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浮世三千景 浮世繪藝術(shù)精選集
-
>
中國美術(shù)8000年
-
>
西洋鏡--中國寺廟建筑與靈巖寺羅漢
-
>
和光同塵:徐家樹攝影集(普通版)
-
>
航拍廣州
-
>
(精)如何用手機(jī)拍一部電影(八品)
-
>
銀翼殺手2029
朝鮮古物之美(精裝)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45219500
- 條形碼:9787545219500 ; 978-7-5452-1950-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朝鮮古物之美(精裝)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民藝運動的源頭起點,民藝之父的初心之作,中文簡體版首次集結(jié)出版 ◆解剖被忽視的半島藝術(shù),評鑒色彩、線條、形態(tài)特征,關(guān)照工藝背后的歷史、思想 ◆對比“中日韓”工藝美術(shù)差異與相似,在美的國度令東亞結(jié)緣 ◆日本民藝館、攝影師具本昌授權(quán)精美器物寫真,在文字之外直觀工藝之美
朝鮮古物之美(精裝) 內(nèi)容簡介
與朝鮮陶瓷器的邂逅,啟發(fā)了日本著名美學(xué)家、民藝之父柳宗悅的美學(xué)探索,*終促成影響整個日本社會的“民藝運動”,波瀾延宕至今。本書為柳宗悅研究朝鮮半島器物的論述文集,亦為了解民藝思想的奠基之作。曾散綴于《白樺》《工藝》等重要文藝雜志的十?dāng)?shù)篇名作,解剖了朝鮮半島工藝美術(shù)的特點及風(fēng)格,對比了東亞三國工藝作品的相似與差異。對器物的品鑒,體現(xiàn)了柳宗悅在東亞歷史風(fēng)云變幻的年代,對普通民眾生活的深刻理解,其美學(xué)思想超越了文化和地域,包含著深厚的人文主義情懷。
朝鮮古物之美(精裝) 目錄
譯序:柳宗悅與朝鮮 / 1
朝鮮的美術(shù) / 19
“高麗”與“李朝” / 47
李朝陶瓷器的特質(zhì) / 79
李朝的罐 / 97
朝鮮茶碗 / 103
朝鮮之作 / 119
李朝陶瓷的美與其性質(zhì) / 125
李朝陶瓷之七大奇觀 / 139
朝鮮的石物 / 157
當(dāng)下的朝鮮 / 169
蘋果 / 179
朝鮮古物之美(精裝) 節(jié)選
我傾心于李朝之作,已有半世紀(jì)之久,確是一段漫長的勝緣。 猶記得當(dāng)年買下**件李朝的燒物,還是高中在讀時(1911年),某日途徑神田神保町的一家古董店,猛然瞥見一個牡丹紋的青花老罐,遂興奮地花下三大日元抱罐而歸。當(dāng)時我對其來歷年代一無所知。這只罐子對火的一面鈷料流散,已燒得不辨圖樣,其背面卻楚楚有致,柔軟而厚實的釉料悅?cè)搜勰,至今回想,仍歷歷如昨。 我對這類燒物的偏愛,皆因它而起,可謂一段難忘的際遇。 ——《李朝陶瓷之七大奇觀》 是在怎樣的法則之下,讓東洋三國不同的民族間呈現(xiàn)如此迥異的自然、歷史與藝術(shù)? 對此我茫然無解,卻驚異于這一事實。大陸、島國、半島,一則安穩(wěn)于大地,一則以大地為喜樂,一則欲脫出于大地。**條路強(qiáng)悍,第二條路歡悅,第三條路孤寂。強(qiáng)者擇形,樂者取色,孤者從線;強(qiáng)悍用以崇拜,歡悅用以玩索,孤寂用以安慰。它們各自承受不同的命數(shù),然神心無偏寵,在美的國度里將它們結(jié)緣 ——《朝鮮的美術(shù)》 這里的一切與往昔并無不同:素樸的工坊,簡單的工具,自然的生活,自在的氣息,不拘成式的制作方法 —這些要素匯聚一堂,雅致的品物便蓬然自生。此番此景,與我們的現(xiàn)狀之不同,一目了然。然這不同,正是保障朝鮮品物之美的力量。 …… 日本的茶人為那高麗茶碗的圈足之美所動,將“梅花皮”視作雅味賞玩。殊不知,那美源自不加思考、無造作的制作方式。倘再溯本求源,則可蔓引自與自然共生的起居中。我們只在形上效仿,何以成就美?一切的秘密盡在他們的生活里。蓋因文化落后、經(jīng)濟(jì)貧弱而遭人鄙棄的生活,實則起了巨大的作用。朝鮮的品物并非徒有美,美的背后蘊有不可思議的力量。 ——《當(dāng)下的朝鮮》 剖露孑然一身的寂寥心跡,再沒有比淚涌般的曲線更適切的了。于他們,曲線擁有無盡的密意。這一民族以曲線將一切美化。 ——《朝鮮的美術(shù)》 一個不被允許歡愉享樂的民族,歡悅的色彩秘而不顯。那在明朝興盛、于 日本角逐美之代表的釉上彩,卻不曾出現(xiàn)在李朝的品物上。這里有的盡是克制而晦暗的鈷藍(lán)。釉里紅之色,亦與中國之物的冷冽感不盡相同,李朝的紅更為暗沉。其外部所施的釉色,皆為發(fā)黑的鐵砂,這豈非很不尋常?對于陶瓷器技術(shù)發(fā)達(dá)的朝鮮而言,委實不可思議。紫、綠、黃、紅、金之色都漸次消隱了。每當(dāng)我思慮這一點,都感佩于朝鮮守住了它應(yīng)走的道路。 ——《李朝陶瓷器的特質(zhì)》 從禪宗的角度看,制作者無所束縛,便從奴隸的位置上解放出來,隨時隨地成就自身的主人,禪語中稱之為“隨處作主”。李朝的美物,讓我感到深潛著這一真理。制作者成為無礙之心的主人,如流水和浮云般,在恬退之中自然地制作。 李朝的燒物已向我們證明,凡入此境者,不可能做出丑劣的東西來。李朝燒物的美,不依賴天才,是從無執(zhí)念的心和生活中自然涌出的美,在這一純?nèi)恢持猩畹娜魏喂そ,都能從其手中誕生美物。那“刷毛三島”正是生動的實例。人們從中看出“奔放的雅致”,好奇那是出自哪位名家之手,然這不過是任何一位朝鮮的陶工都能制作的器物,無須借助感受力銳于常人的天才之手,甚至對所謂“奔放的雅致”這一形容也不須意識。平凡的陶 工在其平凡的制作中,便能做出這精彩的刷痕。事實上,朝鮮的陶工在塵世是地位低賤的庶民,自然沒有作品留名的意識,亦無須為自身的名譽和智慧所困,這樣的生活成為其品物的底色。 貧賤的生活竟沒有擾亂他們無礙的心,低賤的工作反而成就了無造作之作。如此想來,作品不留名的背后,有著不 可思議的功德。因而那燒物之美,與人的高低貴賤、智慧的深淺,抑或技藝的巧拙皆無涉。稚拙也好,無智也罷,其本來的狀態(tài)已擔(dān)負(fù)了滋養(yǎng)美的一切。李朝的燒物是“本來”之美的表征。 ——《李朝陶瓷的美與其性質(zhì)》
朝鮮古物之美(精裝) 作者簡介
作者 | 柳宗悅(Sōetsu Yanagi,1889—1961) 日本著名美學(xué)家、思想家。“民藝”一詞的創(chuàng)造者,被譽為“日本民藝之父”。1910 年,參與雜志《白樺》的創(chuàng)刊,其后通過接觸威廉·布萊克及佛教思想,走上探索美的道路。1913 年畢業(yè)于日本東京帝國大學(xué)(現(xiàn)東京大學(xué))文科部哲學(xué)科。20 世紀(jì)初與朝鮮陶瓷器邂逅,令其在研究宗教哲學(xué)、文學(xué)的同時也對民藝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1926 年,與富本憲吉、河井寬次郎、濱田莊司聯(lián)名發(fā)表《日本民藝美術(shù)館設(shè)立趣旨書》。1936 年,創(chuàng)辦日本民藝館并任首任館長。1943 年任日本民藝協(xié)會首任會長。1957 年獲日本政府授予的“文化功勞者”榮譽稱號。一生都在日本及海外遍尋手工制品,收集藏品多達(dá)17000 余件。著有《工藝之道》《日本手工藝》《民藝四十年》等作品。 譯者 | 張逸雯 編輯,譯者。譯有《二十一世紀(jì)民藝》《奏響色彩》《我的小裂帖》等。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經(jīng)典常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tuán)-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xué)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山海經(jīng)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