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親母親 - 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7冊.1965-196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4冊:1959-1960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3冊:1957-1958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2冊:1954-195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1冊:1949-1953
我依然看到那個少年/吳志翔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33954093
- 條形碼:9787533954093 ; 978-7-5339-5409-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依然看到那個少年/吳志翔 本書特色
· 青春,是每個人一生中*美好的時光,它美麗、躍動、輕盈,既充滿著希望,但也會帶來很多迷茫!段乙廊豢吹侥莻少年》是作者回望自己青春歲月的“告白書”。 · 《我依然看到那個少年》里的故事具有極強的現(xiàn)場感,十分生動有趣,相信每一個正在擁抱青春的讀者和擁有過青春時光的讀者都會在書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會產(chǎn)生共鳴。 · 《我依然看到那個少年》的作者吳志翔既是美學(xué)博士,又是資深教育研究者,這樣絕妙的身份組合使這本書的文字自帶美的基因。翻開這本書,讀者在讀故事獲得心靈啟迪的同時,又能夠獲得美的熏陶。 · 為了突出《我依然看到那個少年》的青春、陽光、活潑的氣質(zhì),封面請了重磅暢銷書《云邊有個小賣部》插畫師瓜里操刀,內(nèi)文也請了一位新銳插畫師精心配圖,相信會把讀者帶入那段明媚燦爛的青春時光。
我依然看到那個少年/吳志翔 內(nèi)容簡介
《我依然看到那個少年》是一本關(guān)于青春和成長的散文集。作者回望自己的青春時光,講述自己的少年囧事和趣事,以及面對成長中各種迷茫的心靈路程,對生命、理想、親情、友情、孤獨、自我、選擇等年輕人普遍關(guān)注的問題做了探討和解答。全書共分為六輯,每輯大約八篇,分別為“蟬聲中的柔軟”“遠行與依戀”“寄一束陽光給你”“愛上剛剛好的自己”“握住每一個帶著朝露的日子”“屬于自己的少年錦時”。文字優(yōu)美,故事生動有趣,是一本的關(guān)于青春和成長的散文集。
我依然看到那個少年/吳志翔 目錄
生命中的**頁
我依然看到那個少年
蟬聲中的柔軟
美麗的規(guī)則
羞愧與驕傲
文明在低處
疼痛的撫摸
第二輯 遠行的依戀
*深刻的眷愛
遠行與依戀
陪伴是一種愛的“打擾”
錯過
堅持是一種癮
放棄是一件*容易的事
時光雕刻的友情
何處寄鄉(xiāng)愁
第三輯 寄一束陽光給你
生命的兩萬天該留點什么
寄一束陽光給你
人性的掌聲
勇敢的心不會凌亂
比選擇更重要的,是選擇之后
人生的選擇永遠在線
鼓勵,生命的元氣
用你的每一次心跳去體驗
第四輯 愛上剛剛好的自己
命運就是你身邊的人
鈍感的小卒子
同學(xué)少年都不賴
生活是一場光與影的游戲
優(yōu)等生的自卑
我充實,所以我存在
行走在能力的邊緣
愛上剛剛好的自己
孤獨的人并不可恥
第五輯 握住每一個帶著朝露的日子
一生中*重要的約會
拾取落葉一片片
保持對美好的饑渴感
讓我們優(yōu)雅地生存
一生做好一件事
握住每一個帶著朝露的日子
當(dāng)你脆弱的時候
是什么把你點醒
第六輯 屬于自己的少年錦時
那些閃亮的青春碎屑
沒有夢想的人生不值一過
丟失的那1分
給青春的跑車裝上后視鏡
屬于自己的少年錦時
我與外語的錯亂戀情
擔(dān)負自己的那份命運
只愿你身上多些美好的印記
后記
我依然看到那個少年/吳志翔 節(jié)選
時光睢刻的友情
初中時的女班長打來電話,說是班上同學(xué)建了一個微信群,邀我加入,F(xiàn)身以后同學(xué)們紛紛打招呼,我很快就發(fā)現(xiàn)自己記憶的庫存完全不夠用,不但他們提起的許多往事了無痕跡,而且一些名字與人也對不上號。幾番問答下來,我只能發(fā)幾個紅臉尷尬的表情符號,然后沉默不語。都說“近鄉(xiāng)情更怯”,沒想到自己進了朋友圈也只能發(fā)窘。
“還記得我欺負過個子瘦小的你嗎?在這里說聲對不起了!”——有這么一回事么?
“咱倆一塊兒流鼻涕、生凍瘡,在自習(xí)時溜出去玩玻璃球,然后一塊兒受罰,還說過‘茍富貴,勿相忘’,你記得嗎?”——好像真的忘了耶!
“我們曾經(jīng)在河邊‘拈草論英雄’,今天看來所見大致不差!”——我有過這么狂妄地臧否人物的時候嗎?
我打躬作揖自認健忘,說當(dāng)年的我在班上只是個懵懵懂懂的小豆豆,雖然成績不錯,但既無顏值又乏才藝,存在感很弱,不像各位大俠在班上叱咤風(fēng)云,情深義重,留下過很多美好回憶。我因為個矮,永遠坐在**排,仰著臉接受粉筆灰和老師口水的洗禮。
這是確實的,我總覺得自己的青春太蒼白,只是個憑著一種本能或者慣性生活在自己世界里的無知少年,眼神清澈,心思干凈,卻性格內(nèi)向,不懂得友情為何物。有一句歌詞很傳神地表達了我的那種狀態(tài):“呼嘯而過的青春,沉默不語的你!
翻檢已在時光里漫漶模糊的同學(xué)集體照,看著那一張張青澀的、依稀還能辨識但已退居到我記憶深處的臉,我感到了深深的遺憾:在那個年紀,我居然沒有*要好的朋友!
少年情誼*可貴。一部《瑯琊榜》,無數(shù)的籌謀與決斷不過是要續(xù)上那一盞少年時沏好的釅茶,為了成全兩位主角昔年策馬風(fēng)流之際締結(jié)的一個堅不可摧的心盟。因為附麗于那般崢嶸險峻、張力飽滿的情境,朋友之情也便顯得格外感人。當(dāng)然,我們的日常生活大抵凡庸,對劇中那種大開大闔、徹心徹骨的友誼的演繹,抱幾分感動即可,斷不可有太強的代入感。只是,如果在那些生命剛剛綻放的歲月里有一個知心人,再庸常的日子也會多一些光彩吧。瘦弱的少年煢煢孑立,踽踽獨行,沒有人一起分擔(dān)心事分享快樂的旅程,也難免孤單。
人都有交上朋友的渴望,年輕時更是如此,就像小鳥剛啄破蛋殼探頭探腦看世界,*先尋找的是同類。我曾經(jīng)讀到過一百多封中學(xué)生寫來的訴說各種問題的信,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寫的是與交友有關(guān)的困惑和煩惱。“我很真誠地對待班里每位同學(xué),卻為什么總找不到真正的朋友?”“為什么從進中學(xué)到現(xiàn)在,我還找不到一個知心朋友?”“我成績還好,為什么得不到老師重視,同學(xué)也都與我很疏遠?”“為什么我的那個朋友,總是有困難了才來找我,有好事時卻從來想不到我?”……滿滿的少年心事,就像我在大阪天滿宮看到的那些訴說愿望的繪馬,在風(fēng)中寂寞地搖晃。
我總是這樣鼓勵他們:“有一位朋友叫興趣”,共同的興趣是令陌生人互相趨近的磁石;“給友誼一個支點”,我們無法想象兩個話不投機的人會成為朋友;“美好的事都從尷尬開始”,主動的*壞結(jié)果是尷尬,被動的結(jié)果則是毫無懸念的錯過;“自卑是上帝送給人類的禮物”,只要這么想就不會被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的自卑感壓垮;“朋友會在孤獨時出現(xiàn)”,嘻嘻哈哈混做一堆的那種友情,不見得*珍貴……我還不斷地建議,要找到好朋友,別害怕想象中的失敗,要充滿自信但又要懂得適當(dāng)示弱,既要懂得朋友之間不能有輕慢和過度遷就,也要知道彼此其實并沒有完全均等的情感交換,等等。
有時候我也恍惚,朋友究竟是什么。
對于找朋友,有過浪漫的想象,因此也生出了一種苛刻的眼光。我曾這么想:朋友是在你*脆弱和*得意時都會想到的那個人。朋友是卸掉偽裝的那張臉,是直抵人心的一個眼神或一句耳語。朋友是深夜兩點的電話,是親人之外*為溫柔的眷戀。朋友是能把自己五臟六腑乃至情感中*隱秘的褶皺都展示出來的另一個自我,是可以裝酷扮文藝把世上欄桿拍遍卻直喊手疼的那一個同伙。朋友之間,沒那么多后臺運行的東西,彼此間必有許多可以默認或缺省的設(shè)置項。友情,已經(jīng)接近于塞林格寫過的那一種愛了:“但你知道我怎么想嗎?我覺得愛是想觸碰又收回的手。”
想觸碰又收回的手——這里有我的意欲,更有對你的意愿的在乎;有多少分欣賞,就有多少分惶恐。欲說還休,欲罷不能。
這么說,這么寫,感覺很過癮,只不過如此抒情沖動之下的描述,總有些失真,它更多的是表達一種“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理想狀態(tài),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那種,“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dāng)以同懷視之”的那種。可現(xiàn)實又如何呢?我已說過,生活大多凡庸,朋友的尋覓與維護其實沒那么高端,也離不開瑣細和零碎!扒啻河刑辔粗牟聹y”,就像中學(xué)生來信里寫的那樣,多數(shù)朋友之間也還是免不了親疏的猜度、遠近的丈量、多少的計較、得失的權(quán)衡,以及在一個個路口的躊躇和分別。好像有點煞風(fēng)景,但曾經(jīng)的朋友大多都會擦肩而過,成為回首往事時若隱若現(xiàn)的一個路標。哪怕你今天的手機通信錄或微信朋友圈里的名字成千上萬,可以在深夜里對飲一杯,可以言語無忌而不覺難聽,可以肆意流淚而不覺難為情,這樣的摯友,恐怕也不過那么一兩個而已。
所以,當(dāng)一個人還是你朋友的時候,請擺脫理想化的想象,請放棄挑剔的模式,擁抱當(dāng)下,珍惜眼前,少一些猜度和計較,多幾分寬容和理解;少一些“青云怨”,多一些“相見歡”。要知道,在呼嘯而過的青春里,在琴聲悠揚山花浪漫的人生春天里,在*終將被定格于一張畢業(yè)合影的如詩光陰里,你與朋友同框,是一件多么幸運的事。
經(jīng)歷一些世事以后,我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找到朋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讓自己變得優(yōu)秀起來。找到一個好朋友,是以完善自己為起點的。優(yōu)秀者之間有一片神奇的磁場,令他們互相吸引靠近,“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因為那陋室的主人才德超群。這也可以稱作優(yōu)秀的集群效應(yīng)。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少年魯迅與少年閏土之間的友誼不可能持續(xù)終生。魯迅的失落和惆悵不可避免,正如成年后閏土的畏怯和木訥無法改變一樣。再好的友情,也將輸給時間,敗給距離——不僅僅是空間上的距離,更是事業(yè)上的、修養(yǎng)上的、視野上的、格局上的差異。朋友未必是同路人,但肯定是在各自領(lǐng)域成長、逐漸成熟、獲得廣義上的成功的人,人生路徑可以不同,所獲成就可以有大小,但朋友之間可持續(xù)的情誼一定要在共同上升的氣流里得到滋潤。否則,很有可能隨著朋友的世界越來越大——這種放大是幾何級的,指數(shù)級的——你只能勉強成為一名旁觀者,哪怕還能同桌同框,你也會跟不上腳步,跟不上話題,你發(fā)現(xiàn)彼此不再有交集,你的氣場越來越微弱,你的位次越來越邊緣,慢慢地,你就成了一個“前朋友”。
友情,只能是時間的作品。貴重的友情需要歲月的沉淀,像陳年紅酒,越久越醇,因為那份久遠來之不易。它又像是藝術(shù)品,正如藝術(shù)史家喜歡說的那樣,僅僅年代本身就能令它無限增值,藝術(shù)品和友情都是一樣的,時光的雕刻刀從未在上面停息過分秒。當(dāng)然嘍,對年輕的你們來說,要體味這些還太早了些。你們需要做的是,從每一樁事上,從每一位當(dāng)前的同學(xué)或朋友身上,獲得盡量多的成長養(yǎng)分。
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發(fā)光體吧,愿呼嘯而過的青春里,有他(她),有你。
……
我依然看到那個少年/吳志翔 作者簡介
吳志翔,筆名塞林。浙江大學(xué)文學(xué)碩士,武漢大學(xué)美學(xué)博士。
現(xiàn)為《浙江教育報·教師周刊》主編,曾在《中國青年》《中學(xué)生天地》等開設(shè)專欄。
發(fā)表隨筆散文約百萬字,已出版《樹不必對風(fēng)生氣》《你是孩子的起跑線,也是孩子的天花板》等10多部著作。多篇文章被《讀者》《青年文摘》《意林》轉(zhuǎn)載,并入選小學(xué)語文和高職語文課本。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史學(xué)評論
- >
經(jīng)典常談
- >
推拿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