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中圖網(wǎng) 請 | 注冊

孫夏峰理學思想研究

作者:張錦枝著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18-09-01
開本: 其他 頁數(shù): 301
本類榜單:哲學/宗教銷量榜
中 圖 價:¥36.4(7.0折) 定價  ¥52.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孫夏峰理學思想研究 版權(quán)信息

孫夏峰理學思想研究 內(nèi)容簡介

本書為孫夏峰理學思想研究,共分為七章,對明末清初大儒孫奇逢的生平、核心思想等予以介紹和辨析,試圖對孫奇逢的思想淵源、性理研究置于宋明理學的整體脈絡(luò)中予以考察,已完整呈現(xiàn)其思想。

孫夏峰理學思想研究 目錄

**章 緒論
一、研究綜述
(一)早期以史學方法對夏峰思想的研究
(二)各種框架下的夏峰哲學思想研究
(三)近十年來夏峰學研究及其問題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生平學履
一、夏峰生平
二、學術(shù)發(fā)展歷程及生命中的問題
三、夏峰學術(shù)的淵源
四、夏峰學術(shù)提要及其學術(shù)性格
(一)崇古——“第折衷于孔孟”
(二)篤實——“極高遠總不離真卑邇”
(三)寬容——“小德之川流”

第三章 夏峰學說的起點:理氣論
一、理以主宰乎氣,氣以運旋乎理
(一)理氣不離不雜
(二)理氣無先后
(三)理強氣弱
(四)理同氣異
二、義理與氣質(zhì)
(一)夏峰對于義理之性與氣質(zhì)之性的理解
(二)夏峰氣質(zhì)之性說欲解決之問題

第四章 夏峰思想的核心:本心即性
一、性即理也
二、性與心自不容混而為
(一)心兼人心、道心
(二)“無善無惡心之體”之辨
三、心與本心

第五章 作為一以貫之的宗旨:慎獨說(上)
一、靜坐觀心
(一)觀心
(二)靜坐體驗未發(fā)之中
(三)本體上著工夫
二、閑邪存其誠
(一)與戴巖犖的討論
(二)與田華石的討論
(三)夏峰“閑邪存其誠”工夫的得與失
三、戒懼慎獨
(一)夏峰戒懼慎獨思想的內(nèi)涵
(二)工夫皆逆
(三)必有事與行所無事——工夫之自然
(四)畏與樂
……

第六章 作為一以貫之的宗旨:慎獨說(下)
第七章 夏峰思想的歸宿:道統(tǒng)觀

結(jié)語
余論夏峰后學
參考文獻
附錄一 夏峰先生弟子名錄(共計210人)
附錄二 夏峰思想研究資料及近百年來研究成果目錄
后記
展開全部

孫夏峰理學思想研究 節(jié)選

  《孫夏峰理學思想研究》: 。ㄈ┫姆濉伴e邪存其誠”工夫的得與失  閑邪與存誠的問題是理學工夫路向的一大課題。從境界上說,理學家皆追求灑落自然的氣象,不過其進路不一,有以敬畏入灑落者,有因自得而人灑落者,亦有二者兼而有之者。大體而言,程朱屬于前者,陸王屬于后者,當然,這不是程朱與陸王的分水嶺,在工夫論、境界論上兩家大可相通,遠不如其在本體論上的差異那么難以彌合。比如周敦頤、程顥是后者,陽明在早年也未嘗不從敬畏兢懼而人手,陽明后學中如錢緒山、鄒守益又屬之前者。前者又通常謂修,后者謂悟,分別以程頤和程顥為典型! ≈詴羞@兩種不同,根本原因在于他們所處的體驗階段的不同,對于心、物關(guān)系的體認便不同,“閑邪存其誠”的重點是落在“閑邪”還是“存誠”,自然有差異,甚至閑邪和存誠的涵義隨之也產(chǎn)生差別。程顥體會到萬物一體的境界,對他而言,心具眾理,也心納萬物,他認為心物之間本來沒有隔閡、界限,一來只存有此誠自然不生邪念,再者,在其心物之間無異質(zhì)的和樂世界,無物不在心體之中,心具眾理,也具眾物,物都是心之物,無需閑邪,是一非二。但在程頤看來,那些物質(zhì)的欲望從來就是異己的,是人的道德修養(yǎng)過程中的障礙,應(yīng)該加以摒除,本為二而非一。二者對小物關(guān)系的不同觀念來自人的學力和境界的差異,從而直接產(chǎn)生工夫的差異。而人的學力和境界又幾乎無不與工夫息息相關(guān),工夫達到一定的階段和層次,心、物的圓融化解就越好。毋寧說,工夫路徑的差異與學者所處的階段還是有很大的關(guān)系的。不過,因為學者自身氣質(zhì)的獨特性,又不必然存在一條固定的工夫取徑,工夫又是有其獨立性的。只能說,越在工夫的高的階段,學者自身的圓融取中越好,他的工夫也會隨階段而有所調(diào)整。所以,就理論上,我們很難判斷工夫本身之是非對錯,真實著手工夫總是對的,因為工夫有效與否在其適應(yīng)性! 【托炆险f,當然存誠是*好的,一誠則自然包含敬,不會有邪念起。但往往給人無處下手之感,以為是執(zhí)自己的心去做,卻能保持于中道。如何在工夫上既持敬又灑脫,既兢兢又和樂,就好比是讓心既收縮又伸展一樣的矛盾! ∠姆鍖τ陂e邪異常強調(diào),這顯然是從程頤、朱子的工夫論而來,陽明不喜言閑邪。陽明認為心當然是講善念和惡念,他說:“為學工夫有淺深。初時若不著實用意去好善惡惡,如何能為善去惡?這著實用意便是誠意。然不知心之本體原無一物,一向著意去好善惡惡,便又多了這分意思,便不是廓然大公。《書》所謂‘無有作好,無有作惡’,方是本體!币蚨陉柮骺磥,這著意去閑邪的工夫只是為學的初級階段,如果久之仍存著這個為善去惡的念頭不放,不免把捉意思,就會造成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在善念和惡念之上,再存一個純善的念或知,來存善念和去惡念,那么,誰又來保證裁決善念惡念的這個善念總是善的呢?如此,便陷入無限的道德判斷循環(huán)之中,類似床上疊床。這是不符合陽明的意思的。他只是讓人存一個善念,只要有這個善念存,自然使惡念去。因而,只要為存善念的工夫便可。這個工夫就是誠意。那些著意好善惡惡的意本不是良知本體,而為外在所加.有過之嫌,不是“好善惡惡”,而是“作善作惡”! ∠姆逭f閑邪誠自存,其實是故意將工夫說得很低,這也很符合他“極高遠總不離真卑邇”的篤實學風。他明知誠存自無邪,和執(zhí)著會偏的道理,只是認為“說的太精微,便令人無處把捉”。對于初學者,講誠存自無邪可能直接導致肆無忌憚,此外,執(zhí)著也比不做任何工夫好。一旦學者學力加深,自然能領(lǐng)會執(zhí)著的問題,便可以再尋解決,學問又有進境。大凡平常人總是邪多誠少,克制邪念使歸于正是一個重要的辦法!  

孫夏峰理學思想研究 作者簡介

張錦枝,助理研究員,安徽無為人,1983年生。2011年于武漢大學中國哲學專業(yè)博士畢業(yè),學位論文為《統(tǒng)宗會源——孫奇逢理學思想研究》。同年7月進入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研究方向為宋明理學,儒家哲學。撰寫、發(fā)表《明儒“意”論分歧及其發(fā)展》、《論簡帛〈五行〉之三層經(jīng)解》等論文十余篇。主持省級項目多次。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wǎng)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