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靈元氣社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tài)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
>
厭女(增訂本)
-
>
這樣學習才高效/楊慧琴
-
>
心理學經(jīng)典文叢:女性心理學
-
>
中國文化5000年
為什么愛會傷人 : 親密關系中的自戀型人格障礙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8219242
- 條形碼:9787308219242 ; 978-7-308-21924-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為什么愛會傷人 : 親密關系中的自戀型人格障礙 本書特色
在本書中,專注人格障礙研究數(shù)十年的拉瑪尼博士為身陷與自戀者關系困境的讀者提供了非常簡潔有效的辦法,幫助讀者分析和識別自戀型人格特征,以及相處過程中出現(xiàn)的每一個危險信號,并解釋了自戀個人障礙者的行為模式——為什么會發(fā)生這些事,為什么TA偏偏會選擇你,以及為什么你會感覺如此糟糕。
為什么愛會傷人 : 親密關系中的自戀型人格障礙 內(nèi)容簡介
如果你在親密關系中備感受挫,那么一定要及時意識到:不是你不好,而是TA太自戀。有這類人格障礙的人,心理狀態(tài)是不穩(wěn)定的,而你在不知不覺中成了“供給”來源。沒有這些供給,自戀障礙機制就無法運作。TA們利用“供給”激發(fā)自己的積極情緒狀態(tài),從而將內(nèi)心深層的不安全感轉化成短期內(nèi)的心理安全。閱讀這本書不需要去費勁參悟心理學理論和大道理,在作者娓娓道來的故事和案例中,或許你的心底就已經(jīng)有了答案。
為什么愛會傷人 : 親密關系中的自戀型人格障礙 目錄
引 言 產(chǎn)生共鳴了嗎?
第 1 章 生存指南 /001
第 2 章 自戀成為新風尚 /013
第 3 章 你的伴侶是自戀者嗎? /035
第 4 章 緣何深陷其中? /103
第 5 章 自戀者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感受? /143
第 6 章 拋開拯救的幻想 /171
第 7 章 我應該留下來嗎? /181
第 8 章 我應該離開嗎? /223
第 9 章 人生新篇章 /253
附錄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介
為什么愛會傷人 : 親密關系中的自戀型人格障礙 節(jié)選
《你可以結束惡性循環(huán)》 與自戀者的感情實質(zhì)上是與一個永遠不會聽你說話也聽不到你說話的人建立的感情。當然,你可以像一個機器人一樣與自戀者交流,反正自戀者也不會聽,也根本不在乎。誠然,我在采訪中聽過許多類似的故事,我當時就急得皺起眉頭,心想:既然你這么痛苦為什么還要選擇留下?人們很容易把那些堅持留在自戀者身邊飽受虐待的人視為傻瓜、“共同依賴者”甚至“共謀者”而一筆帶過。雖然人際關系是一條雙向道路,但這并不意味著有些人必須長期忍受不良待遇。我希望這本書不僅能幫助你了解你是如何陷入與自戀者的感情困境的、為什么至今你仍然深陷其中難以自拔,同時將為你提供足夠的信息,以便你做出更好的選擇,保護自己,結束那個充斥著懷疑、不適和焦慮的惡性循環(huán)。 在這個領域里,我受到過專業(yè)教育,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本書所涉及的內(nèi)容可能會冒犯一些人以及領域里的專業(yè)人士和自戀者等。我的初衷是幫助更多的人。我堅持傳遞一條信息:即使你的伴侶是一個病態(tài)自戀者,你也可以奪回自己的生活。真希望有些人從一開始就沒有陷入與自戀者的感情,也沒有反復陷入其中。 《健康的自戀》 我們探討了形成自戀人格的可能起源,現(xiàn)在有必要了解健康的自戀和病態(tài)自戀之間的區(qū)別。就“健康的自戀”這一術語而言,人們?nèi)源嬗挟愖h,一般是指喜歡自我宣揚,偶爾把自己的需要置于他人之上,但是會注意自己的選擇對他人帶來的影響,能夠有禮貌地發(fā)表意見并要求他人認可,有自信,進取心強,但不會故意讓別人付出代價。這些特征都屬于“健康的自戀”范疇。一個人堅持自己的立場,但是能夠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和做法會對他人造成影響,這就是健康的自我宣揚,有時也被稱為健康的自戀。(鑒于“自戀”一詞所暗含之義,我更愿意稱之為健康的自我宣揚。) 只是在多數(shù)情況下,自戀者的自負常被人們誤解為“自信”。自負和自信是有區(qū)別的——而且區(qū)別很大。自信是指相信自己的能力、個性、洞察力和判斷力。自信是在充滿愛和支持的環(huán)境中,通過經(jīng)驗驗證和不斷培養(yǎng)形成的。自信之人,善于解決問題,長于壓力管理,懂得自我反省,凡事觀察透徹,思維表達清晰,能夠掌控自己的缺點和弱點。自信之人具有良好的認同感和價值觀,懂得尊重他人,清楚自己的分量,因此從不擔心會受到他人及其觀點的威脅。 真正自信之人不會產(chǎn)生空虛感,能對自己的情感和自我意識掌控得當,能對他人產(chǎn)生同理心,情真意切。而自戀之人與之恰恰相反。不幸的是,乍看之下,自戀之人也能夠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高度評價自己,而且往往表面上表現(xiàn)成功(有的富有,有的權貴,有的領導力強),所以人們很容易誤以為他們是自信之人。但是,自戀之人的主要特征是——缺乏同理心、傲慢無禮、不尊重他人觀點、自命不凡、自負自大——與自信之人的特點格格不入。 本書將幫助你辨析自信之人和自戀之人的區(qū)別。如果分不清這兩者的區(qū)別,當你把自戀者的張揚炫耀、自負自大誤認為是自信時,自戀者的影響力早已深入你的人生(和你的生活)了。 當你閱讀本書時,可能會發(fā)現(xiàn),在生命中的某些時段或某些時候,自己也有一些“不健康”的自戀特征(對新機遇夸夸其談,對餐館服務要求苛刻,愛上自拍,期待人們給你“點贊”)。請謹記,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時不時地陷入“糟糕的自戀”模式,但當你的自戀行為超過臨界值并可預測時,說明你的自戀行為已越過雷池達到了病態(tài)自戀的程度了。 病態(tài)自戀的一個關鍵考量因素是,病態(tài)自戀者幾乎不會考慮他個人的行為或言論是否會對他人產(chǎn)生影響(除了那些可以被自戀者加以利用的人)。此外,病態(tài)自戀者那紊亂的自我意識正是其自戀行為的核心沖突(而健康自戀者則保留了良好的自我感知和認同感)。深入自戀本質(zhì)的核心后,健康的自我宣揚和自信與病態(tài)自戀之間的區(qū)別就越發(fā)明顯。誠然,有時我們的確會把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放在別人之前,但我們做之前,通常(理想情況下)都會考慮自己的行為會對他人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 《老劇本》 你如何陷入與自戀者的戀情故事早在你遇見他之前就開始了。我們選擇愛人或者迷戀一個人時,其實是激活了一個個老劇本和主旋律。通過對病人的了解以及所做的采訪,我總結出絕大多數(shù)陷入與自戀者感情漩渦的人,其父母中至少有一個是自戀者。有一個自戀的父親或母親,容易形成一種被一些人稱之為“共同自戀”的現(xiàn)象。艾倫·拉普波特將這種現(xiàn)象描述為適應和支持另一個人自戀模式的無意識行為。他認為,這種行為模式始于兒童時期,因為孩子必須為了適應自戀父母的行為模式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模式。 自戀父母是不會為了孩子而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的,他們只是把孩子看作用于滿足他自戀需要的對象。自戀的父母遇到自己喜歡的事就會放縱自我、沉浸其中,而對自己不喜歡的事則不聞不問,完全沒有興趣。生活在這種家庭中的孩子通常認為生活是不可預知的,只要父母“不高興”或者心煩意亂時,就會想方設法取悅他們。如果你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你早早就明白只有做了符合父母意愿或需要的事,自己才有存在的價值。這可能是一種混亂的成長方式,因為你從小就將自戀行為列為“正!爆F(xiàn)象,因此一旦你陷入與自戀者的戀情,總能一忍再忍。有人甚至會說,父母是自戀者的人有可能會刻意尋找自戀者作為伴侶。 如果你正處于與自戀者的感情關系中,很可能是因為你曾有一個自戀的父母,或者你小時候曾為了得到父母的關注、尊重或關愛,必須想方設法打動他們。你從小就知道如何取悅他們,如何滿足他人的需要,因為父母或其他重要監(jiān)護人的緣由而否定自己的需要。你對自戀行為,甚至是扭曲自戀,越來越熟悉,甚至能夠欣然接受。 此外,自戀者伴侶反復提到的一個主旋律就是“自尊”——他們 認為只有自卑的人才會選擇或留在自戀者身邊。實際并非如此。首先,自尊并非一個人的全部。自尊這個術語很難用一兩句話解釋,所包含的內(nèi)容很豐富。有些“自尊強大”的人雖然喜歡夸大其詞、虛張聲勢,但是卻缺乏洞察力或自我意識。(當然,依照我們現(xiàn)代的育兒文化,每個孩子都有獎杯拿、保證不讓任何一個孩子失望的理念,恰恰造就了孩子們?nèi)A而不實的自尊。)那些自卑的人一般不太可能在眾人面前耀武揚威,高談闊論自己的成就,在社會交往中通常持小心謹慎的態(tài)度。所以這些“自卑”的人更能夠忍受自戀型伴侶的粗心大意和冷淡漠視,也不會輕易選擇退出離開,因為這些自卑的人更懂得自我反省,對待自戀型伴侶更細心周到、寬容大度,只是在外人眼里,他們更像一個受氣包。 這樣的感情模式比較復雜,有時也可能是自己的憐憫之心等特質(zhì)使自己落入了自戀者的陷阱。僅用“自卑”來解釋自己與自戀者的關系未免有些過于簡單。我個人認為,多數(shù)情況下,那些選擇自戀伴侶的人往往不太了解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內(nèi)在價值(這可能與他們的家族歷史或生活經(jīng)歷有關),不過其他因素,如文化、宗教、社會壓力和期望,也是讓他們選擇自戀者的原因。
為什么愛會傷人 : 親密關系中的自戀型人格障礙 作者簡介
拉瑪尼·德瓦蘇拉 臨床心理學家、心理學教授、作家 拉瑪尼·德瓦蘇拉博士(Dr Ramani Durvasu-la )是美國加州大學的注冊臨床心理學家和心理學教授,此外,她還是擁有豐富經(jīng)驗的心理治療師和多個心理健康協(xié)會的專家顧問。 2003年,她被美國大學婦女協(xié)會授予“新星學者獎”。2012年,她獲得了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杰出教授獎。她在人格障礙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得到了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s of Health)10年的資助。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虎
- >
經(jīng)典常談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