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
>
中國的民主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年實錄(套裝共10冊)
-
>
新書)社會主義發(fā)展簡史(大字本)
美國的焦慮-一位智庫學者對美國的調研手記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57993
- 條形碼:9787010157993 ; 978-7-01-015799-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美國的焦慮-一位智庫學者對美國的調研手記 本書特色
王文是一位近年來多次近距離觀察美國動向的中國青年學者、一個新型智庫的領導者。他的親歷式深入思考和評論,值得關心中美關系的人們認真閱讀!本┐髮W國際戰(zhàn)略研究院院長 王緝思 一位年輕智庫領導人兼學者,利用旅途中的點滴時間,將走訪美國的所見、所聞、所思,細錄下來,呈現給讀者。從平實但又不失激揚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眼觀美國、心系中國的情感和立足當今、放眼未來的視野!娛驴茖W院中美防務關系研究中心主任、少將 姚云竹 中美關系的發(fā)展趨勢影響世界和平大局。兩國有識之士高度關注中美智庫的思維變化。作為中國新一代智庫的代表人物,王文近年來奔走于中美之間,交鋒交流交融,為增進兩國相互理解進行獨特的探索。他在本書中披露的大量**手信息是美國研究的*展現,足以引起討論和思考。值得一讀,特此推薦這本《美國的焦慮》!腥A美國學會副會長、上海市美國學會會長 黃仁偉 曾兩次與王文赴美國觀摩大選,從多角度多層面觀察研究這個規(guī)模巨大、意義重大的政治實踐活動。這本《美國的焦慮》是對那些觀察的總結,也是對規(guī)律的探索,非常值得一讀!袊鐣茖W院政治學所所長 房寧 在王文是研究生階段時我們就相識。10多年,看著他從一位年輕記者成長為資深學者,飛奔于世界各地,與全球政要名流對話,洞悉國際局勢變遷。這本《美國的焦慮》匯集著他多年來對美國的親歷觀察,開卷有益!袊鴩H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阮宗澤
美國的焦慮-一位智庫學者對美國的調研手記 內容簡介
《王文看世界系列 美國的焦慮:一位智庫學者對美國的調研手記》是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前《環(huán)球時報》編委,評論執(zhí)筆者之一王文多次訪美的手記。王文曾是中國傳媒輿論旋渦中的人物,現在則在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這樣一家新興智庫扮演智囊角色。這書稿就是王文院長以記者、學者的不同身份多次訪美,對美國的經濟政治制度深度的接觸和理性的思考。書中觀點獨樹一幟,立場鮮明,倡導理性面對中國發(fā)展中的復雜問題! 锻跷目词澜缦盗 美國的焦慮:一位智庫學者對美國的調研手記》分為“2008年訪美:‘八旗子弟’或夢想國度”“2010-2011年訪美:把美國當參照系”“2012年訪美:感悟與對話”“2013年訪美:美國對中國還剩多少優(yōu)勢”“2015年訪美:美國對中國的焦慮”“中美會有戰(zhàn)爭嗎?”“中美會有戰(zhàn)爭嗎?”“世界能分享中國夢嗎?”,共七部分。
美國的焦慮-一位智庫學者對美國的調研手記 目錄
美國崛起的真實邏輯
從美國崛起邏輯中汲取中國營養(yǎng)
看美國,要堅持中國本位
**章 2008年訪美:“八旗子弟”或夢想國度
一、在三萬英尺高空的記錄
二、美國人咋那么幸運
三、中國:他國的另一個依靠?
四、美國人像八旗子弟
五、在肯尼迪被暗殺地感受美國恩仇
六、不想再來得克薩斯州了
七、有些地方是不能與美國比的
八、紐約可能是中國的反面教材
九、紐約*大的毒瘤是什么
第二章 2010-2011年訪美:把美國當參照系
一、感受不到的美國“入侵”
二、中美沖突2.O
三、中美智庫:差別,還是差距?
四、中國急需世界級的評論家
五、中國媒體軟實力何時崛起
六、拉登的死拯救了奧巴馬?
第三章 2012年訪美:感悟與對話
一、留京看十八大,還是赴美觀大選?
二、移民美國:中國崩塌,還是中國延伸?
三、通州的“狂拆遷”與舊金山的“不掩丑”
四、泛美國化模式的中國批判
五、星條旗,還是美國團結的強心劑?
六、在哈佛主講中國后的震驚
……
第四章 2013年訪美:美國對中國還剩多少優(yōu)勢
第五章 2015年訪美:美國對中國的焦慮
第六章 2016年訪美:親歷美國對華的空前糾結
第七章 2017年調研:特朗普會實現美國復興嗎?
第八章 中美會有戰(zhàn)爭嗎?
第九章 世界能分享“中國夢”嗎?
后記 寫作永遠在路上
美國的焦慮-一位智庫學者對美國的調研手記 節(jié)選
否思美國崛起,再視中國優(yōu)勢 冷戰(zhàn)結束以來,許多人誤以為,美國崛起,尤其是在美蘇冷戰(zhàn)中*終勝出的根本原因在于體制優(yōu)勢,即以自由民主理念在全球各類體制競爭中的勝出。弗蘭西斯·福山曾在20世紀90年代初的代表作《歷史的終結與*后一人》一書中狂妄地寫道:“人類接近千禧年的終點,體制的競爭將只剩下一個人,那就是自由民主”,而這*后一“人”指的就是美國。這股思潮深深地影響了中國整整一代人,以至于在中國輿論中充斥著對本國“體制問題”的批判,有的甚至把所有中國問題都歸咎為“體制”! ±碚撜`解如此之深,使新一代中國學人必須要從美國崛起的歷史源頭去厘清“政治體制與國家崛起”的關系。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筆者每年至少要去一次美國,走訪了10多個州、數十個縣鎮(zhèn)與數百位美國人交談。這個問題一直是糾纏在腦海中的思考主線。 美國崛起的真實邏輯 所謂“體制優(yōu)勢”,是對美國崛起相當簡單的認識,在思維慣性中貌似解釋了18世紀末《獨立宣言》發(fā)表至20世紀末冷戰(zhàn)結束之間美國從偏隅小國至全球大國的崛起史,但面對近20多年來的美國國力相對衰弱的事實,該邏輯卻變得啞然:為何同樣的政治體制,在美國獲得空前國際優(yōu)勢的背景下,卻不能保證美國實力的持續(xù)走強呢? 民主體制在美國的確立并不是生而有之,而是經過了漫長的演化過程。據美國著名政治學家托馬斯·戴伊的統計,1787年參與修改 《聯邦憲法》的55位美國建國先賢中,至少有45人持有國家債券,14人從事土地投機活動,24人放貸和投資,11人從事貿易和制造業(yè),35人是奴隸主,還有15人占有大量的種植園。而當時美國的400萬公民,絕大多數都是小農、負債者、小商販、邊遠地區(qū)農民、服務業(yè)者甚至奴隸。在戴伊看來,美國從來就只是由一小部分人而不是廣大民眾掌控! 〈撕,美國憲法共經歷了27次修正案,對建國先賢們*早確定自由民主規(guī)則進行的縫縫補補,延續(xù)了體制的生命力,也塑造了體制的吸引力。但這27個有效修正案,*初10個修正案是一次性通過的,其他17個修正案,則經歷了艱難博弈,有的修正案討論甚至歷時200多年。一方面,這個過程伴隨著精英力量以外人群的權利受到尊重,比如,華人、黑人等少數族裔及土著的命運很慘。從1861年美國廢除農奴制,直到20世紀60年代馬丁·路德·金為領袖的黑人解放運動,黑人才逐漸得到享受民主的平等權利。另一方面,美國憲法的修正也充滿著斗爭與血腥。這個國家經歷了內戰(zhàn)1次、總統遭暗殺4次,周期性的經濟金融危機數十次,種族沖突數百次。*終美國在19世紀90年代工業(yè)生產總值、GDP逐步超過老牌全球霸權國英國,漸漸成為世界**強國! ∮纱丝,美國國力的壯大,伴隨著一部政治體制的改革史,是社會平等與種族抗爭史。體制的變革推動著美國崛起,而崛起的美國又不斷提升其政治體制的國際吸引力。從這個角度看,所謂“先有體制,后有崛起”是一種簡單和教條式的誤導! ‘斎唬辛梭w制變革,并不必然會有國家崛起。18世紀以來的法國經歷數輪制度變革,共經歷過5個共和國體制,兩次帝國體制,卻始終未能成為世界**強國,原因在于,法國在幾次大國競爭中,均沒有很好地把握戰(zhàn)略機遇,缺乏足夠強大的政府與領袖,而美國崛起卻是一個例外! 膰H視角看,美國崛起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實力漸長期。19世紀初推出的“門羅主義”,奠定了美國獨占美洲的根基,迫使歐洲列強爭霸遠離北美。美國得以偏安一隅,休養(yǎng)生息,雖有19世紀60年代的內戰(zhàn),但整體上卻享受得到歐洲大國爭霸的“孤立主義紅利”以及初期全球化的“國際貿易紅利”。19世紀,歐洲大陸共經歷了至少8場大戰(zhàn),幾乎每一組列強之間都曾發(fā)生過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而美國的工業(yè)化卻是在和平的環(huán)境下進行的。 二是取巧超越期。20世紀上半葉的兩次世界大戰(zhàn),變相抬升了美國的地位。一戰(zhàn)歐洲諸強的自相殘殺,使美國*終得利,1922年2月,《美英法意日五國關于限制海軍軍備條約》即《五國海軍條約》簽字,使英國正式承認了美英海軍力量的對等原則,標志著英國海上優(yōu)勢的終結,美國成為在軍事上與英國平起平坐者。接著,英鎊領銜的“金本位”制逐漸瓦解。二戰(zhàn)中,蘇聯死亡2000多萬人,德國300多萬,英國450多萬,意大利400多萬,其他小國家加起來超過4000多萬,歐洲幾乎變成廢墟。1941年后,美國像一戰(zhàn)后期那樣,中途再次取巧介入,“拯救”了世界。二戰(zhàn)后,美國推行“馬歇爾計劃”,重建世界秩序,一舉奠定霸權。當時,美國GDP、工業(yè)生產總值、黃金儲備都一度占全球60%以上,所有國際體系的設計主體思想均源于美國國家利益的訴求! ∪前詸嘧o持期。秦亞青教授在《霸權體系與國際沖突》一書中曾充分論述過,美國在戰(zhàn)后國際體系中的根本國家利益,就是維持霸權國與國際體系中其他國家尤其是主要挑戰(zhàn)國家或潛在挑戰(zhàn)國家相對優(yōu)勢的權力地位,即護持霸權地位。簡而言之,在二戰(zhàn)后,美國在政治、經濟、軍事上曾遇到德國、日本和蘇聯的挑戰(zhàn),但后三者*后均功虧一簣。20世紀90年代后,世界*終呈現“一超獨霸”的地位! 拿绹绕疬壿嬛屑橙≈袊鵂I養(yǎng) 美國著名歷史學教授韓德(MichaelH.Hunt)在《美利堅獨步天下》一書中,曾解釋了為何美國能夠成就霸業(yè)原因,即財富的積累、國民的信仰或使命感以及一個強大、現代化的政府。有此基礎條件,順著時局的變遷,美國歷任領導人把國家愿望與物質資源結合起來,穩(wěn)步地使美國走上了在世界上具有統治力的國際地位。在近400頁的書籍中,韓德幾乎一句未提中國國內輿論所關注的“政治體制優(yōu)勢”,而是把國家崛起更多地歸功于“體制”相對面:“人”以及與之相關的運籌力。韓德教授的總結與我多年對美國調研的體會是一致的。正如這本《美國的焦慮》中用許多的親歷故事所顯示的,許多時候,我覺察到的,不是所謂的美國體制優(yōu)勢,反而是他們所謂“體制設計”的吊詭與兩難。 比如,中國人*熟悉的美國領導人選拔體制。經過三屆總統選舉的調研,我切切實實地感受到,美國體制選拔的領導人,首先不是取決于候選人是否具備領導這個國家能力,或者是否有充分的執(zhí)政經驗,而往往是候選人的游說、演說與籌款能力,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以后的信息化時代的美國歷屆總統,**素質要求竟是“演”!所選出的總統要么是演員,如里根;要么是善于演講者,如克林頓、奧巴馬。2016年大選,無論是希拉里,還是特朗普,“演”的特點更甚! ≌沁@種“體制悖論”——一方面,體制的改革不斷需要民眾賦權的平等化,即人人需要有平等的選票,決定國家領導人*后歸屬;另一方面,被選擇對象需要迎合大眾的導向,導致那些真正的有政治大師、戰(zhàn)略大師或者偉大政治家潛力的人物很難脫穎而出——*終使整個美國陷入了無窮的焦慮與迷惘,國家與社會分裂化的趨向越來越明顯,國家的衰落也成為必然! ≡谖铱磥恚炀兔绹绕鸬娜笾匾蛘谙牛骸 ∶绹烊坏牡鼐壵蝺(yōu)勢正在消逝。19世紀通過購買、欺騙、占領等各種手段,美國造就了“東西是大洋、南北是弱國”的全球*優(yōu)質大國地緣戰(zhàn)略位置。但21世紀信息化、互聯網化、超音速化的時代趨勢,使美國與世界其他地區(qū)之間“零距離化”,這使得美國再像20世紀上半葉那樣“偏安一隅”,甚至在諸強大打出手時“撿便宜”式的勝出可能性越來越小。事實上,奧巴馬執(zhí)政期,美國有一股 “孤立主義”外交思潮在升騰,但美國做不到孤立于全世界之外,也無法把原本自己介入而導致惡化的各個區(qū)域難題甩手不管,也無法在極端主義、恐怖主義盛行的世界獨善其身。正如美國學者戴維·梅森在《美國世紀的終結》一書中所述:過度擴張大大耗費了美國的老本。漸漸地,艾森豪威爾的美國預言正在顯現:“我們將在尋找絕對安全的徒然折騰中自我毀滅”。當然,這里的“毀滅”指的是美國不再那么強大! ∶绹蹲v史機遇的能力正在消逝。每一次歷史機遇的到來,無論是美國內戰(zhàn),還是兩次世界大戰(zhàn),美國都很善于抓住其中的縫隙。在可能出現戰(zhàn)略錯誤的關口,避免犯錯,沒有讓稍縱即逝的機遇流失,比如19世紀60年代美國有可能是農奴制;20世紀20年代美國有可能站在同盟國一方;1936年美國有可能成為法西斯主義國家。二戰(zhàn)結束以后,德國、日本、蘇聯紛紛犯下的國內政治、經濟等戰(zhàn)略錯誤,美國戰(zhàn)略家與決策者們抓住了競爭對手的破綻,進行了有力的戰(zhàn)略回擊,成功維系了美國的霸權。然而,冷戰(zhàn)結束以后,美國這種天賦似乎還給了上帝,急得美國大戰(zhàn)略家布熱津斯基2008年在其《第二次機遇》一書中直接用“戰(zhàn)略悟性的缺失和世界領導力的蹩腳表現”來形容克林頓和老、小布什三位總統。可惜的是,奧巴馬也沒有抓住布氏所說的“第二次機遇”,面對全球的“政治覺醒”,美國的領導力真的是“災難性”的! ∪敲绹W羅與培養(yǎng)人才的絕對優(yōu)勢正在消逝。盡管美國仍然在人才吸引上領世界之先,但根據美國學者戴維·梅森收集的大量數據顯示,日益衰敗的教育正在成為美國競爭力和國際威望下降的重要原因。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特朗普的火爆、“社會主義者”桑德斯長期與希拉里并駕,背后的原因是民粹主義的崛起。而民粹的基礎則是美國人受教育程度和讀寫能力的日益下降,進而產生的理性主義的群體缺失。有諸多證據顯示,20世紀美國的務實精神、企業(yè)家精神、效率、科技創(chuàng)新、科研投入相對于其他強國的領跑度在后退,有的單項指標甚至落后于印度、中國等新興國家。筆者在韓國調研時得知,2014年韓國青年人留學中國的人數**次超過了留學美國的人數,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美國教育的衰敗。 看美國,要堅持中國本位 由這些消逝的“崛起動力”,就能真實地評估體制對美國發(fā)展的作用。發(fā)表“歷史終結論”20年后,福山再著《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全面反思與修正先前的理論(部分內容可參見本書第三章),而這更折射了此前一些國人對美國勾勒的所謂“體制優(yōu)越論”,更像是“歷史終結論”推至極致而出現的理論自夸、自詡和自負! 200多年的美國政治史,其實就是體制發(fā)展史。這其中包括有18世紀末的體制爭論,19世紀中葉的農奴制大討論,20世紀初的進步主義運動,20世紀末的民主自負,還有21世紀初的民主大反思。要真實評估美國體制的地位,不是為了否定美國的民主,而在于重新思考政治體制對國家崛起的意義! 〕健绑w制決定論”,是一種否定式的思考邏輯,進而透析支撐美國長期保持優(yōu)勢的動力消逝。這不僅能夠提升中國社會的信心,還能為持續(xù)推動與保持中國崛起能量提供新的借鑒。簡而言之,中國相比于美國的地緣劣勢不再那么明顯,依靠“一帶一路”所打造的新亞歐地緣政治,正在成為中國發(fā)展的新動力;在這個基礎上,中國對外把握機遇,對內培養(yǎng)人才,崛起動力仍然將長期保持! ∮纱嗽倏疵绹、美國社會的焦慮感,不只是一種觀察美國國內政治變遷與外交政策變動的重要角度,更重要的是,推己及人,聯想自身,從美國的焦慮,尋找到支撐本國持續(xù)發(fā)展的秘訣。這也正是把本書的主題定為“美國的焦慮”的出發(fā)點! 1784年美國“中國皇后”號來華架構起太平洋兩岸*古老的國家與*年輕的國家開始,如何處理好這兩個國家的關系,始終是亞太地位*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然而,對中國而言,“到底該怎么看美國”,始終是一個很難校準的靶子。這其中尤其要盡可能摒棄“美化”和“迥異”這兩類思考維度! ∷^“美化”,是由美利堅合眾國的中文翻譯名開始的。中國對美國的譯名曾有過60多種,如米國、美利加、米里干等,*后選擇用“美麗的國家”來定義,多少反映了當年中國人對美國的迷戀心態(tài)。迷戀的結果是失望。民國初年,中國一度曾采取過類似于美國的三權 分立制度,但很快就失敗了;五四運動時,威爾遜總統曾經是中國青年學生的希望,但巴黎和會讓中國人醒悟;1945年中國人認為美國會真正調停,但*終是“別了,司徒雷登”。20世紀80年代,許多人幻想,月亮是美國的圓,但*終卻發(fā)生了1989年政治風波。2008年前后,互聯網自由進入中國,但“阿拉伯之春”、泰國亂象、烏克蘭亂局、臺海形勢再次教育中國。從歷史經驗看,中國一定要“去美化”“去美國化”地看美國,才有可能得出較為客觀的結果。所謂“迥異”,是指將中美兩國的社會制度、意識形態(tài)、生活方式完全迥異起來看待,把中國與美國當成截然不同的兩個文明體系。這導致中國人看美國的“極化”,一是向美國靠攏,甚至主張在政治、經濟和社會上徹底變成像美國那樣的國家,類似的觀點被定義為主張“西化”的右翼;二是要保持與美國的獨立性、獨特性,以至于逢美即反、逢美即防。這使得美國常常在中國人世界觀的數軸兩端徘徊,原點卻找不到! ∵^去30多年,中國發(fā)展實際上走的相對“去美國化”同時又汲取美國經驗的改革之路。在廣泛征求民意、公示制等基礎上,中國推行基層選舉、異地任職、公務員晉升制、集體領導制,逐漸形成了本國特色的政治體制改革之路。 美國仍然是全球**強國,但并不意味著中國仍完全落后于美國。相較于美國,中國每一個領域的位置并不一樣,有的已超過美國,比如工業(yè)總產量、貿易量等。正如本書中所說,中美差距,經濟實力*少;教育科技實力次之,追趕之勢非常明顯;差距*大的是軍事與金融的實力。但超越美國不是目的,從美國的角度找到中國發(fā)展的要旨,才是學人真正的使命。從這點看,更需要套用那句老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美國的焦慮-一位智庫學者對美國的調研手記 作者簡介
王文,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執(zhí)行院長。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yè)委員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常務理事,環(huán)球時報公益基金會理事,新浪財經、觀察者網專欄作家。曾任《環(huán)球時報》編委(主管評論)和社評起草人,2011年“中國新聞獎”獲得者! 2013年初,參與創(chuàng)辦新型智庫人大重陽。2014年,被評為“中國十大智庫人物”(中國網),2015年,獲中國政府網“杰出作品獎”! 〕霭孢^《大國的幻象》《十問中國夢》《世界治理:一種觀念史的研究》《政治思想中的國際關系學》《真話中國》《金融是杯下午茶》《G20與全球治理》等專著、譯著、編著20余本。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姑媽的寶刀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