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后現代西方修辭學

后現代西方修辭學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時間:2021-06-01
開本: 16開 頁數: 291
本類榜單:社會科學銷量榜
中 圖 價:¥48.0(4.9折) 定價  ¥9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溫馨提示:5折以下圖書主要為出版社尾貨,大部分為全新(有塑封/無塑封),個別圖書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劃線標記、光盤等附件不全詳細品相說明>>
本類五星書更多>

后現代西方修辭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734266
  • 條形碼:9787511734266 ; 978-7-5117-3426-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后現代西方修辭學 本書特色

本書不僅旨在介紹當代西方修辭學的理論和實踐,還期待能夠幫助解決后現代哲學、社會科學理論中的修辭學難題,從而助推修辭學與這些學科的發(fā)展和跨學科交流。 本書對西方修辭學的跨學科特征作了充分的描述,將其強大的哲學、社會學解釋功能加以充分地發(fā)揮,從而達到多學科交流的目的。

后現代西方修辭學 內容簡介

  《后現代西方修辭學》作為一部修辭學著作,旨在探討當代西方修辭學的理論和實踐,推進我國的西方修辭學學科建設。內容上詳細闡述了修辭學特質、“創(chuàng)意”意義上的后現代西方修辭學、后現代西方修辭學的后續(xù)發(fā)展、拓展性思考、后現代西方修辭學的布局謀篇與文體風格、后現代西方修辭學的“記憶”與“演講”。該書既注重對基本理論的細致闡述,又結合跨文化交流的實際情況做了深入分析,以求促進我國各人文學科的交流發(fā)展!  逗蟋F代西方修辭學》可供相關領域教師、研究人員、學生參考,也值得對此領域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后現代西方修辭學 目錄

前言
**編 后現代西方修辭學的創(chuàng)意(覓材取材):思想認知及表達
**章 修辭學特質:后現代主義的核心與靈魂
**節(jié) 西方修辭學的特質
第二節(jié) 修辭學復興、新修辭學、修辭學轉向與后現代主義
第三節(jié) 修辭文本寫作與后現代去語音中心論
第四節(jié) 修辭學文本解釋與后現代解釋學
第五節(jié) 修辭學文本參照與后結構主義互文性
第六節(jié) 修辭話語與符號學及后現代主義
第七節(jié) 語言學、修辭學話語與其他“許多”話語
第八節(jié) 修辭學看結構/后結構主義語言學與文化理論
第九節(jié) 修辭學“語言游戲”與后現代主義
第十節(jié) 西方修辭學的風格法則與后現代文化
第十一節(jié) 辭格的認知功能:修辭學認知語言學
第十二節(jié) 演講論辯、辯證法與后現代辯證認知
第十三節(jié) 演講論辯與后現代思辨認知
第十四節(jié) 修辭學論辯與后現代修辭學論證
第十五節(jié) 讀者接受理論與修辭學
第十六節(jié) 修辭學看后現代語言哲學
第二章 “創(chuàng)意”意義上的后現代西方修辭學
**節(jié) 修辭學認知:認知修辭學
第二節(jié) 修辭學質疑:質疑修辭學
第三節(jié) 修辭學批評:批評修辭學
第四節(jié) 后現代西方修辭學:人文學科女王
第三章 后現代西方修辭學的后續(xù)發(fā)展
**節(jié) 后現代修辭學改變不了科學事實
第二節(jié) 各種形式的非現代主義
第三節(jié) “超越”后現代主義
第四節(jié) “后一后”現代主義
第四章 拓展性思考:后現代西方修辭哲學
**節(jié) 后現代主義的關聯性思考
第二節(jié) 后現代主義的融合性思考
第三節(jié) 后現代主義的系統(tǒng)性思考
第四節(jié) 后現代主義的捆綁思考:“后現代”修辭哲學

第二編 后現代西方修辭學的布局謀篇、文體風格、記憶與演講:修辭操作及表現形式
**章 后現代西方修辭學的布局謀篇與文體風格
**節(jié) 后現代西方修辭學的布局謀篇
第二節(jié) 后現代西方修辭學的文體風格
第二章 后現代西方修辭學的“記憶”與“演講”
**節(jié) 后現代西方修辭學中記憶、演講的復活與宣德修辭
第二節(jié) 后現代修辭學的“記憶”演講“模式及認知”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后現代西方修辭學 節(jié)選

  《后現代西方修辭學》: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索緒爾的語言學概念受到了嚴厲批評,并很快為務實的語言學家們所放棄。結構主義常常被批評為無歷史感(ahistorical)并壓制人們行動能力的宿命論式的結構力量。當代語言學家們不再堅持索緒爾的觀點。到了20世紀80年代,人們強調語言模糊而非邏輯清晰的結構理論開始流行。20世紀末,結構主義被認為是一個歷史上重要的思想學派,引起人們關注的是它所產生的運動而非其本身! 。ǘ┖蠼Y構主義語言學  后結構主義是美國學術界對20世紀60-70年代法國及歐洲大陸知識分子一系列著作的闡述,是對結構主義的繼承與發(fā)展,盡管包含著一種強烈的反彈、批判。它反對結構的自我滿足特性,質疑結構構成的二元對立,可被看成是后現代狀況的理論構建。后結構主義提供了一種研究知識如何產生的方法,并批評結構主義的前提(知識是建構的)。它論述道,由于歷史和文化成了研究這種潛在結構的條件,因此二者都陷入了偏見和誤解。一種后結構主義的方法認為,為了理解客體(如文本),有必要既研究該客體本身,也研究產生該客體的知識體系! 『蠼Y構主義一開始應當被認為是語言學上對結構主義的突破和延伸,這便是狹義的后結構主義語言學。不僅后結構主義不全盤否定結構主義概念,而且某些結構主義者如克里斯蒂娃等也不承認自己是后結構主義者,盡管他們的某些理論依據超越結構主義語言學。這就是為什么在稱謂上人們將結構主義與后結構主義往往統(tǒng)稱為結構主義。從語言認知到文化認知,人們在超越結構主義語言學的同時,也不能拋棄結構主義語言學的基礎功能! £P于結構主義語言學與后結構主義語言學的劃分,匹茨博伊(Pittsboy,2006)的“后結構主義語言學”對此做了簡單介紹! ∷骶w爾早在《普通語言學》中就聲稱,有一種潛在的對立于語言使用(parole,即言語)的語言體系(language,即語言)。在語言研究中,索緒爾的結構主義語言學也暗示道,意義要在整個語言結構(應該包括語篇或話語)而不是單個的詞語中找到。這分明意味著,在結構主義語言學的詞語意義之外,還有語篇意義或話語意義;這種語篇或話語意義就是后結構主義一說的由來。但語篇或話語也是結構的一部分;從這個意義上說,后結構主義也離不開結構! ±^索緒爾的普通語言學之后,許多語言學家及社會學家都沿著他開辟的這條結構主義道路繼續(xù)進行研究。布魯姆菲爾德研發(fā)了他自己的結構主義語言學版本;葉姆斯列夫也有了自己版本的結構主義語言學;邦維尼斯特繼續(xù)并擴展了索緒爾的研究工作;雅各布遜(Roman Jacobson)及特魯別茨柯伊(N.S.Trubetskoy)也繼續(xù)對該領域做了頗具影響的研究。他們的這些研究一般都進入了話語領域。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雅各布遜的修辭學意義上的同義聚合理論。這是實實在在的修辭學意義上的后結構主義特征。  皮茨博伊指出,迄今為止,語言學,如同其他人文學科一樣,尚未建立起主導模式。如果人們進行核心研究(句法學、音位學和詞形學),他們就可能堅持生成語法方式(即上述意義上的結構主義方式)。但如果人們研究諸如話語理論、帶有某種語用意義的語義學等,考慮的就可能是一種后結構主義?傊,結構/后結構主義是許多領域的一項總的思想方法,主要聚焦于基本要素與上層結構的關系;意義就是通過這種關系得以在某個特定的體系中產生。結構主義的基本前提是,人類活動及其產品,甚至感知及思想本身,都是建構的,而非自然的;結構就是建構法則和分析對象。廣義上的結構主義可以是遵循康德(Immanuel Kant)的有關“心智積極建構感知”的某種理論! 『蠼Y構主義者一般聲稱,后結構主義是歷史主義的,而結構主義則是描寫主義的;該語與索緒爾將閱讀分為歷史主義和描寫主義有關。根據這一區(qū)分,后結構主義研究常常強調歷史,以此來區(qū)分描寫性概念。通過分析文化概念如何在時間推移中發(fā)生改變;后結構主義者尋求了解那些同樣的概念如何被當今讀者所理解。例如?碌摹动偪衽c文明》(1961)既是一部歷史著作,又是關于瘋狂的文化態(tài)度的調查,F代歐洲大陸思想中的歷史主題能夠與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1806)、尼采的《論道德系譜》(1887)和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1927)的影響相聯系! 『蠼Y構主義者的共同話題包括拒斥結構主義所設定的結構的自我滿足,也包括對構成這些結構的二元對立的質疑。但后結構主義中的“后”不是“滅殺結構主義”意義上的“后”,而只是隨之而后的、只求恰當擴展結構主義意義上的“后”。對于后結構主義者來說,作者的意向與讀者的見解相比,則退居其次。后結構主義拒絕認為某個文學文本具有單一目的、單一意義或者單一存在。相反,每個讀者會為某個特定文本創(chuàng)造新的個人目的、意義和存在。在文學理論之外,這一立場可普遍適用于某個主體感知某個符號這一情況:意義由個人從能指建構而來,這就是為什么說所指是從能指的下面“滑落”而來,并且解釋了有關“能指為首”(primacy of the sigIufier)的討論! 『蠼Y構主義批評必須能夠使用各種視角來創(chuàng)建一種多側面的對文本的解釋,盡管這些解釋可能相互沖突。特別重要的是,要分析某個文本的意義如何隨著某些變量關系而改變,通常涉及讀者的身份(例如:階級、種族或者性別)。在后結構主義的文本分析中,讀者取代作者作為主要質詢主體,這種取代常被叫作對作者的“去穩(wěn)定”或“去中心”,盡管作者對文本本身有其巨大影響。在不以作者為中心的情況下,后結構主義者還考察別的意義來源(例如讀者、文化常規(guī)、別的文學等),這些可能選擇絕不以權威自居,也不指望連貫統(tǒng)一!  

后現代西方修辭學 作者簡介

  從萊庭,男,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負責本科及研究生專業(yè)外語教學,研究領域為詞匯學、翻譯學、修辭學等,曾任《山東外語教學》編輯,出版著作十余部,發(fā)表論文近20篇!   ∥汉Q,女,山東財經大學公共外語教學部教師。研究方向為修辭學、英語教學,已發(fā)表論文十余篇,參編專著2部。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