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科學社會主義新視野

科學社會主義新視野

作者:張麗君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07-12-01
開本: 32 頁數: 283 頁
本類榜單:政治軍事銷量榜
中 圖 價:¥14.4(6.0折) 定價  ¥24.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科學社會主義新視野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465911
  • 條形碼:9787500465911 ; 978-7-5004-6591-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科學社會主義新視野 目錄

**章 科學社會主義導論
一、基本概念
1.社會主義
2.共產主義
3.科學社會主義
4.現代社會主義
5.馬克思主義
6.恩格斯主義
7.列寧主義、布爾什維主義
8.毛澤東思想
9.鄧小平理論
10.三個代表
二、對象和定義
1.“無產階級”話語
2.“社會主義”話語
3.“人類解放”話語
三、體系和要素
1.基本邏輯要素研究非常重要
2.基本邏輯要素設想
3.要素的相關性
第二章 科學社會主義基礎經典
一、《(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
1.德國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
2.政治解放
3.宗教解放
4.人的解放
二、《論猶太人問題》
1.封建主義國家中人的生存
2.封建社會的瓦解與宗教解放、政治解放
3.人的解放
4.價值和意義
三、《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1.人的解放、共產主義和關于人的科學
2.實踐思維方式
3.私有財產關系
4.共產主義
四、《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
1.實踐唯物主義
2.共產主義
五、《共產黨宣言》
1.歷史本體論
2.共產主義的實現條件
3.共產主義的未來設計
4.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流派
第三章 科學社會主義方法論
一、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
1.是否存在“三個組成部分”
2.論證差異
3.三部分之關系
二、以人為本
1.現象論、實證論的思維方法
2.個別和一般
3.活動論、對象性的思維方式
4.獲得論和歷史性
三、歷史認識論
1.歷史認識論問題
2.實踐認知范式
四、歷史本體論
1.生產和生活
2.生產方式
3.生產力和生產關系
4.原生態(tài)次生態(tài)和高級原生態(tài)
五、歷史價值論
1.實踐是人的價值生成的方式
2.人的價值的實現是一個社會歷史過程
第四章 科學社會主義原理
一、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
1.社會主義*注重生產力
2.人的生存發(fā)展模式的內在沖突
3.科學發(fā)展觀
4.發(fā)展和解放生產力要體現人的價值
二、公有制
1.所有制理論
2.所有制理論的基本內涵
3.傳統(tǒng)公有制模式
4.公有制本質
三、按勞分配
1.基本研究尺度
2.按勞分配
3.分配制度的中國特色
四、無產階級
1.階級范疇
2.個人解放和階級
3.無產階級解放意味著社會解放和人類解放
4.無產階級的邏輯內涵
5.不成熟無產者的社會主義
6.小資產階級民主派的社會主義
五、無產階級政黨
1.基本邏輯設定
2.黨性與黨建
3.毛澤東的建黨思想
4.鄧小平的建黨思想
六、無產階級國家
1.國家的本質
2.防止國家由公仆變主人
3.國家與社會
七、價值觀
1.馬克思主義指導
2.以權利為核心的自由、公正價值
3.和諧價值
第五章 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史
一、一國社會主義理論
1.個體階級民族國家和世界歷史
2.亞細亞生產方式
3.跨越卡夫丁峽谷
4.一國勝利和建設理論
二、斯大林模式與蘇聯解體
1.官僚理論
2.來自上層的革命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1.黨的**代領導集體的理論框架
2.鄧小平理論的理論框架
3.“三個代表”是一個科學的體系
第六章 其他社會主義流派
一、當代國外社會主義思潮
1.民主社會主義和“第三條道路”
2.現代托派社會主義
3.市場社會主義
4.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
二、當代國外社會主義實踐
1.亞非拉民族國家的社會主義
2.西方發(fā)達國家的社會主義
3.俄羅斯的社會主義
后記

展開全部

科學社會主義新視野 節(jié)選

bsp;四、《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
  1.實踐唯物主義
  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是馬克思主義的重
要文獻。馬克思把共產主義者規(guī)定為“實踐的唯物主義者”,其任
務是使現存世界革命化,實際地反對并改變現存的事物。①馬克思
把這樣的學說看作是描述人們實踐活動和實際發(fā)展過程的真正的實
證科學。按照事物的真實面目及其產生情況來理解事物,任何深奧
的哲學問題都可以十分簡單地歸結為某種經驗的事實。
    從思維方法來考察《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應該說這部著作的思
維方法多樣,很難用一兩句話概括起來。大致包括如下內容:
(1)馬克思、恩格斯堅持和發(fā)展了在《1844年經濟學一哲學手稿》
中使用的類本質分析結構。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一個可以用經驗來確
認的現實前提就是一個現實的人的對象I生關系:現實的個人及其活動
(感性活動)——已有的和自己創(chuàng)造的物質生活條件(感性世界)。
由于馬克思、恩格斯把人的一切*終歸結為這樣一個對象性關系,這
里面的“現實的個人及其活動(感性活動)”、“已有的和自己創(chuàng)造的
物質生活條件(感性世界)”就是概括性*高的一個抽象的概念。人
面對的對象世界都是人的生活條件,這種生活條件就其本性來講是
“物質”的。馬克思、恩格斯進一步把人的對象性關系理解為通過勞
動而達到的自己生命和他人生命的生產中發(fā)生的關系。
    馬克思、恩格斯把前者看作是后者的基礎,把感性世界理解為
構成著這一世界的個人的全部活生生的感性活動。人的連續(xù)不斷的
感性勞動和創(chuàng)造是整個現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礎。
    就人與自然的關系來看,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個人的肉體組織
 產生了個人對其他自然的關系,個人和各種自然條件——地質條件、
山岳水文地理條件、氣候條件以及其他條件的關系,這些自然基礎在
歷史進程中由于人們的活動而發(fā)生的變更,但外部自然界的優(yōu)先地位
仍然會保持著;人們生產自己的生活資料,同時間接地生產著自己的
物質生活本身,從而和動物發(fā)生了不同的和自然的關系。
    就生產中發(fā)生的人與人的關系來講,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社
會關系概念,“社會關系的含義在這里是指許多個人的共同活動,
至于這種活動在什么條件下、用什么方式和為了什么目的而進行,
則是無關緊要的”。①
    就人與意識的關系來看,馬克思、恩格斯強調:意識是有生命
的個人的意識,意識是社會的產物,意識是被意識到了的人們的現
實生活過程。
    (2)馬克思、恩格斯還用個人的生活過程中發(fā)生的關系解釋社
會的結構及其產生。“經驗的觀察在任何情況下都應當根據經驗來
揭示社會結構和政治結構同生產的聯系,而不應當帶有任何神秘和
思辨的色彩。社會結構和國家總是從一定的個人的生活過程中產生
的。”②馬克思進一步把上述思維結構具體化了,具體化的總體方
案就是“從直接生活的物質生產出發(fā)闡述現實的生產過程,把同這
種生產方式相聯系的、它所產生的交往形式即各個不同階段上的市
民社會理解為整個歷史的基礎,從市民社會作為國家的活動描述市
民社會,同時從市民社會出發(fā)闡明意識的所有各種不同理論的產物
和形式,如宗教、哲學、道德等等,而且追溯它們產生的過程”。③
人在生產中發(fā)生的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意識三種主要的關系
之間是什么關系呢?每一種關系都包含其他關系,都要結合其他關
系來說明。如在《1844年經濟學一哲學手稿》中,在說明人與自
然的關系的時候,馬克思就說明了人與社會的關系制約著人與自然
的關系,從而形成不同的自然與社會的關系。到《德意志意識形
態(tài)》這里,馬克思比較側重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決定性,以及人與自
然和人與社會關系構成的整體的基礎性和對人與意識的決定性。這
就為說明社會歷史奠定了*終的方法論基礎。
    (3)馬克思、恩格斯用生產的對象性結構及其關系描述歷史。
歷史從個人的活動角度看就是世代依次交替;從對象世界來看是環(huán)
境的更迭。“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遺留下來的材料、資金和生產
力;由于這個緣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變了的環(huán)境下繼續(xù)從事
所繼承的活動,另一方面又通過完全改變了的活動來變更舊的
環(huán)境。”①
    后代的人和前代遺留下來的生活環(huán)境之間是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
后代人把前代遺留下來的環(huán)境當作偶然的桎梏。但這些環(huán)境本身對于
前代人來講卻是必然的,是一個完整的社會結構,包括生產力以及相
應的交往形式。馬克思用了很多概念來表述這個環(huán)境:一定的物質結
果,一定的生產力總和,人與自然的關系,個人之間歷史地形成的關
系,大量生產力、資金和環(huán)境,前一代的工業(yè)和交往,社會制度。后
來在《路易·波拿巴和他的霧月十八日》中還補充了社會文化觀念
傳統(tǒng)。這樣一來,歷史的考察變成了感性對象性世界和人的活動的關
系的考察。盡管人的活動及其需要本質上也有歷史繼承性。



科學社會主義新視野 作者簡介

p>  作者簡介
    張麗君1973年6月出生于黑龍
  江,2003年于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
  院獲得法學博士學位,F工作于湖北
  大學政法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科
  學社會主義專業(yè)碩士生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