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馨卡幫你省薪 2024個人購書報告 2024中圖網年度報告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中醫(yī)入門自學全書

中醫(yī)入門自學全書

出版社:化學工業(yè)出版社出版時間:2024-08-01
開本: 24cm 頁數: 459頁
本類榜單:醫(yī)學銷量榜
中 圖 價:¥41.9(7.0折) 定價  ¥59.8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中醫(yī)入門自學全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2454386
  • 條形碼:9787122454386 ; 978-7-122-45438-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醫(yī)入門自學全書 本書特色

1.一本書助力讀者了解掌握中醫(yī)學知識全貌,中醫(yī)基礎理論到臨床應用。 2.陰陽五行、藏象、望聞問切、辨證論治、經絡與針灸推拿,高效培養(yǎng)中醫(yī)思維,精心挑選臨床常用中藥。

中醫(yī)入門自學全書 內容簡介

本書按照中醫(yī)學的課程體系分為6章,依次從中醫(yī)的基本理論、病因病機、診法、辨證、常用中藥、方劑的組成運用、臨床疾病的診治等方面進行敘述。**章介紹中醫(yī)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思維方法。第二章中醫(yī)診斷基礎,介紹中醫(yī)診察病情、判斷病種、辨別證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方法。第三章中藥功效與辨識,對中藥的炮制、藥性、配伍等知識進行簡介,并詳細介紹了各類藥物與常用中藥的特性。第四章中醫(yī)方劑,從方劑的分類、組成與變化、劑型與使用以及21類常用方劑的組成、用法、功用、方解、運用、方歌進行介紹。第五章中醫(yī)臨床,對肺系、心系、肝膽、脾胃、腎系等十大系統的常見疾病從概要、診斷、治療方面進行闡述。第六章針灸與推拿,從經絡、腧穴、常用針刺、推拿方法進行介紹。

中醫(yī)入門自學全書 目錄

**章 中醫(yī)基礎理論001 **節(jié) 中醫(yī)學的哲學基礎 001 一、氣一元論 001 二、陰陽學說 002 三、五行學說 005 第二節(jié) 藏象理論 008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008 二、藏象學說的特點 008 三、臟腑分類及各自的 生理特點 009 四、五臟 010 五、六腑 012 六、奇恒之腑 014 七、臟腑之間的關系 015 第三節(jié) 精氣血津液 019 一、精 019 二、氣 022 三、血 026 四、津液 028 五、精氣血津液之間的關系 030 第四節(jié) 病因 032 一、外感病因 032 二、內傷病因 037 三、病理產物性病因 040 四、其他病因 043 第五節(jié) 病機 044 一、發(fā)病 044 二、基本病機 046 三、內生五邪 053 第二章 中醫(yī)診斷基礎056 **節(jié) 望診 056 一、整體望診 056 二、局部望診 060 三、望舌 060 四、望排出物 065 五、望二便 067 第二節(jié) 聞診 068 一、聽聲音 068 二、嗅氣味 072 第三節(jié) 問診 073 一、問寒熱 073 二、問汗 074 三、問疼痛 074 四、問飲食口味 076 五、問二便 078 第四節(jié) 切診 080 一、脈診方法 080 二、脈象歸類 082 第五節(jié) 辨證 086 一、證的基本概念 087 二、證的基本特征 087 第六節(jié) 八綱辨證 088 一、表里辨證 089 二、寒熱辨證 090 三、虛實辨證 092 四、陰陽辨證 093 第七節(jié) 病性辨證 093 一、六淫辨證 094 二、陰陽虛損辨證 095 三、氣血辨證 096 四、津液辨證 100 第八節(jié) 病位辨證 101 一、六經辨證 102 二、衛(wèi)氣營血辨證 105 三、三焦辨證 107 第九節(jié) 臟腑辨證 108 一、心與小腸病辨證 108 二、肺與大腸病辨證 112 三、脾與胃病辨證 116 四、肝與膽病辨證 119 五、腎與膀胱病辨證 122 六、臟腑兼病辨證 124 第三章 中藥功效與辨識129 **節(jié) 炮制與性味 129 一、中藥炮制 129 二、中藥的性味 130 第二節(jié) 配伍與禁忌 131 一、中藥的配伍 131 二、中藥的用藥禁忌 132 第三節(jié) 劑量與用法 134 一、中藥的劑量 134 二、中藥的用法 134 第四節(jié) 解表藥 136 一、發(fā)散風寒藥 136 麻黃 桂枝 紫蘇葉 生姜 香薷 荊芥 防風 羌活 白芷 細辛 藁本 辛夷 二、發(fā)散風熱藥 137 薄荷 牛蒡子 蟬蛻 桑葉 菊花 蔓荊子 柴胡 升麻 葛根 第五節(jié) 清熱藥 139 一、清熱瀉火藥 139 石膏 知母 蘆根 天花粉 淡竹葉 梔子 夏枯草 決明子 密蒙花 二、清熱燥濕藥 140 黃芩 黃連 黃柏 龍膽 秦皮 苦參 白鮮皮 三、清熱解毒藥 141 金銀花 連翹 穿心蓮 大青葉 板藍根 青黛 綿馬貫眾 蒲公英 紫花地丁 魚腥草 大血藤 射干 馬勃 白頭翁 四、清熱涼血藥 143 生地黃 玄參 牡丹皮 赤芍 紫草 五、清虛熱藥 144 青蒿 地骨皮 第六節(jié) 瀉下藥 144 一、攻下藥 144 大黃 芒硝 番瀉葉 二、潤下藥 145 火麻仁 郁李仁 松子仁 三、峻下逐水藥 145 甘遂 牽牛子 第七節(jié) 祛風濕藥 146 一、祛風寒濕藥 146 獨活 威靈仙 川烏 蘄蛇 烏梢蛇 木瓜 二、祛風濕熱藥 147 秦艽 防己 雷公藤 三、祛風濕強筋骨藥 147 五加皮 桑寄生 第八節(jié) 化濕藥 148 廣藿香 佩蘭 蒼術 厚樸 砂仁 豆蔻 第九節(jié) 利水滲濕藥 149 一、利水消腫藥 149 茯苓 薏苡仁 豬苓 澤瀉 二、利尿通淋藥 149 車前子 滑石 木通 通草 海金沙 三、利濕退黃藥 150 茵陳 金錢草 虎杖 第十節(jié) 溫里藥 151 附子 干姜 肉桂 吳茱萸 丁香 高良姜 第十一節(jié) 理氣藥 152 陳皮 青皮 枳實 木香 沉香 川楝子 烏藥 香附 第十二節(jié) 消食藥 153 山楂 六神曲 麥芽 稻芽 萊菔子 雞內金 第十三節(jié) 驅蟲藥 154 使君子 苦楝皮 檳榔 南瓜子 榧子 第十四節(jié) 止血藥 155 一、涼血止血藥 155 小薊 大薊 地榆 側柏葉 白茅根 二、化瘀止血藥 156 三七 茜草 蒲黃 三、收斂止血藥 156 白及 棕櫚炭 四、溫經止血藥 156 艾葉 炮姜 第十五節(jié) 活血化瘀藥 157 一、活血止痛藥 157 川芎 延胡索 郁金 乳香 沒藥 二、活血調經藥 158 丹參 紅花 桃仁 益母草 澤蘭 牛膝 三、活血療傷藥 159 土鱉蟲 骨碎補 四、破血消?Y藥 159 莪術 三棱 第十六節(jié) 化痰止咳平喘藥 159 一、溫化寒痰藥 159 半夏 天南星 旋覆花 二、清化熱痰藥 160 川貝母 浙貝母 瓜蔞 竹茹 前胡 桔梗 三、止咳平喘藥 161 苦杏仁 百部 紫菀 款冬花 桑白皮 第十七節(jié) 安神藥 161 一、重鎮(zhèn)安神藥 162 朱砂 龍骨 二、養(yǎng)心安神藥 162 酸棗仁 柏子仁 首烏藤 遠志 第十八節(jié) 平肝息風藥 162 一、平抑肝陽藥 163 石決明 牡蠣 二、息風止痙藥 163 羚羊角 牛黃 鉤藤 天麻 地龍 全蝎 蜈蚣 僵蠶 第十九節(jié) 開竅藥 164 麝香 冰片 蘇合香 第二十節(jié) 補虛藥 165 一、補氣藥 165 人參 西洋參 黨參 太子參 黃芪 白術 山藥 甘草 大棗 二、補陽藥 166 鹿茸 杜仲 續(xù)斷 補骨脂 三、補血藥 167 當歸 熟地黃 白芍 阿膠 何首烏 四、補陰藥 168 北沙參 南沙參 百合 麥冬 天冬 石斛 黃精 枸杞子 龜甲 鱉甲 第二十一節(jié) 收澀固表藥 169 一、固表止汗藥 169 麻黃根 二、斂肺澀腸藥 169 五味子 烏梅 三、固精縮尿止帶藥 170 山茱萸 第二十二節(jié) 涌吐藥 170 常山 第四章 中醫(yī)方劑171 **節(jié) 方劑中的基本概念 171 一、方劑組成分類 171 二、方劑常用治法 171 第二節(jié) 方劑的組成、變化與劑型 172 一、組方原則 172 二、方劑的變化 173 三、方劑的劑型 173 第三節(jié) 解表劑 173 一、辛溫解表劑 174 麻黃湯 大青龍湯 桂枝湯 九味羌活湯 二、辛涼解表劑 175 銀翹散 桑菊飲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柴葛解肌湯 三、扶正解表劑 177 敗毒散 參蘇飲 加減葳蕤湯 第四節(jié) 瀉下劑 178 一、寒下劑 179 大承氣湯 大陷胸湯 二、溫下劑 179 大黃附子湯 溫脾湯 三、潤下劑 180 麻子仁丸 濟川煎 四、逐水劑 181 十棗湯 五、攻補兼施劑 182 黃龍湯 增液承氣湯 第五節(jié) 和解劑 182 一、和解少陽劑 183 小柴胡湯 二、調和肝脾劑 183 四逆散 逍遙散 三、調和寒熱劑 184 半夏瀉心湯 第六節(jié) 清熱劑 185 一、清氣分熱劑 185 白虎湯 竹葉石膏湯 二、清營涼血劑 186 清營湯 犀角地黃湯 三、清熱解毒劑 187 黃連解毒湯 涼膈散 普濟消毒飲 四、氣血兩清劑 188 清瘟敗毒飲 五、清臟腑熱劑 189 導赤散 龍膽瀉肝湯 瀉白散 清胃散 六、清虛熱劑 190 青蒿鱉甲湯 清骨散 當歸六黃湯 第七節(jié) 祛暑劑 191 一、祛暑解表劑 192 香薷散 二、祛暑利濕劑 192 六一散 三、祛暑益氣劑 193 清暑益氣湯 第八節(jié) 溫里劑 193 一、溫中祛寒劑 193 理中丸 吳茱萸湯 二、回陽救逆劑 194 四逆湯 回陽救急湯 三、溫經散寒劑 195 當歸四逆湯 黃芪桂枝五物湯 第九節(jié) 表里雙解劑 196 一、解表清里劑 196 葛根黃芩黃連湯 二、解表溫里劑 197 五積散 三、解表攻里劑 197 大柴胡湯 第十節(jié) 補益劑 198 一、補氣劑 198 四君子湯 參苓白術散 補中益氣湯 玉屏風散 生脈散 二、補血劑 200 四物湯 當歸補血湯 歸脾湯 三、氣血雙補劑 202 八珍湯 四、補陰劑 202 六味地黃丸 左歸丸 五、補陽劑 203 腎氣丸 右歸丸 六、陰陽并補劑 204 地黃飲子 第十一節(jié) 固澀劑 204 一、固表止汗劑 205 牡蠣散 二、斂肺止咳劑 205 九仙散 三、澀腸固脫劑 206 真人養(yǎng)臟湯 四神丸 四、澀精止遺劑 207 金鎖固精丸 桑螵蛸散 縮泉丸(原名固真丹) 五、固崩止帶劑 208 固沖湯 易黃湯 第十二節(jié) 安神劑 209 一、重鎮(zhèn)安神劑 209 朱砂安神丸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二、補養(yǎng)安神劑 210 天王補心丹 酸棗仁湯 三、交通心腎劑 210 交泰丸 黃連阿膠湯 第十三節(jié) 開竅劑 211 一、涼開劑 211 安宮牛黃丸 紫雪丹 二、溫開劑 212 蘇合香丸 第十四節(jié) 理氣劑 213 一、行氣劑 213 越鞠丸 柴胡疏肝散 半夏厚樸湯 二、降氣劑 214 蘇子降氣湯 定喘湯 四磨湯 旋覆代赭湯 第十五節(jié) 理血劑 216 一、活血祛瘀劑 216 桃核承氣湯 血府逐瘀湯 補陽還五湯 二、止血劑 217 小薊飲子 槐花散 黃土湯 第十六節(jié) 治風劑 219 一、疏散外風劑 219 川芎茶調散 消風散 牽正散 二、平息內風劑 220 羚角鉤藤湯 鎮(zhèn)肝息風湯 天麻鉤藤飲 第十七節(jié) 治燥劑 221 一、輕宣外燥劑 221 杏蘇散 桑杏湯 二、滋潤內燥劑 222 麥門冬湯 百合固金湯 第十八節(jié) 祛濕劑 223 一、化濕和胃劑 223 平胃散 藿香正氣散 二、清熱祛濕劑 224 八正散 三仁湯 三、利水滲濕劑 225 五苓散 豬苓湯 四、溫化寒濕劑 226 苓桂術甘湯 真武湯 五、祛濕化濁劑 227 萆?Z分清飲 完帶湯 六、祛風勝濕劑 228 羌活勝濕湯 第十九節(jié) 祛痰劑 228 一、燥濕化痰劑 228 二陳湯 溫膽湯 二、潤燥化痰劑 229 貝母瓜蔞散 三、溫化寒痰劑 229 苓甘五味姜辛湯 三子養(yǎng)親湯 四、治風化痰劑 230 半夏白術天麻湯 五、清熱化痰劑 230 清氣化痰丸 小陷胸湯 第二十節(jié) 消食劑 231 一、消食化滯劑 231 保和丸 枳實導滯丸 二、健脾消食劑 232 健脾丸 第二十一節(jié) 驅蟲劑 233 烏梅丸 第二十二節(jié) 涌吐劑 233 瓜蒂散 第二十三節(jié) 治癰瘍劑 234 一、散結消癰劑 234 仙方活命飲 五味消毒飲 陽和湯 二、托里透膿劑 235 透膿散 三、補虛斂瘡劑 236 內補黃芪湯 第五章 中醫(yī)臨床237 **節(jié) 肺系病證 237 一、感冒 237 二、咳嗽 239 三、哮病 242 四、喘證 245 五、肺癆 248 第二節(jié) 心系病證 250 一、心悸 250 二、胸痹 253 第三節(jié) 脾胃系病證 256 一、胃痛 256 二、痞滿 258 三、嘔吐 260 四、腹痛 262 五、泄瀉 263 六、便秘 265 第四節(jié) 肝膽系病證 268 一、脅痛 268 二、黃疸 269 第五節(jié) 腎系病證 272 一、水腫 272 二、淋證 275 三、癃閉 277 第六節(jié) 兒科疾病 279 一、感冒 279 二、咳嗽 281 三、肺炎喘嗽 283 四、哮喘 286 五、泄瀉 288 六、便秘 290 七、積滯 292 八、疳證 293 九、驚風 295 十、水腫 297 十一、麻疹 299 十二、水痘 301 十三、手足口病 303 十四、痄腮 304 第七節(jié) 婦產科疾病 306 一、月經先期 306 二、月經后期 307 三、月經過多 309 四、月經過少 310 五、經期延長 311 六、崩漏 312 七、閉經 313 八、痛經 315 九、帶下過多 317 十、妊娠惡阻 319 十一、胎漏、胎動不安 320 十二、墮胎、小產 322 十三、妊娠咳嗽 323 十四、產后發(fā)熱 324 十五、產后腹痛 325 十六、產后惡露不絕 327 十七、不孕癥 328 十八、?Y瘕 330 第八節(jié) 五官科疾病 333 一、針眼 333 二、風熱赤眼 334 三、白澀癥 335 四、胬肉攀睛 337 五、聚星障 338 六、綠風內障 339 七、青風內障 341 八、圓翳內障 342 九、絡阻暴盲 344 十、絡瘀暴盲 345 十一、消渴內障 347 十二、異物入目 348 十三、近視 349 十四、膿耳 350 十五、耳鳴耳聾 352 十六、鼻淵 354 十七、鼻衄 355 十八、乳蛾 357 十九、喉風 359 二十、口瘡 360 二十一、牙宣 361 第九節(jié) 皮膚科疾病 362 一、熱瘡 362 二、蛇串瘡 363 三、水痘 364 四、黃水瘡 365 五、癤 366 六、鵝掌風與腳濕氣 367 七、疥瘡 368 八、濕瘡 368 九、癮疹 369 十、粉刺 371 十一、油風 371 十二、黧黑斑 372 第十節(jié) 骨傷科疾病 373 一、肱骨外科頸骨折 373 二、橈骨遠端骨折 375 三、股骨頸骨折 376 四、骨折病用藥 378 五、頸椎病 380 六、腰椎間盤突出癥 383 七、肩周炎 385 第六章 針灸與推拿388 **節(jié) 經絡 388 一、十二經脈 389 二、奇經八脈 391 三、十二經別 393 四、十五絡脈 394 五、十二經筋 395 六、十二皮部 395 第二節(jié) 腧穴 396 一、手太陰肺經 396 二、手陽明大腸經 398 三、足陽明胃經 401 四、足太陰脾經 405 五、手少陰心經 407 六、手太陽小腸經 409 七、足太陽膀胱經 412 八、足少陰腎經 417 九、手厥陰心包經 420 十、手少陽三焦經 422 十一、足少陽膽經 425 十二、足厥陰肝經 429 十三、督脈 432 十四、任脈 434 十五、沖脈及其交會腧穴 437 十六、帶脈及其交會腧穴 437 十七、陰維脈及其交會腧穴 437 十八、陽維脈及其交會腧穴 437 十九、陰蹺脈及其交會腧穴 438 二十、陽蹺脈及其交會腧穴 438 第三節(jié) 刺灸法 438 一、毫針刺法 438 二、灸法 443 第四節(jié) 推拿手法 444 一、推拿手法的基本知識 444 二、成人推拿手法 445 參考文獻 459
展開全部

中醫(yī)入門自學全書 作者簡介

彭清華,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副校長 教授,1988年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yè),后相繼獲博士學位;1999年晉升教授、主任醫(yī)師,2000年聘為博士生導師,全國眼底病中醫(yī)醫(yī)療中心主任、眼科科研實驗室主任,國家重點學科中醫(yī)診斷學的主要學術骨干、部級和省級重點學科《中醫(yī)眼科學》的學科帶頭人和學術帶頭人。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