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中國(guó)近現(xiàn)代書信叢刊:李鴻章張佩綸往來(lái)信札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208151437
- 條形碼:9787208151437 ; 978-7-208-15143-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cè)數(shù):暫無(wú)
- 重量:暫無(wú)
- 所屬分類:>
新書--中國(guó)近現(xiàn)代書信叢刊:李鴻章張佩綸往來(lái)信札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 從光緒四年到光緒十年,也是“清流”崛起到消弭的時(shí)期,二人的信稿真實(shí)且相對(duì)完整的展現(xiàn)了這段時(shí)期“清流”與洋務(wù)重臣間的關(guān)于國(guó)家大事主張的異同,更因二人分居京津兩地,信中關(guān)于時(shí)政大事的探討和二人觀念的交鋒更為坦率直白! ⌒胖斜4嬗写罅空滟F一手史料,詳細(xì)記錄了二人在北洋海防建設(shè)、籌劃設(shè)立海軍衙門、鐵路建設(shè)等事件的觀點(diǎn)與主張,也為史學(xué)界補(bǔ)充史料依據(jù)。如“甲申易樞”事件二人的來(lái)往書信,較為完整的為后世披露上層政治人物之間的較量。為學(xué)界研究該事件提供許多更為準(zhǔn)確的史料和切入點(diǎn)。
新書--中國(guó)近現(xiàn)代書信叢刊:李鴻章張佩綸往來(lái)信札 內(nèi)容簡(jiǎn)介
《李鴻章張佩綸往來(lái)信札》收錄李鴻章與張佩綸往來(lái)信札四百余封,李、張二人皆為晚清名臣,通信起于光緒四年,迄于光緒二十七年辛丑議和,前后綿延長(zhǎng)達(dá)二十三年,因此《李鴻章張佩綸往來(lái)信札》可說(shuō)是一部相對(duì)完整的晚清上層政治任務(wù)往來(lái)信札,這在近代史料文獻(xiàn)中是極其罕見的。
新書--中國(guó)近現(xiàn)代書信叢刊:李鴻章張佩綸往來(lái)信札 目錄
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
李鴻章致張佩綸(六月十三日)
光緒四年戊寅(1878)
李鴻章致張佩綸(四月二十四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月□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六月二十九日)
光緒五年己卯(1879)
張佩綸致李鴻章(七月□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月初九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十月二十日)
光緒六年庚辰(1880)
李鴻章致張佩綸(正月初三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月□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三月二十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月□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三月□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三月□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三月□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四月初九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四月十四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四月十八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四月二十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四月二十六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五月初七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五月二十七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七月十三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八月初六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八月□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九月初二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九月初五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九月初十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九月十一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九月□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九月三十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月初一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月初三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月初四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月初九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十月十四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十月十五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十一月初二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一月初九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一月十五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一月十七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十一月十九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一月二十五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一月二十六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一月□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十二月初五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十二月十九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二月二十二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十二月二十五日)
光緒七年辛巳(1881)
李鴻章致張佩綸(正月二十二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二月初九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二月十八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二月二十三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三月初一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三月初二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三月初五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三月初九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三月十一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三月十□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三月十三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三月十五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三月十六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三月十八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三月十九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三月二十四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三月二十四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三月二十八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三月二十八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四月初二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四月初二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四月初三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四月初七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四月初七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四月初八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四月初八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四月十八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四月十九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四月二十二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四月二十三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四月二十八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四月三十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五月初三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五月初七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五月初七日)
張佩綸又致李鴻章(五月初七日)
李鴻章又致張佩綸(五月初七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五月初八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五月初八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五月十一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五月十一日)
李鴻章又致張佩綸(五月十一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五月十二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五月十二日)
李鴻章又致張佩綸(五月十二日)
張佩綸又致李鴻章(五月十二日)
張佩綸又致李鴻章(五月十二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五月十三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五月十三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五月十六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五月十六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五月十七日)
張佩綸又致李鴻章(五月十七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五月十八日)
張佩綸又致李鴻章(五月十八日)
張佩綸又致李鴻章(五月十八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五月十八日)
張佩綸又致李鴻章(五月十八日)
張佩綸又致李鴻章(五月十八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五月二十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五月二十七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五月二十七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五月二十八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六月初二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六月初九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六月二十四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六月二十八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七月二十五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閏七月初五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八月十七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八月二十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九月初七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九月十三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九月三十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月十九日)
張佩綸又致李鴻章(十月十九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十月二十六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月二十九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十一月十四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一月十五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一月十七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一月二十二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十一月二十四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一月二十六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十二月初五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二月初六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二月初八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十二月初十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二月十三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十二月十九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二月二十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十二月二十一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二月二十二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二月二十三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十二月二十五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月□日)
光緒八年壬午(1882)
李鴻章致張佩綸(正月初一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正月二十四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正月二十七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正月二十八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二月初三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三月初三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三月二十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三月二十八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三月二十九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四月初四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四月十一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四月十□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四月十三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四月十七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五月初五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五月初七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五月二十四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六月初一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六月初十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六月二十四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七月二十三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七月二十三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七月二十五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八月初二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八月初十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八月十二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八月十七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八月十八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八月十九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八月二十一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八月二十六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九月初五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月□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九月十三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九月十五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九月二十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九月二十二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九月二十七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月十九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十月二十六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一月十一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十一月十三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一月二十二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二月初四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二月初六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十二月初七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十二月十三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十二月十八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二月二十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月□日)
光緒九年癸未(1883)
李鴻章致張佩綸(正月初七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正月二十一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正月二十八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二月初二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二月初十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二月十九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三月初五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三月十八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五月十九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五月二十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六月初四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六月初八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六月十七日)
張佩綸又致李鴻章(六月十七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六月二十一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七月初一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七月初四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七月初七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七月初十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七月十九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七月二十四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八月初四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十月十三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月二十四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一月初三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十一月初六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一月十一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十一月十四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一月十七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十一月二十五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十二月初六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十二月初十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十二月十一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月□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二月十四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二月十七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十二月十八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二月十九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十二月二十二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十二月二十四日)
光緒十年甲申(1884)
張佩綸致李鴻章(正月□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正月初九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正月十二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正月十七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正月二十四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正月二十八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二月初六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二月十八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二月二十四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二月二十八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三月初一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三月初二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三月初四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三月十一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三月十一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三月十五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三月二十一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三月二十二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三月二十三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三月二十四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三月二十四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三月二十七日)
李鴻章又致張佩綸(三月二十七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四月初八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四月初九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四月十四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四月二十日)
附:張佩綸電李鴻章(四月二十日)
附:李鴻章電張佩綸(四月二十日申刻)
李鴻章致張佩綸(四月二十五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五月初一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五月十二日)
附:張佩綸電李鴻章(閏五月十七日)
附:張佩綸電李鴻章(閏五月十九日)
附:李鴻章電張佩綸(閏五月二十日)
附:張佩綸電李鴻章(閏五月二十日)
附:張佩綸電李鴻章(閏五月二十一日)
附:張佩綸又電李鴻章(閏五月二十一日)
附:張佩綸電李鴻章(閏五月二十二日)
附:張佩綸又電李鴻章(閏五月二十二日)
附:張佩綸電李鴻章(閏五月二十三日)
附:李鴻章電張佩綸(閏五月二十四日申刻)
附:張佩綸電李鴻章(閏五月二十四日)
附:張佩綸又電李鴻章(閏五月二十四日)
附:張佩綸又電李鴻章(閏五月二十四日)
附:張佩綸電李鴻章(閏五月二十五日)
附:李鴻章電張佩綸(閏五月二十五日)
附:李鴻章電張佩綸(閏五月二十六日)
附:張佩綸電李鴻章(閏五月二十六日)
附:張佩綸又電李鴻章(閏五月二十六日)
附:李鴻章又電張佩綸(閏五月二十六日亥刻)
附:張佩綸電李鴻章(閏五月二十七日)
附:張佩綸又電李鴻章(閏五月二十七日)
附:李鴻章電張佩綸(閏五月二十七日酉刻)
附:張佩綸又電李鴻章(閏五月二十七日)
附:李鴻章電張佩綸(閏五月二十九日辰刻)
附:張佩綸電李鴻章(六月初二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六月初三日)
附:李鴻章電張佩綸(六月初四日申刻)
附:張佩綸電李鴻章(六月初六日)
附:張佩綸電李鴻章(六月初七日)
附:李鴻章電總理衙門(六月初十日)
附:總理衙門復(fù)電張佩綸(六月十一日)
附:李鴻章電張佩綸(六月十六日辰刻)
附:李鴻章電張佩綸(六月二十六日酉刻)
附:張佩綸電李鴻章(六月二十九日寅初)
附:李鴻章電張佩綸(六月二十九日申刻)
附:張佩綸電李鴻章(七月二十日)
附:張佩綸電李鴻章(七月二十一日)
附:張佩綸又電李鴻章(七月二十一日)
附:李鴻章電張佩綸(七月二十三日戌刻)
附:李鴻章電張佩綸(七月二十九日申刻)
附:張佩綸電李鴻章(八月初一日)
附:張佩綸又電李鴻章(八月初一日)
附:張佩綸電李鴻章(八月初二日)
附:張佩綸電李鴻章(八月初四日)
附:張佩綸電李鴻章(八月初七日)
附:張佩綸又電李鴻章(八月初七日)
附:張佩綸電李鴻章(八月十二日)
附:張佩綸又電李鴻章(八月十二日)
附:張佩綸電李鴻章(八月十三日)
附:張佩綸又電李鴻章(八月十三日)
附:張佩綸電李鴻章(八月十四日)
附:張佩綸又電李鴻章(八月十四日)
附:張佩綸電李鴻章(八月二十日)
附:張佩綸電李鴻章(八月二十一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八月二十五日)
附:李鴻章電張佩綸(九月初六日)
附:張佩綸電李鴻章(九月初八日)
附:張佩綸電李鴻章(九月初九日)
附:張佩綸又電李鴻章(九月初九日)
附:張佩綸電李鴻章(九月初十日)
附:張佩綸電李鴻章(九月十一日)
附:張佩綸電李鴻章(九月十二日)
附:李鴻章電張佩綸(九月十三日申刻)
附:張佩綸電李鴻章(九月十四日)
附:張佩綸電李鴻章(十月初四日)
附:李鴻章電張佩綸(十月初六日戌刻)
李鴻章致張佩綸(十月初六日)
附:李鴻章電張佩綸(十月十七日巳刻)
李鴻章致張佩綸(十月二十四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二月二十六日)
光緒十一年乙酉(1885)
張佩綸致李鴻章(二月初一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二月十三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三月十二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三月十四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三月十七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三月十九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三月二十三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四月初五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四月十五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四月二十二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四月二十六日)
張佩綸又致李鴻章(四月二十六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五月十一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五月十九、二十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六月初三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六月初九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六月十三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六月十五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七月初二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七月初六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七月初七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七月二十二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七月二十八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八月十八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八月二十二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八月二十七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九月十五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九月二十三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十月初五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月十一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月二十五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十月二十七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十一月二十一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一月三十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十二月初六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二月十八日)
光緒十二年丙戌(1886)
李鴻章致張佩綸(正月初四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正月初九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正月十一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正月十八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正月二十三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二月初九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二月二十二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三月初十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三月十三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三月二十三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三月三十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四月初九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四月二十三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四月二十八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五月初二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五月初十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五月十七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五月二十二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六月初十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七月初一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七月初五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七月二十一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八月初三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八月十六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九月初三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月十二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十月二十九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一月初五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一月十二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十一月十九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一月二十一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十二月初四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二月初九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十二月二十三日)
光緒十三年丁亥(1887)
張佩綸致李鴻章(正月十二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二月初六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閏四月初九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閏四月二十九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五月初五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五月初十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五月二十七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六月二十五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七月初三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八月初一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月初十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月十六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十月二十二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一月初六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十一月十七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二月初一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十二月二十五日)
光緒十四年戊子(1888)
張佩綸致李鴻章(正月初三日)
張佩綸又致李鴻章(正月初三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正月初四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正月初六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正月十一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正月十三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正月十七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正月二十九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二月初二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二月初四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二月十六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五月初六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五月十三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五月二十七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六月初一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六月初九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六月二十六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月□日)
光緒十六年庚寅(1890)
附:李經(jīng)嚋致李鴻章(閏二月初十日)
附:李鴻章致李經(jīng)嚋(閏二月二十三日)
光緒二十年甲午(1894)
張佩綸致李鴻章(四月三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四月十二日)
光緒二十一年乙未(1895)
張佩綸致李鴻章(□月□日)
附:李鴻章致李經(jīng)嚋(十二月初二日)
光緒二十二年丙申(1896)
張佩綸致李鴻章(正月初四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月十八日)
附:李經(jīng)嚋致李鴻章(十二月二十三日)
光緒二十三年丁酉(1897)
張佩綸致李鴻章(正月二十八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李經(jīng)嚋(二月二十二日)
附:李鴻章致李經(jīng)嚋(六月十五日)
附:李鴻章致李經(jīng)嚋(八月二十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九月初五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九月初八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九月十四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九月二十七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月十九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十二月初十日)
光緒二十四年戊戌(1898)
張佩綸致李鴻章(正月二十九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二月十九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閏三月初十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四月初二日)
附:李經(jīng)嚋致李鴻章(六月初三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六月初五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六月□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八月初二日)
附:李經(jīng)嚋致李鴻章(八月初二日)
光緒二十六年庚子(1900)
張佩綸致李鴻章(四月二十一日后)
張佩綸致李鴻章(八月十六日)
附:李經(jīng)嚋致李鴻章(九月初六日)
附:李經(jīng)瑤致李鴻章(十月初九日)
附:李經(jīng)嚋致李鴻章(十月二十七日)
附:李經(jīng)墻致李鴻章(十一月二十九日)
附:李經(jīng)嚋致李鴻章(十二月十九日)
附:盛宣懷轉(zhuǎn)行在號(hào)電旨(十二月二十二日)
附:李鴻章電軍機(jī)處(十二月二十二日)
附:李鴻章電張佩綸(十二月二十四日)
附:張佩綸電李鴻章(十二月二十五日)
附:李鴻章電張佩綸(十二月二十五日巳刻)
光緒二十七年辛丑(1901)
附:李鴻章電張佩綸(正月初二日)
附:張佩綸電李鴻章(正月初二日辰刻)
張佩綸致李鴻章(五月三十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六月十三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七月初一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七月二十二日)
附:李經(jīng)嚋致李鴻章(七月二十二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八月初一日)
附:李經(jīng)嚋致李鴻章(八月十二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八月十三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九月初一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九月初九日)
張佩綸致李鴻章(九月十八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光緒□□年□月十八日)
李鴻章致張佩綸(光緒□□年□月□日)
新書--中國(guó)近現(xiàn)代書信叢刊:李鴻章張佩綸往來(lái)信札 節(jié)選
張佩綸致李鴻章 光緒五年十月初九日 十一月初九日受業(yè)制張佩綸謹(jǐn)奉書宮太傅肅毅伯相國(guó)夫子鈞坐: 敬啟者。初秋在津沽展謝,承枉駕親蒞旅舍,賜借千金,資其葬事,一種篤念舊交、扶植后進(jìn)之懷溢于言表,五中銘刻,其何敢忘?伏維政事勤勞,起居康勝,以為私祝。佩綸南北奔馳往返,以二十余日行八千余里。九月初六扶嫡母田淑人柩,言歸故里。唐觀察廷樞駕小火輪船送之,并承薦一地師,旬日即得兆域。形家言,以庚山甲向,明年下窆始宜。而天氣冱寒,工人營(yíng)作亦難堅(jiān)固,是以復(fù)土之期,筮吉在庚辰二三月間。佩綸見在返都,奉生母櫬歸豐潤(rùn),月尾竣事。計(jì)其時(shí)旌旆當(dāng)返保陽(yáng)。佩綸即回都門度歲,埃明年負(fù)土后再踐升堂之約。吾師當(dāng)鑒其遲曠之故也。 胞兄佩經(jīng)承夫子一言,礦局移請(qǐng)籌辦水利,此尚士大夫鄉(xiāng)居應(yīng)為之事,雖為貧,猶不害于義,遂于九月下旬送胞兄佩經(jīng)到局,攜弱弟同去。衣食之謀,皆恃吾師煦育,任防孤兒亦可愧矣。知蒙系念,瑣屑布之,敬謝。恭頌鈞祺,伏惟垂察,不盡。受業(yè)制佩綸謹(jǐn)上。香河舟次狀! ∶魅罩鄞谓蚬,因護(hù)櫬不克趨謁,是以奉書,以伸別悃! 』刂I十日內(nèi)交唐山礦局,遲由都城張靄青代收! ∥魇赂畹匾灾v,慈圣盛怒。執(zhí)政計(jì)無(wú)所出,又欲援公及恪靖折沖,善書掣肘,臨渴掘泉,何其悖也!公將何以為天下計(jì)?由也升堂,未入于室,能示之乎?茲事體大,愿公勿以遷就時(shí)流,有累盛德也。敬密啟! 【丛賳⒄摺=駳q春間,侍教因論游太守事,與師意合,退而深慨,以為太守得遇相公,矜全如此,卒不得大伸其志,幾于負(fù)謗而去,天下事其可知矣。既遭吾母之喪,憂居深痛,益不敢涉國(guó)事。而荷相公之知,殷殷下問(wèn),亦思少圖報(bào)稱,用答厚意,且兼以酬私恩。然知其人不深,不敢輕發(fā)也。上海舟中,聞天子發(fā)德音,命疆吏舉人才,其時(shí)距張前輩疏請(qǐng)褒獎(jiǎng)廉清,不過(guò)十日也。佩綸以為,畿輔首善,相公首揆,殆當(dāng)密有所啟,以副天下之望意。頗欲言太守,但聞吾師嘗薦之,不見納,而佩綸前所稱述,但徇眾論,未敢遽以為定評(píng)也。還山卜兆,往來(lái)灤、浭間,策蹇問(wèn)俗,父老之言,皆言二三十年中父母無(wú)若游公者。士子之言,皆言百馀年中父母無(wú)若游公者。自名家富室下及婦人稚子,皆知其姓氏,或造作俚俗之談,以相贊嘆。豐玉非太守所部,然且耆年牧豎,道太守名,則心開眉舉。北人質(zhì)樸尚爾,使在南服,必將騰歌刊石矣。而其所不便者,則惟一二豪族劣紳。今衢州府知府解煜,居鄉(xiāng)預(yù)訟事,婁不稱意。子駿童也,縣列**,府試文雷同,擯之。周氏昆弟爭(zhēng)田,兄以進(jìn)士家居,弟則入資為郎,監(jiān)修陵邑。太守叱之下,日:“不和好,吾且褫汝職!奈何以捂紳而行此不義者!”周懼浼解,求太守,終不有所袒。謗贏之來(lái),則解與周為之也。佩綸既深服其人,復(fù)考其政事。灤州樂(lè)亭民武健好斗,號(hào)難治,其能禁樗捕、懲游手,則自太守始。太守在永平,匹馬行田間,諮民幽隱,縣所未及達(dá)者,太守每先知之,搪奸發(fā)伏如神明。然為吏嚴(yán)而不殘,城垣以崇,衢市以齊,道途以平達(dá)。前因張前輩疏,微及其廉,實(shí)則廉正特其一端耳。伏愿我?guī)熜汹w韓王補(bǔ)牘再進(jìn)之誠(chéng),察即墨大夫不善事左右得謗之故,終舉之朝,以厲有位。天下聞之,以為游太守孤介特立,猶且見信于相公,見用于朝廷,豈非盛事哉?佩綸不才,言何足重?然因太守事,兩月來(lái)往復(fù)于懷安,知非右北平十萬(wàn)戶之公心,默禱私祝,口不能達(dá),而冥冥者使代達(dá)之耶? ……
新書--中國(guó)近現(xiàn)代書信叢刊:李鴻章張佩綸往來(lái)信札 作者簡(jiǎn)介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務(wù)運(yùn)動(dòng)的主要領(lǐng)導(dǎo)人之一,安徽省合肥人。李鴻章是淮軍、北洋水師的創(chuàng)始人和統(tǒng)帥、洋務(wù)運(yùn)動(dòng)的領(lǐng)袖、晚清重臣,建立了中國(guó)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官至東宮三師、文華殿大學(xué)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爵位一等肅毅伯。其一生中參與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包括鎮(zhèn)壓太平天國(guó)運(yùn)動(dòng)、鎮(zhèn)壓捻軍起義、洋務(wù)運(yùn)動(dòng)、甲午戰(zhàn)爭(zhēng)等,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guān)條約》《中法簡(jiǎn)明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張佩綸,字幼樵,一字繩庵,又字簣齋,直隸豐潤(rùn)縣齊家坨人(今河北唐山豐潤(rùn)),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二甲進(jìn)士,授翰林院侍講,晚清名臣。早年在京城與李鴻藻、潘祖蔭、張之洞、陳寶琛、寶廷等同為“清流”,以彈劾大臣而聞名。李鴻章女婿,堂侄張人駿歷任兩廣總督、兩江總督,為袁世凱之親家。孫女為近代才女張愛玲。姜鳴,著名晚清史、海軍史專家,著有《龍旗飄揚(yáng)的艦隊(duì)--中國(guó)近代海軍興衰史》、《中國(guó)近代海軍史事日志》、《天公不語(yǔ)對(duì)枯棋》、《秋風(fēng)寶劍孤臣淚》等。
- >
煙與鏡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guó)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xué)概述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shí)旅程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