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馨卡幫你省薪 2024個人購書報告 2024中圖網(wǎng)年度報告
歡迎光臨中圖網(wǎng) 請 | 注冊
> >>
圣巴托羅繆大屠殺:16世紀一樁國家罪行的謎團

圣巴托羅繆大屠殺:16世紀一樁國家罪行的謎團

出版社:民主與建設(shè)出版社出版時間:2023-01-01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71
本類榜單:歷史銷量榜
¥41.3(4.7折)?

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yōu)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yōu)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中 圖 價:¥75.7(8.6折)定價  ¥8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溫馨提示:5折以下圖書主要為出版社尾貨,大部分為全新(有塑封/無塑封),個別圖書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劃線標記、光盤等附件不全詳細品相說明>>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圣巴托羅繆大屠殺:16世紀一樁國家罪行的謎團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13940788
  • 條形碼:9787513940788 ; 978-7-5139-4078-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圣巴托羅繆大屠殺:16世紀一樁國家罪行的謎團 本書特色

★ 關(guān)于法國宗教戰(zhàn)爭的經(jīng)典作品,法國第八屆基佐獎、2014年美國歷史學會J.拉塞爾·梅杰獎獲獎作品 作者阿萊特·茹阿納在法國史學界享有盛譽的女性歷史學家,尤擅16世紀法國歷史的研究。本書其實代表作之一,也是法國傳奇出版社伽里瑪“締造法國的三十天”叢書的力作。 ★ 重述圣巴托羅繆大屠殺的歷史,比推理小說還精彩 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幅教派沖突與血腥屠殺的全景圖,刻畫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有普通百姓,也有新教、天主教兩方的大小貴族,也有穿梭于法國宮廷的各國使節(jié),還有美第奇王太后、西班牙國王、英國女王,還有大仲馬小說的主角瑪戈王后。 ★ 以檔案材料為基礎(chǔ),破解圣巴托羅繆大屠殺三大謎團 為什么歡樂祥和的婚禮過后沒幾天就爆發(fā)了血腥屠殺?為什么法國國王一方面宣布維持旨在促使兩派達成和解的和平敕令,一方面又決定下令處決新教派別的軍事領(lǐng)袖,法國王國的真實意圖是什么?為什么對個別人的處決會演變?yōu)檎麄巴黎乃至法國的大規(guī)模屠殺?宗教沖突是導致屠殺的唯一原因嗎? ★ 理解圣巴托羅繆大屠殺何以成為塑造法國歷史的重要時刻 1572年8月24日是塑造了法國的一天:血腥屠戮徹底粉碎了法國新教徒領(lǐng)自己的國家成為新教國家的夢想;大屠殺的混亂使法國君主制面臨質(zhì)疑和沖擊,但人們對秩序的渴求又使專制王權(quán)變得更加強大,法國迅速向絕對專制主義演變,法國大革命均在此埋下伏筆;天主教盡管占了上風,但在后來也被上了被告席,反教權(quán)的、世俗的法國播下了種子。 ★ 以對一個事件的分析展示歷史縱深感 作者把對大屠殺本身來龍去脈的講述與分析放置到了更廣闊歷史中,在國內(nèi),幾次宗教戰(zhàn)爭和法王頒布的數(shù)個敕令,讓兩派沖突時斷時續(xù),但未能消除,宗教的沖突與世俗政治權(quán)力之爭難解難分;在歐洲國際舞臺中,歐洲各國宮廷對大屠殺都做出了反映,且參與了更大范圍的政治博弈,我們得以從小處理解西班牙與英國的沖突、尼德蘭脫離西班牙的革命、歐洲大陸的王位繼承之爭、德國新教諸侯對新教的庇護等等。 ★ 故事與分析并重,在字里行間展現(xiàn)反思大屠殺的意義 作者寫作本書的意圖,當然主要是厘清大屠殺的來龍去脈,分析由巴黎擴散至幾乎全法的大規(guī)模殺戮對法國歷史走向的影響,但歷史學家的天性也讓她從更長遠和廣闊的視角去思考16世紀法國的這一場政治和宗教沖突:人們在對他者的恐懼感的煽動下,將差別當作威脅,特別是將宗教的他異性與暴亂混為一談,暴力仍然存在,引發(fā)屠殺的那種恐懼、焦慮與不寬容,似乎并未離我們遠去。

圣巴托羅繆大屠殺:16世紀一樁國家罪行的謎團 內(nèi)容簡介

1572年8月24日,圣巴托羅繆日,新教軍事領(lǐng)袖科里尼被天主教一方吉斯公爵亨利一世手下的士兵殺害。很快,天主教徒頭戴飾有十字架的帽子,臂纏白色袖章,穿梭于巴黎的大街小巷,以天主之名追捕“異端”,處決迅速演變?yōu)榇笠?guī)模殺戮。然而,就在幾天前,巴黎城中還一片歡樂祥和,一場象征和解的隆重婚禮剛剛在巴黎圣母院舉行。新娘是瑪格麗特,新郎則是信仰新教的納瓦爾的亨利,即未來的亨利四世。 短短幾天,誠心尋求和平的婚禮為何會演變?yōu)椤把槎Y”?為什么對少數(shù)新教領(lǐng)袖的處決會演變?yōu)閹缀醪叭▏拇笸罋,它又如何攪動國際局勢?在一系列事件中,美第奇王太后、天主教權(quán)貴、西班牙國王扮演了何種角色? 法國歷史學家阿萊特·茹阿納分析處決與大屠殺突然發(fā)生的來龍去脈,考察當時國內(nèi)外新教徒與天主教徒對此的反應(yīng),重新講述了圣巴托羅繆大屠殺的故事。在她看來,這血腥的一天改變了法國歷史的走向:天主教在法國的命運徹底改變;新教徒不再認為法國會成為新教國家,開始形成身份認同;動亂殺戮之后人們對秩序的渴求使君主權(quán)威得到強化,絕對專制的大門開啟;對宗教分裂及其導致的創(chuàng)傷的反思,同樣使王權(quán)受到質(zhì)疑,甚至為大革命埋下伏筆。 圣巴托羅繆大屠殺無疑是一個悲劇,它因恐懼而將他者視為異端,將差異扭曲為威脅,距今迢遙卻又未曾真正遠去。

圣巴托羅繆大屠殺:16世紀一樁國家罪行的謎團 目錄

導言 圣巴托羅繆大屠殺的謎團 上篇 脆弱的和解 **章 疑云籠罩的1570年和平協(xié)議 第二章 聯(lián)姻大計與國際關(guān)系 第三章 打破和平的謀殺 中篇 天主之劍,國王之劍 第四章 外科切除手術(shù) 第五章 天主教徒的慍怒 第六章 王之真理,國之理性 下篇 解讀與反擊 第七章 圣經(jīng)對新教徒之不幸的解釋 第八章 對法國人之不幸的政治解讀 第九章 國王之死,或大屠殺真正意義的揭示 結(jié)論 注釋 附錄1572年大屠殺遇害者社會職業(yè)統(tǒng)計表 史料與參考書目 致謝 人名地名譯名對照表 譯后記
展開全部

圣巴托羅繆大屠殺:16世紀一樁國家罪行的謎團 節(jié)選

1572年8月24日,周日,圣巴托羅繆之日。這天,巴黎的街巷潮濕異常,“就像是下過一場大雨”——一位路過巴黎的斯特拉斯堡市民如是說。實際上,街巷中閃爍的不是雨水,而是鮮血。 天亮之前,新教軍事領(lǐng)袖海軍上將加斯帕爾·德·科里尼在他位于貝蒂西街的府邸中被天主教徒的英雄吉斯公爵手下的一隊士兵殺害了?评锬岬膸孜恢饕姽俦环▏c瑞士近衛(wèi)隊從床上拉下來,解除了武裝后拖到盧浮宮的庭院中,長矛穿喉。這一切都是在法國國王九世的許可下進行的。究竟是何種壓力迫使法王同意如此做法?史學家對這一事件的解釋仍然各執(zhí)一詞。 第二天,太陽升起,巴黎城內(nèi)一片屠戮之景。天主教徒頭戴裝飾著十字架的帽子,臂纏白色袖章—這兩個標志象征著他們認為已不復存在的純潔,穿梭于巴黎的大街小巷,以天主之名追捕著“異端”。全副武裝的士兵挨家挨戶搜查,一旦發(fā)現(xiàn)新教徒就拖出屋外,不經(jīng)審判便立行處死。新教徒常常死無全尸,衣不蔽體,被拋至塞納河中。新教徒的尸體堆在巴黎城中的廣場與十字路口,隨后被人用小推車棄至河邊。鮮血染紅了塞納河河水。一位來自米約的加爾文宗教徒記載道:“巴黎人在此后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都不吃河里的魚,因為河水已被完全污染,尸臭撲鼻。”在圣日耳曼城郊,新教徒的尸體被拋入教士井中——此井一直以來都是當?shù)厝擞脕砣由蠊穷^的。 老弱婦孺,無一幸免。嗷嗷待哺的嬰兒被從母親的懷中奪走,拋至河中;老少全家滅門,主仆同遭毒手。死者的住所遭到洗劫。破曉前,歐塞爾圣日耳曼教堂那令人惶恐的鐘聲響起,旋即被附近教堂的鐘聲傳播開來?諝庵谢厥幹桓詈碚叩纳胍髀、殺人者的呼喝聲與火槍開火的聲音。法國國王為一場如此失控的大規(guī)模屠殺感到惶惶不安,躲在盧浮宮中。人們對國王頒布的止屠殺令不屑一顧。巴黎城已落入誓死鏟除異端的*為狂熱的天主教徒手中。其他人驚魂未定,躲在自己家中不敢外出。巴黎大部分街道都安設(shè)了崗哨,盤查過往行人,逃亡者一旦被揭穿偽裝便會被送交劊子手。任何想出城的人都需出示有效的通行證。巴黎各城門連續(xù)三天緊閉,新教徒從城里逃脫的機會渺茫。一位來自曼托瓦的天主教醫(yī)生菲利波·卡夫里亞納雖然十分敵視新教徒,但作為這次大屠殺的見證人,他深感駭然: 街上舉目皆是被剝下的衣服、千瘡百孔的尸體。塞納河中同樣如此。死者的性別、年齡與社會地位已無從辨別……一些人在街巷中四散奔逃,另一些人則緊追不舍,口中大喊:“殺死他們!殺死他們!”這是一場真正的殺戮。但我們也能見到,一些男女頑固異常,刀已架在脖子上仍不肯為了免遭屠戮而放棄自己的信仰,反而希望成為魔鬼的殉道者,他們因為自己執(zhí)拗的無知同時失去了肉體與靈魂…… 然而,這場屠戮也沒有給我們天主教徒帶來往日的興奮與狂喜,因為這一場景委實過于恐怖,過于悲慘……所有人的帽子上佩戴著白色十字架,左臂纏著慶典時佩戴的袖章。當時的接頭口令是“天主萬歲,國王萬歲!”,以便能夠辨清敵我。 這段記述中提到了新教徒有可能選擇放棄信仰以保全性命。而其他記述卻沒有同樣的記載,僅僅描述了兇手的殘酷無情。一些胡格諾派信徒被投入監(jiān)獄,晚上即被處死。所有家族成員都難以幸免。這場屠殺持續(xù)了一周,死亡人數(shù)在前三天達到頂峰,后雖有下降,但直到8月30日周六仍有人被殺。8月28日周四,上文提及的那位來自斯特拉斯堡的市民就目睹了一位臨產(chǎn)婦女被處死:這是一位衣著華貴、“漂亮迷人”的伯爵夫人。盡管她不斷哀求,卻仍被剝光衣服,除下首飾,身中數(shù)矛后被拋至塞納河。他寫道:“在她倒下的時候,我還看到腹中胎兒在輕輕蠕動!边^了一會兒,他又看到一位金銀匠的伙計試圖從屋頂逃走,卻被火槍射中身亡。周六,他又目睹了三位剛剛被屠殺的遇害者的尸體被拋入河中。 巴黎大批新教徒因這場血腥的屠殺而喪命。他們雖然在巴黎這個擁有大批天主教徒的城市中只占少數(shù),但在屠殺前也有幾千人。在這血腥的一周中,有多少人失去了性命?我們無法取信于當時人的估算——因宗教信仰與立場的不同,對死亡人數(shù)的估算也相差甚遠,一些人認為是一千,而另一些人則認為達十萬。我們能夠確定的是支付給圣嬰公墓掘墓人的工資總額,他們負責埋葬被塞納河順流沖到夏佑、帕西、歐特伊與圣克魯?shù)氖。?jù)此估算,埋葬尸體總數(shù)約為1825具。這個數(shù)字僅僅反映了巴黎部分遇害者的數(shù)量。我們認為,比較可信的數(shù)字是至少約三千人遇害。在接下來的幾天中,外省約15個城市也發(fā)生了屠殺事件,全法罹難者總數(shù)增至萬人左右。 婦女被開膛破肚,老人被刺穿喉嚨,兒童被拋至河中,男人被殘忍去勢,兇手嗜血狂熱:這便是當時的人對1572年8月24日的記載所留下的回憶。巴黎畫家弗朗索瓦·杜布瓦逃離巴黎,到瑞士避難,避免了一場殺身之禍。他的一幅油畫反映出的正是一片充滿暴力、仇恨、野蠻的兇殘殺戮場景。

圣巴托羅繆大屠殺:16世紀一樁國家罪行的謎團 作者簡介

阿萊特·茹阿納(Arlette Jouanna,1936—2022),蒙彼利埃三大榮譽教授,長期從事法國十六世紀史研究,在法國宗教戰(zhàn)爭、十六世紀法國政治史研究方面成績斐然。主要著作有《反抗的責任》(Le Devoir de révolte)、《十六世紀的法國(1483—1598)》(La France du XVIe siècle,1483-1598)、《絕對權(quán)力》(Le Pouvoir absolu),與他人合著有《宗教戰(zhàn)爭歷史與詞典》(Histoire et dictionnaire des guerres de religion)、《文藝復興時期的法國》(La France de la Renaissance)等。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wǎng)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