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洋鏡第三十三輯 :中華考古圖志
-
>
(花口本)(精)讀一頁就上癮的唐朝史(全4冊)
-
>
長安夢華錄
-
>
安史之亂
-
>
埃及法老圖坦卡蒙
-
>
紙上起風雷:中國文人(1900—1949)
-
>
西洋鏡:第二十三輯 五脊六獸
理想國譯叢053:與屠刀為鄰:幸存者、劊子手與盧旺達大屠殺的記憶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47741719
- 條形碼:9787547741719 ; 978-7-5477-4171-9
- 裝幀:暫無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理想國譯叢053:與屠刀為鄰:幸存者、劊子手與盧旺達大屠殺的記憶 本書特色
圖書版次以收到版權(quán)頁為準! ★ 2001年法國文化獎、2003年法國費米娜文學獎、2007年法國美第奇獎和國際記者聯(lián)合獎獲獎作品 ★ 十四年實地調(diào)查,記錄盧旺達大屠殺的經(jīng)典系列作品“三合一” 從1994年到2007年,作者基于對這場大屠殺的長時間調(diào)查,于2000年、2003年和2007年先后出版了三本著作,廣受西方媒體和讀者贊譽,被稱作“盧旺達大屠殺三部曲”。此次中文版將這三本書合為一本,以便更為完整、連貫地呈現(xiàn)該作與歷史的面貌。 ★ **人稱口述為主,消除一切雜音,由大屠殺當事人自己講述歷史 本書采用口述史的方式寫成,由當事人本人對大屠殺的回憶、思考構(gòu)成,偶爾穿插一些第三人稱描寫和反思。這些當事人大多都是平民百姓,他們的敘述摒除了一切來自權(quán)力和外部輿論的雜音,還原了普通人遭遇一場歷史浩劫的真實過程。 ★ 同時記錄幸存者與屠殺者的聲音,多角度呈現(xiàn)和探索大屠殺與人性的復雜 作者在**部關(guān)注幸存者的聲音,在第二部采訪了屠殺者,第三部則兼而有之。他們不僅在屠殺中表現(xiàn)出不同的行為和心理活動,事后的反應、評價或辯解也因人而異,使得本書在深度上完全超越了單純地記錄歷史、為受害者鳴不平的層次,伸向了人性中的幽微之處。 ★ 持續(xù)跟蹤調(diào)查當事人多年后的生活,思考大屠殺對人類造成的漫長影響 因為盧旺達政府奉行“和解政策”,屠殺者后來和被屠殺者又重新生活在了一起。因此,作者并未因屠殺本身的結(jié)束而停止關(guān)注;他繼續(xù)跟蹤采訪,記錄下了屠殺造成的余波和當事人在生活中面對的困境。屠殺可能會結(jié)束,但永遠不可能過去。
理想國譯叢053:與屠刀為鄰:幸存者、劊子手與盧旺達大屠殺的記憶 內(nèi)容簡介
發(fā)生在盧旺達小鎮(zhèn)尼亞馬塔的大屠殺開始于1994年4月11日上午11點,一直持續(xù)到5月14日下午2點。這期間的每一天,從上午9點30分到下午4點,胡圖族民兵和平民在尼亞馬塔的山崗上屠殺圖西人。當?shù)丶s六萬名圖西人,有近五萬死于屠刀之下。 在這場屠殺中,殺人者與被殺者彼此并不陌生。他們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是鄰居、同事、朋友、愛侶甚至家人。有的胡圖人前一天還曾和圖西朋友一起喝酒聊天,可一夜之間,他們就拿起了屠刀,有組織地對所有圖西人展開屠殺。一部分圖西人鉆進沼澤、樹林和山上,每天像獵物躲避獵人似的逃命,白天吃生食、喝露水,晚上睡在泥漿里,好不容易才活到了屠殺結(jié)束。然而,當他們回到鎮(zhèn)上,卻發(fā)現(xiàn)劊子手并未得到應有的懲罰,他們得像從前一樣,和這些胡圖人繼續(xù)生活在一起…… 大屠殺期間究竟發(fā)生了什么?胡圖人為什么要這樣屠殺圖西人?屠殺過后,他們該如何繼續(xù)生活?帶著這些問題,哈茨菲爾德來到盧旺達,住在當?shù)厝松磉叄?jīng)過長達十四年的走訪調(diào)查,采訪了眾多幸存者和屠殺者,力圖從多個角度還原大屠殺的真相,理解這場發(fā)生在我們這個時代的人類浩劫。
理想國譯叢053:與屠刀為鄰:幸存者、劊子手與盧旺達大屠殺的記憶 節(jié)選
引言 發(fā)生在盧旺達尼亞馬塔(Nyamata)的大屠殺開始于1994年4月11日(周一)11點,一直持續(xù)到5月14日(周六)14點。這期間的每一天,從上午9點半到下午4點,胡圖族民兵和平民在尼亞馬塔的山崗上屠殺圖西人。圖西族約59,000人口中,有近50,000人死于屠刀之下。這就是本書的起點。 1994年4月6日晚,盧旺達共和國總統(tǒng)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Juvénal Habyarimana)的專機在首都基加利(Kigali)的機場上空爆炸。這次襲擊點燃了已籌謀數(shù)月之久的大屠殺的引信。屠殺于第二天黎明在基加利街上爆發(fā),并迅速蔓延到整個國家。 尼亞馬塔坐落于遍布山丘和沼澤的布蓋塞拉(Bugesera)。四天之后,大屠殺從這個小鎮(zhèn)的主干道上開始。大批圖西人有的立刻跑到教堂里避難,有的逃進香蕉園、沼澤地和桉樹林中躲藏。僅4月14日到16日的三天里,在尼亞馬塔和恩塔拉馬(N’tarama,位于尼亞馬塔20公里開外的另一座小村莊)的教堂中,就分別有5,000名圖西人被胡圖族的民兵、士兵和眾多鄰居殺害。由此,這片干旱的紅土地上的大屠殺拉開了帷幕。屠殺一直持續(xù)到5月中旬。在這整整一個月里,訓練有素的暴徒們帶著屠刀、長矛和大棒,在卡云巴(Kayumba)的桉樹林和尼揚維扎(Nyamwiza)的紙莎草沼澤地中,一邊高聲歌唱,一邊包圍和追捕那些逃跑的人。當?shù)亓种宓膱D西人死于他們之手,而在整個盧旺達農(nóng)村,圖西族人口被屠殺的比例也差不多如此,遠高于城市中的比例。 在此后的歲月里,這里的大屠殺幸存者同別處僥幸活下來的人一樣,都變得沉默寡言。他們的沉默和納粹集中營幸存者的沉默一樣令人費解。一些幸存者解釋說,“生活崩潰了”;另一些人說“生活停止了”;還有一些人覺得“生活必須要重新開始”。但所有人都承認,關(guān)于大屠殺的那段往事成了他們之間唯一的話題。 所以我才要回到盧旺達,到瑪麗—路易斯的店里喝幾瓶啤酒,或在基本戈(Kibungo)的酒吧里喝點香蕉酒,去土墻房中、小酒館露臺上或金合歡的陰涼下和他們聊天。在那里,我拜訪了卡修斯(Cassius)、弗朗辛(Francine)、安熱莉克(Angélique)、貝爾特(Berthe)以及其他幸存者。他們起初還很靦腆,后來漸漸和我熟悉起來。我也有了更多信心,去說服他們講出自己的故事。他們中有很多人表示疑惑,不明白為什么要對一個外國人講述大屠殺,或是不理解為什么一個外國人想要傾聽他們的故事,但是他們并沒有拒絕我。 他們解釋了自己長久沉默的原因。比如,“感覺自己在大屠殺里陷得太深而被邊緣化了”或是“不敢再信任別人了”,他們感到灰心喪氣、孤苦伶仃,“被徹底毀了”。還有人因為自己占據(jù)了親朋好友生存的機會而活下來,或者因為重新開始適應正常的生活而感到不安,甚至覺得自己應該受到譴責。 農(nóng)婦、牧民、商人、教師、社會工作者、泥瓦匠助工……他們在尼亞馬塔或附近的山上,每天向我講述自己的故事,坦承他們的疑慮或回憶帶來的痛苦,并且回答我聆聽過程中提出的新問題。雖然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并不認可歷史能給我們以教訓,或?qū)Υ瞬⒉魂P(guān)心,但還是試圖與他人分享自己持續(xù)至今的不解、惶恐和孤獨。 大屠殺不是一場傷亡慘重的殘酷戰(zhàn)爭,而是一項滅絕計劃。戰(zhàn)爭過后,幸存者會有強烈的欲望去做證和講述;但屠殺過后卻恰恰相反,幸存者無比希望閉口不言。他們的閃避令人困惑。 書寫這段歷史需要很長的時日。但本書無意于為那些已經(jīng)公開發(fā)布的調(diào)查、檔案和故事添磚加瓦(其中一些非常出色),只希望將這些幸存者令人震驚的講述帶給讀者。 借用一位女性幸存者的話來概括,大屠殺是由人類策劃出的反人類事業(yè),它太過瘋狂又太過縝密,讓人無法理解。克洛迪娜(Claudine)、奧黛特(Odette)、讓—巴蒂斯特(Jean-Baptiste)、克里斯蒂娜(Christine)以及他們的鄰居,這些幸存者在沼澤地里逃生的經(jīng)歷,他們居無定所、窮困潦倒并被羞辱和邊緣化的故事,他們對他人目光的恐懼,他們的困擾和默契,他們對自己那段記憶的探尋和審視,他們作為幸存者、村民及非洲人的反思,這一切都讓我們能夠盡量走近大屠殺的歷史。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二體千字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