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紅樓夢外

紅樓夢外

作者:黃一農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時間:2021-04-01
開本: 16開 頁數: 500
本類榜單:文學銷量榜
中 圖 價:¥37.1(2.9折) 定價  ¥12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溫馨提示:5折以下圖書主要為出版社尾貨,大部分為全新(有塑封/無塑封),個別圖書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劃線標記、光盤等附件不全詳細品相說明>>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紅樓夢外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0120114
  • 條形碼:9787220120114 ; 978-7-220-12011-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紅樓夢外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紅學和曹學研究者1.知名學者黃一農先生“紅學”研究又一力作。 2.解讀《紅樓夢》世界之外,另一個少有人知道的曹雪芹。

紅樓夢外 內容簡介

本書是知名學者黃一農先生研究《紅樓夢》外之曹雪芹的專著。作者圍繞“紅學”“曹學”多年來已乏人問津的兩樁公案——《種芹人曹霑畫冊》及《廢藝齋集稿》的真?zhèn)芜@兩個核心,充分利用大數據,以“e考據”(融通傳統與數字的新研究方法)之法,爬梳、分析舊資料,得到了許多新證。作者從文獻學、科技史、文藝學等多學科角度,研究曹雪芹的生命軌跡和《紅樓夢》之外的著作,還原曹雪芹所處時代的情景與家族關系,呈現出一位具有悲憫意識和人文情懷的偉大作家形象。

紅樓夢外 目錄

凡例 自序 上篇:《種芹人曹霑畫冊》 **章 遭漠視的《種芹人曹霑畫冊》 一、《種芹人曹霑畫冊》再現 二、《種芹人曹霑畫冊》述略 三、小結 第二章 曹雪芹與閔大章交游網絡的重疊 一、論閔大章即閔煥元 二、宜興閔氏與曹雪芹泛交游圈的往來 三、小結 第三章 曹雪芹與陳浩、陳本敬父子的互動 一、《李谷齋墨山水、陳紫瀾字合冊》的發(fā)現 二、陳浩、陳本敬父子的生平事跡 三、陳浩父子與曹雪芹交游網絡的重疊 四、陳浩可否于辛巳秋日在北京題跋? 五、畫冊中的陳本敬跋是否真跡? 六、小結 第四章 從曹雪芹的別號“竹堂”論其泛交游圈 一、敦誠與弘曉合作的《紅樓夢》圖詠 二、汪蒼霖與弘曉、敦誠間的交游 三、長期任弘曉幕客的張賓鶴 四、從詩賦上的相互影響談泛交游圈 五、《種芹人曹霑畫冊》證真的理由 下篇:《廢藝齋集稿》 第五章 《廢藝齋集稿》的真?zhèn)喂? 一、《廢藝齋集稿》的出世與消失 二、《廢藝齋集稿》的內容概要 三、《南鷂北鳶考工志》的文本 四、析辨先前對《南鷂北鳶考工志》的質疑 五、小結 第六章 懋齋盛會中重要當事人“惠哥”考辨 一、“惠哥”究竟是“敦惠”還是“惠敏”? 二、玉牒中的惠敏 三、惠敏與李煦的親緣關系 四、小結 第七章 對懋齋盛會中主要參與者的追索 一、“□舅鈕公”指國舅鈕祜祿氏伊松阿 二、“過子龢”應即董邦達認識的過秉鈞 三、曹雪芹著述中的風箏與北京的“風箏于” 四、小結 第八章 對懋齋盛會中被鑒定畫作的析探 一、前言 二、曹雪芹與《元人如意平安》 三、商祚所畫的《秋葵彩蝶圖》 四、小結 第九章 《廢藝齋集稿》等相關文本的證真 一、方法論:證真vs.造偽 二、余論:宿命vs.換跑道 三、夢欲成真夢亦真 本書重要人物之生卒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紅樓夢外 節(jié)選

(三)詩畫與意境 敦誠的《四松堂集》中有一則筆記,稱: 余昔為白香山《琵琶行》傳奇一折,諸君題跋不下數十家,曹雪芹詩末云:“白傅詩靈應喜甚,定教蠻素鬼排場!币嘈缕婵烧b。曹平生為詩大類如此,竟坎坷以終。余挽詩有“牛鬼遺文悲李賀,鹿車荷鍤葬劉伶”之句,亦驢鳴吊之意。 知曹雪芹曾跋敦誠為《琵琶行》所寫的傳奇,惜該詩現僅存“白傅詩靈應喜甚,定教蠻素鬼排場”兩殘句,意謂白居易(因曾官太子少傅,故謂“白傅”)這位詩壇中神靈般的人物,若知道敦誠把他*得意的《琵琶行》編寫為戲曲,一定會極開心地叫他那兩位在陰間的家姬小蠻與樊素,以其能歌善舞的才藝照本粉墨演出!都t樓夢》在第九十二回記寶玉列舉一些古代知名女性時,也曾提及小蠻和樊素。 前引敦誠文之“驢鳴吊”,典出《世說新語·傷逝》,記三國魏王粲(字仲宣)的事跡曰:“王仲宣好驢鳴,既葬,文帝臨其喪,顧語同游曰:王好驢鳴,可各作一聲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驢鳴!币庵冈诘磕钸^世友人時,特別模仿其生前的習好或長項以表緬懷之情。敦誠或因極欣賞雪芹“白傅詩靈應喜甚,定教蠻素鬼排場”詩中的奇氣,遂在挽雪芹的詩中賦出“牛鬼遺文悲李賀,鹿車荷鍤葬劉伶”句,以作驢鳴之吊,敦誠對自己的這兩句詩顯然極為得意。 雖然敦誠在前引筆記中并未給出雪芹跋其《琵琶行》傳奇的時間,但因敦敏《懋齋詩鈔》第96題有《題敬亭琵琶行填詞后二首》,曰: 西園歌舞久荒涼,小部梨園作散場。 漫譜新聲誰識得?商音別調斷人腸。 紅牙翠管寫離愁,商婦琵琶湓浦秋。 讀罷樂章頻悵悵,青衫不獨濕江州。 其**首偶句中的“場”及“腸”均屬七陽韻,與“定教蠻素鬼排場”同,第二首的“秋”及“州”則屬十一尤韻,知雪芹與敦敏等數十友人曾為敦誠填詞的《琵琶行》一起和韻題跋。而從《懋齋詩鈔》的編年體判斷,敦敏前詩大概作于乾隆二十七年壬午歲的春、夏間。也就是說,曹雪芹的和詩乃賦于他過世(“壬午除夕”)前不久,而先前紅學界對曹雪芹在《紅樓夢》之外的詩文,就只公認有“白傅詩靈應喜甚,定教蠻素鬼排場”這兩殘句。 紅學前輩劉夢溪教授雖對拙著《二重奏》謬譽有加,但初卻不太認同筆者在書中對《種芹人曹霑畫冊》所作的正面評價,他認為此冊頁中的八幅畫以及前述“披圖空羨東門味,渴死許多煩熱人”之題畫詩皆水平低落,指稱:“筆墨臃堆鄙俗,無論如何無法與‘擊石作歌聲瑯瑯’而又善畫石的雪芹曹子聯系起來”,且謂該詩與雪芹已知的“白傅詩靈應喜甚,定教蠻素鬼排場”奇句有天壤之別。 查先前紅學中人(包含劉夢溪教授在內),多只看過趙榮文中不夠清楚的《畫冊》翻拍照,雖然對此作品水平的評價往往見仁見智,但我們也必須理解曹雪芹是以小說名世,他的字、畫或僅屬一般文人水平,如閔大章的字就較其靈動。 那“種芹人曹霑”的自題詩是否藝術水平不高?其實,先前學者多未能深入賞析。該詩有云: 冷雨寒煙臥碧塵,秋田蔓底摘來新。 披圖空羨東門味,渴死許多煩熱人。 作者應是透過漢初召平于長安城東門旁隱居種瓜的故事,讓歸隱的種瓜人(作者自喻)與世俗的煩熱人產生強烈對比。全詩可略釋為:在霧茫茫且飄著冷雨的沙地之上躺著一顆顆碧綠的瓜,而那些剛摘自秋天瓜田底部藤蔓上的,尤其顯得新鮮。當觀者展閱這張圖時,會遙想并羨慕起召平所種“東陵瓜”的美味(所謂“東門味”),并令世俗間許多煩躁悶熱的人均望圖興嘆,渴求而不可得。此當然無過于曹雪芹另半首詩“白傅詩靈應喜甚,定教蠻素鬼排場”的水平,但尾聯“披圖空羨東門味,渴死許多煩熱人”的整體意境仍不差。 至于畫中之瓜的形與葉為何頗異于現在的西瓜,此或因雪芹只不過是透過其想象中的“東陵瓜”,欲畫出他對田園生活的渴望,期許自己能追隨召平歸隱的腳步,故應不可徑以是否寫實的角度批判之(附錄1.4)。 附錄1.4 八大山人與曹霑寫生冊上所畫之瓜 明清之際名畫家八大山人(本名朱耷〔音“搭”〕,法名傳綮〔音“慶”〕,號廣道人;1624—1705)的作品中不乏以瓜為題材者,或許可拿來與曹霑畫冊中的瓜相參照。八大山人現存*早之畫作《傳綮寫生冊》中,就有雙瓜圖一開(圖表1.11上),從該圖左上方所題之“和盤拓出大西瓜”句,知作者自認其所畫乃西瓜。此畫冊成于順治十六年(1659)己亥歲,曾為江西巡撫宋犖(1633—1714;曹寅同事兼好友)之子宋致所有,今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此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八大山人的一幅絹本墨筆《花果圖卷》(圖表1.11下),題有“寫此青門貽,綿綿詠長夏。 舉之須二人,食之以七月”等句,因召平隱居種瓜之處在長安東門,而東方尚青,故“青門”亦即“東門”,而該“青門”之瓜與《傳綮寫生冊》上之西瓜或《種芹人曹霑畫冊》中具有“東門味”之瓜的外形皆十分相近。 或因漢初之召平原有秦東陵侯的身份,此與八大的明遺民背景頗多呼應,葉丹在其《過八大山人》詩中,遂亦有“東陵(農按:亦有文獻作“青門”)舊業(yè)在,零落種瓜人”句。 換句話說,曹霑所畫之東陵瓜確與八大山人前引作品中的西瓜或青門瓜如出一轍。 巧合的是,《種芹人曹霑畫冊》第二開上發(fā)芽的芋頭也與《傳綮寫生冊》頗相近(圖表1.11中右)。但曹霑之瓜若與中國三峽博物館所藏另一幅八大山人所畫東陵瓜之形與葉相比,則似乎又不太一樣。王澍在康熙六十年題現藏北京故宮的《魚石圖》時,即點出八大作畫的特色在“不求形似”,但求“神解”。 當然,如根據網上一些紅友的“邏輯”,我們仍無法證明當時確實存在此種“狀貌傀奇”的西瓜或青門瓜,因質疑者也可以“八大山人不應如此無知”或阮籍早就指稱東門瓜應為“五色”等理由, 抨擊《傳綮寫生冊》或《花果圖卷》非八大山人之作品! 其實,無論八大山人或曹霑所畫之瓜,或均屬率性為之,唯求其神韻,以凸顯畫者對田園生活的向往!且后人不見得對青門瓜是何物有共識,如元周權《西瓜》詩就直指“當年傳種非東陵”,清揆敘《西瓜》詩稱此物“迥異青門種”,清朱彝尊《柳梢青(西瓜)》一詞也有“乞種邊庭,極知風味勝似東陵”句,其注并引《五代史》稱:“西瓜,蕭翰破回紇,得種歸,因產西域,故名西瓜!敝赋鑫宕紓魅A的西瓜并非漢代的東陵瓜或青門瓜。然而,我們從明沈一貫《邵世忠送西瓜》中的“君家原是東陵種,種得青門五色瓜”句,以及清尤侗《西瓜》詩的“東陵侯去久,佳種至今存”句,又可發(fā)現古人亦有視兩者為同種者。 巧合的是,有紅友近發(fā)現釋弘敏與八大山人師徒有唱和詩,也與曹霑的《畫冊》詩同以“塵”“新”“人”為韻字,再考慮到曹畫的寫意風格明顯是與八大山人的簡筆源出一脈,不知曹雪芹的詩畫曾否受八大的影響?曹雪芹前述畫冊的定位應是所謂的文人畫,想要表達其對鄉(xiāng)野生活的向往,而非將畫當作涂抹形象的工具。此故,他會在畫冊中兩度鈐用“寫意”之閑章,點出其畫不可徑以寫實角度視之。而其友人在題畫時,也多從此角度嘗試與他互動。 另值得注意的是,第六開曹雪芹自題七絕的韻腳(絕句講求一韻到底,第二、四句必押,**句隨意,第三句不押)竟然與小說第十八回林黛玉五律(偶句必押韻,奇句隨意)的用字相同,如后詩有云: 名園筑何處,仙境別紅塵, 借得山川秀,添來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寵,宮車過往頻。 其中的“塵”“新”“人”“頻”皆屬上平十一真韻(常用約有近百字)。雖然前人之詩偶亦可見韻腳用字相同者,但此仍屬難得的巧合,應有機會進一步從旁呼應“種芹人曹霑”與《紅樓夢》作者間之關系。 綜前所述,我們可以發(fā)現閔大章在**開用“誰識田間至味否”、在第二開用王虞鳳的《春日閑居》(有“庭草黃昏隨意綠,子規(guī)啼上木蘭花”句描寫家園中的恬靜與閑適;參見附錄1.5)、歇尊者在第三開借趙嘏的《長安晚秋》(有“鱸魚正美不歸去,空帶南冠學楚囚”之名句)、閔大章在第四開用杜甫“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句、陳本敬在第五開用李清照《如夢令》中惜花傷春之語、陳本敬在第七開用江村漁父、銘道人在第八開用深山仙芝等等句意,以呼應曹霑透過畫中各農漁品物(蔬果、草木、鸕鶿等)、詩中的召平種瓜故事以及閑章“云中”,所一再表露出的離群避世情懷。亦即,此畫冊各題詩的焦點應多是為了呼應作者的歸隱之情或對田園生活的渴望,而非是針對所畫的品物,雪芹此時應已在北京西郊閑居。 附錄1.5 閔大章所題之王虞鳳詩《春日閑居》 沈治鈞新近指出閔大章在《種芹人曹霑畫冊》中所題王虞鳳(字儀卿,福建侯官人,萬歷中卒,年十七)的《春日閑居》,有可能對此文物是否近人造偽一事提供論證。此因該題字曰: 濃陰柳色罩輕紗,風送爐煙一縷斜。 庭草黃昏隨意綠,子規(guī)啼上木蘭花。 而沈氏發(fā)現此詩在文獻中出現異文:如有“柳色 / 草色”“輕紗 / 窗紗”“爐煙 / 爐香”之別,特別是首句“輕紗”的“輕”字,明顯異于明清以迄民國的十幾種文獻(圖表1.12)。而若近代通行的詩選皆如此,則造假者或不太可能創(chuàng)出“濃陰柳色罩輕紗”句。 又,沈治鈞也指出2015年中國嘉德于北京舉辦的第42期拍賣會中,有乾隆唐英款大插屏官窯瓷板一件(編號2323),正面是釉下彩青花花卉,背面則在高70厘米,寬50厘米的白瓷上書以七言絕句一首(無原作者名及詩題),落款為“唐英”,鈐“唐英之印”和“雋公”兩黑地白字之紅印,其詩句與閔大章所題無異,僅“啼”字寫成了本字的“嗁”(圖表1.12)。 唐英(1682—1756),字雋公,內務府籍,自幼供役于養(yǎng)心殿二十余載,雍正六年八月奉怡親王允祥之命督監(jiān)江西窯務。曹家在其前亦曾奉差燒造御器,康熙帝于五十九年二月即嘗朱批曹頫奏折曰:“近來你家差事甚多,如磁器、法瑯之類,先還有旨意、件數,到京之后,送至御前覽完才燒法瑯。”而唐英也早在雍正元年二月即奉怡親王命參與瓷器的畫樣工作,知其與曹頫理應相識。再者,迄雍正三年之前曹頫均是轉托安歧(1685—c.1745)雇人在景德鎮(zhèn)購置材料并燒瓷。安歧是明珠家人安尚仁之子,明珠嫡妻則為阿濟格第五女,而曹寅祖父振彥在阿濟格被籍沒之前即是其所領有的漢姓包衣,還長期擔任過他王府的長史。 又,近經小友高樹偉提示,俞琰在其雍正二年自序輯刊的《詠物詩選》中,所錄《春日閑居》的字句亦與曹霑畫冊上全同。惟因《詠物詩選》一書至清末、民初仍有再版者,雖然其中多數版本筆者迄未能過眼,但至少已知光緒元年連元閣的《歷朝詠物詩選箋注》仍用“濃陰柳色罩輕紗”句,故我們應僅可推知閔大章的題詩有其合理出處,而無法單從“輕紗”一詞的出現判斷此畫冊是否近人的偽作。 此外,題畫詩中亦有嘗試與曹雪芹先前其他作品進行對話者,如**開閔大章自題詩中的“翠葉離披覆壟頭”,或是呼應《紅樓夢》第三十七回探春所賦《殘菊》詩中的“蒂有余香金淡泊,枝無全葉翠離披”句。又,先前紅學界均以第五開圖上所繪乃薔薇科的海棠,但從其花與葉的形狀判斷,則應屬秋海棠科的秋海棠。惟古人并無近代植物分類學的概念,而是將秋海棠視為海棠之一種,如明顧起元就稱海棠有六種:“**為西府,第二為垂絲,第三為鐵梗,第四為毛葉,第五為木瓜,第六為秋海棠。西府則天姿國色、絕世無雙……”《紅樓夢》第十七回即描述大觀園的怡紅院中有一株傳自外國的西府海棠,“其勢若傘,絲垂翠縷,葩吐丹砂”,眾人贊道:“好花,好花!從來也見過許多海棠,那里有這樣妙的!睂氂褚喾Q譽此花之色“紅暈若施脂,輕弱似扶病”。 查陶宏曾于康熙五十九年以己繪的《擬元人海棠十種》請東家曹頫以及書法名家吳世語品題(圖表1.13),據其上吳世語所賦的“譜牒通西府”詩句,知時人或相信秋海棠與西府海棠同種。陶宏,字文度,號柳村,約于康熙四十二、三年間入江寧織造府為“詩畫清客”,他當時已從宮廷畫苑致仕,并返居金陵多年。由于曹寅《楝亭集》中有一些提及他的詩作,且曹寅頻以“舊雨”“故人”等詞稱之,知兩人關系甚篤,而曹家后輩很可能就受到這些“詩畫清客”的教養(yǎng)與熏陶。 至于陳本敬在第五開的題詩,則應是希望借由李清照《如夢令》中的“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句,與曹霑所畫的秋海棠相關照,并透過詞中傷春惜花之語以體現對自然之愛。再從第十八回元妃將寶玉原擬之“紅香綠玉”匾文改題為“怡紅快綠”(此即怡紅院得名的出處,有可能是雪芹曾斟酌李清照名句“綠肥紅瘦”而作詩吟對之真實經驗)一事,判斷陳本敬之所以借題李清照的《如夢令》,或欲與曹雪芹產生更多互動,此因該小詞恰與《紅樓夢》中的題匾或《種芹人曹霑畫冊》第五開上的畫同樣贊詠的是海棠。

紅樓夢外 作者簡介

黃一農,1985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而后于馬薩諸塞州立大學從事天文學研究。臺灣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客座教授,曾兼人文社會學院院長,“中研院”院士,是以研究科技史聞名的歷史學家。清華大學長江學者講座教授、荷蘭萊頓大學首屆“胡適漢學訪問講座”教授、中國科學院名譽研究員、中國藝術研究院名譽高級研究員等。 研究領域涵蓋科技史、中西文明交流史、明清史、術數史、紅學等。代表作有《兩頭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制天命而用:星占、術數與中國古代社會》《二重奏:紅學與清史的對話》《紅衣大炮與明清戰(zhàn)爭與明清戰(zhàn)爭》等。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