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馨卡幫你省薪 2024個人購書報告 2024中圖網(wǎng)年度報告
歡迎光臨中圖網(wǎng) 請 | 注冊

原鄉(xiāng)祭

作者:張檿弓著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時間:2021-10-01
開本: 24cm 頁數(shù): 395頁
本類榜單:文學(xué)銷量榜
中 圖 價:¥51.0(7.5折) 定價  ¥6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原鄉(xiāng)祭 版權(quán)信息

原鄉(xiāng)祭 本書特色

抗戰(zhàn)時期的河南大學(xué),不同于京津三個大學(xué)播遷昆明合校,它基本在豫南、豫西山區(qū)流轉(zhuǎn)。一些回憶,好像過去做過的一場夢,被偶然留在記憶里;事實的有無,竟難確定了。似夢的回憶,很有味道!本書是作者的一本回憶錄,記錄了河大“三八群娃”們的原鄉(xiāng)祭。

原鄉(xiāng)祭 內(nèi)容簡介

這是一部回憶錄, 作者回憶了自己 (乳名璘璘) 苦厄迷惘的初生歲月, 笑對人生的少年時光, 潛心知識、野蠻體魄、懷揣“拿云心事”的青春時代, 講述了自己如何能夠歷經(jīng)困頓逼仄、災(zāi)難苦厄而將其悄然化潤為新的人生滋養(yǎng), 轉(zhuǎn)換為新三觀“基壤”, 并且能夠決絕地唾棄夢靨往日, 忘情企待清明未來, 無怨無悔地開啟人生新的篇章。

原鄉(xiāng)祭 目錄

卷首語
生命的原鄉(xiāng)
序卷
三娃的“兵火命”
“俺是中國人”
寨場歌聲
逃脫在日寇屠校前夜
俊大油坊
盲童安財
跟姐挖野菜
渭塬窯洞小學(xué)
清湫難童教養(yǎng)院
古城飄落照
姑蘇去復(fù)歸
正卷
少年的“拿云心事”
“這孩子早熟”
“陣營”認(rèn)同
少年悅讀季
憂郁的篝火
——告別少年季
青年悅讀季(上)
讀法英古典
讀俄羅斯
讀古希臘
“焦慮的進(jìn)取”
—―學(xué)業(yè)篇
“創(chuàng)優(yōu)”的“憂慮”
“法寶”和“命根兒”
失聰?shù)睦_
“就改‘焦慮’吧”
野蠻其體魄
——勞衛(wèi)篇
“大戲”前奏
速度——快捷如豹
耐力——致遠(yuǎn)似駝
靈敏——靈動若兔
力量——力拔山兮
來自共青團(tuán)的關(guān)注
夜摸“敵營”·負(fù)重行軍
傳統(tǒng)(一):舉重·拔河
傳統(tǒng)(二):校園籃球
陶冶其情性
―—文娛篇
高唱《黃河》,緬懷神圣
時尚的歌潮
啊,俄羅斯!
來自女校的“舞風(fēng)”
增益其擔(dān)當(dāng)
——公益篇(上)
課代表·讀報員
墻報編委
熱購公債
浚河·造林·割麥
見習(xí)農(nóng)家事
參訪黃河社
夜校小教員
捐書農(nóng)青·歡送新兵
“救火呀!”
化育其心智
——公益篇(下)
掃盲小老師
糞場尋“敵”
智斗飛雀
團(tuán)旗高揚
——共青篇
“有靈魂的,都要看看”
那時,曾攜手同行
宣誓團(tuán)旗下
青年悅讀季(下)
讀《詩經(jīng)》《楚辭》
讀《史記》
讀《西廂記》《儒林外史》《牡丹亭》
讀《紅樓夢》
心靈的憩園
——憶省圖書館兼懷新華書店
無聲的心語
——青澀自訴
任性·自省
自責(zé)·自勵
抓住每個“剎那”
春的悃思
追尋“理論”
擁抱集體
胸襟·夢想
萎落的青果
雛鷹折翅
惡習(xí)毀前程
苦不得出柜
夢留在這里
定量糧與伙食費
紅薯飯·“八個半”
吃燒雞·搶炒饃
“半食堂制”
胖師登臺·煤爐取暖
百年古井·木桶飲水
大小喇叭·儲蓄廣告
大通鋪·雙人床
草門簾·木尿桶
魚骨刮痧·防流行病
舊時巷陌
年節(jié)歲俗
四季光景
世相百態(tài)
“東京集體農(nóng)莊”
“跟爸學(xué)吧”
——憶父親
兩個戰(zhàn)場
看爸講課
打工·受學(xué)
思念·移情
[附]讀“燕大四師”致父函
“學(xué)術(shù)為公器”與“學(xué)術(shù)報國”
——讀陳垣先生函
“寂處寡歡”的歲月
——讀郭紹虞先生函
父輩的“鄉(xiāng)黨情愫”
——讀馮友蘭先生函
―幀題簽和―封信
——記顧頡剛先生與先父情誼
后記
展開全部

原鄉(xiāng)祭 節(jié)選

生命的原鄉(xiāng) 一些回憶,好像過去做過的一場夢,被偶然留在記憶里;事實的有無,竟難確定了。 似夢的回憶,很有味道! ——《日記》 五六歲時,聽父親說,老家在新野縣新甸鋪鎮(zhèn)張店村,村頭挨條河,叫白河。還說,相傳很早以前,張氏祖先世居濮陽。某年鬧災(zāi),有一支族人拖家?guī)Э,自濮陽南下逃荒,來到新野地界白河邊。族長對四個兒子說,一大家子走,受拖累,你們都大了,各自活命吧。說罷,將個鐵鍋摔成幾瓣兒,分給兒子們,說:“往后,是咱家人,就拼鍋相認(rèn)吧。”有個兒子就地留下,以后子孫繁衍,四里八鄉(xiāng)稱它“破鍋張家”,住村叫“張店”。父親還說,眼下,咱張店家里還有你爺爺、你奶奶,老兩口守著一畝七分地過哩。我落生,爺奶是知道的。父親往家捎信兒說:“俺添了個兒子,恁添了個孫子,國家添了個壯丁!睜斈套允菤g喜。我卻始終沒能拜見爺奶二老;這輩子恐怕也無緣回張店了?伞袄霞倚乱皬埖辍鄙罾幽X海;無數(shù)次填寫簡歷,“籍貫”一欄總這么寫。 1950年,張店搞“土改”、定“成分”。爺爺奶奶雖已過世,可外頭還有這家的人呢,“成分”還是給定了:貧農(nóng)。村里派人去開封問父親: “還回去嗎?回去,就給地;要是不回,就不給地啦!备赣H說:“不回啦! 1983年,堂弟誠一說,他1969年“下放”張店,看見家里房基地還在。大隊干部謀事周全,說:“張教授一大家子,萬一要回來,得有地兒住!本驮谖壹曳炕醒敕N樹為記,是棵桑樹。堂弟兩手合握示意,“已長得老粗啦”。堂弟回老家這事兒,又過去近五十年了,房基地不會再留,不知那棵桑樹還在不在。每逢夜深人靜,時而“望見”祖父手執(zhí)桑杈,佝僂腰背,守護(hù)在一畝多地旁邊;時而想見祖父長滿老繭的手,在地里種滿桃樹、桑樹——醒來都是夢。 從未一見的白河灘地,灘地上附載的祖父故事,我魂靈的原鄉(xiāng)!1920年秋,父親走出張店去信陽上學(xué),1924年轉(zhuǎn)開封上學(xué);隨后畢業(yè)謀職,1929年同母親結(jié)婚,都在開封。除新野老家以外,又有新“家”,在開封。隨后父親去北平、廣州讀書,回河南安陽高中、淮陽高中教書,再去北平燕大教書。前后八年,母親一直“守”著開封西小閣5號那個“家”。大哥、姐姐、二哥,相繼出生。這期間,父親無論“漂泊”何處、也無論“漂泊”多久,末了總會回到開封——這兒是“家”啊。1942年年初,父親應(yīng)聘河南大學(xué)副教授。新野的鄉(xiāng)親們,又改稱開封這家張店出去的人“教授張家”。 1938年5月1日(農(nóng)歷四月初二),我出生在母親故里——杞縣傅集村。母親后來說我是“兵火命”——日本鬼子頭年在盧溝橋放大炮時懷的我;說瞧著吧,你這輩子不缺“兵火災(zāi)”。我出生前倆月,自華北南下的倭寇,已盡占豫省黃河以北土地,迫近開封。母親腆著肚子不良于行。淮陽中學(xué)執(zhí)教的父親,緊急返回開封,雇輛架子車把一眾家眷送回杞縣,避敵兵鋒。開封這個“家”,沒了。 我落生后第十八天(5月18日),日機(jī)來炸,母親抱著幼嬰、帶著兄姐自傅集出逃。6月1日,杞縣陷敵;6日,開封陷敵;9日,蔣軍扒開花園口黃河大堤阻敵,洪水淹灌44縣,杞縣位當(dāng)黃泛區(qū)中心,百姓死傷慘重。父母拉扯四個兒女,先隨難民群,后跟著河南大學(xué),奔逃荒原,顛簸山野,背井離鄉(xiāng),載沉載浮。還真應(yīng)了“兵火命”!如果把俺這八載行程,濃縮成“蒙太奇”鏡頭,倒也煞為有趣:先是裹在襁褓中,母親抱著逃;繼而坐在竹簍里,父親挑著逃;再是兄姐牽著小手逃;末了大些了,就自個兒背個小包跟著大人逃。1938年至1942年,“流竄”杞縣、郾城、漯河間,留下的是行蹤;1942年、1943年、1944年年初“躲藏”嵩縣、潭頭;1944年夏秋“逃奔”淅川荊紫關(guān)、湖北鄖陽麻池,1944年、1945年“千里大逃亡”至寶雞宋家莊、石羊廟,留下的就是腳跡了。8歲了,還不知啥叫“家”,只下意識認(rèn)知:“爸媽在哪兒、哪兒是家! 居然活了下來、還長大了! 這個小幸運兒! P3-5

原鄉(xiāng)祭 作者簡介

張檿弓,又名張弓,1938年5月出生,籍貫河南新野。1961年北京師范大學(xué)歷史系本科畢業(yè)。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研究生院歷史學(xué)碩士,F(xiàn)任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曾任歷史研究所副所長、敦煌學(xué)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唐史學(xué)會副會長、華梵大學(xué)客座教授、韓國高麗大學(xué)客座教授。研究領(lǐng)域為隋唐史、敦煌學(xué)、佛教社會史、佛教文化史。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wǎng)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