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靈元氣社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tài)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
>
厭女(增訂本)
-
>
這樣學習才高效/楊慧琴
-
>
心理學經(jīng)典文叢:女性心理學
-
>
中國文化5000年
恐怖的權(quán)力 論卑賤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100153621
- 條形碼:9787100153621 ; 978-7-100-15362-1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恐怖的權(quán)力 論卑賤 本書特色
法國符號學家、精神分析學家朱莉婭·克里斯蒂瓦的成名之作。 卑賤是生存主體的一種狀態(tài),是對付外部威脅物的反抗。卑賤物能引發(fā)主體的恐怖,激起痙攣和吶喊,甚至排泄。在卑賤引起的恐怖中,俗人排泄的是污穢,文人吐出的是文字。而文學作品擁有一種剖析性乃至破壞性,掌握著一種史詩般的權(quán)力,歷代偉大的文人都是實現(xiàn)這個權(quán)力的典范?死锼沟偻邚木穹治隼碚、宗教歷史考察和當代文學經(jīng)驗等方面著手,試圖揭示卑賤穿越文學記憶,用恐怖實現(xiàn)其整個權(quán)力的秘訣。
恐怖的權(quán)力 論卑賤 內(nèi)容簡介
何為卑賤?它存于主體還是客體?人的卑同感從何而來?是與生俱來的?還是來自社會,或是來自歷史?它為何像幽靈一樣糾纏不休?對諸如此類問題,作者朱莉婭·克里斯蒂瓦試圖運用符號學和精神分析學相結(jié)合的方法來探索其奧秘。她的方法令人想到拉康,當然又有別于拉康。全書分十一章介紹了卑賤的來源、人類心理上害怕什么、從精神的角度骯臟和污穢的含義、圣經(jīng)憎惡的符號學、除去世界的原罪、塞利納:既非喜劇家也非殉道者、痛苦與恐怖、糟蹋我們無限境界的女人、非猶太毋寧死、在開始和無限之處、恐怖的權(quán)力。本書從卑賤的原分析人類對于骯臟、污穢的精神世界的理解,再來分析一些現(xiàn)實中人名認為恐怖、卑賤的東西的根源,*后歸結(jié)于恐怖的權(quán)力的精神世界。
恐怖的權(quán)力 論卑賤 目錄
第二章 害怕什么
第三章 從骯臟到污穢
第四章 憎惡的符號學
第五章 QUI TOLLIS PECCATA MUNDI(除去世界的原罪)
第六章 塞利納:既非喜劇家也非殉道者
第七章 痛苦與恐怖
第八章 糟蹋我們無限境界的女人
第九章 非猶太毋寧死(Juivre ou mourir)
第十章 在開始和無限之處
第十一章 恐怖的權(quán)力
恐怖的權(quán)力 論卑賤 節(jié)選
這個詩學的凈化,這個哲學的小妹妹,兩千多年來一直在與哲學相對抗,互不相容,如今她使我們遠離純潔,遠離長期以來主宰現(xiàn)代代碼的康德式道德。該道德更忠實于某種禁欲的柏拉圖主義。眾所周知,康德通過“格言的普及”,在《道德的形而上學之基本原則》或《論美德的理論》中,主張一種“倫理學體操”,通過覺悟使我們成為主宰骯臟的主人,并且通過這種覺悟成為自由的人,快樂的人! 《诟駹杽t相反,他更堅持懷疑論立場,從某方面說更是亞里士多德派立場。黑格爾摒棄主張消除骯臟的“強詞奪理”,他認為骯臟是帶根本性的東西。也許是想與希臘城堡遙相呼應,他所看到的倫理學就是行為的倫理學。然而面對那些美麗的靈魂,面對那些在空洞形式的構(gòu)建中尋找純潔的美學靈魂,黑格爾顯然并沒采納亞里士多德的模仿式和狂歡式凈化。正是在歷史的行為中,耶那的主人看著基本的不潔在消耗;這個不潔實際上就是性的不潔,其歷史的終結(jié)便是婚姻。但是——也就在這里,先驗唯心主義憂郁地結(jié)束——于是欲望(Lust)經(jīng)過這種規(guī)范化逃避卑賤的動物性(Begierde),陷入了憂愁與無聲的平庸之中。這是怎么回事?黑格爾并不把骯臟指責為理想式覺悟的一種外化;他說得更為深刻——也更為隱諱——他認為骯臟能夠也應該在社會歷史的行為中自我消除。如果說黑格爾在這一點上與康德有分歧,但在譴責(性欲的)不潔上倒是英雄所見略同。他贊同康德將覺悟遠離骯臟的努力。但從辯證的角度來說,正是這種骯臟構(gòu)成了人們的覺悟。骯臟在走向思想的路途中被逐漸吸收,除了變成覺悟的負面,即交際與言語的缺乏之外,它還能變成什么呢?換句話說,骯臟在婚姻中消解,變成……憂郁。在這一點上,它倒是沒有過分遠離自身的邏輯,即成為話語的一道邊界:一種沉默。① 顯然,分析家在沉默的深淵中與憂郁的幽靈擦肩而過,這種憂郁正是黑格爾在性欲標準化中所看到的。這種憂郁對他來說尤其明顯,因為他的倫理學非常嚴謹,他的倫理學,在西方都這樣,建立在先驗唯心主義殘余之上。當然,我們也可以提出下列觀點,即弗洛伊德的立場是二元的、具有溶解力的,能使這些基礎偏離中心。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使分析的憂郁性沉默飄飛在奇怪與外來的話語之上,這種話語實際上通過模仿恐怖、熱情或狂歡的方式來打碎語言交際(由被理解的一種知識和真理組成),它與語言比較疏遠,而與韻律和歌曲更加親近。在閹割的分析過程中存在著模仿因素(據(jù)說是判明身份的)。另外,分析家的解釋言語(而且不僅僅是它的文學和理論雙語現(xiàn)象)還須感受到這一點才能成為分析性言語。針對過度憂郁中自我認識的純潔,只有分析性陳述的“詩學”偏離能證明卑賤的鄰近,證明與卑賤共處,證明卑賤的“知識”。 總而言之,我想到了身份辨別,它完全是分析家面對分析主體的模仿(轉(zhuǎn)移和反轉(zhuǎn)移)。這種身份辨別能夠使分析主體與那個破碎的東西連到一起,正是它使分析主體難受,心似荒漠。它能夠使人后退,一直退到話語的斷裂中,退到讓人聽到的情感中;它能夠給言語裂縫加上節(jié)奏,把碎裂的言語連接(這是否就是“提高覺悟”?)起來,而言語本身卻因背離了它的卑賤意義而感到憂郁。倘若有某種分析的享受存在,那它就在這里,在這個完全詩學的模仿之中,它穿過言語的建筑學,從一般病理學形象走向邏輯和幻想的聯(lián)結(jié)。用不著將語言生物化,只需通過表述將分析言語從身份辨別中分離出來,若取該詞的較強的意思,分析言語是一種“自我體現(xiàn)”的言語。只有在這個條件下,言語才帶有“凈化的”性質(zhì):讓我們這樣理解它,分析言語對分析者也好,對分析主體也好,并不等同于一種凈化,而是一種輔佐卑賤或反抗卑賤的新生。
恐怖的權(quán)力 論卑賤 作者簡介
[法]朱莉婭·克里斯蒂瓦(1941-),原籍保加利亞,后入法國籍。著名符號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巴黎第七大學教授,羅朗·巴特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符義分析》、《詩歌語言革命》、《瘋狂的真理》、《語言這個陌生人》等! 埿履,南京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法國文學研究會副會長。曾任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中國駐法國大使館一等秘書。2006年獲法國政府棕櫚教育勛章(騎士),2008年獲江蘇省第三屆紫全文學獎翻譯獎。研究領域為語言學、符號學與法國文學。出版譯著《巴黎圣母院》、《游蕩的影子》、《論誘惑》、《模糊性的道德》、《文學的政治》、《景觀社會》等40余部,教材及編著10余部,在國內(nèi)外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60多篇;完成國家及省部級項目8項,主持國家精品課程《法語閱讀》,出版專著《法國小說符號學分析》與《普魯斯特的美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史學評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