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理性的困惑-遭遇多元

理性的困惑-遭遇多元

作者:見君
出版社: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時間:2007-03-01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20
本類榜單:哲學/宗教銷量榜
中 圖 價:¥11.5(4.1折) 定價  ¥2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溫馨提示:5折以下圖書主要為出版社尾貨,大部分為全新(有塑封/無塑封),個別圖書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劃線標記、光盤等附件不全詳細品相說明>>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理性的困惑-遭遇多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716497
  • 條形碼:9787508716497 ; 978-7-5087-1649-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理性的困惑-遭遇多元 本書特色

因喜歡簡單而懼怕復雜,咱們人類從老祖宗那兒就喜歡二而怕三。三個腳趾頭還是數(shù)得過來的,但要對付的不是腳趾頭,而是三元,這一回人類束手無策了。我們的純理性思維是否是建立在復雜的多元的基礎之上的,而不是建立在簡單的二元對立的基礎之上的 如果是二元的那它已經被解構;如果是多元的那我們就有可能破解理性的困惑。本書對四大困惑和三大情愿、多元論與“在場”體系、存在的**種真實三方面,對思維的多元化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理性的困惑-遭遇多元 內容簡介

  因喜歡簡單而懼怕復雜,咱們人類從老祖宗那兒就喜歡二而怕三。三個腳趾頭還是數(shù)得過來的,但要對付的不是腳趾頭,而是三元,這一回人類束手無策了。于是世間傳遍了對三的恐懼與敬畏:“事不過三”、“只可一而再、不可再而三”、三碗不過崗、三顧茅廬、桃園三結義、三炷香、三叩首、三鞠躬…三人為眾、眾怒難犯、”“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么說吧,凡事只要大子二,一到三這兒,那性質就變了,它代表的已經是無窮大,既然是無窮大,那豈是三下五除二能對付得了的?
  本書對四大困惑和三大情愿、多元論與“在場”體系、存在的**種真實三方面,對思維的多元化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理性的困惑-遭遇多元理性的困惑-遭遇多元 前言

  老了老了,不干正事兒,整天呆在那里瞎想,是不是挺招人煩的? 如果說把瞎想粉飾成遐想,還敢出書,是不是就更招人煩了? 像我們這代人,充其量只能算是個“知青作家”、“工農兵文人”、“ 大雜燴”式的人物……毫無特長、專長及所長,你不讓我瞎想,還能指望我干點兒什么呢? 再說了,知識經濟就是“不務正業(yè)”還掙錢的經濟,而全部人類文明就是閑出來的“毛病”。于是,越文明,越有;病越重,文明越燦爛……因此,如我等一般老而閑、閑而病的人在此瞎想并不見得是壞事。退一萬步講,“想人之不想,補人之所缺”正是所有大師們的秘訣。說不定一頓遐想、瞎想、胡思亂想……一個不小心,讓我一頭撞在樹上,而諾貝爾遐想獎的評委們正巧在樹下納涼,于是乎守株待人地把我拿獲……夢想總是甜蜜的。
  說起大雜燴,想起教我曲調的老師說過的一句話:“拼盤中樣樣東西是好東西,但它就是不能算是道菜!崩蠋煹囊馑际钦f,你把若干好的音樂動機堆在一起,拼湊出來的絕不會是一首好樂曲。而好樂曲必是由一個(只能是一個)好的動機生發(fā)延展開來而形成的。
  把這句話反過來說,就成了如果你不能“一以貫之”地成為“菜”,那就當個“多而雜之”的拼盤。只要里面的玩意兒樣樣出色,那,就算是沒有名分,仍屬*先端上桌來的**盤,仍屬正宗正派的下酒“菜”。而拼盤*杰出的貢獻在于:能誘人飲酒于不知不覺之中,并致人暈,再暈而醉、醉而豪,豪而放……不管怎么說,能唆使一個普普通通的人頓悟世間大法而立入酒神之列,成為有強權、有意志、有膽量、有氣魄,知名度高達65度的哲學家,你說,你還能小看這不是“菜”的拼盤么?誰敢說菜花蛇就不是蛇呢? ——插過隊的阿小J如是說。
  如今的社會評論家對知名人士和公眾人物有一種模式化的定論。即:“ 面對某某某,想不做小人都難”、“面對文化人,想不當流氓都難”、“面對影視大腕,想不偷窺都難”……因此,要想當個名人或是公眾人物什么的,必須“膽大不要臉!” 其實,哪個圈子中都有這樣的人。他們是如此思維的:當流氓而成為名人易操作、低成本、具特色,既能顯示出對主流大無畏的反動,又能揭示出獨行之膽略與浩然正氣,還能捎帶腳地體現(xiàn)出某種深奧的哲理并刺激荷爾蒙分泌加快……制造出一種西門慶巧遇潘金蓮式的氛圍與超級孟什維克般的情調。退一萬步講,只要當街一吼:“我是流氓我怕誰?”就足以讓行人駐步、美女側目,楊志入獄、兒童尿褲……好處大大地!再說了,“面對媒體,想不炒都難”、“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男人不壞,女人不愛”……因此,他們這樣結論:個性即文化,做個小人真快樂。
  我卻是如此思維的:在智慧之樹上,絕不會結出低成本之果!否則那將是對人類全部文明、全部智慧的褻瀆。同時,對主流的反動連牛二都會,但這并不意味著進步與正義。這是兩個概念,不能混為一談。再有,罵人誰都會,連狗都懂得皺起鼻子、齜開牙,嗚嗚嚕嚕地用狗語罵人……這顯然與膽略和氣概毫無干礙。如果你不能用人話提出好的建議,那就只能證明你自己已然齷齪到了不罵人就不會說話的地步……因此,我這樣結論:遐想即文化,做個思想者真快樂。
  對于世俗,以平常心看待就成了,犯不著去討好它,也沒功夫去討厭它。
  孔子在《論語》中說:“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看來,我就是老夫子所說的那些年過不惑、知天命,并眼看著就要耳順卻仍“苗而不秀者有矣!秀而不實者有矣夫”的人,是“未果者,未竟也” 式的人,是諸位大大地不需要“敬”或“畏”之士……嗚呼!想當上“膽大不要臉”的公眾人物怕也難了。因為我既事業(yè)無成,又超齡太多,實在是上不了被評論家們說三道四的高雅檔次了。
  玩笑歸玩笑,說點兒正經的吧。
  我之所以敢倚老賣老地遐想,是有理論根據的。即:對于無機世界,從牛頓開始我們人類已經摸透了造物主的心思;而對于有機世界,我們人類至今還對物質體的精巧別致莫名其妙。為什么會這樣呢?簡單的回答是:因為人性不像機器那樣簡單,人文科學不能完全脫離道德、倫理、社會、政治、經濟……等因素。
  你看,這就是我敢于遐想的理論根據。我的思路是:我們人類之所以不能理解有機世界,其緣故在思維上。我們太喜歡理.性思維而忽視了情感思維與直覺思維,而理性思維的獨尊與獨霸,不但使我們失去了理解有機世界的可能,還使我們從理論上就否定了人文科學的合法性與靈感直覺的科學性 ……同時,理性的獨尊與獨霸還使哲學瀕臨瓦解、非人道主義思潮泛濫…… 我的潛臺詞是:要想改變現(xiàn)狀,那就要把理性思維打下神壇,把情感思維和直覺思維“迎請”回來,讓它們“三位一體”地為我們服務。換個方式說,就是我寄希望于情感思維與直覺思維,更希望它們三位能在一起合作……對否?我不知道,但我們?yōu)槭裁床辉囈辉嚹兀咳绻覀冊嚦晒α,那就皆大歡喜;如果我們試失敗了,我們也沒失去什么。如此低成本高回報的試錯,我想這正是波普爾所大力提倡的吧?證偽么,是真是偽咱們證一下又有何妨?或者說如此賭一把又有何妨? 賭思想,我想上帝是允許的吧?也許他老人家急得要哭,也許他老人家笑得更厲害了……既然審判要等到末日,那在末日之前,就隨他老人家去吧。
  因此,我的結論是:為了全面地了解我們所處的世界、為了根除理性主義帶來的弊病、也為了能獲得諾貝爾遐想獎,那就要鬧一場“破舊立新”的 “革命”。
  ——突然我覺得自己一下子高大起來,好像自己是浦羅米修斯第二,肩負著給人類帶來新火種的艱巨的任務……對不起,狂妄得出了邊,開始說胡話了…… 既然要鬧一場“革命”,那這個“革命”成功的標志就是要建立起思維的“遐想體系”…… ——這樣的革命目標不管怎么說也算是“宏大、偉大、特別大……”的吧?就算是“前仆后繼”、“血流成河”也應該去努力完成的吧?……對不起,又沖動起來了,再一次找不著北…… 打住! 關于這場“革命”,我一廂情愿地認為它含有以下三個內容: **,我們的純理性思維是否是建立在復雜的多元的基礎之上的,而不是建立在簡單的二元對立的基礎之上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多元論將給我們帶來一個嶄新的天地——這就是我在《遐想三部曲》的**部“遭遇多元 ”時所要講的; 第二,我們的情感思維是否就是形象思維呢?它何時才能逃出藝術這個 “牢籠”而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去?換言之,情感思維難道就是藝術的專利而非生活的真實么?進一步說,如果它既是藝術的專利更是生活的真實,那我們這些非藝術家們應該如何掌握它?它又該是什么樣子?它是否具有自己獨特的形式化規(guī)范?——這就是我在《遐想三部曲》的第二部“遭遇激情” 時所要講的; 第三,我們的直覺思維或者說是靈感思維是否真實存在?;它能否算是思維?它離迷信與巫術有多遠?它有什么規(guī)律可:循?——這就是我在《遐想三部曲》的第三部“遭遇生命”時所要講的…… 至于這三種思維方式的具體討論以及它們的關系,那是正米修斯般的奢望與狂妄……我只是想把我思維時的快樂與痛苦告訴大家,希望大家能與我共同享受著、思考著…… 這就夠了! 在**部“遭遇多元”結束之前,我們總算可以松一口氣了,可以閑談一會兒了,請放松,品口茶,…… 那咱們以什么為閑談的話題呢?還是弄點兒專家與大師們的話語來供咱們“消遣”吧。
  之所以拿他們所說的東西來“善搞”,重要的是咱們要從專家與大師那里學會從不同的角度來領悟人生——這是開放性所要求的;更重要的是從他們的思維方式中領悟、品味出什么叫智慧——這是“在場”的全部品質所要求的。
  很多專家都說“真理是越辯越明”的。我說,這本身就是一個極黑、極深、極大的美麗陷阱。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真理如果是越辯越明的,那這個世上就必定存在著一個普世的、統(tǒng)一的、終極的、絕對的真理,這個真理偷偷地埋伏在一個特別難找的地方,好讓我們去辨、去找。打個比方,辯明真理就好像是在捉迷藏,而捉迷藏就必定有一個人得先藏起來……如果沒有這個先藏起來的人,那這個捉迷藏就是在詐騙。同理,如果你不先把個上帝偷偷藏起來,那“真理就不可能越辯越明”。問題是,你是誰?上帝的老爸?你讓上帝躲起來他老人家就躲起來?因此,如果你手里頭沒這么個上帝,那這“真理越辯越明”就是騙人;如果你手里頭有這么個上帝,那你已經是真理的爹了,何須再“越辯越明”地去爭“辯”?結論:這個命題是騙人的東西。
  這么說,爭辯是找不到上帝了,可爭辯與辯論總是積極而向上的吧?總是在鍛煉我們的思維吧?哪能沒有一點兒收獲呢?……再說了,滿世界去找,挺忙活的,這總比呆著強吧? 說起來好笑,我們確實會找到些什么,也確實會鍛煉出一些本事。即找到“可以繼續(xù)爭辯下去的兩個相互對立的、看起來都相當正確相當完美的一對真理”,或者說找到一個“繼續(xù)尋找那個先藏起來的人”的理由,鍛煉出 “越找越上癮、越上癮越找”的本事與信心。怎么樣?諸位,好玩吧?就是有點兒耽誤青春。
  你會說,既然真理不是越辨越明的,那是怎么明的呢? 我說,真理作為基本法則,它原本就在那里,跟你明不明沒什么關系,跟辨不辨更沒關系。如果你真想弄明白什么是真理,就請先從“存在的真實 ”這兒開始,也就是從“在場”這兒開始,把萬物的基本法則先整明白了再說吧。
  有人說,我們必須打破二元對峙的方法,不要把東西方理淪對立起來看問題,要以一種全球的眼光看人類文化的總體發(fā)展,要學會平等對話。
  我說,要放棄“二元論”與“辯證思維”的方式,就要學會時常反觀自省,反觀我們所持的思維方式是否正確,自省我們潛意識中所喜愛的東西是不是在障礙我們認識事物。前者是外在的東西,后者是內在的東西。同時,我們也要破除**深層次的攔虎路,即外在的“計算浩繁”與內在的“放心不下”…… 東西方理論的融合并不是那么簡單的事兒,你只看到兩個文明那只是二元論,你必須還要看到二者不同的政治體制、風俗習慣(此為一元)以及經濟模式、生產方式、勞動力狀況(此為一元),然后把這四元建構成一個當前“ 人類文明的在場”,才能具體談二者如何融合。否則的話,那不但成了東施效顰,更可能成了邯鄲學步。
  人有說中國傳統(tǒng)文學分“載道”與“言情”兩派,這兩派都有其存在的價值。而人的感情和本性生來就有個性的和群體性的這兩個方面?v觀歷史上偉大的作家如屈原、司馬遷、杜甫、李白……莎士比亞,他們無一不是時代的“群情載道”者。
  我說,能把“言情”與“載道”真正地“嫁接”起來,那不是泥瓦匠的功夫,而是大師的本事。因為泥瓦匠是在二者間調和,大師是跳出來在多元的“在場”中把它們看成是一回事兒。
  怎么才能用“在場”把它們看成是一回事兒呢?如果我們把情(言情)與理(載道)看成是二元,那還需要生活基礎、見識見聞這一元,需要信仰、理想這一元。如果說情與理是不同的土,那生活基礎如同是水,信仰如同是我們理想中要達到的境界(或者說是件藝術品)。好了,我們挖一塊“言情”之土和成泥,挖一塊“載道”之土和成泥,把兩塊泥和在一起……先捏出一個 “言情”的我、再捏出一個“載道”的你一理想么,這東西永遠不會達到,你永遠不會滿意。于是,你會再把那個你和我和在一起,再捏,先捏出一個宏大的志向、再捏出一個溫柔的短語——理想么,永遠在自己的前方,否則怎么叫理想呢?于是,你會再把宏大與溫柔和起來,再捏……捏來捏去,不經意間,也不知捏出了個什么……但后人都說這是“群情載道”的經典,是大師的手筆。
  為什么人文的目的是“幸福與命運”而絕不是理論或立場?因為所有的理論或立場都不一致,但都正確。為什么不一致還能都正確呢?因為從理論上講,一個問題起碼有幾個正確的答案——起碼兩個。
  那……人文的問題就無解了么?有,只要你懂得人文的“四大特征”,即開放性、復雜性、反叛性、相互滲透性…… 這種回答是不是太嘩眾取寵? 說“是”是對的,因為一個人在*接近上帝時,他會突然發(fā)現(xiàn)這個世上原本并無奇跡、并無規(guī)定、并無目的……并無上帝,但仍很美麗; 說“不是”也是對的,因為我們不能指望著靠講道理來證明某種觀念,絕對不能!  觀念是政治、經濟、情感、理性……等等的總和,講道理卻只能從一個(只能是一個)角度來看問題。而宇宙的根本精神(或者說真實存在)只是一種狀態(tài),她不需要什么觀念的總和或某個角度。為了保持這種狀態(tài),她只需要一個方向(或者說是理想)……如此而已。
  談到永恒,中國人說:“五行無常勝”的意義就是“任何一個事物的合理性都不是永恒的”。那什么是永恒的呢?中國人又說,一只鴿子、一個人是非永恒的;但天上自由自在地飛著一群鴿子、街上熙熙攘攘地來往著無數(shù)的人……那,這就是永恒。憑什么? 中國人認為永恒的,就是共性的(按我們的話說就是“在場”的全部要件)與流動的(按我們的話說就是“自然控制論”在“微等級、多中心、變化性”的基礎上演進)。歌頌永恒,其實就是在歌頌共性與流動。前者如“氣 ”,萬物因“氣”而生、而死、而熙熙攘攘;后者如“水”,水是至陰至善的。至陰就是永遠依向下流動的基礎法則,至善就是自由自在……當二者和合為一時,則流動不止,萬代不竭,所以永恒。
  西方人怎么看這個問題呢?他們認為除了上帝與博愛是永恒的之外,那只有“深刻與偏執(zhí)”才能算得上是永恒的了。因為只有深刻而片面或者偏執(zhí)而深刻,唯此,一個思想體系、一個哲學派別才能發(fā)展起來,人類的思維才能向上,人類的社會才能進步……雖然上帝會發(fā)笑,但上帝一笑,就忘了末日審判……沒了末日,豈不是永恒了么? 二元論是西方哲學的靈魂,沒有二元論就沒有西方哲學。但二元排斥了仁愛與信仰,只強調理性精神。這就產生了享樂主義、經濟主義、民主主義、資本主義、社會主義……思維的二元簡約了事物的多元!一切禍害與不和諧由此而生。
  到了黑格爾這里,二元的哲學達到了狂妄的地步,失去了信仰和仁愛的人類失去了上帝,于是上帝死了。同時,人類成了理性的工具?裢睦硇灾髁x具有強大的分裂人類中一切的力量,絕決不可能具有把它們重新整合在一起的凝聚力。
  新的倫理道德觀應該如新的自然觀一樣,是建立在保護所有生物及自然的基礎之上的。西方人只知保護動物,只有保護環(huán)境的綠色組織,卻沒有保護全體人類及自然的綠色組織?磥恚挥腥藗円庾R到這個世界是多元一體的,才有可能吧。*起碼,必須改變“有你無我,有我無你”的二元否定辯證的決斗文明,新道德觀才可起步。
  各種各樣的學說、思想、口號……各有自己的功能。但不能把它們作為不落的太陽去使用!拔逍袩o常勝”說的就是這個意思?磥恚缭诙Ф嗄昵,孫子就明白了這個道理。但我們現(xiàn)在的某些理論家或是政治家卻仍是不懂這個道理,他們認準了一個理兒,“一以貫之”的把它推行下去……那個后果肯定不會令人愉快。
  其實,依“無行無常勝”的道理類比過去,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不同利益群體的政治利益是錯落地排列在歷史軸線上的。政治如此,經濟如此,連藝術、哲學、宗教……都是如此(這個錯落地排列并不是簡單地二元辯證地排列,兩回事兒)。因此,在歷史的軸線上,所有事物都在依次地展現(xiàn)著自己的風采——這是五行無常的翻版,即:五行輪回即圓滿,五行圓滿即常勝。
  學會了“多元一體”體系,那實踐中如何運用呢? 其實很簡單,就是要懂得為人處事要有所為有所不為。而有所為時,更要小心,要懂得何時、何地、何方法、何程度去為某個人去辦某個事。為什么?因為: 何時,是從“在場”的全部品質再加上時間維度后的考慮; 何地,是從“在場”的空間結構去考慮; 何方法,是從多元一體的關聯(lián)方面去考慮; 何種程度,是從“在場”的自然因果律方面去考慮。
  懂得為哪個人辦哪件事兒,是要明白自己在“在場”中的什么地方。
  西方哲學基本上是不含“家”的哲學,它是一種可疑的“個人——社會 ”兩極模式。既然這是二元體系,那個人與國家就總不免產生沖突。當個人把國家革命掉時,出“荷馬史詩”里的英雄、出希臘神話中的神、出超人、出蝙蝠俠……當國家把個人革命掉時,那就用民主與海選把你搞掉,或是干脆些,隨便找個街頭,吹著號、打著鼓,用斷頭臺上的大鍘刀砍人。
  出神也罷,砍人也罷……那個“家”如何處置? 對于這個問題,西方人會反問,“要家作甚?”在只有“個人——社會 ”而無“家”的社會中建立起來的哲學,顯然是兩極模式(二元論)的哲學。
  這種哲學不僅會動搖西方現(xiàn)存人生哲學的合理性,而且蘊含著對于兩極(元) 模式、兩極(元)語言有關的全部現(xiàn)存西方哲學內容進行修改的要求。那,下面怎么辦呢?要向東方學,要考慮多極(元)模式。*起碼在實際的生活中先把家庭作為第三者插入社會與個人之間。當這個架構穩(wěn)定并鞏固了之后,再來思考哲學上的問題,并逐漸形成新的思維模式。
  在21世紀中后期,中國是否強大到世界**還不敢說,但可以預見的是三元論(多元論)的建立是新世紀中思想解放運動的一個肯定的結果,是新的思維方式所掀起的新的啟蒙運動的來臨。
  問題與主義是不可分的。有什么樣的主義,就有什么樣的問題;在問題的背后,往往暗藏著主義的分歧。
  開放性意味著問題,規(guī)定性意味著主義。依這個原理,讓我們如是思維: 既然精神科學(人文科學)的邏輯本質是一種“關于問題的邏輯”,那它實際上講的就是開放性的種種問題! ∪绱怂季S下去,我們就可以得出結論,大凡提出問題,那就意味著打開了意義的各種可能。
  既然精神科學(人文科學)的傳承與發(fā)展離不開“關于主義的評價”,那它實際上講的就是規(guī)定性的種種問題。如此思維下去,我們就可以得出結論,大凡提出主義,那就意味著我們已經有了方向、樹立了榜樣、建立了理想,并堅定了我們積極向上的信心。
  如果非要讓我們用二元論的否定辯證方法,在問題和主義之間來個決斗,必須要淘汰一個,那你如何選擇? 這個問題提得太刁鉆,但不是不可以回答。主義可以無,問題必須有。
  為什么?因為主義死了,但只要靈魂不死、激情不滅,這仍是開放性所認可的,只是一切要從頭來過罷了。反之,一個主義僵而不死,什么問題都沒有,那就說明靈魂已被閹割、激情已被窒息…… 讓我們說得再正統(tǒng)些、哲學化些。偶像死了,人就有了空前的自由;靈魂死了,人將失去一切,包括自由。因為靈魂死了,要那個自由還有何用?所以靈魂不能死。
  說這些,我是想在罵誰?是想干什么? 我是說,后現(xiàn)代、超現(xiàn)實、新新人類……正是些無問題的人。他們沒有靈魂、沒有激情、沒有信仰與理想。他們渴望與追求的東西連自己都不明白是什么,他們表面上是排斥任何主義的,但實際上他們遵循的卻是地道的主義才有的新方向——反著走、新戒律——反著來、新條文——反著干。
  當烏托邦破滅之后,在藝術圈、娛樂圈當個“先鋒派”是個低成本且不錯的行當。罵一聲“我是你爸爸!”侃一句“我是流氓我怕誰?”既有利可圖,又聲名顯赫;既時髦風雅,又嚴肅不茍……這就是諸小人的本命相。
  但當文化與金錢交織在一起后,當藝術市場發(fā)展為股票市場、房產市場 ……后,“先鋒派”就失去了意義,低成本產品大虧本、大犧牲、大跳樓… …此時,樹倒猢猻散,是鬼的歸墳,是神的歸廟,一片空空蕩蕩。
  “人不可能會十八般武藝,但可以交十八位朋友!边@句話想說什么?我看就是建立起積極的“關聯(lián)”。建立起“關聯(lián)”干啥?與其說是“多個朋友多條路”,不如說“把自己融人社會”。前者是庸人的看法,后者是智者的看法。
  有時事情就是這樣,*沒腦子的人與*有腦子的人在某些看法上是一致的。
  太監(jiān)和秘書二位一個是生理不健全,一個是思想不健全,二者都無健全的人格。無健全的人格就建構不出“在場”。因此,非“兩種力”使得這兩種人只知道力是單向流動的,于是對上一味順從,對下永遠狐假虎威地發(fā)號施令; 非“多元”造成這兩種人只知道世上有主子與奴才,于是眼里就只有皇帝(或長官)不知道還有別的人——甚至沒了自己,心底里卻只知道有自己也不知道還有別人——甚至沒了皇帝(或長官); 非“關聯(lián)”讓這兩種人顯出陰險與兇殘,他們沒有正常的人際關系,更談不上體會詩歌的韻味與人間的真情; 非“一體”造就得他們人格分裂…… 不說了吧,臟了嘴。
既然是閑談,那咱們來個大點兒的,以結束此章。
  趙一凡先生有一篇論文,叫《美國的憂郁》,這是我所見到過的*精彩的文章之一。
  好了,閑談就到這里吧。
  下面,我們將講述的是《遐想三部曲》的第二部,其標題為“遭遇激情 ”。
  不用說諸位也知道,在那個部分里我們將重點講情感在概率性預測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我們如何藝術地處理情感問題。換言之,因為情與理的處理是形象思維的所長,所以我們會以藝術與審美為主,用多元論的方法來剖析激情,并如同建模那樣,找出一個處理情與理的*佳方案來。

理性的困惑-遭遇多元 目錄

前言
自序
**章 “四大困惑”與“三大情愿”
一、五大“無解”命題的本來面目
二、五大“無解”命題已有的解
(一)世上有沒有絕對真理
(二)人生的終極意義是什么
(三)人性到底是什么
(四)人類該不該有信仰
(五)人類發(fā)展的真正動力是什么
(六)人類發(fā)展的動力小結
三、四大困惑——“無解”淺層次的外在攔路虎
(一)不合情理
(二)無窮選擇
(三)無窮變數(shù)(初始因素無窮大、發(fā)展中的諸元相干)
(四)有限不可能囊括無限
四、三大情愿——“無解”淺層次的內在攔路虎
(一)一廂情愿于簡單的“二元一值”的體系
與求證方法
(二)一廂情愿于事物發(fā)展的“大模樣”正確
(三)一廂情愿于數(shù)學因果律
五、我樂意——李云龍說:日他娘的,就這么辦吧!
附錄一:東西方文明比較與窮源
第二章 遭遇多元——多元論與“在場”體系
一、**步:事物“存在的真實”是什么樣子
(一)“宇宙的在場”
(二)宇宙的生成
(三)二元論的本質與出身
(四)宇宙的終結
二、“在場”的全部品質
(一)“開放性”之源:“自然因果律”
(二)“自然因果律”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三、對多元“在場”的討論
(一)元的意義
(二)多元的簡化與構成第三元的條件
(三)“多元一體”模式的思維方式應該是什么樣式
(四)多元的其他特性
附錄二:《民主:多元與寬容》
四、第二步:建立新的“多元一體”的哲學體系——“在場”的總模型
第三章 “在場”與“建!薄嬖诘**種真實
一、“人類的在場”
(一)從猩猩到類人猿
(二)從類人猿到類猿人
(三)從類猿人到智人
(四)從智人到現(xiàn)代人
二、為模擬“在場”建模
(一)“多元一體”體系面臨的新問題
(二)如何為“軍事的在場”模擬建模
(三)三種模擬建模
(四)解“無解”的**深層次攔路虎——“計算浩繁”與“放心不下”
三、第三步:用“多元一體”體系的新的方法論來破解“五大無解”命題
(一)世上有沒有絕對真理
(二)人生的終極意義是什么
(三)人性到底是什么
(四)人類該不該有信仰?
(五)人類發(fā)展的真正動力是什么
附錄三:君子“在黨”乎?“不黨”乎?

附錄四:《美國的憂郁》
展開全部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