤,但品行高潔的鮑文卿,他襯顯出上半部書中其他士人的集體性墮落,而就品行而言,他又和楔子部分的王冕遙相呼應,成為開啟下半部小說主題的先聲。 下半部從第二十六回開始,是由低處起筆,依次寫到的主要士人是:杜慎卿、杜少卿、莊紹光、虞育德、余特、余持、虞華軒、王玉輝、陳木南、陳和尚、丁言志。同時還寫到了一些非士人的主要人物:鮑廷璽、王太太、郭孝子、蕭云仙、沈瓊枝、湯由、湯實、湯鎮(zhèn)臺、鳳四老爹、聘娘等。從士人這條脈絡看,下半部是從儒林已經極度衰頹的低處起筆,漸寫漸高,直至寫到全書正文部分品行*受推崇的士人虞育德,經由這些人物的努力我們也看到了儒林重振的跡象。這一努力的*高潮是虞育德、莊紹光、杜少卿等士人舉行的泰伯祠大祭。小說細致地敘述了整個祭祀的過程以及這些士人在其中所擔負的職司,而泰伯祠大祭也承載了這些士人重建禮樂以挽回儒林頹勢的希望。但在泰伯祠大祭之后,這些士人建構禮樂的理想卻漸漸走向衰落,小說中的士人又走向了新一輪的沉落,而其終點便是陳木南、陳和尚、丁言志等末流士人。在第五十五回,呈現(xiàn)了已經崩塌的泰伯祠,這代表了虞育德等士人重建禮樂理想的*終崩塌。而同樣在這一回出現(xiàn)的市井四大奇人則蘊含了作者對于士人出路新的探尋和希望。 (五)理解《儒林外史》的“原貌”問題 《儒林外史》是中國古代小說史上的一部經典名作,但有關小說的原貌問題,卻仍有許多未解之謎,F(xiàn)今*早的有關《儒林外史》版本的資料,是吳敬梓的好友程晉芳留下的。在他所寫的《文木先生傳》中明確說道:“又仿唐人小說為《儒林外史》五十卷!钡F(xiàn)在我們所看到的《儒林外史》*早的刊本臥閑草堂本卻并非五十回,而是五十六回,兩者之間有六回的差距。 在這五十六回中,很多評點者和評論者認為*后的“幽榜”一回,即第五十六回并非吳敬梓所寫,而是他人增補進來的,原書應是五十五回,F(xiàn)在我們讀《儒林外史》的第五十六回,確實有一些令人難以解釋的地方,無論是對于科名的態(tài)度,還是其中出現(xiàn)的很多錯訛,都令人懷疑其是否出自吳敬梓的手筆。 除此之外,在下半部書中,集中出現(xiàn)了一些非士人的故事,如郭孝子、蕭云仙、沈瓊枝、湯由、湯實、湯鎮(zhèn)臺、鳳四老爹等。這些故事涉及英雄傳奇、歷史演義、俠義公案、精怪妖魔等題材,與《儒林外史》本身的士人題材大相徑庭,敘述風格以及思想意旨等也存在著頗多抵牾之處,因此也有一些學者懷疑這些故事可能不是吳敬梓所寫,認為去除這些可疑的故事,《儒林外史》的原貌應該就是五十回。 但有關《儒林外史》的原貌問題至今仍沒有定論,原書究竟應是五十回、五十五回還是五十六回,還處于不斷的研究和探討中。 (六)聯(lián)系現(xiàn)實閱讀《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寫作的時間是清乾隆年間,書中假托的時間則是明朝,也就是說,小說反映的是明清士人的整體狀貌以及他們的生存境況。但小說所呈現(xiàn)的又不僅僅如此,而是有著更為久遠的意義。在《儒林外史》臥閑草堂本的第三回有一處評語:“慎毋讀《儒林外史》,讀竟乃覺日用酬酢之間無往而非《儒林外史》!蔽覀冊谧x《儒林外史》的時候,可能也有這樣的感覺,盡管我們已與科舉制度無關,但書中所寫到的那些言行舉止還是會時常出現(xiàn)在我們的周圍,甚至也牢牢地存在于我們自己的身上。我們所接觸到的人以及我們自己也會以《儒林外史》中的人物說話、做事的方式待人接物,而那種以“功名富貴”為代表的功利性思維也同樣會影響甚至左右我們的言行。這也就意味著《儒林外史》所呈現(xiàn)與反思的一切從未離我們遠去,我們甚至能通過這部小說更為清晰透徹地反觀自身,而這部小說也注定有比我們更為長久的生命力。 因此,與現(xiàn)實做充分的聯(lián)系,并以此自省,是更為深入地閱讀《儒林外史》的一種重要方式,而這也體現(xiàn)出《儒林外史》的價值。

儒林外史(名著課程化·整本書閱讀叢書) 作者簡介

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號粒民、文木先生、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清代文學家。著有《儒林外史》、《文木山房詩文集》、《文木山房詩說》。 張慧劍(1906—1970),安徽石埭(今石臺)人。其與張友鸞、張恨水,被稱為“三個徽駱駝”,除了校注《儒林外史》之外,還著有雜文集《慧劍雜文》、《馬斯河的哀怨》、《辰子說林》,創(chuàng)作電影劇本《李時珍》,編寫學術工具書《明清江蘇文人年表》,等等。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