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中圖網(wǎng) 請 | 注冊
> >>
中觀今論-印順法師佛學(xué)著作系列/釋印順著

中觀今論-印順法師佛學(xué)著作系列/釋印順著

作者:釋印順著
出版社:中華書局出版時間:2022-11-01
開本: 其他 頁數(shù): 198
中 圖 價:¥24.0(8.0折) 定價  ¥30.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中觀今論-印順法師佛學(xué)著作系列/釋印順著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101074857
  • 條形碼:9787101074857 ; 978-7-101-07485-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觀今論-印順法師佛學(xué)著作系列/釋印順著 內(nèi)容簡介

中觀派是印度大乘佛教二大學(xué)派之一,以龍樹《中論》為基礎(chǔ),主張諸法無自性、空,具有極強的思辨色彩。本書從現(xiàn)代人的觀點論述中觀要義,文字淺顯易懂,結(jié)構(gòu)縝密,說理精辟,又從思想史的角度,比較空有二宗的異同,是一本有助初學(xué)者快速掌握佛教中觀學(xué)思想重點的好書。

中觀今論-印順法師佛學(xué)著作系列/釋印順著 目錄

自序
引言

**章 中道之內(nèi)容及其意義
**節(jié) 中道之內(nèi)容
第二節(jié) 中道之意義

第二章 龍樹及其論典
**節(jié) 龍樹論略說
第二節(jié) 《中論》為《阿含》通論考

第三章 緣起之生滅與不生不滅
**節(jié) 無生之共證與大乘不共
第二節(jié) 聲聞常道與大乘深論
第三節(jié) 三法印之橫豎無礙
第四節(jié) 緣起之綜貫性

第四章 中道之方法論
**節(jié) 中觀與中論
第二節(jié) 因明與中觀
第三節(jié) 聞量·比量·現(xiàn)量

第五章 中觀之根本論題
**節(jié) 緣起
第二節(jié) 自性
第三節(jié) 空
第四節(jié) 緣起自性空

第六章 八不
**節(jié) 八事四對之解說
第二節(jié) 不

第七章 有·時·空·動
**節(jié) 有——物·體·法
第二節(jié) 時間
第三節(jié) 空間
第四節(jié) 行——變動·運動
第五節(jié) 無言之秘

第八章 中觀之諸法實相
**節(jié) 總說
第二節(jié) 性·相
第三節(jié) 體·作·力
第四節(jié) 因·緣·果·報

第九章 現(xiàn)象與實性之中道
**節(jié) 太過·不及·中道
第二節(jié) 即·離·中道

第十章 談二諦
**節(jié) 總說
第二節(jié) 二諦之安立
第三節(jié) 二諦之抉擇

第十一章 中道之實踐
**節(jié) 頓漸與偏圓
第二節(jié) 緣起空有

第十二章 空宗與有宗
展開全部

中觀今論-印順法師佛學(xué)著作系列/釋印順著 節(jié)選

  上來說,中道是諸法的如實相,是無作無為本來空寂的,離文字相,離心緣相的。這離一切能所相待,唯證方知的中道實相,如何可以文字去論證,以觀慧去觀察呢?因明的方法論不能探究深理,中觀的方法論又焉能觀得到真理?依語言文字及觀慧去觀察離言的實相,這是極重要的問題。現(xiàn)在,就以現(xiàn)量、比量、至教量——也名聲量或聞量的三量去說明! ⌒迣W(xué)佛法以及中觀,初步應(yīng)從親近善友、聽聞?wù)ㄏ率帧K犅劦,雖不是諸法的實相,但這名言章句,是佛、菩薩體證實相,為應(yīng)眾生可能了解的機宜而建立的;我們依此方便,可以漸次升進,以到達與佛同樣的證悟。佛所說的正法,稱為“法界等流”,這并非與中道實相——法界無關(guān),而是中道的影像教,如指月的手指不是月,卻確有標指明月的作用。了解法界等流的教法,須具有純正的信心,以信心去接受古圣先賢的指示。要知道:不單是對于尋求正理,需要聽聞(此聽聞,實不僅是用耳聞的。如說“般若從三處聞:從佛聞,弟子聞,及經(jīng)典聞”。所以這是包含聽受師友的教授,以及自己從經(jīng)典中去參研),就是世俗的學(xué)識、技能,也沒有不需要聽聞的。小孩以父母的是非為是非,學(xué)生以師長的指示為正鵠。即成年后自己得來的知識、技能,雖不從父母師長處得來,一部分為自己經(jīng)驗的發(fā)見,因而修正父母、師長的意見;然而主要的,還是由于社會共同思想的熏陶得來。所有的知識,十九從聽聞得來;聽聞得來的正確知識,即是聞量。在佛法,即主要的要從流行于社會中的佛教思想,以及由佛弟子展轉(zhuǎn)傳來的教導(dǎo)。我們于佛法以及中觀的認識,就必須從聽聞?wù)ㄈ胧帧_@在三種般若中,稱為文字般若。如信心不具,不能根源于教典的多聞熏習(xí),即不能于甚深的佛法有所了解。離此至教量而專談現(xiàn)量、比量,是根本不可能的。因為世間的正確知識,雖無不合于現(xiàn)量及比量,然我們所有的一切知識,決非一一經(jīng)過現(xiàn)量與比量的證明。如對于古代傳來以及現(xiàn)代的社會思想,概不輕信而一一要經(jīng)過自己的現(xiàn)比證成而后信仰,這是怎樣違反世間的現(xiàn)實?所以聞量的文字般若,可能有缺點,但永遠是修學(xué)佛法的始基。  由聽聞?wù),進而如理思惟,法隨法行。即從聞而思,以便從思而到達修證;即以思慧為主而兼攝聞慧、修慧——實際觀察的階段,名為比量。中道的正見,即由比量而來。三種般若中,此即觀照般若。觀慧的尋思、抉擇、審察階段,如為世俗事相的觀察,不凈觀、慈悲觀等,即因明式的論理方式,也是可用的;但在探究究極真理的抉擇、觀照,那非使用中觀的方法不可。中觀法,不是從形式的差別去考察,而是從內(nèi)容的彼此關(guān)涉中去考察;是從緣起法——內(nèi)在相依相待中,更深入到事事物物的本性去觀察的。由緣起法以觀察無自性的因果事相,即從緣起到緣生,這是隨順世俗的中觀法。依緣起法以觀察法法無自性的本性,洗凈眾生的一切錯謬成見,即從緣起到寂滅,這是隨順勝義的中觀法。隨順世俗的中觀法,是基于緣起的相依相待、相凌相奪以觀察一切,也不會與因明的方法全同。特別是:依緣起相依相待、相凌相奪的觀法,隨順勝義的中道而傾向于勝義——“一切法趣空”的觀慧。觀慧雖也觀察不到離言的中道勝義,而依此緣起觀,卻能深入本性空寂,成為深入中道的不二法門。中道離一切相,但即為成立緣起的特性,中道即緣起的中道;緣起的因果生滅,當下顯示這空寂的真理。譬如江水在峽谷中,反流而激起狂浪,然同時它即反歸于平靜,而且直趨于大海。在這怒浪狂躍時,雖未能想見海水的一味,但能順此水勢而流,即必有匯歸大海的可能。從緣起法以觀察中道,也即是如此。文字(即總攝一切名相分別)性空即解脫相,趣人離言是不能離棄名言的。所以說:“言不是義,而因言顯**義!庇行┤艘詾檎胬黼x言,甚么也不是,任何觀察也觀不到中道。于是無聞無慧,要離一切的論法、觀法而直人中道。哪里知道這是不能到達中道自證的,這只能陷于無想的定境而已!唯有中觀的觀法,是隨順緣起性空的中道觀,是緣起而性空的方法論,也是隨順勝義的方法論。蓮花戒在《中觀光明論》里也說:“何等名為了義?謂有正量,依于勝義增上而說!薄把詣倭x無生等,其義通許一切聞思修所成慧,皆名勝義,無倒心故!薄吨杏^莊嚴論釋難》說:“何謂無自性性?謂于真實。言真實者,謂隨事勢轉(zhuǎn)比量所證真實義性!敝杏^的教法,即我們的聞思修慧,雖不是離言的,而能順流趣人離言的中道。

中觀今論-印順法師佛學(xué)著作系列/釋印順著 作者簡介

  印順法師(1906-2005),當代著名高僧、百科全書式的佛學(xué)泰斗。1930年出家,追隨太虛法師投身中國近現(xiàn)代佛教復(fù)興運動,在當時便以學(xué)問精深享譽佛教界。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赴臺灣,創(chuàng)建了多所著名佛學(xué)院。  印順法師博通三藏,造詣精深,一生講學(xué)不輟,著述宏富,撰寫、編纂作品四十余種,計八百萬言,陸續(xù)結(jié)集為《妙云集》(24冊)、《華雨集》(5冊)等,其學(xué)術(shù)水準備受海內(nèi)外佛教界、學(xué)術(shù)界推崇。1973年,日本大正大學(xué)因印順法師《中國禪宗史》一書的創(chuàng)見而特別授予他文學(xué)博士學(xué)位。他由于在介紹和弘揚印度佛學(xué)方面的杰出成就。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wǎng)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