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中圖網(wǎng) 請 | 注冊
> >
梁啟超家書(名人家書典藏系列)

梁啟超家書(名人家書典藏系列)

作者:梁啟超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時間:2021-09-01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12
本類榜單:傳記銷量榜
中 圖 價:¥29.8(6.2折) 定價  ¥4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梁啟超家書(名人家書典藏系列)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70217090
  • 條形碼:9787570217090 ; 978-7-5702-1709-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梁啟超家書(名人家書典藏系列) 本書特色

★“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傳奇家庭日常生活圖卷 ★“溫情暖心老爸”梁啟超家書再現(xiàn),資深文化學者解璽璋經(jīng)典解讀 ★用愛溫暖孩子,用心讀懂心靈,用家成就未來 ★傳統(tǒng)家教與現(xiàn)代理念渾然一體,知識傳授與人格養(yǎng)成完美結(jié)合 ★“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傳奇家庭日常生活圖卷★“溫情暖心老爸”梁啟超家書再現(xiàn),資深文化學者解璽璋經(jīng)典解讀★用愛溫暖孩子,用心讀懂心靈,用家成就未來★傳統(tǒng)家教與現(xiàn)代理念渾然一體,知識傳授與人格養(yǎng)成完美結(jié)合

梁啟超家書(名人家書典藏系列) 內(nèi)容簡介

這是一本暖心的書,從頭至尾洋溢著一個父親博大的愛,這種愛惠及九個兒女,讓他們終生受益。在這本書中,梁啟超對孩子們發(fā)自肺腑的愛、暖心式的陪伴和趣味式的引導隨處可見。這部家書由《梁啟超傳》的作者、有名梁啟超研究專家解璽璋先生選編,他將所有家書分為十二個專題,并就每個專題分別做了詳盡解讀與評析。此外,該書還探究了梁氏家風、家教的傳承和淵源,是一部學習和傳承中國傳統(tǒng)家教的典范之作。

梁啟超家書(名人家書典藏系列) 目錄

上卷 梁氏家風

梁氏家風家教的奠基人——梁啟超的祖父梁維清·3
君子之風——梁啟超的父親梁寶瑛·10
道兼中西:梁啟超的家教觀·14
梁啟超治家格言·20


下卷 梁氏書信

父愛篇·29
1922年12月2日[與思順書]·29
1923年1月7日[與思順書]·30
1923年1月15日[與思順書]·31
1923年1月21日[與思順書]·31
1923年5月8日[與思順書]·32
1923年5月17日[與思順書]·34
1923年7月26日[與思順書]·34
1923年7月26日[與思成書]·35
1923年8月1日[與思順書]·35
1923年8月8日[與思順書]·36
1923年8月22日[與思順書]·36
1923年9月6日[與思順書]·37
1923年11月5日[與思順書]·37
1924年4月4日[與順兒書]·39
1925年8月16日[與順兒書]·39
1927年1月30日[與思順書]·41
1927年2月6—16日[與孩子們書]·43
1927年6月14—15日[與孩子們書]·47
解讀·50

治學篇·54
1912年10月13日[與嫻兒書]·54
1912年10月24日[與嫻兒書]·55
1912年11月9—10日[與嫻兒書]·56
1912年11月13日[與嫻兒書]·57
1912年11月20日[與嫻兒書]·58
1912年12月1日[與嫻兒書](節(jié)選)·58
1912年12月5日[與嫻兒書]·59
1913年2月20日[與嫻兒書]·60
1913年3月18日[與嫻兒書]·61
1920年4月20日[與嫻兒書]·62
1923年5月11日[與思順書]·62
1923年5月[與思成書]·64
1925年7月10日[與孩子們書]·64
1927年2月6—16日[與孩子們書](節(jié)選)·68
1927年4月21日[與思永書]·69
1927年4月25日[與思永書]·71
1927年4月27日[與思永書]·72
1927年8月5日[與莊莊書]·74
1927年8月29日[與孩子們書]·74
解讀·78

孝親篇·84
1912年10月5日[與嫻兒書]·84
1912年10月11日[與嫻兒書]·85
1912年10月17日[與嫻兒書]·86
1912年12月1日[與嫻兒書]·86
1915年5月11日[與嫻兒姊弟書]·90
1916年6月22日[與思成、思永書]·92
1923年5月18日[與思順書]·92
1923年6月1日[與思順書]·93
1925年9月3日[與順兒書]·93
1925年9月13日[與思順書]·95
1925年9月20—21日[與思順、思成、思永、思莊書]·96
1925年9月29日[與思順、思成、思永、思莊書]·98
1925年10月3日[與思順、思成、思永、思莊書]·99
1925年10月4日[與思順、思成、思永、思莊書]·102
1926年9月4日[與孩子們書]·103
解讀·104

勇氣篇·109
1912年10月29日[與嫻兒書]·109
1912年11月1日[與嫻兒書]·110
1915年8月23日[與思順書]·112
1925年9月24日[與思順書]·113
1926年2月18日[與孩子們書]·113
1927年4月28日[與莊莊書]·115
1927年5月5日[與孩子們書](節(jié)選)·116
1927年8月29日[與孩子們書](節(jié)選)·118
1928年5月13日[與順兒書]·118
解讀·120

處世篇·126
1912年12月20日[與嫻兒書]·126
1912年12月22日[與嫻兒書]·127
1912年12月27日[與嫻兒書]·127
1913年1月25日[與嫻兒書]·128
1913年2月10日[與嫻兒書]·129
1916年10月11日[與嫻兒書]·130
1926年6月5日[與順兒書]·130
1927年1月27日[與孩子們書]·132
1927年3月21日[與孩子們書]·134
1928年6月23日[與思順書]·136
1928年9月2日[與思順書]·137
解讀·139

交友篇·146
1925年5月9日[與思順、思成、思永、思莊書]·146
1926年9月26日[與孩子們書]·147
1926年9月29日[與孩子們書]·148
1926年12月20日[與孩子們書]·150
1927年1月18—25日[與孩子們書]·152
解讀·155

婚姻篇·158
1926年10月4日[與孩子們書]·158
1927年5月26日[與孩子們書]·159
1927年10月29日[與孩子們書]·161
1927年11月23日—12月5日[與孩子們書]·162
1927年12月12日[與孩子們書]·168
1927年12月18日[與思成書]·170
1928年4月26日[與思成、徽音書]·171
1928年5月5日[與思順書]·174
1928年8月22日[與孩子們書]·174
解讀·175

盡責篇·179
1913年4月29日[與嫻兒書]·179
1919年12月2日[與嫻兒書]·180
1925年11月9日[與孩子們書]·180
1926年9月14日[與孩子們書]·183
1926年10月19日[與孩子們書]·186
1927年1月2日[與孩子們書]·187
1927年1月26日[與孩子們書](節(jié)選)·190
1927年2月28日—3月1日[與孩子們書]·191
解讀·193

知命篇·196
1916年1月2日[與嫻兒書]·196
1916年2月8日[與嫻兒書]·197
1916年3月18日[與嫻兒書]·197
1916年3月20—21日[與嫻兒書]·198
1923年7月26日[與思成書]·200
1925年12月27日[與思成書]·200
1926年1月5—7日[與思成書]·202
1926年2月9日[與孩子們書]·203
1926年3月10日[與孩子們書]·204
1926年6月11日[與思順書]·205
1926年10月7日[與思順書]·206
1926年10月14日[與孩子們書]·207
1926年12月10日[與思永書]·208
1927年3月9日[與孩子們書]·209
1927年5月13日[與順兒書]·211
解讀·212

自立篇·217
1912年11月12日[與嫻兒書]·217
1912年11月24日[與嫻兒書]·218
1912年12月5日[與嫻兒書]·218
1913年1月12日[與嫻兒書]·219
1916年2月8日[與嫻兒書]·220
1916年10月11日[與嫻兒書]·221
1921年7月22日[與嫻兒書]·221
1926年2月27日[與孩子們書]·222
1928年5月4日[與思成書]·224
解讀·225

健康篇·229
1913年1月15日[與嫻兒書]·229
1913年1月17日[與嫻兒書]·230
1913年1月23日[與嫻兒書]·230
1913年2月4日[與嫻兒書]·231
1927年3月30日[與孩子們書]·233
1927年4月2日[與順兒書]·233
1927年4月19—20日[與孩子們書]·234
解讀·236

理財篇·239
1912年12月[與嫻兒書]·239
1912年12月18日[與嫻兒書]·240
1915年4月15日[與嫻兒書]·242
1920年7月20日[與嫻兒書]·242
1923年2月24日[與思順書]·243
1924年4月2日[與順兒書]·244
1925年8月3日[與孩子們書]·245
1925年8月12日[與思順書]·247
1927年5月4日[與順兒書]·248
1927年10月31日—11月15日[與孩子們書]·249
1927年12月13日[與思順書]·251
1928年4月28日[與思順書]·253
解讀·254

附錄:·258
三十自述·258
我之為童子時·266
哀啟·267
少年中國說·274
雙濤閣日記(宣統(tǒng)二年庚戌日記)·281
梁啟超在徐志摩和陸小曼婚禮上的訓詞·311
展開全部

梁啟超家書(名人家書典藏系列) 節(jié)選

開場白 近些年來,梁啟超的教子之道越來越為人們所關(guān)注。人們津津樂道的是,梁啟超的教子之道太厲害了,他的九個子女中居然出了三個院士,而其他六個子女,也都在各自領(lǐng)域里表現(xiàn)得十分突出。 此話一點不假。他的長子梁思成、次子梁思永,1948年雙雙當選為當時的中央研究院院士;老兒子,他的“老白鼻”梁思禮,也于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一門三院士”。另外六個子女,長女梁思順是梁啟超的得力助手,中學、西學都很有造詣,在孝悌方面也是弟弟妹妹的典范。三子梁思忠三十年代初從美國西點軍校畢業(yè)回國,加入國民革命軍,很快升任十九路軍炮兵上校。次女梁思莊*終畢業(yè)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一生致力于圖書館學和西文編目的教學和研究,是著名的圖書館學專家。四子梁思達入南開大學讀經(jīng)濟學,畢業(yè)后以社會經(jīng)濟研究為志業(yè),取得顯著成績。三女梁思懿1933年入燕京大學醫(yī)學預備班,未畢業(yè)即投身學生運動,后從事農(nóng)村婦女教育和工人運動,1941年赴美就讀于南加州大學歷史系,1949年回國,曾任山東省婦聯(lián)主席、中國紅十字總會國際聯(lián)絡(luò)部副部長。四女梁思寧在南開大學讀書時,抗戰(zhàn)爆發(fā),她因此失學,后由三姐介紹,經(jīng)上海到江蘇,加入新四軍,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成為革命隊伍中的一員。五子梁思禮在美國獲得工科博士學位,1949年和三姐全家一起回國,參加技術(shù)工作,后成為火箭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梁家子女在學業(yè)、事業(yè)上的成功,確實讓人羨慕。很多做父母的都想探究梁氏的教子之道,以為自己教育子女的借鑒,是可以理解的。畢竟,為人父母者,幾乎沒有不想望子成龍的,而現(xiàn)在的父母則比以往任何時候的父母都更加渴望子女成才。為了子女成才,他們可以犧牲自己的一切。 有一種說法,認為當今這個時代生存競爭演變得越來越殘酷和激烈。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長大以后能進好學校,獲得高學歷,找個好工作,過上幸福生活,這些父母往往罄其所有和所能,為子女創(chuàng)造優(yōu)越的學習條件,有花數(shù)百萬甚至上千萬購買學區(qū)房的;也有辭去工作,在學校附近租房,陪子女讀書的。對于早教,很多父母雖不情愿,卻也不敢輕易放棄,他們車載人馱,帶著一兩歲、兩三歲的孩子,奔波于各種興趣班、學前班之間,孩子辛苦,家長也辛苦。中小學生更不輕松,課余及周末、周日的時間都被各種輔導班占據(jù),根本得不到必要的休息和娛樂。這種情形已經(jīng)成為中國教育的獨特景觀。 問題出在哪兒呢?梁氏教子之道似乎就是在這種情形之下進入公眾視野的。人們希望從他的教子之道中找到答案,探求其中的奧秘。一般說來,歷史上,凡名門世家,沒有不重視家庭教育的。他們的子女,成才的概率很高,往往一大家子兄弟姐妹都是社會精英,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家教。這是個很普遍的現(xiàn)象,非梁家所獨有。像江蘇無錫的錢家,著名國學大師錢穆、錢基博、錢鐘書,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錢偉長、錢永。ㄖZ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都出自這一家。還有湖南湘鄉(xiāng)的曾家,自曾國藩、曾國荃兄弟以降,出了很多政治家和學者,著名的就有曾紀澤(外交家)、曾紀鴻(數(shù)學家)、曾廣鈞(詩人)、曾寶蓀(教育家)、曾約農(nóng)(教育家)、曾昭掄(化學家)。再看江西義寧(今江西修水縣)的陳氏家族,從陳寶箴、陳三立,到陳衡恪、陳寅恪,一門三代,人才輩出,全都名重一時。 深究起來,這些家族都有自己的家訓和家教理念,而新會梁氏的家教,有哪些獨到之處呢?我們知道,梁啟超是舉世公認的思想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一代啟蒙大師。他從青年時代就致力于國民的文明教化,改造國民性,“以開民智為**義”。所謂開民智,說到底,就是要在民眾中造就健全的人格。綜合他的多次表述,所謂健全人格,至少應(yīng)該包括以下這些內(nèi)容:有遠大的志向、有自省的能力、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學而不厭、勤于思考、善與朋友相處、有自制能力、熱心公共事務(wù)、有冒險精神、自由獨立、有愛國情懷等等。后來他作《新民說》,更把國民教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認為:“茍有新民,何患無新制度、無新政府、無新國家?”他總結(jié)中國維新變法失敗的歷史教訓:“吾國言新法數(shù)十年而效不見睹者,何也?則于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 也許有人會說,梁氏講來講去,說的都是國民教育,和他的家教有什么關(guān)系呢? 殊不知這正是梁氏家教的不同凡響之處。區(qū)別于歷史上許多家族的教育理念,梁氏家教從一開始就高懸一人格精神至上的宏大目標。他把家教看作是國民教育的基礎(chǔ),他認為,自己的兒女都應(yīng)該是人格健全,能為國家自覺承擔責任的新式國民,而不僅僅是梁家的孝子賢孫,出人頭地,光宗耀祖。這一點也不奇怪。在一個新舊社會轉(zhuǎn)型的時代,梁啟超的身上不可避免地兼有東西方兩種思想文化的特質(zhì)。一方面,他接受了來自西方的民族國家觀念,尤為看重國民(公民)資格的養(yǎng)成,以為這是中國改變積貧積弱現(xiàn)狀,得以進步、自強的先決條件;另一方面,他骨子里還是儒家思想,視家國為一體,既強調(diào)國家至上、民族至上,又很重視家風、家教在造就健全人格過程中的不可替代作用。特別是歐戰(zhàn)之后,他的思想回歸傳統(tǒng),對西方的個人本位和自由放任提出質(zhì)疑,個人對于國家、民族應(yīng)該負有的責任,更成為他所期許的健全人格不可缺少的內(nèi)涵之一。他的這種家教理念,就比較集中地體現(xiàn)在他寫給孩子們的家書中。

梁啟超家書(名人家書典藏系列) 作者簡介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戊戌變法”領(lǐng)袖,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之一。他學術(shù)研究廣泛,在文學、史學、哲學、經(jīng)學、法學、倫理學、宗教學等領(lǐng)域,均有獨到建樹,以史學研究成就最為顯著,是近現(xiàn)代歷史上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堪稱“中國知識分子第一人”。 他在感時憂國、著書立說以開啟民智的同時,還十分注重對下一代的培養(yǎng),憑借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深刻的認識,以潛移默化式的教育方法,將九個子女皆培養(yǎng)成為社會棟梁,堪稱中國家庭教育的楷模。 解璽璋,男,1953年生于北京,知名評論家、學者、文化批評家、近代史研究者。曾做過工人、記者、報紙主編,曾擔任同心出版社副總編輯,著有《梁啟超傳》《一個人的閱讀史》《喧囂與寂寞》《中國婦女向后轉(zhuǎn)》《雅俗》等作品。曾獲多種全國及北京市文藝評論獎。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wǎng)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