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親母親 - 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7冊.1965-196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4冊:1959-1960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3冊:1957-1958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2冊:1954-195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1冊:1949-1953
萬物皆有歡喜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435200
- 條形碼:9787559435200 ; 978-7-5594-3520-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萬物皆有歡喜處 本書特色
這是一本關于當下喧囂社會中靜得下來的那群人的書,講述的是45個城市手藝人的故事。他們中有我們身邊常見的蛋糕師傅,有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有上過《國家寶藏》的傳統(tǒng)染料制作人仇慶年老先生,也有網(wǎng)紅手藝人。打鐵、制香、染布、修筆、斫琴、做團扇、刻硯、金繕、刺繡、鑄劍、竹藝、釀酒、做面……
他們一輩子只做好一件事,他們代表一種惜物的生活美學態(tài)度,他們教給我們在虛無的人生中找到意義,在為生計所苦的同時發(fā)現(xiàn)美好。
萬物皆有歡喜處 內(nèi)容簡介
這是一本關于當下喧囂社會中很靜得下來的那群人的書,講述的是45個城市手藝人的故事。他們中有我們身邊常見的蛋糕師傅,有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有上過《國家寶藏》的傳統(tǒng)染料制作人仇慶年老先生,也有網(wǎng)紅手藝人。打鐵、制香、染布、修筆、斫琴、做團扇、刻硯、金繕、刺繡、鑄劍、竹藝、釀酒、做面……他們一輩子只做好一件事,他們代表一種惜物的生活美學態(tài)度,他們教給我們在虛無的人生中找到意義,在為生計所苦的同時發(fā)現(xiàn)美好。
萬物皆有歡喜處 目錄
再也聽不得二胡如泣如訴之聲
相伴很久的理發(fā)師
老鞋匠
日料意味著人生
面與舊時光
金黃色的香氣
如水澄凈,一心湛然
慢是一種修行
*后一家修筆店
斫琴者,一生一世修不完
時間都不存在的小世界
慢是一種修行
得到授意的紋身師
頤真姐姐做香
方寸之間的微風
諸般不美好皆可溫柔對待
假面的告白
不荒先生,從容于方寸之間
諸般不美好皆可溫柔對待
木頭需要懂它的人
打鐵李,鐵打出
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情上
足夠濃了,才能淡得下去
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情上
時間在照片里流淌
你生活的質(zhì)地
人心不古,留些古意
癡迷,就是情趣
怪人老妖
不能漏掉一針的人生
身如琉璃,內(nèi)外明澈
人生苦短,先吃甜點
不能漏掉一針的人生
至善至臻,寸錦寸金
從心底發(fā)出的熱愛才有效
凡事要有,但又不能太露
不褪色的人間繁華
水泥的廉價與高冷
從心底發(fā)出的熱愛才有效
時間也有自尊
冰冷亦有動人時刻
無需十全十美,生活本然如此
讓心安定下來的力量
五感之美
當下的一切都是修行
安靜沉凝,只為喜歡
米酒意味著家鄉(xiāng)
子安造硯
東源譜師
物我一如方自由
不自然博物館
萬物皆有歡喜處 相關資料
推薦語 梁文道
其實,手藝人本不該像這本書所說的如此“不合時宜”。
看,“匠人”豈不正是眼下中國*流行、*當紅的商業(yè)概念?他們的好日子根本還沒開始,又如何談得上落幕?只不過表象的潮流,往往不是真實的細節(jié)。
就如書里修鋼筆的張老先生,像我這樣一個堅持用鋼筆寫字三十年的人,終也棄下了這種更加文明的書寫工具,他這門功夫又還能剩下多少日子呢?
可話說回來,我又懷疑,這對他們而言或許并不是個問題。
因為即便世上千年,雙手之上,片刻永恒。
推薦語 周國平
手藝,是人類古老的生活方式,使生活富有詩意。
從前的城市,隨處可見各種作坊,它們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聯(lián)系,人們從每件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心的誠實和手的溫暖?墒,曾幾何時,手藝仿佛從生活中消失了,匠人仿佛成了傳說中的物種。
真的消失了嗎?
祝羽捷是有心人,她在城市各個角落發(fā)現(xiàn)了許多從事不同手藝的新匠人,寫了這本充滿歡喜的書。
是的,萬物皆有歡喜處,每位新匠人都是某一類歡喜處的知音,而作者是分散在各處的新匠人群體的知音。
我相信,世上有詩意的心,手藝就會長存。
推薦序 不入局的人 韓松落
去年看過的電影里,《動物世界》是我比較喜歡的幾部之一,我曾向很多朋友推薦過它。
之所以喜歡它,是因為它是國產(chǎn)商業(yè)片里,少數(shù)幾部在故事、結構和表演上,都做得很圓潤的作品,更因為,它用一個有奇幻色彩的故事,解讀了當下人們的處境。
故事里的男主人公,被動地卷入了一場生死賭局,只要進入這場賭局,就必須盡全力和別的賭徒博弈,一旦失敗,就會墮入很可怖的命運。事實上,掌控這個賭局的莊家,不但負責制定規(guī)則,也掌握著所有人的底牌、籌碼,并且控制著他們的情緒和心理狀態(tài)。進入這場賭局的人,*終都會失敗。
這部電影,讓我聯(lián)想起我們的處境。很多時候,我們一出生,就進入了一個局,這個局規(guī)定了我們生存的方式,也給出了生存的法則。我們呼吸是入局,喝水是入局,買房子是入局,炒股也是入局,我們不得不按照這個局的規(guī)則,去構建自己的人生,構建自己的思想,也按照這個規(guī)則,去修改自己的喜好,設計自己的形象,學習和人相處的方式。
它也掌握著我們所有的底牌,早就把我們琢磨透了,我們的消費,我們的行動,我們的愛憎,我們所有的情緒,不論是焦慮還是喜悅,其實都被這個局控制和調(diào)動著。這個局廣大無邊,無處不在,甚至在很多看上去很溫柔很自由的地方,也密布著它的獠牙。
也是那段時間,我讀到楊照的《經(jīng)典里的中國》。在那套書里,他解說了構建中國人思想框架的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著作,在讀到其中某幾本的時候,能感覺到他有一種微微的惋惜:如果中國人當初選擇了這種而不是那種思想體系,并把它變成中國人的人格DNA和社會DNA,我們的社會,是不是會更好一點呢?我們的生存,會不會是另外一種樣子呢?
這已經(jīng)無法想象了,現(xiàn)實中的我們,唯有遵從這些規(guī)則,甚至慢慢和它同化。
但我分明在一些人身上,看到了另外一種可能。他們選擇不入局,不相信這個局的規(guī)則,而是自定規(guī)則,自求我道,自己決定喜悅或者悲愁。他們看上去溫柔、細膩,并不是那種千軍萬馬一往無前的人,但他們其實無比堅強,無比聰慧,因為他們要抵御甚至無視那個局給出的誘惑、制造的焦慮、布置下的幻象。他們給自己筑造了一個小宇宙,種植玫瑰或者麥田,為風和星星嘆息。
祝羽捷(曾用名祝小兔)的《萬物皆有歡喜處》里寫的這些手工藝人,就是這樣的人。他們選擇的,學習的,從事的,都是在今天看起來已經(jīng)很邊緣的職業(yè),做手工鞋,做手工面,修筆,紋身,做香,做團扇,做木工,打鐵,鑄劍。每一個工種,似乎都在消亡的邊緣,都有賴于細小分眾的喜好而存在,看不出商業(yè)化的前景,也絕無可能被萬眾矚目。
他們這樣的人,也和這些工種一樣,謙和、退讓,卻又有一種不卑不亢的篤定,似乎自己的存在完全不需要理由,自己的喜愛不需要辯解,自己根本沒有融入洪流的沖動,也對那些火熱的賭局視若無睹。他們就那么靜靜地存在著,熱愛著,生活著,被二三知己圍繞,被那些穿過大街小巷去尋找他們的人喜歡,這喜歡是淡淡的,素凈的,稍有打擾就會消散,卻又是那么堅固。因為,它本質(zhì)上不是一種手藝,一種生活方式,而是不入局者的堅定。是這種堅定,讓溫柔的人向往,讓入局者景仰。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年代里,手藝人漸漸老去,所有被冠以老字號的人、事、物,都仿佛有些不合時宜。因此作者的記錄更顯珍貴。我們見證手藝變遷,手藝見證著我們的生活。鹽野米松有一段話,“作為我們,更應該保持的恰恰就是從前那個時代里人們曾經(jīng)珍重的真摯的相互信任的感情! 當我們忙碌、膽怯、焦慮、憤怒時,手藝就在我們身邊。他們始終就在城市的街頭巷尾,從未遠去。手藝人的初心由器物傳承,由文字記錄下來,即使歷經(jīng)生活的千磨萬擊,終是不會湮滅的。
這些不入局的人,始終給予我們一份稠厚的沉甸甸的情感。好像是路走累了,還能找個地方歇歇腳,再走。
而這本書的作者祝羽捷,其實也是這樣一個人。她曾在時尚業(yè)工作,是時尚女魔頭的身邊人,但她卻始終保持著謙和和真誠,在事業(yè)**的時刻也保持清醒,學習是她的終身事業(yè)。她看起來也投身潮流,做了自媒體,但就連她做的自媒體,都是淡淡的,素凈的,沒有攻擊性的,那些在自媒體時代享受到紅利的人,都要對她搖頭,為什么要做這樣一個“不撕不扯,不毒舌不冷血”的公眾號。
這一切都不意外。當你凝視那個局,那個局也在凝視你,當你用它指定的方式去生活、去和人相處,那么,你即便身在桃源,其實也像是在“動物世界”里。
而她和那些手藝人一樣,選擇不入局,選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去寫作,也要去尋找、去聚攏有著相同愿望的人,大家彼此相照,像螢火蟲照著螢火蟲,淡淡的光,卻有至大的堅定。
局外人的堅定。
萬物皆有歡喜處 作者簡介
祝羽捷
原筆名祝小兔。
前《時尚芭莎》專題總監(jiān),上海作協(xié)會員,知名學者,專欄作家,藝術作家,文藝生活家。
公眾號“好好虛度時光”創(chuàng)始人。紀錄片《ZHU在英倫》出品人。
2018年榮獲英國旅游局“中國區(qū)社交媒體影響力友好大使”稱號。
首位被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接見的華人作家。
- 主題:萬物皆有歡喜處
講述的是45個城市手藝人的故事。他們中有我們身邊常見的蛋糕師傅,有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有上過《國家寶藏》的傳統(tǒng)染料制作人仇慶年老先生,也有網(wǎng)紅手藝人。打鐵、制香、染布、修筆、斫琴、做團扇、刻硯、金繕、刺繡、鑄劍、竹藝、釀酒、做面……他們一輩子只做好一件事,他們代表一種惜物的生活美學態(tài)度,他們教給我們在虛無的人生中找到意義,在為生計所苦的同時發(fā)現(xiàn)美好。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回憶愛瑪儂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