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馨卡幫你省薪 2024個人購書報告 2024中圖網(wǎng)年度報告
歡迎光臨中圖網(wǎng) 請 | 注冊

和平舊影

出版社: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時間:2022-03-01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138
本類榜單:藝術(shù)銷量榜
中 圖 價:¥40.8(6.0折) 定價  ¥6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和平舊影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30682166
  • 條形碼:9787530682166 ; 978-7-5306-8216-6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和平舊影 本書特色

☆ 100多張珍貴寫生作品,記錄了老天津的風貌 墻子河是一條影響天津百年卻已消失的河流,關(guān)于它的資料較少。這些寫生作品作于20世紀50年代,不僅記錄了墻子河的兩岸風景和風貌,也記錄了當時天津的地理、建筑、風俗等,是研究當時天津歷史文化的珍貴資料。 ☆ 父子四人作品,共同反映了20世紀50年代的天津面貌 本書以副編的形式,收錄了宋文鐸的父親宋亮生、弟弟宋文復(fù)和宋文力對墻子河的寫生作品,父子四人畫作相互映襯,共同從側(cè)面反映了20世紀50年代的天津面貌。 ☆ 著名史學家羅澍偉、文史學者王振良分別為本書撰寫序言和后記

和平舊影 內(nèi)容簡介

《和平舊影》是宋文鐸于20世紀50年代對天津墻子河的寫生作品集,這些作品以素描形式,記錄了墻子河兩岸的風景和風貌,也記錄了當時天津的歷史文化,并由宋文力注文說明。 墻子河是一條影響天津百年卻已消失的河流,關(guān)于它的資料較少,所以這些寫生作品,不僅是研究墻子河的重要資料,也是研究20世紀50年代天津地理、建筑、風俗、歷史、文化等的珍貴資料。 除收錄宋文鐸的作品,本書還以副編的形式,收錄了宋文鐸的父親宋亮生、弟弟宋文復(fù)和宋文力對墻子河的寫生作品,共100多張。父子四人畫作相互映襯,共同從側(cè)面反映了20世紀50年代的天津面貌,是研究天津歷史的重要資料。 本書由著名史學家羅澍偉、今晚報社編輯王振良分別為本書撰寫序言和后記。

和平舊影 目錄

001 濱江道(1958年8月13日)

002 營口道橋之一(1958年8月7日)

003 營口道橋之二(1959年5月24日)

004 長沙路橋(1958年8月8日)

005 成都道橋(1958年3月18日)

006 公安醫(yī)院住院部(1958年1月24日)

007 新華路橋之一(1957年11月10日)

009 老慶王府之一(1957年11月17日)

010 老慶王府之二(1957年12月18日)

……

副編一

070 三多里之一(1956年9月1日)

071 三多里之二(1957年5月12日)

072 雪后的新華橋

……

副編二

094 元興池(1952年5月26日)

095 華北影業(yè)公司舊址(1959年6月3日)

……

副編三

098 海光寺橋(2021年4月10日)

099 有意境的橋(2021年3月28日)

……

107 后記一

109 后記二

115 后記三

117 編后絮語


展開全部

和平舊影 節(jié)選

清咸豐十年(1860),為防捻軍入津,僧格林沁筑高墻,挖深壕。高墻俗稱“墻子”,壕溝引水成河環(huán)于高墻之外,名曰“墻子河”。墻子河原長18 千米,后因修建地鐵及城區(qū)拓展,大部分河道已填平為馬路。所余河道長5.4 千米,北起紅橋區(qū)小西關(guān)通南運河,蜿蜒伸向東南,于南開區(qū)長江道與紅旗河交匯,再折向東至南豐路引五馬路泵站污水,經(jīng)污水管道在雙峰道附近接入衛(wèi)津河。 清乾隆五年(1740),為引海河水灌溉賀家口、小王莊、佟樓一帶農(nóng)田,人工開挖了一條引水河,名為“賀家口引河”,1949 年后改用“廢墻子河”之名。此河全長5.05千米,西至衛(wèi)津路八里臺橋與衛(wèi)津河相通,流經(jīng)和平區(qū)、河西區(qū),東至解放南路,與湘江道方涵相接匯入海河。 …… 說到墻子河,不可避免地要說河上的橋。人都說*美不過家鄉(xiāng)美。是的,雖說河不寬,橋不長,但在孩童的眼中,這些橋卻像一道道彩虹架在河上。它們給人們帶來了方便,也給城市增添了色彩。 海光寺至海河段的墻子河上, 至少建有十六座橋梁, 分別是徐州道橋(木結(jié)構(gòu))、平安橋(水泥結(jié)構(gòu))、湖北路橋(水泥結(jié)構(gòu))、鄭州道橋(木結(jié)構(gòu))、新華路橋(水泥結(jié)構(gòu))、成都道橋(水泥結(jié)構(gòu))、河北路橋(水泥結(jié)構(gòu))、山西路橋(木結(jié)構(gòu))、耀華橋(水泥結(jié)構(gòu))、張莊大橋(也稱營口道橋,水泥結(jié)構(gòu))、獨山路橋(水泥結(jié)構(gòu))、錦州道橋(木結(jié)構(gòu))、哈密道橋(木結(jié)構(gòu))、鞍山道橋(水泥結(jié)構(gòu))、萬全道橋(木結(jié)構(gòu))、海光寺橋(水泥結(jié)構(gòu))。1970 年,修建地下鐵路時,地上封土筑起南京路,沿河橋梁全部拆除。 雖然美麗的“彩虹”永遠地消失了,但我心中的彩虹一直都在。我家就住在“兩道彩虹”之間———新華路橋和湖北路橋之間,當時為貴厚里4 號(也稱上海道133號),距黃家花園和小白樓都不遠。我對附近的幾座橋都很熟悉,至今還有深刻的印象。 因為父親喜歡畫畫,我們從小也都拿起了畫筆。每到放假時,我就帶著兩個弟弟(四弟文復(fù)和五弟文力)沿河寫生。由于小白樓一帶的建筑較有特色,我們每次出門大都是右拐沿河向東南走。我在20 世紀50 年代畫的這批風景速寫,就多以橋為中心,這充分說明橋在我心中的位置。 回想當年,哥兒仨沿著河邊一路走去,看到一處美景后,由我把手搭成個方框取景,然后三人席地而坐,草木的氣味撲面而來,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真是爽極了。待拿出畫板畫筆,靜心作畫,旁觀的人也逐漸圍攏過來,有時我們和“模特”之間幾乎成了小胡同。我們不僅畫風景,也畫人物,只可惜人物畫都沒保存下來。我的這些作品主要畫于1958 年,當時我十六周歲,四弟和五弟分別是十三周歲和九周歲,三個小毛頭并排習畫,畫得好壞不說,那本身就是一道獨特的風景。人、河、景的交融,再加上大家對我們哥兒仨的贊嘆聲,就像一首首美妙的交響樂,沁人肺腑。那情景,至今想起來還令人陶醉。 從我家出去,向東南要經(jīng)過一個煤場的北墻,路窄人稀,每每走過這里,心里總是疑神疑鬼。出了窄路,出現(xiàn)一片開闊地,豁然開朗,那就是另一個居民區(qū)———三多里。地震之后老房拆遷,我們家就被安置到了這里的新樓,名字叫新三多里。之前居住的貴厚里從此消失,雖然保留了名字,但我心里總有幾分失落。

和平舊影 作者簡介

宋文鐸,1943年生于天津,現(xiàn)居青島。曾擔任山東省政協(xié)委員和山東省青聯(lián)委員,現(xiàn)為青島市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 宋文力,宋文鐸的弟弟。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wǎng)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