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生命是什么/[奧]埃爾溫·薛定諤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鬼谷藏龍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
>
勺子飛來了
宇宙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3982888
- 條形碼:9787543982888 ; 978-7-5439-8288-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宇宙 本書特色
霍金、阿西莫夫欽佩的天文學家卡爾·薩根長銷40年的科普名作,啟發(fā)眾多讀者的宇宙認知和想象。
《三體》作者劉慈欣直言這本書為他打開了看科學的第三只眼,吳國盛教授認為卡爾·薩根是未來科學家的指路神。
從大爆炸的混沌到宇宙的秩序,解鎖時空中的偉大謎團,匯集人類探索宇宙的方方面面,展現(xiàn)高光時刻的迷人故事。
橫跨天文、生物、化學和地理學等各學科,并將科學與歷史、藝術、人類學和哲學交織融合,令人嘆為觀止。
洋溢著科普著作中難得一見的人文關懷,以闊大的宇宙視野,熾熱的謙卑之心,對自然、人類的命運發(fā)出止不住的關切。
文筆優(yōu)美流暢,熱情洋溢而充滿詩意,將科普與文學恰到好處地融合在一起,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得到審美享受。
宇宙 內(nèi)容簡介
《宇宙》由有名科學家卡爾·薩根所著,是20世紀末影響深遠的一本天文科普讀物,是傳奇紀錄片《宇宙》的姊妹篇。
它將科學思辨和人文精神結合,從很細微的人類事務追溯到萬物的開端,從浩渺的宇宙視角審視我們自身。作者在天文、生物、化學和地理學之間進行“異花授粉”,將科學與歷史、藝術、人類學和哲學交織,向我們描述了宇宙了前生今世,幫助讀者擁抱科學,了解人在宇宙中的位置。
宇宙 目錄
目錄:前言 001
**章 星海之濱 009
第二章 宇宙的復調(diào) 023
第三章 和諧世界 043
第四章 天堂和地獄 074
第五章 紅星藍調(diào) 100
第六章 旅行者的故事 129
第七章 夜空之脊 153
第八章 時空之旅 183
第九章 恒星的一生 203
第十章 永恒的盡頭 227
第十一章 記憶揮之不去 251
第十二章 銀河百科全書 270
第十三章 誰為地球代言 292
致謝 316
附錄1
歸謬法和2的平方根 320
附錄2
五個畢達哥拉斯正多面體 321
宇宙 節(jié)選
**章 星海之濱 *初創(chuàng)造成形的人被喚作“笑巫”、“夜巫”、“不潔者”和“黑巫”……他們有智慧,通曉天地間的一切。他們睜開眼,便洞悉萬物。他們依次望向天堂的穹頂、大地的圓臉……(然后造物主說):“他們無所不知……該拿他們怎么辦呢?讓他們的眼睛只能顧及近旁;讓他們只看得到大地之臉的片段吧!……我們所造的,不該是簡單的自然生物嗎?難道要讓他們也成神嗎?”
——《波波爾·烏》,基切瑪雅人
已知有涯,而未知無涯;我們?nèi)缤⒂诨膷u之上,被蒼茫大海所困。每一代人的任務,都是填出一小塊新的陸地。
——T.H.赫胥黎(1887) 宇宙即一切。過去是,將來亦如是。對宇宙的遐思即便再卑微渺小,也能撼動人心——那是脊柱上傳來的刺痛、嗓子里的哽咽,或者某種模模糊糊、從高處墜落的久遠記憶。如此,我們知道,那*偉大的謎團近了。
宇宙的規(guī)模和年齡遠超常人想象。我們的行星家園只是迷失在永恒和無限間的小小一點。從宇宙的角度來看,人類的關注無關緊要,甚至微不足道。但這個物種年輕、好奇、勇敢,而且充滿希望。近幾千年來,我們對宇宙以及我們在宇宙中所處的位置有了驚人的發(fā)現(xiàn)。這些發(fā)現(xiàn)不僅令人振奮,還提醒我們,人類已經(jīng)進化到了以學習為樂,并以獲取知識為生存先決條件的地步。我相信,人類的未來取決于對宇宙的了解程度。畢竟蒼穹浩瀚,我們不過是晨空中一粒飛揚的塵埃。
探索宇宙,需要兼具想象力和懷疑精神。想象力能開啟未知世界,少了它,我們將一事無成。懷疑精神則可以區(qū)分幻想和現(xiàn)實,檢驗我們的推測。宇宙有無法窮盡的優(yōu)美天體,錯綜的關聯(lián)、微妙的法則,可供探索的無限空間。
地球位于星海邊緣。人類的絕大部分知識都在這里學得。如今,我們剛向海洋探出一小步,被海水濡濕了腳趾——至多到腳踝。怡人的水溫,宛如海洋的呼喚。內(nèi)心深處有個聲音說,那里是起源,是游子渴望回歸的故鄉(xiāng)。這渴望可能會觸犯某些神明,但我相信它并無不敬之意。
在地球上所用的單位,比如米或者英里,放在宇宙尺度下會失去意義,得改用光速來衡量距離。光在一秒內(nèi)能飛行186,000英里,也即300,000公里,可繞地球七圈。太陽發(fā)出的光抵達地球需要8分鐘,因此我們說太陽距離地球8光分。給一年的時間,光能跑出十萬億公里,或者六萬億英里。光在一年里飛過的距離,叫做光年。它度量的不是時間,而是距離——非常遙遠的距離。
地球是宇宙里的一個地點,但絕不是唯一一個。它甚至并不典型。實際上,沒有哪個星球、恒星或者星系能夠算作典型,因為宇宙的絕大多數(shù)地方都是空的。真正典型的是廣袤、寒冷的真空,那里陌生而荒涼,處于永夜之中。與之相比,行星、恒星和星系顯得稀缺而美麗。如果我們被隨機拋進宇宙某處,落在行星或者附近的概率會小于1/1033(1后面跟33個0)。這樣的數(shù)字極難在日常生活中見到,可見星球多么稀少。
如果位置合適,我們能在星系間的深空里看到無數(shù)微弱、纖細的須卷狀光芒。它們?nèi)缤I系呐菽,被空間的波浪打散。那些光就是星系。其中一些獨行流浪;大多數(shù)則群集于一處,在宇宙無垠的黑暗中漂流,F(xiàn)在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就宇宙*宏偉的尺度。我們已經(jīng)來到了星云的王國,它距離地球80億光年,位于已知宇宙的中央間。
星系由氣體、塵埃和恒星組成——數(shù)以十億計的恒星。只要身旁存在行星,每顆恒星都可能是某個文明的太陽。也許那里正有許許多多的生命和智慧生物在繁衍生息,不過從遠處看,星系更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可愛的收藏品,就像貝殼或者珊瑚,它們是大自然在浩瀚星海中勞作億萬年的成果。
宇宙里星系的數(shù)量多達幾千億(1011)個,每一個都包含了幾千億恒星。如果星系中的行星數(shù)量和恒星差不多,那它們就有1011×1011=1022,整整百萬億之多。面對如此驚人的數(shù)字,生命只存在于一顆普通恒星——也就是我們的太陽——旁的宜居行星上,這概率得多小呢?生活在星海一隅的我們,憑什么成為這樣的幸運兒呢?在我看來,更可能的情況是宇宙間到處都有生命,只是還不為我們所知。人類才剛剛開始探索之旅。
從80億光年之外看過來,連銀河系所在的星系團都微不可見,更別說小小的太陽跟地球了。這個距離上,它們根本無法觀察。即使湊到近旁,地球也不過是巖石和金屬構成小點,微弱地反射著陽光,絲毫不像唯一一顆有文明存在的星球。
現(xiàn)在我們旅行到的地方,被地球上的天文學家叫做“本星系群”。它橫跨數(shù)百萬光年,由二十多個星系組成。這是個稀疏模糊而低調(diào)的天體群。從地球上看,其中一個叫M31的星系位于仙女座中。和其他漩渦星系類似,它是個由恒星、氣體和塵埃組成的大風車。兩個矮橢圓星系像衛(wèi)星一樣繞著M31轉(zhuǎn)。束縛著它們的引力規(guī)則,和讓我坐穩(wěn)椅子的力量是同一種東西。整個宇宙的物理法則都一樣,F(xiàn)在,我們離家200萬光年。
M31外側,有個與它非常相似的星系,就是我們的銀河。它的旋臂緩緩轉(zhuǎn)動,每25億年才劃過一圈。到了這個距地球四萬光年的地方,我們開始朝著銀河系巨大的中心區(qū)域墜落。但且慢,如果想找到地球,我們就得換個方向,沿一條遙遠的旋臂,去它邊緣附近的僻靜地方。
即使在旋臂之間,我們也會被眼前的景象震撼:那是匯聚成河的群星。它們大小不一,形態(tài)各異:有的脆弱如肥皂泡,體積卻大得驚人,足以容納上萬個太陽,或萬億個地球;有的小如市鎮(zhèn),然而密度比鉛大一百萬億倍;有些恒星煢煢孑立,像我們的太陽一樣形單影只;但多數(shù)恒星彼此相伴。它們通常是相互繞轉(zhuǎn)的雙星,然而你也能見到從三星系統(tǒng)到幾十顆恒星組成的恒星系團,甚至容納百萬恒星的巨大球狀星團。有些雙星近得仿佛黏在一起,甚至有恒星物質(zhì)在兩者間流動,多數(shù)則彼此分離相當于木星和太陽的距離;超新星爆發(fā)的光芒,和它所在的整個星系一樣明亮;而只要走到幾公里開外,黑洞就會變得不可見;有的星體光芒安穩(wěn),有的明滅不定,有的則按照規(guī)則的節(jié)奏閃爍。有的星球通體圓潤,莊嚴而典雅;有的轉(zhuǎn)速過快,把自己拉成了扁平狀。多數(shù)星體發(fā)出的是可見光或紅外光,但另有一些則是X射線或者射電電波的強烈來源。年輕的恒星發(fā)藍光,高熱量;中年的恒星發(fā)黃光,光源穩(wěn)定;紅色的恒星往往年事已高;還有掙扎在死亡邊緣的白矮星、黑矮星。銀河里大概有四千億顆各種各樣的恒星,它們以復雜而有序的軌跡運動著。所有這些星體里,地球人比較了解的,迄今為止只有一顆。
每個恒星系都是太空里的一座島嶼,與鄰居相隔數(shù)光年。我可以想象,在無數(shù)世界里演化繁衍的生物,在初獲智慧的啟蒙時,都會認為他們渺小的行星和微不足道的幾個太陽就是一切。我們在隔絕中各自成長,對宇宙的認識無法一蹴而就。
許多恒星也許被數(shù)百萬了無生氣的碎巖包圍,永遠停留在了演化的早期階段。但或許,也有不可勝數(shù)的恒星系和太陽系差不多:邊緣是巨大的氣態(tài)行星和冰冷的衛(wèi)星,接近中心的地方,則有著小而暖、藍白色、有云層覆蓋的行星;蛟S在某些這樣的星球上,已經(jīng)進化出了智慧生命,他們甚至對地表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工程改造。這些物種是我們在宇宙里的兄弟姊妹。他們會和人類有多大的不同?他們會有什么樣的生命形式、身體結構、神經(jīng)系統(tǒng)、歷史、政治、科學、技術、藝術、音樂、宗教和哲學?或許有一天,我們能認識他們。
宇宙 作者簡介
[美] 卡爾·薩根
卡爾·薩根(1934—1996),知名天文學家、科普作家。理性思維和浪漫幻想的捍衛(wèi)者。普利策獎得主,《時代周刊》封面人物,外星智慧交流組織會長,NASA杰出公共服務獎章得主,獲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共福利獎章、美國物理教師協(xié)會奧斯特獎章,美國天文學會行星科學分會主席,第2709號小行星用“薩根”命名,設計并主導先驅(qū)者號“地球名片”和旅行者號“星際唱片”重大太空探索項目。
譯者簡介
虞北冥,科幻、科普譯者。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語言文學專業(yè)、英國埃塞克斯大學英語文學專業(yè)。曾任《科幻世界》雜志譯文版編輯,譯著有《接觸》《玩家1號》《信使》《暗影之年》《洄游》《光影游戲》等。
科學顧問
于浩然,北京師范大學天體物理學博士,廈門大學天文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宇宙學,宇宙大尺度結構的數(shù)值模擬。在我國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上進行的中微子宇宙學模擬獲得2017年中國天文十大科技進展。
- >
山海經(jīng)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推拿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與地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