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靈元氣社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tài)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
>
厭女(增訂本)
-
>
這樣學習才高效/楊慧琴
-
>
心理學經(jīng)典文叢:女性心理學
-
>
中國文化5000年
河洛文化研究叢書 河洛文化與閩南文化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5113350
- 條形碼:9787215113350 ; 978-7-215-11335-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河洛文化研究叢書 河洛文化與閩南文化 內(nèi)容簡介
《河洛文化與閩南文化/河洛文化研究叢書》是一本有關河洛文化與閩南文化關系之間的優(yōu)秀論文集,主要闡釋河洛文化與閩南文化的內(nèi)涵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
河洛文化研究叢書 河洛文化與閩南文化 目錄
閩南文化的源流與特點
臺閩兩地同名村連通兩岸河洛情
閩臺文化與中原是“一條根”
閩南文化中的朱子崇拜探因
閩南話傳播與廣東地名文化景觀
北民南移與贛閩粵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變化
閩南文化研究的幾個問題
閩南文化根植于河洛文化
福州文風之鼎盛
畬族源于河洛
閩南歷史上的棉布生產(chǎn)與對臺貿(mào)易
明清時期閩南海洋漁業(yè)資源文獻考述
媽祖信仰的文化意義
從行狀墓志看宋代閩人的光州固始認同
福建古代方志的現(xiàn)代價值
河洛移民歷史及其與閩南人文關系
固始移民與閩臺姓氏分布特征的形成
東南的“厝”、江南的“厙”源自中原的“舍”
閩南文化對河洛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
陳元光與閩南文化
閩南“河洛郎”開發(fā)臺灣海洋文化的啟示
從核心價值看河洛文化與閩南文化的關系
明清時期的晉江學者及其著作考述
北宋晉江學者對宋王朝政治的作用和影響
閩南文化的形態(tài)與特色
——探尋臺灣戲劇音樂的淵源
河洛文化與閩南文化關系初論
試論閩南文化中的底層文化
閩南文化:中華文化從大陸走向海洋的智慧結(jié)晶
閩南文化的當代發(fā)展
河洛郎南下東南海濱產(chǎn)生的文化嬗變與創(chuàng)新
閩南“普度”的儀式狀態(tài)、形式變遷與信仰功能
廈門出土晚唐陳元通夫婦墓志及其相關問題研究
閩南人文化若干問題的辨識
先秦閩越文化與楚文化關系論
閩南文化與河洛文化的兼容性比較
從民間文化看閩南文化與河洛文化的淵源關系
臺灣客家閩南文化與河洛文化之探討
明末清初閩南士人的海洋意識
——以池顯方《晃巖集》為例
閩南文化海洋性之簡論
從若干考古遺跡看閩南文化中的海洋性因素
閩南文化的海洋性特征之溯源
河洛文化與客家
客家文化創(chuàng)新研究的幾點建議
人口遷移與廣東福佬文化形成
客家傳統(tǒng)文化變遷與廣東社會發(fā)展
——以服飾為例
客家婦女孝行與自我品質(zhì)修養(yǎng)關系初探
——以《龍川縣志·耆壽》的記載為分析文本
河洛文化影響下客家婚俗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以龍南婚俗的調(diào)查為考察重點
客家人文特質(zhì)與客家精神述要
時代精神視閾下的客家優(yōu)良傳統(tǒng)
客家文化與河洛文化的淵源關系及意義
客家婚姻禮俗的中原印記
從儀式祭祀符號看客家文化與中原文化的關系
——以于都寒信村水府廟會及其祭祖儀式為中心的討論
傳統(tǒng)客家宗祠的教育功能
淺論客家民俗中的中原烙印
試論客家人的起源及其遷播
中原河洛對客家文化形成的決定性影響因素
“福建土樓”是客家族群與河洛(閩南)族群因爭奪生存
空間共同創(chuàng)造的文化結(jié)晶
客家人重視品德教育之河洛基因
河洛文化與客家淵源考
河洛文化的遷移與客家民系的形成
客家地區(qū)對中華文化思想發(fā)展壯大的作用與影響
客家文化在臺灣的文學傳播
——以日據(jù)時代臺灣作家呂赫若小說為例的文化考察
客福交融山海薈萃
——試論閩西客家文化與福佬(新羅)文化的互動
初探臺灣客家與原住民之族群關系潛在隱憂
河洛文化與客家
河洛文化與客家文化之傳承
——以客家興國縣風習精神說明
開漳與開閩文化
關于陳元光研究的三個問題
唐代河洛文化在閩南地區(qū)的傳播
試論唐末五代閩王王審知的外交策略
匡世梟雄的雅士襟懷
——論陳元光、王審知對唐代文學的貢獻
試論陳元光以夏變夷
“未有同安,先有許督”與“未有同安,先有北山”
——論河南人許淡、王審知對福建的開發(fā)和建設
王審知家世考
陳元光研究述略
王氏立足閩地策略考
閩南開漳民系與海外移民社會的構(gòu)建
對閩王王審知和開漳圣王陳元光之研究
河洛文化與其他
夏商周時期河洛地區(qū)的民族融合
龍文化:從河洛文化到客家文化的傳承
山河破碎風飄絮:靖康之亂中原人民南遷閩南述論
將河洛學術文藝播種到江東大地
——蔡邕在吳會的文化活動考論
中國文化的創(chuàng)世紀
——論河洛易學在中國文化建構(gòu)中的基礎作用
論河洛文化的核心內(nèi)涵
從“洛陽”意象看河洛文化的核心價值
略論河洛文化的傳播路徑
從姓氏看中華文化中的“報恩思想”
——以“生廖死張”和“陳皮蔡骨”為例
洛水、洛水石與武周政權
略論河洛文化對周邊文化的傳播與影響
——以客家文化、楚文化為例
河圖洛書與中國古都建制
永嘉移民與中原文化的南傳
河洛文化、明清鄉(xiāng)紳與中國基層國民性的塑造
——以江西為例
西晉洛京與八王之亂、永嘉之亂說略
河洛文化的形成與傳播
從《詩經(jīng)·邶鄘衛(wèi)》詩看先秦河洛地區(qū)的人工名物
從古老“河洛圖騰”之新解以邁向未來新文明
二程理氣論的淵源和意義
河洛文化及其研究中的不足與差距
——與楚文化研究相比
河洛文化研究叢書 河洛文化與閩南文化 節(jié)選
《河洛文化與閩南文化/河洛文化研究叢書》: 三、廣東閩南話地名文化景觀 地名是一種可視又可悟的文化景觀,具有豐富的歷史、民族、民系、文化等內(nèi)涵。閩南話在廣東傳播,使閩南話地名成為它分布地區(qū)一種很有區(qū)域特色文化景觀,異于廣東其他方言區(qū)地名! ∫泼竦竭_新地,建立聚落,多以故土地名命名。這類閩南話地名在潮汕地區(qū)至為普遍,包括以厝、坂、j乾、社、浦、汕等為首尾地名。其中厝為典型閩南話,意為房子、家,擴大即為聚落。厝這個閩臺常用字,在福建用作聚落等地名有3643處①,至于粵東有多少,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潮州厝地名有36處,揭陽13處,汕頭28處,汕尾46處②。從地名結(jié)構(gòu)看,多屬“姓+厝”模式,即一厝一姓,移民聚族而居,地名閩南話特色很明顯。如饒平有張厝、李厝、陳厝、林厝、崔厝、施厝等,澄海有劉厝、黎厝、蔡厝、廖厝、灰厝、王厝,海豐、陸豐也有不少以厝為聚落地名。而豐順則有羅厝、張厝、林厝、洪厝、胡厝等,但已屬個別地名,說明豐順為客家文化區(qū)與福佬文化區(qū)過渡地帶。至于垵(安)、坂、墘、隴(壟)、埭、社、浦等字地名,俗字不少。有些不見古書(如垵、墘),作為地名在閩臺很常見。而據(jù)《廣東省今古地名詞典》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詞典.廣東省卷》,這類地名在粵東很個別,說明它們多為小地名,不為一般地名工具書所載。如饒平有上社、坂上、安田、下安、光隴等;汕頭有上社、南社、蔡社、淘j乾、金山塭、草塭、李厝媼、公塭、新田塭、埭頭、上埭等。汕尾有前中社、社尾、博社、社排、社徑、水墘、田j乾、社前、坂英等。此外,“隴”字地名也不少,計潮安有12處,汕頭有19處,汕尾有9處,揭陽有10處等!板肌弊值孛,饒平有13處,汕頭有37處,汕尾有49處,揭陽有21處等。但在民系混雜地區(qū),地名分異也很明顯。如揭陽市普寧縣東部為閩南語地名群,西部為客家地名群。前者有豐美、新厝、洋古金、何厝圍、華隴、林厝寨、新寮、吉洋、郭厝寮、烏堆洋、社香寮、布袋寮、埔上、埔下、揚美、付浦、潮來港、華溪等。后者則有大排崠、黎頭崠、麻竹坑、白水礤、長山舉、雷公嶂、峨眉嶂、禾輋、礤仔下、水背崗、豐田坑、嶺下、田仔坑等,明顯帶有山區(qū)地貌特點,恰是客家人居地,與上述分布在沿海臺地、平原地區(qū)閩南話地名形成鮮明對照①! ¢}潮人遷居雷州半島和海南島,許多聚落地名也在兩地傳播。福建常用一些表示人文地理的地名在海南很常見。在海南1:100萬地圖上527個地名中,有87個(占17%)可在福建省地圖中見到。這些相同的地名反映了兩地地名特點。如文昌縣較大地名在福建沿海同樣出現(xiàn),文昌有東郊、東坡、東門,莆田也有;鋪前港為文昌一個港口,福建閩侯、同安沿海也有此地名;東閣、蓬萊、南陽、后湖、鳳尾、竹林這些都是文昌較大的居民點,同樣的地名在福建的福清、閩侯、晉江、漳浦、長樂、平和、東溪等縣出現(xiàn);在儋縣、昌江沿海有海頭、海尾、光村等港灣,它們分別在福建龍溪、莆田、晉江可找到。以上地名主要分布在島北部沿海,又以文昌為集中,西南和東南沿海較少,中部幾乎絕跡,少數(shù)在山區(qū)邊緣,這與閩潮商人活動地域不無關系。今日福建常見地名如坑、田、圍、尾、頭、潭、塘、坡等在海南很普遍。移民到達新居地,希望安居樂業(yè),于是以安、仁、豐、興、福、龍、和等命名周圍地物,這類含義的地名在兩地屢見不鮮,乃兩地居民共同心理素質(zhì)的反映。另外,兩地相同地名,在福建者主要在泉州、漳州、福州等沿海地區(qū),內(nèi)地甚少,反映這一帶歷史上商業(yè)和航海盛況。而在海南同一地名往往出現(xiàn)在福建多個地方,說明海南移民來源于福建很廣泛。如澄邁縣有太平,在福建永春、南平、浦城、建甌等縣皆可見;定安縣有龍門,同樣出現(xiàn)在福建漳平、龍巖、安溪、長樂、大田等縣;蓬萊在文昌,也見于福建安溪、永春、長泰、閩侯等縣。這類事例甚多,當然不是每個地名都有必然聯(lián)系,但它們的一致或相類,應是兩地移民和文化傳播的結(jié)果!
- >
自卑與超越
- >
煙與鏡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唐代進士錄
- >
朝聞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