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二王以外:清代碑學的歷史思考

二王以外:清代碑學的歷史思考

作者:薛龍春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時間:2023-10-01
開本: 16開 頁數: 286
本類榜單:藝術銷量榜
中 圖 價:¥88.8(7.4折) 定價  ¥120.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二王以外:清代碑學的歷史思考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57457
  • 條形碼:9787108057457 ; 978-7-108-05745-7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二王以外:清代碑學的歷史思考 本書特色

作者是近年來在書法史研究前沿十分活躍的優(yōu)秀中青年學人,撰有多部有影響的研究專著。其在文獻和圖像資料的使用上頗有突破,尤以清人尺牘、碑刻書跡的整理與運用見長。 本書挖掘書法史內在脈絡的深入思考發(fā)人所未發(fā),有獨見之明,對于當下清代碑學和古代書法藝術史的研究,頗具耳目一新的啟發(fā)作用。 “知二王之外有書,斯可與論書”,晚清碑學學人葉昌熾的話,道盡了中國書界在19世紀所歷經的碑學大革命。此后,學書之人便在二王之外找到一個廣大的新世界。其發(fā)展可謂中國晚期文化史中的大事,書人中幾乎無人不知,然而關于它的歷史思考,卻遠遠不及在書法上的具體實踐。 葉昌熾的《語石》初序于1901年,距今已超過一個世紀。在這期間,書界的論述集中于類似《廣藝舟雙楫》的理論文字,卻少見像本書作者所提供的“實踐者的觀察”。諸如王鐸、周亮工的字體雜糅、乾嘉以來碑版雙鉤成為學書范本的現象,皆直指碑學形成過程中的歷史表現,發(fā)人所未發(fā),實在非空言理論者所能望其項背。 石守謙(臺灣中研院院士) 本書具有鮮明的特點:對原作深切的關注,對技法、形式、材質、趣味的敏銳,對微末現象潛在意義的發(fā)覆。 作者從人們熟視無睹的“字體雜糅”入手,尋繹這一現象和碑學運作邏輯的關系; 從大量雙鉤印本的功能出發(fā),揭示多形式的復制本進入范本系統(tǒng)給碑學理論帶來的沖擊; 從“千年未有之新體”,揭橥新書學環(huán)境下康有為試圖調和碑帖的尷尬…… 本書呈現了碑學展開過程中許多為人忽略的現象與細節(jié),不僅豐富了我們的認識,也深化了我們將碑學作為一種歷史現象的思考。 作者獨特的研究風格具有示范意義:中國文人藝術的研究者應該具備藝術賞鑒和品評的能力,并將這種能力納入當下的藝術史敘事之中。 白謙慎(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教授)

二王以外:清代碑學的歷史思考 內容簡介

書名取自晚清金石學家葉昌熾“二王之外有書,斯可與論書”,此話被后人看作“碑學”與“帖學”分庭抗禮的標志性宣言。作者通過對碑學歷史反思性的研究,深度梳理了清代“碑學”的脈絡、旨趣與實踐。 清初以來,隨著金石學的興起,從漢隸到楷書的石刻文字書體(銘石書),被視為古代書法學習的新資源,進入學者、書家等文化精英的視野,甚至成為經典。包世臣、康有為的鼓噪下,用“碑學”來籠統(tǒng)地指稱石刻書跡的學習,風氣漸盛,并與“帖學”對舉。而“碑學”的含義涉及書體的演變,書法觀念、趣味的異同等等,長期以來聚訟紛紜,莫衷一是。 作者采用夾敘夾議的寫法,描述代表人物的書法活動,通過揭橥“碑學”形成過程中的重要細節(jié),深化了我們將碑學作為一種歷史現象的思考。

二王以外:清代碑學的歷史思考 目錄

自序 致謝 彩版 導言 **章 王鐸、周亮工與清代碑學的“字體雜糅” 第二章 古還是不古:鄭簠隸書的遭遇 第三章 阮元“南北二論”非關提倡北碑 第四章 當雙鉤本成為范本:乾嘉以后古碑的雙鉤、刊印與取法 第五章 康有為與民國書學的“集大成” 第六章 掌指之法與提按用筆 圖版目錄 參考文獻 索引
展開全部

二王以外:清代碑學的歷史思考 作者簡介

薛龍春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教授。主要從事16—18世紀中國書法篆刻史、尺牘文獻與金石文化的研究,著有:《雅宜山色:王寵的人生與書法》《古歡:黃易與乾嘉金石時尚》《王鐸年譜長編》《王鐸四題》《黃易友朋往來書札輯考》等。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