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生命是什么/[奧]埃爾溫·薛定諤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鬼谷藏龍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
>
勺子飛來了
迷人的溫度—溫度計里的人類、地球和宇宙史//2022新定價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32773640
- 條形碼:9787532773640 ; 978-7-5327-7364-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迷人的溫度—溫度計里的人類、地球和宇宙史//2022新定價 本書特色
《迷人的溫度》榮獲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優(yōu)秀科普作品獎銀獎。查理·芒格推薦必讀! 《迷人的溫度》從溫度的維度,書寫關于宇宙、地球和生命的歷史。溫度,不只是數(shù)字,它幾乎決定了這個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命運。
迷人的溫度—溫度計里的人類、地球和宇宙史//2022新定價 內(nèi)容簡介
"【內(nèi)容簡介】: 大多數(shù)人每天醒來時都會考慮幾個問題:今天要去哪里?現(xiàn)在是什么時候?外面有多冷? 有意無意間,對長度、時間和溫度的衡量確定了生活的節(jié)律。這三個度量中,我對*微妙的那個溫度*著迷。 過去幾千年里,人類對長度和時間的日常理解并沒有太大變化,尺子和鐘表也很早就問世了。溫度就不同。雖然人人知道就連一個嬰兒都能分辨冷熱,但是我們學會度量溫度卻只有幾百年。 比如,我們知道太陽的中心溫度,對地球的中心溫度卻不甚明了。 比如,無論生活在北極圈還是撒哈拉,為什么人類的體溫保持不變?為什么它始終是華氏98.6度(攝氏37度)?為什么大多數(shù)哺乳動物和鳥類都有著大致相同的體溫?又比如,我們感染時會發(fā)燒,為什么會演化出這樣的功能? 溫度,不只是數(shù)字。 在動筆之初,我就知道自己要在這本書里探討一系列重大問題。過去的一百年,科學家曾著力研究這些問題,但它們中的許多至今仍沒有解答。而將它們串在一起的,正是溫度。 "
迷人的溫度—溫度計里的人類、地球和宇宙史//2022新定價 目錄
引言尺子、鐘表和溫度計……001
**章98.6度……008
不變的體溫……011
深入撒哈拉……015
挺進南極洲……022
當事情出了差錯……028
熱度造成休克……035
第二章測量工具……041
**縷火光……042
溫度計的四位發(fā)明者……047
來自麻省的伯爵……056
蒸汽動力……061
熱力學的三條定律……066
熵與生命……070
第三章讀懂地球……073
哥白尼的和諧……077
牧師、律師和魚類化石專家……083
冰的循環(huán)……087
090……凍土上的鮮花
095……厄爾尼諾,過去和現(xiàn)在
099……溫室效應: 基本原理
105……溫室效應: 歷史
112……溫室效應: 政治博弈
115……第四章極限生命
116……巴頓和畢比的探海球
123……烤蛤一區(qū): 深海熱泉
130……一腔熱血
135……雪球地球
141……生命的第三支
144……熔化地球
151……地外生命
155……冰封兩英里下的生命
160……第五章來自太陽的消息
161……太陽核心
166……宇宙浪蕩徒
171……熱力旁白: 伽莫夫、盧瑟福與核勢壘
175……一顆恒星的誕生
180……黑洞和小綠人
185……基礎元素: 氫和氦
188……三度的質(zhì)子,兩度的中微子
193……大爆炸和大擠壓
第六章量子躍遷……198
法拉第的完美氣體……200
*后的液體……204
超導……210
二象性、不相容性和不確定性……216
低溫世界……222
愛因斯坦的冰箱……225
錢德拉的旅行……230
眺望未來……236
參考文獻……239
致謝……260
迷人的溫度—溫度計里的人類、地球和宇宙史//2022新定價 節(jié)選
**章98.6度 98.6度(指華氏度,約合攝氏37.2度)——人類之間的相似真是一件非同尋常的事。放一支溫度計到一個人的舌頭下面,無論他是北極冰流上的一個因紐特人①、伊圖里森林中的一個俾格米人,或是紐約證券交易所內(nèi)的一個股票經(jīng)紀人,得到的讀數(shù)都是相同的。黃人、黑人、褐人、白人、高個子、矮個子、胖子、瘦子、老人、年輕人、男人、女人,體溫都是98.6度。無論是一個月大的嬰兒、二十歲的運動員,還是一位百歲老人,都有著相同的體溫。無論你的肌肉膨脹還是萎縮、牙齒突出還是掉落、視力敏銳還是因患白內(nèi)障而模糊,無論你的心律是不是在壓力下倍增、呼吸有沒有劇烈起伏,無論你是渾身戰(zhàn)栗還是揮汗如雨,你的體溫都始終不變。即使它只變動2%,你也會覺得痛苦;如果它的升降超過了5%,你就要考慮去急診室了。人和人的相似,在這一點上真是驚人。當你呼吸、流汗和排泄,身體的其他機能都會大幅變動,這全都是為了維持一個恒定的體溫。 嚴格來說,98.6度只是一個簡單的縮寫,因為我們身體的各處溫度是不同的,雖然其中也不乏規(guī)律。我們的皮膚一般比內(nèi)臟低6度,你只要把放在舌頭下面的溫度計捏在兩根手指之間,就能證明這一點?谇缓透亻T的溫度也不相同,后者一般比前者高1度。不同的臟器之間,溫度也有差異,高低取決于新陳代謝和血液的流動。早在人類開始測量溫度之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jīng)對此有所察覺了,他們認為身體上*熱的部位是心臟,尤其是那些“熱血型”的人。但真實的情況比較乏味: 我們發(fā)現(xiàn),不那么熱血的肝臟反倒是*熱的。 在17世紀之前,“所有的人體溫相同”的說法一定會使人覺得奇怪。當時還只有粗糙的溫度計,也沒有人用它們來仔細比對不同人的體溫。人們只能粗略地測量體表的溫度,他們想當然地認為,一個人的體溫反映了當?shù)氐臍夂,因此熱帶居民的體溫要比溫帶居民的高。1578年,約翰內(nèi)斯·哈斯勒(Johannes Hasler)出版了影響深遠的著作《醫(yī)學的邏輯》(De logistica medica),書中提出的**要務就是“確定每一個人的自然溫度”,而決定體溫的因素有“對象的年齡、測量的季節(jié)、桿子的高度(即海拔)和其他種種影響”。哈斯勒制作了一張詳細的表格,指導醫(yī)生如何參考病人的體溫、需求和周圍的環(huán)境來配制藥品。他當然知道發(fā)燒和疾病有關。所以他才會提醒醫(yī)生們留意病人體溫的變化。 我們今天知道,體溫并不會隨著地點而不同。但是它的確會隨著一天中的時間而略微變化: 上午逐漸上升,下午三時許達到峰值,到了夜間又降到*低,*高和*低一般相差1.5度,98.6度只是一天中的均值。不過,即使這個說法也需要加以限定,比如《哈里森內(nèi)科學》一書告訴我們: 都說人類的“正!斌w溫是華氏98.6度,但是根據(jù)文德利希在一百二十多年前的*初觀測,18至40歲之間的健康成人的平均口腔溫度應該是華氏98.2度。 人的體溫超過正常值就叫“熱病”(pyrexia),俗稱“發(fā)燒”;低于正常值則稱為“低體溫癥”(hypothermia)。人體內(nèi)部自有一套調(diào)節(jié)機制,使我們的體溫大致保持在正常范圍之內(nèi),這套機制聽命于一個深埋于大腦之中的*高控制中心,那就是下丘腦。這個渺小的器官不僅設置溫度,也操縱著各種激素的分泌,由此掌控著大量關鍵的代謝功能。此外,它還調(diào)解著人體內(nèi)的水、糖和脂肪水平,并且指導激素的釋放,從而對我們的各種活動進行抑制或是加強。哈維·庫欣(Harvey Cushing)是20世紀初美國的一代名醫(yī),他研究了下丘腦和腦垂體的行為,并對下丘腦作了如下描述: 這一小塊組織隱藏得很好,幾乎只有一個指甲蓋那么大,但它的內(nèi)部卻坐落著原始生命的力量之源,負責生長、情緒和繁殖,人類在上面疊加了一個皮層作為抑制,但并不是總能抑制住它。 飲食中的能量維持著我們體內(nèi)的各種代謝機制,并由此產(chǎn)生熱量。人體會通過皮膚排出大約85%的熱量,其余的則隨著汗水和大小便排出。皮膚是熱量出入人體的主要門戶,所以我們應該找一找皮膚和下丘腦的關系。從下丘腦到皮膚,其實有著兩條重要通路,一條是邊緣神經(jīng)系統(tǒng),另一條是稱為“毛細血管”的小型血管所組成的密集網(wǎng)絡。 來自這兩條通路的信息進入下丘腦,并在其中負責溫度調(diào)節(jié)的部分匯總。如果信息顯示身體太冷,毛細血管就會收縮,從而保存熱量;如果身體太熱,毛細血管就會擴張。不僅如此,下丘腦還會向汗腺發(fā)送激素信號,命令它們將汗液通過毛孔排到皮膚外面。它同時還向大腦皮層發(fā)送信號,敦促其改變身體的行為,比如穿衣或者脫衣。當然,庫欣所謂的“抑制作用”,這時仍是存在的。在這個過程中,流向下丘腦的血液時刻匯報著身體的調(diào)節(jié)狀況;必要時,血液還會告訴下丘腦應該分泌何種激素以重置體溫?粗@個在數(shù)百萬年中演化而成的系統(tǒng),我們只能又一次贊嘆它的行動是多么高效。 不變的體溫 除人類以外,其他哺乳動物和鳥類也能維持恒定的體溫,我們和它們統(tǒng)稱為“溫血動物”。當然,溫血動物的體內(nèi)不是只有血是暖的,溫血和冷血的區(qū)分也并不總是涇渭分明。生物學家用“恒溫動物”(homeotherms)與“變溫動物”(poikilotherms)來作區(qū)分;其中homo是希臘語的“相同”,poikilos是希臘語的“變化”。鳥類和哺乳類屬于恒溫動物,它們代謝率高、從體內(nèi)產(chǎn)生熱量、并且具備精密的冷卻機制來維持恒定的體溫。而除此之外的變溫動物就不具備這些機制了。這個區(qū)分也有例外,比如有些常溫動物也會使體溫大幅下降,大家都熟知的冬眠就是一個例子。盡管如此,恒溫與變溫的區(qū)分已經(jīng)相當精確了。我們由此還會想到: 恒溫性是如何演化出來的?恒溫性的前提是復雜的腦和精密的控制,在已知的動物物種當中,只有很小一部分采用了這套機能。至于原因是什么,至今沒有一個公認的答案,有的只是一系列猜想而已。 恒定體溫的出現(xiàn),似乎正好與一些動物從水中走向陸地的時間重合。在水下生活能夠隔絕許多天氣的變化。尤其是深水,那里的環(huán)境溫度是相當穩(wěn)定的。相比之下,在陸地上棲息的動物在二十四小時之內(nèi)就能感受到溫度的變化。日夜更替、晴雨交加、暴風驟雨,都是它們必須經(jīng)受的。除此之外,陸地生活還使得許多動物演化出了快速決定復雜事宜的本領。 試想遠古的一位人類祖先在非洲大草原上被一頭獅子追逐的情景。逃跑時,他的四肢必須協(xié)調(diào)運動,大腦也必須估算出*佳生存策略: 是繼續(xù)跑,還是轉(zhuǎn)過身來用原始的木棍戰(zhàn)斗?那棵樹離我有多遠?在被獅子趕上之前爬上去的把握有多大?我的家人又有多大的生存幾率?部落的同胞會來幫我嗎?我是不是該跳進河里?那樣會被鱷魚抓住嗎?腦袋里做著種種盤算的同時,手腳也沒有停下,身上不住地流汗,肺部也在用力呼吸。無論人或獅子,腦中的念頭和身體的行動都必須同時進行,各種決策匯總起來,從而制定出一條求生的路線。 指導人類思想和行動的中樞是腦,它是由一千億個彼此連接的神經(jīng)細胞組成的回路,結(jié)構(gòu)精巧到了極點。和人類一樣,獅子的頭顱里也有著數(shù)量相當?shù)纳窠?jīng)細胞。在那里,復雜的化學反應激發(fā)著信號的傳送與接收,而這些化學反應和各種到達特定器官的激素信號一樣,都取決于身體的溫度。對于我們這樣復雜的動物來說,由于所有的回路都依賴溫度,保持恒定的體溫(只在特殊情況下略有偏差)就成為了演化上的首選。腦的溫度如果發(fā)生波動,就會將反應打亂,使之無法按照已經(jīng)學會的順序進行。人類、其他哺乳類和鳥類的腦都是演化形成的卓越工具,它們之所以能有這樣高超的性能,就是因為它們都處在一個受到保護和控制的環(huán)境之中。也有一些較為簡單的動物,腦部的結(jié)構(gòu)比我們原始得多,它們利用其他方法獲得了*大的生存幾率;但是對于我們來說,恒定的體溫才是*好的選擇。 再看看剛才的例子: 那位一邊被獅子追逐一邊思考對策的人類祖先,他處在一個關鍵時刻,他的雙腿在努力奔跑,他的雙手不能在這時做出爬樹的動作;他的鼻子聞到了一頭獅子的氣味,他的眼睛不能認為那是一塊石頭;他的頭腦也不能在這個當口決定停下來吃點零食——獅子恰恰在動這個腦筋,但是它也要確定自己追逐的是一個人類而不是什么無法消化的東西。人和獅子都想存活并將自己的基因流傳下去,想要增加這個幾率,就必須在同一時間決定幾個事項、完成幾種行為,無論決策或動作,都必須靈活、迅速而可靠。一個溫度恒定的腦似乎有助于這種機能。 我不是要用這個例子來說明獵食者和獵物之間*基本的相互作用需要一個結(jié)構(gòu)精巧、溫度恒定的腦。這顯然不是事實。對于人和獅子這樣的動物,腦的確能在恒定的溫度下發(fā)揮*大的效用。但是之所以演化出了這么復雜的腦,原因還在于各種復雜行為,這些行為中的許多都是為了在社會和組織中生存,一旦學會就沿用終身。 人腦之所以保持恒溫,也不是人體保持恒溫的唯一原因。一般的化學反應總是在溫度升高時加快,所以體溫設定得越高,體內(nèi)的反應就越活躍——不過這也有限度。如果多余的熱量無法排出,接收的信息又來得太快,系統(tǒng)就會崩潰。在過去幾百萬年中,人類、其他哺乳動物,當然還有鳥類,都發(fā)現(xiàn)了一個共同的規(guī)律: 在華氏100度(約攝氏378度)左右,我們的思想和行動是*有效的。 我的一個心理學家朋友告訴我,在遇到動物行為方面的難題時,就想一想動物的性行為。溫血動物的體內(nèi)有著主宰交配、生殖和無數(shù)其他行為的激素反應,而它們在溫度恒定且較高的時候是*有效的。還有一些巧妙的問題也能從溫度的角度予以解答,比如男性的睪丸為什么要放在體外的陰囊中,而不是更加安全的腹腔內(nèi)?大概是因為略低于98.6度的環(huán)境比較適合精子的產(chǎn)生吧。 就算人體真的在溫度恒定的時候*為可靠,為什么就偏偏要是98.6度呢?這個問題有一個大概的答案,其中既有演化的原因,也涉及新陳代謝的簡單原理。大多數(shù)機器的能效都很低下,人體也是如此。一般來說,人體吸收的能量中有超過70%轉(zhuǎn)化成了熱量。這些熱量需要向周圍散發(fā),不然身體就會像超負荷的引擎那樣過熱、無法正常運行。我們在外界溫度比皮膚溫度低20至30度時*為舒適,因為這個溫差下的熱損失率恰到好處,再冷一點,熱量就會散發(fā)過快,再熱一點,就會有太多熱量淤積。當天氣偏冷,我們就加衣服、蓋毯子、肌肉也會做出顫抖的動作;當天氣偏熱,我們就出汗、搖扇子,只要條件允許就一直待著不動。 人體產(chǎn)生熱量的過程精微復雜,它是又一項需要腦部調(diào)節(jié)的機制。在休息狀態(tài)下,腦和心、肺、腎等內(nèi)臟器官產(chǎn)生的熱量超過人體總熱量的三分之二,雖然它們在體重中所占的比例連十分之一都不到。在運動時,肌肉產(chǎn)生的熱量可以增加十倍并占據(jù)所有資源。但即使在這樣的劇變之下,身體的溫度依然是相當穩(wěn)定的,那些基礎的本能反應也依然不會出錯。能夠做到這點,是因為人體內(nèi)部在制造更多熱量的同時,也在以更快的速度將熱量散發(fā)到環(huán)境中去。 熱傳遞的機制有著復雜的細節(jié),但基本的物理學原理卻十分簡單: 熱量總是從高溫物體向低溫物體流動。所有物體都會輻射和吸收熱量,其中暗色物體的輻射效率較高,亮色物體的輻射效率較低。設想你待在一間砌著石墻的寬敞房間里,如果墻壁的溫度低于你的體溫,你就覺得涼爽;高于你的體溫,你就覺得暖和。 熱傳導也是同樣的道理: 當兩個物體互相接觸,熱量總是從較熱的那個向較冷的那個流動。在熱輻射和熱傳導中,熱量流動的速度都和兩個物體的溫差大致成正比——至少在溫差不太大的情況下是如此。這個規(guī)律在一些舊書中就有提及,比如牛頓的《熱量流動的定律》(Law of Heat Flow)。舉例來說,你手握一根金屬棒,當棒子的溫度是華氏78度(約攝氏26度),你流失熱量的速度就是棒子在華氏88度(約攝氏31度)時的兩倍,這是因為其中的一根棒子和你98.6度的體溫相差20度,而另一根僅相差10度。同一個砌著石墻的房間,在華氏58度(約攝氏14度)時感覺要比華氏78度時更冷,也是這個道理。 有人認為,我們的體溫之所以定在98.6度,和我們在70度(約攝氏21度)的房間里感到舒適是出于同一個原因。人類出現(xiàn)在略早于兩百萬年前的非洲局部地區(qū),那幾個地區(qū)的日平均氣溫剛好是70度出頭。先民們在這樣的氣溫中狩獵采集,他們的代謝過程產(chǎn)生的熱量,在體溫接近100度時是*容易散發(fā)的。你可以算出身體在日;顒又挟a(chǎn)生熱量的速度,也可以算出身體的熱量向70多度的環(huán)境中散發(fā)的速度。這兩個速度都取決于體溫: 只要簡單估算,就會發(fā)現(xiàn)這兩個速度在98.6度處大致吻合,在這個體溫上,身體產(chǎn)生的熱量等于發(fā)散的熱量。后來的人類又擴展了自己對于寒冷天氣的耐受能力,一是靠穿戴裘皮,二是靠一門獨特的技術——生火。 不過,人的體溫之所以維持在98.6度,對氣候的適應*多只是一個很小的原因。鳥類和哺乳動物有著各自不同的演化歷史,但它們的體溫幾乎都固定在了這個數(shù)值附近。在恒溫性的種種理由當中,*主要的是使動物體內(nèi)一套復雜的化學反應達到*優(yōu),好讓它們完成生活中的各項復雜活動。
迷人的溫度—溫度計里的人類、地球和宇宙史//2022新定價 作者簡介
吉諾·格塞雷(Gino Segr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物理和天文學教授。他是世界聞名的高能基本粒子理論物理學家,曾受到美國國家科學基金、艾爾弗雷德·斯隆基金、約翰·古根海姆基金和美國能源部的嘉獎。本書是他的代表作。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推拿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自卑與超越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虎
- >
回憶愛瑪儂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