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中圖網(wǎng) 請 | 注冊
> >>
資治通鑒精選新繹(全四冊)(精裝)

資治通鑒精選新繹(全四冊)(精裝)

出版社:文化發(fā)展出版社出版時間:2022-07-01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608
本類榜單:歷史銷量榜
中 圖 價:¥253.9(6.9折) 定價  ¥36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資治通鑒精選新繹(全四冊)(精裝)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14236835
  • 條形碼:9787514236835 ; 978-7-5142-3683-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資治通鑒精選新繹(全四冊)(精裝) 本書特色

※史學(xué)巨著《資治通鑒》被譽為“帝王之書”“權(quán)謀之書”“生存之書”,國之興衰、人生成敗,它早就說透了! ※《資治通鑒》蘊含著古人治國理政得失和豐富的社會人生經(jīng)驗,至今仍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它是人生成長的指導(dǎo)書、常修書。 ※康熙、乾隆曾御批《資治通鑒》,朱熹、胡三省、曾國藩、王夫之、梁啟超、陳寅恪等都曾盛贊這部史書。 ※張大可先生畢三十年之功,反復(fù)研讀《資治通鑒》,深得其中奧義,是“通鑒”大家。 ※歷時三年打磨的此套四卷選本,是《資治通鑒》普及的一次創(chuàng)新,精選秦漢與隋唐這兩個時段,講透興亡交替的史事,深挖其中的領(lǐng)導(dǎo)藝術(shù)、管理經(jīng)驗、用人智慧、權(quán)謀戰(zhàn)略,一冊在手,可準確把握《資治通鑒》全書宗旨,盡攬其菁華。 ※注釋、譯文權(quán)威準確,流暢生動,每卷設(shè)有大事提要與評析,每冊后增設(shè)附錄,精彩點評重要人物、事件,挖掘其歷史智慧及對當(dāng)代的啟示。 ※普通讀者體悟國學(xué)精品的普及書,史學(xué)研究者及愛好者的工具書。 ※裝幀素雅大方,雙封面,收藏、饋贈佳品。 ※錢文忠、唐翼明、戴建業(yè)、韓昇等名家力薦。

資治通鑒精選新繹(全四冊)(精裝) 內(nèi)容簡介

《資治通鑒》是北宋大政治家、大史學(xué)家司馬光領(lǐng)銜修撰的一部歷史名著,記載了戰(zhàn)國初年至五代末葉1362年錯綜復(fù)雜的歷史,是一部貫通古今的編年體通史巨著,其氣勢與規(guī)模,不僅在古代中國,就是在中世紀的世界史壇上,都堪稱無與倫比之作,有著巨大的歷史價值,以及知古鑒今的借鑒價值,值得所有人閱讀。 《資治通鑒精選新繹》把握《資治通鑒》全書脈絡(luò),精選秦漢、隋唐兩個歷史時期,跨周、秦、西漢、隋、唐五個朝代,分為四冊。本書對所選史事做簡潔明快的今注與今譯,附錄重大史事人物的評說。本書的新繹體現(xiàn)的是宏觀與微觀相結(jié)合的讀史方法,可謂“致廣大而盡精微”,既讓讀者了解到歷史全貌,又把握了重要歷史細節(jié),從而汲取歷史智慧,啟迪當(dāng)下。

資治通鑒精選新繹(全四冊)(精裝) 目錄

《資治通鑒精選新繹》(一)目錄

卷** 周紀一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至烈王七年(前403—前369)

卷第二 周紀二

周顯王元年至四十八年(前368—前321)

卷第三 周紀三

周慎靚王元年至赧王十七年(前320—前298)

卷第四 周紀四

周赧王十八年至四十二年(前297—前273)

卷第五 周紀五

周赧王四十三年至五十九年(前272—前256)

卷第六 秦紀一

秦昭襄王五十二年至秦始皇帝十九年(前255—前228)

卷第七 秦紀二

秦始皇帝二十年至秦二世皇帝元年(前227—前209)

卷第八 秦紀三

秦二世皇帝二年至三年(前208—前207)

卷第九 漢紀一

漢高帝元年至二年(前206—前205)

卷第十 漢紀二

漢高帝三年至四年(前204—前203)

卷第十一 漢紀三

漢高帝五年至七年(前202—前200)

卷第十二 漢紀四

漢高帝八年至漢惠帝七年(前199—前188)

附錄 人物與事件

提速歷史轉(zhuǎn)折的長平之戰(zhàn)

秦皇漢武 千秋評說

論項羽論劉邦

論三杰歸漢

《資治通鑒精選新繹》(二)目錄

卷第十三 漢紀五

呂太后元年至漢文帝前元二年(前187—前178)

卷第十四 漢紀六

漢文帝前元三年至前元十年(前177—前170)

卷第十五 漢紀七

漢文帝前元十一年至漢景帝前元二年(前169—前155)

卷第十六 漢紀八

漢景帝前元三年至后元三年(前154—前141)

卷第十七 漢紀九

漢武帝建元元年至元光元年(前140—前134)

卷第十八 漢紀十

漢武帝元光二年至元朔四年(前133—前125)

卷第十九 漢紀十一

漢武帝元朔五年至元狩四年(前124—前119)

卷第二十 漢紀十二

漢武帝元狩五年至元封元年(前118—前110)

卷第二十一 漢紀十三

漢武帝元封二年至天漢二年(前109—前99)

卷第二十二 漢紀十四

漢武帝天漢三年至后元二年(前98—前87)

附錄 人物與事件

論漢文帝

論漢文帝創(chuàng)建的賢良文學(xué)

論“文景之治”

論漢武帝征伐匈奴

論張騫鑿空西域

《資治通鑒精選新繹》(三)目錄

卷**百七十五 陳紀九

陳宣帝太建十三年至陳長城公至德元年(581—583)

卷**百七十六 陳紀十

陳長城公至德二年至禎明二年(584—588)

卷**百七十七 隋紀一

隋文帝開皇九年至十一年(589—591)

卷**百七十八 隋紀二

隋文帝開皇十二年至十九年(592—599)

卷**百七十九 隋紀三

隋文帝開皇二十年至仁壽三年(600—603)

卷**百八十 隋紀四

隋文帝仁壽四年至隋煬帝大業(yè)三年(604—607)

卷**百八十一 隋紀五

隋煬帝大業(yè)四年至八年(608—612)

卷**百八十二 隋紀六

隋煬帝大業(yè)九年至十一年(613—615)

卷**百八十三 隋紀七

隋煬帝大業(yè)十二年至隋恭帝義寧元年(616—617)

卷**百八十四 隋紀八

隋恭帝義寧元年(617)

卷**百八十五 唐紀一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

卷**百八十六 唐紀二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

卷**百八十七 唐紀三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

附錄 人物新傳

隋文帝楊堅傳

隋煬帝楊廣傳

隋權(quán)臣楊素傳

瓦崗英雄翟讓傳

義軍首領(lǐng)李密傳

《資治通鑒精選新繹》(四)目錄

卷**百八十八 唐紀四

唐高祖武德二年至四年(619—621)

卷**百八十九 唐紀五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

卷**百九十 唐紀六

唐高祖武德五年至七年(622—624)

卷**百九十一 唐紀七

唐高祖武德七年至九年(624—626)

卷**百九十二 唐紀八

唐高祖武德九年至唐太宗貞觀二年(626—628)

卷**百九十三 唐紀九

唐太宗貞觀二年至五年(628—631)

卷**百九十四 唐紀十

唐太宗貞觀六年至十一年(632—637)

卷**百九十五 唐紀十一

唐太宗貞觀十一年至十四年(637—640)

卷**百九十六 唐紀十二

唐太宗貞觀十五年至十七年(641—643)

卷**百九十七 唐紀十三

唐太宗貞觀十七年至十九年(643—645)

卷**百九十八 唐紀十四

唐太宗貞觀十九年至二十二年(645—648)

卷**百九十九 唐紀十五

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至唐高宗永徽六年(648—655)

附錄 人物新傳

唐高祖李淵傳

唐太宗李世民傳

長孫無忌傳

魏徵傳

房玄齡傳

李靖傳

秦瓊傳

尉遲敬德傳

程知節(jié)傳


展開全部

資治通鑒精選新繹(全四冊)(精裝) 節(jié)選

【原文】 烈王 元年(丙午,前375) 日有食之。 韓滅鄭,因徙都之①。 趙敬侯薨,子成侯種②立。 …… 【注釋】 ①韓滅鄭:韓王滅了鄭國。鄭國末代之君為鄭康公,幽公之弟,名乙陽,一名乙,公元前395年至公元前375年在位。徙都:韓都五遷。韓氏始封韓原,在今陜西韓城市南。公元前566年,韓宣子徙都居州,在今河南武陟縣西南,公元前479年,韓貞子徙都平陽,今山西臨汾市西北。公元前416年韓武子遷都宜陽,今河南宜陽縣西。韓景侯時又遷都陽翟,今河南禹州市。韓哀侯滅鄭又徙都鄭,今河南新鄭市。 ②成侯種:趙第四代國君,名種。公元前374年至公元前350年在位。 …… 【譯文】 烈王 周烈王元年(丙午,前375) 發(fā)生日食。 韓國滅亡鄭國,于是遷都到鄭國都城新鄭。 趙敬侯死,他的兒子種繼位為趙成侯。 …… 【評析】 司馬光名分論 周威烈王冊命韓、趙、魏三家為諸侯,王室名分喪失!顿Y治通鑒》以周威烈王冊命韓、趙、魏三家為諸侯開端,凸顯司馬光“名分不可丟失”的歷史觀,故以“臣光曰”評論為述史起筆。幽厲之后,周王室東遷,王室權(quán)威式微,東周襄、惠之后,王室權(quán)威進一步衰落。周威烈王冊命韓、趙、魏三家為諸侯,名分丟失,王權(quán)墜地,德義終結(jié),暴力滋起,歷史時勢為之一變,也就是由春秋時代進入戰(zhàn)國時代!俺脊庠弧敝,追述三家分晉,在公元前453年,也就是說,冊命三家為諸侯,已由三家分晉注定了。暴力取代了德義,周王室名分不守是沒辦法的事,也可以說是用手中的名分換取茍延殘喘!俺脊庠弧敝v的是大道理,周威烈王遵守的是現(xiàn)實,即便是做傀儡,也還有一個王室的名義。

資治通鑒精選新繹(全四冊)(精裝) 作者簡介

張大可,1940年12月7日生,重慶市人。1966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xué)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yè)。歷任蘭州大學(xué)、北京外國語大學(xué)、中央社會主義學(xué)院教授,現(xiàn)任中國史記研究會會長。在中國歷史文獻學(xué)、秦漢三國史兩個學(xué)術(shù)領(lǐng)域發(fā)表學(xué)術(shù)論文近兩百篇,尤長于三國史與《史記》的研究,在學(xué)術(shù)界獨樹一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出版《三國史研究》與《史記研究》個人論文專集的學(xué)者。主要學(xué)術(shù)論著有《三國史》《司馬遷評傳》《史記全本新注》《〈史記〉文獻研究》《中國文獻學(xué)》等十余部,其中有六種獲省部級優(yōu)秀圖書獎。2013年商務(wù)印書館出版《張大可文集》十卷。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wǎng)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